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01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02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广东高三名校联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老子主张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这表明两人( )
    A.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
    B.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不同
    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
    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
    2.(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东汉末年,孔融和陈群就“汝、颍人物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了论争。孔融列举了多位汝南历史上的名人,并对他们进行品评,或凸显其功业,或凸显其德行名节。陈群则以颍川大族的当世功勋为例回应孔融。这种评价人物的现象在汉末较为普遍。这表明当时( )
    A.官员考核注重德行与功业
    B.门第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士人具有激浊扬清的风貌
    D.社会动荡亟需儒学复兴
    3.(2023湖北武昌高三质检)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
    A.儒学基础得到拓展
    B.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D.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4.(2023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柳宗元在他的文章里说,天地虽大,但其实本质和草木是一样的,并无主观意识,是不能赏善罚恶的,雷霆霜雪不过是自然现象。所以施政应该顺应人事,而不应该固执于虚无的天命。据此可知,柳宗元( )
    A.摒弃了儒家旧有的天命观
    B.继承了孔、孟的人文精神
    C.回应了道家对儒学的挑战
    D.发展了中国传统唯物思想
    5.(2023广东名校联盟大联考)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王之子赵曙继位,是为英宗。欧阳修、韩琦主张英宗当称生父濮王为“皇考”,而司马光等绝大多数大臣主张英宗当称生父为“皇伯”。司马光等人的主张( )
    A.彰显对父子亲情的重视
    B.体现对纲常礼教的维护
    C.为理学的产生奠定基础
    D.是不畏强权的诤谏行为
    6.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 )
    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
    C.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
    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7.朱元璋统治时期,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动说明( )
    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
    B.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摈弃
    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
    8.(2023湖北十一校联考)西晋王衍妙善玄言,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顾炎武对此评论说:“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由此可知,顾炎武( )
    A.呼吁知识分子反清复明
    B.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反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D.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9.(2023天津和平模拟)秦始皇采纳韩非“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10.(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先秦两汉时期,诗所言之志天然具有社会政治性,而魏晋诗歌以“情”为“志”,正是要剥离“志”的社会属性,以个体性取代社会性,以“情”取代“志”。魏晋时期诗歌的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文人对社会强烈不满
    B.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
    C.强调了个性抒发和情感表达
    D.反映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兴起
    11.(2023山东青岛高三期末)词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北宋后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人把爱情作为创作的主题,同时在词中加入许多俗话俚语,使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 )
    A.推动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B.降低了文人的审美情趣
    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D.力图冲破程朱理学束缚
    12.(2023广东六校联考)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石右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石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 )
    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
    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
    13.(2023广东深圳一模)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礼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
    A.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
    C.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
    14.(2023河北唐山一模)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
    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15.(2023安徽高三联考)汉代,“书皆竹简,得之甚难”,以致“若不从师,无从写录”。五代以后,“学者无笔札之劳,(即可)获睹古人全书”,不仅“购买极易”,且可通过租借方式获得,“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这反映出( )
    A.印刷术拓展了知识流传方式
    B.儒家思想传播渠道得以扩大
    C.书籍商业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的大众化倾向不断增强
    16.(2023湖北武汉高三调研)《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三处中医诊所,其中两处是小儿科,另一诊所门前竖有“专门接骨”的牌子。图中还绘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药铺不仅看病卖药,还为病人代煎中药。材料主要表明宋代中医( )
    A.专业分科开始出现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面向市场服务大众
    D.致力总结医药学成果
    二、非选择题
    17.(2023湖南邵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亚文化圈也可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指以中国为核心,包括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内的,使用或曾经使用汉字,承袭汉文化的跨地域性文化地理单元。古代东亚文化圈孕育于4—5世纪,形成于8世纪。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这些要素给东亚诸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深刻影响,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现代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应着眼于经济、文化、安全的一体化,抛开意识形态的差距,形成一个稳定的地区性结构和体制。儒家思想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玄《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局限性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2023广东高三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历法有属法之数,有立法之理,设惟有其法之数,而无其法之理,即如人惟有形体而无灵性……夫历理为诸星恒动定规之所由……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以全备理推之法,详察穷理之书,从西字已经翻译而未刻者,皆校对而增修之、纂集之;其未经翻译者则接续而翻译,以加补之,辑集成帙,庶几能备理推之要法矣。……孔孟之学万世不磨,理推之学亦然。
    ——摘编自南怀仁《穷理学存(外一种)》
    材料二 “西学东渐”以西学的发展为前提,而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相对发达的西学,使之有资格“东渐”。“西学东渐”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末来华的传教士。
    ——摘编自罗本琦、方国根《明末“西学东渐”的缘起申说》
    材料三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三角形论》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论》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西学东渐的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价值。
    (2)简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发展的原因。
