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5,共11页。

    A.甲组被32P标记的物质可能为DNA
    B.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C.乙组实验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
    D.丙组实验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核
    【解析】 若被32P标记的物质是DNA,DNA不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无法达成乙组结果,A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因此,乙组变形虫去除细胞核后存活时间很短,B错误;据图可知,将被32P标记的细胞核移植到乙组变形虫的细胞内,最终乙组变形虫细胞核、细胞质均有放射性,说明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质,C正确;最终丙组变形虫原有细胞核没有放射性,说明细胞质中被标记的物质不可进入细胞核,D错误。故选C。
    2. (2023·广东江门二模)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中期时形成
    B.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
    C.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
    D.胞间连丝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析】 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形成,A错误;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水解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B正确;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C正确;胞间连丝是细胞壁、细胞膜上的通道,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A。
    3. (2023·湖南岳阳二模)鱼宰杀后鱼肉中的腺苷三磷酸降解生成肌苷酸,能极大地提升鱼肉鲜味。肌苷酸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又导致鱼肉鲜味下降。在探究鱼类鲜味下降外因的系列实验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
    B.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
    C.pH低于3.8、温度超过60 ℃,对鳝鱼肌肉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的机理不同
    D.由图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鱼在pH 6.0、温度40 ℃条件下,鱼肉鲜味下降最快
    【解析】 由图示曲线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和鱼的种类,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A错误;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合成ACP的基因不同,B错误;反应温度超过60 ℃与pH低于3.8,鳝鱼肌肉ACP都会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影响机理是相同的,C错误;由图示曲线可知,鱼在pH 6.0、温度40 ℃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相对活性最高,导致鱼肉鲜味下降最快,D正确。故选D。
    4. (2023·运城二模)为研究物质甲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用物质甲溶液处理α-淀粉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A.物质甲可作为激活剂增强α-淀粉酶的活性
    B.该实验可滴加碘液来分析还原糖的产生量
    C.t1时,两组实验中的α-淀粉酶的活性不同
    D.若将反应温度升高10 ℃,通常情况下t2和t3均右移
    【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物质甲处理后的淀粉酶活性较强,因此其可作为激活剂增强α-淀粉酶的活性,A正确;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剩余量,B错误;t1时,虽然两组实验的酶促反应速率相同,但是实验组完成酶促反应的速度较快,说明该组中α-淀粉酶活性较强,C正确;上述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若将反应温度升高10 ℃,通常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和t3均右移,D正确。故选B。
    5. (2023·安徽黄山二模)研究发现小麦秸秆经特定酶水解后形成的纤维素水解液,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C )
    A.实验中增加甲瓶中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B.实验结束时向甲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呈现灰绿色
    C.乙瓶溶液颜色改变,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D.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在使用前需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解析】 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量一定,因此增加甲瓶中酵母菌的数量,可以增大产生酒精的速率,但不会提高酒精的最大产量,A正确;据图可知,实验装置是模拟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瓶培养液中能有少量酒精生成,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呈现灰绿色,B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检测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会发生由蓝变绿再变黄的变化,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均会产生CO2,所以乙瓶溶液颜色改变,不能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C错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将配制好的纤维素水解液进行湿热灭菌,再在无菌环境中将其分装到锥形瓶中,D正确。故选C。
    6. (2023·北京丰台一模)科学家利用细菌视紫红质和ATP合成酶等构建了一种简单的人工光合细胞,模式图如下图。它可以产生ATP,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关于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人工光合细胞器膜类似于叶绿体类囊体膜,能够实现能量转换
    B.H+从人工光合细胞器进入细胞质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人工光合细胞合成新的细菌视紫红质和ATP合成酶消耗ATP
    D.人工光合细胞器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
