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课时训练,共5页。
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解析:选A 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操作错误。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物体厚度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些工件的外径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题图甲读数为1 mm+19.5×0.01 mm=1.195 mm,题图乙读数为11 mm+10×0.05 mm=11.50 mm。
答案:(1)1.195(1.194~1.196均可) 11.50
3.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用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5 mm+43.5×0.01 mm=2.935 mm。
(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所以应估读到0.01 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2.60 V;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应估读到0.01 A,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0.52 A。
(3)根据R=ρeq \f(L,S)得:ρ=eq \f(RS,L)=eq \f(R·\b\lc\(\rc\)(\a\vs4\al\c1(\f(d,2)))2π,L)
代入数据得:ρ=4.2×10-5Ω·m。
答案:(1)2.935 (2)2.60 0.52 (3)4.2×10-5
4.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等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 Ω·m,则表中阻值为3.1 Ω 的导线长度l=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0.01×20.0)mm=1.200 mm。
(2)由数据可知R与S不成反比,经计算可知R∝d-4,则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
(3)由R=ρeq \f(l,S)可得l=eq \f(RS,ρ)=eq \f(3.1×3.134×10-6,5.1×10-7) m=19 m。
答案:(1)1.200 (2)不满足,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 (3)19
5.(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x,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解析:(1)由于螺旋测微器开始起点有误差,估读为0.007 mm,测量后要去掉开始误差。
(2)将电表连入电路时注意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答案:(1)0.007 0.638 (2)如图所示
B级—选考提能
6.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为了探究3根材料未知、横截面积均为S=0.20 mm2的金属丝a、b、c的电阻率,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M为金属丝c的左端点,O为金属丝a的右端点,P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始终为I=1.25 A,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的变化如表:
(1)绘出电压表读数U随O、P间距离x变化的图线;
(2)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并进行比较。
解析:(1)图线如图所示。
(2)ρ=eq \f(US,Il),
ρa=eq \f(6.50-3.95×0.20×10-6,1.25×1 000-600×10-3) Ω·m=1.02×10-6 Ω·m,
ρb=eq \f(7.15-6.50×0.20×10-6,1.25×2 000-1 000×10-3) Ω·m=1.04×10-7 Ω·m,
ρc=eq \f(9.75-7.15×0.20×10-6,1.25×2 400-2 000×10-3) Ω·m=1.04×10-6 Ω·m,
通过计算可知,金属丝a与c的电阻率基本相同,远大于金属丝b的电阻率。
答案:见解析
7.某课题组通过实验测量河水的电阻率。现备有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各有一个可移动圆形电极,可装入样品水,接触电阻不计)、直尺、待测的水样品。他们用伏安法多次测量的数据如表(为使实验处理方便,实验时每次都把电流表示数调到相同);实验中还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了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甲所示。
(1)玻璃管内径d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
(2)用水柱长度L与计算出的水柱电阻R在图乙中描点,画出RL图像(要求标出坐标轴的物理量、单位和对应的数值)。
(3)计算出所测水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
解析:(1)由游标卡尺直接读数得玻璃管内径为2.26 cm。
(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长度水柱的电阻,R1=eq \f(2,100×10-6) Ω=20 kΩ、R2=40 kΩ、R3=60 kΩ、R4=80 kΩ、R5=100 kΩ,在坐标系中描点得到RL图线如图所示。
(3)L=30 cm时,R3=60 kΩ,d=2.26 cm,由电阻定律R3=ρeq \f(L,S)
得ρ=eq \f(R3S,L)=eq \f(πR3d2,4L),代入数据解得ρ=80.2 Ω·m。
答案:(1)2.26 (2)见解析图 (3)80.2电阻R/Ω
121.0
50.0
23.9
10.0
3.1
导线直径d/mm
0.801
0.999
1.201
1.494
1.998
导线横截
面积S/mm2
0.504
0.783
1.132
1.752
3.134
x/mm
600
700
800
900
1 000
1 200
1 400
U/V
3.95
4.50
5.10
5.90
6.50
6.65
6.82
x/mm
1 600
1 800
2 000
2 100
2 200
2 300
2 400
U/V
6.93
7.02
7.15
7.85
8.50
9.05
9.75
序号
水柱长
度/cm
电压表
示数/V
电流表
示数/μA
1
10
2
100
2
20
4
100
3
30
6
100
4
40
8
100
5
50
1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2 导体的电阻测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电势差复习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4 电容器的电容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