    (3)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答案:
    1.B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希望通过德政建立理想社会,老子则主张统治者无为也能建立理想社会,由此可见,二者虽然途径不同,但都希望建立理想社会,故选B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与“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不符,排除A项;虽然儒道思想不同,但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只是主张的途径不同,排除C项;材料中的孔子和老子都主张构建一个新的理想社会,而没有表现出对礼崩乐坏现状的看法,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品评人物的做法大多依据其德行、功业和当世功勋,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激浊扬清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故选C项。
    3.A 汉武帝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儒学基础得到拓展,故选A项;“已克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空前强化”不符合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国家对文化的控制力弱,排除C项;“世俗化”不符合逻辑,世俗化即平民化,儒学代表着官方的意识形态,排除D项。
    4.B 柳宗元认为雷霆霜雪是自然现象,天不能赏善罚恶,批判天人感应学说,这是批判汉儒董仲舒的理论,但继承了孔、孟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
    5.B 根据材料司马光等人主张英宗称生父为“皇伯”可知,司马光等人是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标准,而非单纯的血缘标准,故选B项。
    6.C 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探求世界的本原,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故选C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原有的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一定程度上强调个性解放的心学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故选A项;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正统思想,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大流派,排除C项;儒家一贯强调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并未变化,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用西晋王衍空谈误国的例子提醒知识分子“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是在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主张经世致用,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反清复明、反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排除A、C两项;材料也没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故排除B项。
    9.D 秦始皇采纳韩非“集权”学说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通过神化君权以加强统治;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通过重建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通过反君主专制以维护统治,由此可知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1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社会混乱,诗歌更加强调对于人的个人情感的重视,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诗歌对于个人感情的关注,且“强烈不满”一词过于夸大,排除A项;魏晋时期诗歌这一变化根源于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而非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排除B项;早在先秦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就已经产生,排除D项。
    11.C 根据材料可知,词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更加平民化,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词的内容的变化,与表现形式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词的发展也适应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排除B项;朱熹是南宋理学家,排除D项。
    12.D 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中有牛郎星、织女星、毕宿、白虎星座等,这反映了当时的天文观测成果,故选D项;画像石本身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媒介,展示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天象观测的成果,但是这些画像中的位置是否是天文观测的具体位置没法确定,所以不能据此说汉代绘画注重写实,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画像石中牛郎织女的图像是后人根据上面的图案进行的历史解读,并不能据此证实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排除C项。
    13.D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扩大影响力的方式为传播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吉凶礼要》《毛诗》《礼记》《左传》均是关于儒家典章礼仪和文化的书籍,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新罗是朝鲜半岛的古国之一,不属于唐朝时期管辖的边疆地区,排除A项;吐蕃属于唐朝疆域的边疆地区而非藩属国,排除B项;羁縻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4.A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饮食,通过材料可知,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不能体现相互性,排除B项;就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相比较,农耕文明更先进,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属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15.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书籍便于购买和租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其他传播渠道,不能说明“渠道扩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从汉代到五代书籍从竹简到印刷的变化,“书籍商业化”不能概括材料变化,排除C项;印刷书籍出现于隋唐时期,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但其流传范围依然不大,“大众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
    16.C 根据材料可知,《清明上河图》的中医诊所为小儿、病人等看病、煎药,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诊所服务于城市民众相符合,故选C项。
    17.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东亚文化圈基本要素深刻影响了日本。
    论证: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日本创制了本民族文字(片假名、平假名);在学习唐朝基础上,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进入了封建社会;鉴真东渡促进了佛教、儒学、建筑等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总之,东亚文化圈基本要素深刻影响了日本,促进日本发展进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8.参考答案 (1)信息及价值:材料一是当事人传教士南怀仁的著作,可用于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具体内容和进程;材料二是研究者的分析,描述的是西学东渐的背景及刚刚出现时的情况,可用于研究西学东渐的缘起;材料三呈现的是当代研究者对西学中源说流行情况的梳理,可用于分析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对西学东渐的态度及其经验教训。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传教士的努力;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明清上层社会西学中源说的流行。
    (3)认识:西学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西学中源说表面上弘扬了中华文化,实际上却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沾沾自喜,丧失了向外部世界学习的动力;对待不同文化需要有包容精神。
    相关试卷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四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3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3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9古代文明交流和多元的中古世界(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9古代文明交流和多元的中古世界(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4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附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