    【解析】 人工光合细胞器膜类似于叶绿体类囊体膜,能够将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实现能量转换,A正确;H+从人工光合细胞器内部转移到外部没有消耗能量,是通过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完成的,B错误;人工光合细胞合成新的细菌视紫红质和ATP合成酶需要能量,消耗ATP,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人工光合细胞器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
    7. (2023·广东茂名二模)我国的淡水养殖鱼,银卿采用雌核生殖的方式繁育后代(如下图)。雌核生殖是需要有性亲缘种的精子的刺激而促使卵子活化导致卵子发育的一种生殖方式,当有性亲缘种的精子进入卵子后,仅起激活作用,而不与卵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与母本相似,不具有父本的遗传因子,因而形成单性的雌性群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具有3条染色体,6个核DNA分子
    B.杂合二倍体雌核发育个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单倍体个体的形成说明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D.从染色体的角度分析,纯合二倍体雌核发育个体有2种类型
    【解析】 据图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有3个着丝粒),此时每个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6个核DNA分子,A正确;杂合二倍体雌核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经冷休克后,抑制第二极体的形成和排出而形成的,由于复制后的基因组成相同,则经该过程本应形成纯合子,杂合子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等位基因出现,而形成杂合子,B正确;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图示淡水鱼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个体的形成说明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C正确;据图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精核退化,此后的相当于卵细胞激活后进行减数分裂,此后经冷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能得到只有卵细胞染色体的纯合二倍体,其个体类型只有1种,D错误。故选D。
    8. (2023·甘肃校联考二模)研究发现,某种植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存在性反转现象,基因a纯合时可使雌株发生性反转成为雄株,而雄株不会发生性反转;基因A无此现象。让纯合雄株与杂合雌株杂交,F1中雌株∶雄株=1∶3。不考虑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F1中雌株的基因型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均相同
    B.F1中由性反转产生的雄株占F1雄株的比例为1/3
    C.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株的基因型有3种
    D.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雄株中的纯合子占1/2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XAXa,雄株的基因型为XAY、XaY、XaXa(性反转);根据F1中雌株∶雄株=1∶3可知,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AaXX,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AaXY,aaXY,aaXX(性反转)。亲本纯合雄株(aaXY)与杂合雌株(AaXX)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1/4),aaXY(1/4),aaXX(性反转,1/4)。综上,基因A、a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F1中雌株的基因型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均相同,A正确;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纯合雄株(aaXY)与杂合雌株(AaXX)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AaXX(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AaXY(1/4),aaXY(1/4),aaXX(性反转,1/4)。综上,F1中由性反转产生的雄株占F1雄株的比例为1/3,B正确;若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纯合雄株(XaY)与杂合雌株(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1/4),F1雄株的基因型为XAY(1/4),XaY(1/4),XaXa(性反转,1/4),C正确;当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F1雄株中纯合子占2/3,D错误。故选D。
    9. (2023·南京二模)某动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该种群中出现一种显性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位置,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下列杂交组合及结论正确的是( C )
    A.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全为突变体,则基因只能位于Z染色体上
    B.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全为突变体,则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中雄性全为突变体,雌性全为正常个体,则基因只能位于Z染色体上
    D.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F1中突变体∶正常体=1∶1,则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若相关基因为A/a表示,纯合突变体(♂)与纯合正常个体(♀)杂交,即ZAZA×ZaW,或AA×aa,F1全为突变体,无法确定基因位置,A错误;若相关基因为A/a表示,纯合突变体(♂)与纯合正常个体(♀)杂交,ZAZA×ZaW,或AA×aa,即子代均为突变体,无法判确定基因的位置,B错误;若相关基因为A/a表示,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即ZAW×ZaZa,F1中雄性(ZAZa)全为突变体,雌性(ZaW)全为正常个体,则基因只能位于Z染色体上,C正确;纯合突变体(♀)×纯合正常个体(♂)杂交,即ZAW×ZaZa,F1中雄性(ZAZa)全为突变体,雌性(ZaW)全为正常个体,则基因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突变体,D错误。故选C。
    10. (2023·沈阳二模)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内环境中的HCOeq \\al(-,3)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解析】 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Oeq \\al(-,3)(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故选C。
    11. (2023·河北邯郸二模)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存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蛋白,肿瘤细胞表面存在大量PD-L1蛋白。科研人员从小鼠脾脏分离出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D-L1蛋白或非特异性蛋白处理,检测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本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大小的指标可选用3H胸苷掺入量
    B.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
    C.过度阻断PD-L1和PD-1信号通路,可能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D.某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追杀”可能是大量表达PD-L1的结果
    【解析】 T细胞增殖需要进行DNA复制,因此可选用3H胸苷掺入量进行检测,A正确;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随后释放细胞因子,B正确;随着蛋白浓度升高,Ⅳ组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I、Ⅱ、Ⅲ组T细胞增殖能力均接近且并无明显变化,该结果说明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因而过度阻断PD-L1和PD-1信号通路,可能引起机体免疫能力提高,C错误;部分肿瘤细胞没有被免疫系统发现,原因是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降低了T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了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功能,D正确。故选C。
    12. (2023·北京丰台一模)某些植物中含有一种天然成分—补骨脂素,在紫外线辐射下可以插入DNA特定的碱基对之间并发生交联反应,使DNA双链结构难以打开,同时此反应可能引起皮炎的发生,最终导致皮肤色素沉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补骨脂素的插入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B.补骨脂素可特异性识别并嵌入双链DNA的特定序列
    C.补骨脂素的插入导致DNA碱基对之间磷酸二酯键断裂
    D.皮肤接触富含补骨脂素的物质后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mRNA又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分析题意可知,补骨脂素会使DNA双链结构难以打开,故补骨脂素的插入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A正确;据题可知,补骨脂素在紫外线辐射下可以插入DNA特定的碱基对之间并发生交联反应,故据此推测补骨脂素可特异性识别并嵌入双链DNA的特定序列,B正确;补骨脂素的插入发生在DNA特定碱基对之间,而磷酸二酯键是单链DNA分子中连接两个核苷酸的化学键,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补骨脂素在紫外线下插入DNA双链中后,可能引起皮炎的发生,最终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故皮肤接触富含补骨脂素的物质后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D正确。故选C。
    13. (2023·重庆二模)植物激素是影响马铃薯块茎休眠和芽萌发的重要因素,下表是马铃薯块茎休眠过程中主要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IAA:植物生长素;GA:赤霉素;CTK:细胞分裂素;ABA:脱落酸;ETH:乙烯
    A.在促进马铃薯芽萌发方面IAA和CTK具有相同作用
    B.GA具有解除马铃薯休眠的作用
    C.马铃薯芽萌发只是GA和CTK共同作用的结果
    D.ETH对马铃薯的休眠几乎无作用
    【解析】 IAA高水平、CTK低水平时马铃薯块茎处于休眠深期,休眠释放期IAA低水平、CTK高水平,所以在促进马铃薯芽萌发方面IAA和CTK作用相反,A错误;休眠初期和休眠深期GA低水平,休眠释放期(萌发前)GA高水平,说明GA具有解除马铃薯休眠的作用,B正确;马铃薯芽萌发是IAA、ABA、ETH、GA和CTK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休眠初期ETH处于高水平,所以对马铃薯的休眠起作用,D错误。故选B。
    14. (2023·青岛二模)研究发现,当猫咀嚼木天蓼的叶片时,其叶片会释放出大量具有强效驱虫效果的物质——环烯醚萜,这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保护植物和猫免受害虫侵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木天蓼和猫之间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木天蓼释放的环烯醚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C.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利用叶片释放的环烯醚萜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木天蓼和猫之间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化学信息是指生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木天蓼释放的环烯醚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B正确;环烯醚萜能保护植物和猫免受害虫侵害,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利用叶片释放的环烯醚萜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D。
    15. (2023·山东统考二模)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碳在海草、红树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解析】 碳在海草、红树等植物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A正确;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的分层现象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B正确;生产者能够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C正确;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自给自足的系统,但能量需要从外界获得,D错误。故选D。
    16. (2023·山东统考二模)蓝莓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乳酸菌发酵能够提高蓝莓果汁中的花青素的含量,发酵后的蓝莓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前需对蓝莓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放凉后再接入发酵菌种
    B.该发酵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的主发酵均需密封发酵罐,并严格控制温度和发酵时间
    C.制作果醋的主要微生物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二者的呼吸类型相同
    D.自由基可来自细胞中的氧化反应,通常是指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
    【解析】 蓝莓果汁制成后,在发酵液中加入乳酸菌接着进行蓝莓发酵,不需要将蓝莓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酵母菌繁殖时需要通气,所以啤酒的主发酵时前期不能密封,B错误;制作果醋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杆菌,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自由基可来自细胞中的氧化反应,另外,辐射和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通常是指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D正确。故选D。
    17. (2023·邯郸二模)玉米秸秆转化为绿色能源酒精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之一,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用酸或碱预处理有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效率
    B.步骤③中,酵母菌在发酵初期更多分布在发酵液的上层
    C.随培养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菌落类型越少表示纯度越高,其遗传基因型越稳定
    D.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升高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动,同时使发酵液pH降低,发酵停止
    【解析】 由于纤维素组成成分复杂、结构稳定,生物降解时难以迅速进行,常用酸或碱进行预处理,初步打断纤维素内部的化学键,降低聚合度,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提高催化效率,A正确;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上层培养液与空气接触部位氧气较多,短时间内酵母菌更多分布在发酵液的上层,B正确;在选择培养基中经多次培养,分离出的菌落类型越少表示纯度越高,其遗传基因型越稳定,C正确;发酵液pH下降是因为产生了CO2,D错误。故选D。
    18. (2023·北京丰台一模)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生产上常用灌流式培养避免这些现象出现。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灌流式培养的细胞会贴壁生长,但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
    C.过高的灌流速率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培养基浪费
    D.配制灌流式培养所需培养基时应考虑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
    【解析】 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不出现贴壁生长现象,A错误;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而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B正确;过高的灌流速率,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培养基浪费,C正确;动物细胞的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相对稳定且适宜的,配制灌流式培养所需培养基时应考虑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A。
    19. (2023·厦门二模)下列关于DNA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可利用DNA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大的特点来提取DNA
    B.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沸水浴加热后呈蓝色
    C.PCR中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D.PCR产物一般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解析】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A错误;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B正确;PCR技术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C正确;不同的DNA片段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可以将PCR产物的电泳结果与标准DNA样品的电泳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鉴定PCR的产物,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正确。故选A。
    20. (2023·莆田二模)乙肝病毒表面主蛋白是由H基因控制合成。下图是将H基因导入某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5′A和3′TT分别是该酵母菌中某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此启动子还能使外源基因在酵母菌中高效表达,3′A是该基因下游的序列。科学家将改造过的P质粒与H基因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再在重组质粒特定部位酶切,形成的重组DNA片段可以整合到酵母菌染色体上,最终实现H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构建重组质粒时,可在H基因两侧分别接上SnaB Ⅰ和Avr Ⅱ的酶切位点
    B.步骤1中,将重组质粒先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复制出大量重组质粒
    C.步骤3中,用Bgl Ⅱ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可以获得图示的重组DNA片段
    D.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含有H基因的酵母菌
    【解析】 为实现H基因和P质粒重组,只能用限制酶SnaB Ⅰ和Avr Ⅱ切割质粒,并在H基因两侧的接上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这样设计的优点是确保定向连接(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及自连),A正确;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其目的是为了让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里扩增,获取大量重组质粒,B正确;步骤3中,重组DNA片段首尾分别是5′和3′,用BglⅡ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可以获得图示的重组DNA片段,C正确;重组DNA片段含卡那霉素基因,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含有H基因的酵母菌,D错误。故选D。休眠时期1
    含量
    IAA
    GA
    CTK
    ABA
    ETH
    休眠初期
    低水平
    低水平
    低水平
    低水平
    高水平
    休眠深期
    高水平
    低水平
    低水平
    高水平
    低水平
    休眠释放期(萌发前)
    低水平
    高水平
    高水平
    低水平
    低水平

    相关试卷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4: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的条件下保存,5%, 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3: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3,共10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3: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高考题型专练选择题精准练3,共1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