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9681/0-17018647267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9681/0-17018647268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9681/0-17018647268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下蚀一般在 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侧蚀在 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 出现。
2.河流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挟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在 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育于 地区,当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温馨提示:河流地貌是在水循环过程中,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在河流的不同阶段由于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所塑造的地表形态相差很大,河流地貌的形成是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和岩石共同作用的结果。
3.喀斯特地貌
(1)形成: 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 ,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2)我国的分布:广西、 、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2022·江苏合考)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下图为尼罗河下游局部地区卫星影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的地貌类型是(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沙丘 D.海蚀崖
2.下列关于甲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沟壑纵横
C.起伏和缓,沙漠广布 D.地势低平,河汊众多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2·山东合考)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徐霞客游记》对某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如下描述:“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据此完成1~2题。
1.“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描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 B.冰川广布,山高谷深
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D.沙丘连绵,一望无际
(2021·山东合格性考试)下图为不同演变阶段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能正确表示该地貌景观演变过程的是( )
A.甲→丙→乙→丁 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
4.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观主要有( )
①溶沟 ②峰林 ③石钟乳 ④石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3·盐城市合格性测试)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BCD
6.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2023·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河谷指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槽形洼地。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8.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侵蚀—搬运 D.搬运—侵蚀—堆积
(2022·扬州合格考模拟)读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甲 乙
9.图中地貌名称为( )
A.甲——三角洲,乙——冲积扇B.甲——冲积扇,乙——三角洲
C.甲——冲积扇,乙——冲积平原D.甲——冲积平原,乙——三角洲
10.对甲、乙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分布在干旱地区 ②乙分布在湿润地区
③甲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乙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1.(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某冲积扇的遥感影像图,右图为运用三维GIS软件生成的沿甲乙和沿丙丁的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某地理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成功模拟了冲积扇的形成。左图为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右图为实践活动场景照片。
(1)依据材料一左图描述该冲积扇的地势起伏特征。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冲积扇平原往往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
(3)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冲沟的变化是 ,坡面下方形成的堆积体,其颗粒大小随水流方向的分布特征是 。
(4)小组成员准备利用暑假实地考察这种地貌,你认为在考察过程中需要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
考点训练课时13 风力、冰川、海岸地貌
1.风沙地貌主要出现在 地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风力沉积地貌主要有 、沙垄和黄土堆积。
2.冰川地貌主要出现在 和 地区。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主要有 、角峰、“U”形谷、峡湾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蛇形丘、冰水外冲平原、冰水阶地等。
3.海岸地貌主要出现在 地带。海岸侵蚀地貌指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海岸堆积地貌指海岸带的沉积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发生横向或者纵向运动,当沉积物运动受阻或波浪水流动力减弱时,即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质的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 海岸、 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温馨提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要注意主要分布的地区。由于外力作用的方式差异,导致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差异显著,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2022·江苏合考)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槽走向常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BCD
2.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一、选择题
(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下图为干旱地区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貌特征是( )
A.顶部平坦、溶沟发育 B.上部宽大、下部窄小
C.球状风化、节理发育 D.奇石兀立、表面光滑
2.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海浪作用
(2023·南通市区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为风成地貌景观组图。据此完成3~4题。
3.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图中地貌成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山东合格考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B.山地
C.盆地D.丘陵
6.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坡B.②——山谷
C.③——山峰D.④——山脊
(2023·南通市如皋市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常州市第三中学合格性测试)下图是某同学在青藏高原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该图中最宏观的地貌类型是( )
A.山脉 B.高原
C.陡崖 D.宽广的山谷
10.能正确反映地貌观察顺序的是( )
A.由远及近,由局部到整体 B.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
C.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D.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二、综合题
11.(2023·靖江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暑假,威海市高中生小明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
(1)研学中小明同学发现祁连山山麓居民点较多,其居民点所在的地貌类型多为 ,该类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2) 沙丘是干旱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该景观主要特点: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 坡较缓。
(3)小明同学在鸣沙山体验了一次滑沙项目,滑沙线路宜选择在沙丘 坡(填“缓”或“陡”),原因是 。
(4)流经敦煌的党河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考点训练课时12 河流、喀斯特地貌
【考点填空】
1.上游 中下游 源头
2.山前 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3.(1)可溶性 沉淀 (2)贵州
【典题精练】
1.B 解析:此现象是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在甲地为沉积地貌,在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B正确。冲积扇常形成在出山口处,A错误。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海蚀崖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2.D 解析:在尼罗河入海口附近,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此地地势低平,枯水期和洪水期交替,导致河汊众多,D正确。甲地貌地势低平,并不是山河相间,更不是地形崎岖,A、B错误。河口三角洲,水分充足,鲜有沙漠发育,C错误。
【过关检测】
1.A 解析:“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说明山峰众多,成群分布,为①;②③④都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无山峰。
2.C 解析: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特点,A错误;该地山峰垂直高差大,无冰川分布,B错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符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C正确;沙丘连绵,一望无际主要是干旱地区的地貌特点,D错误。
3.D 解析:喀斯特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随着侵蚀的不断深入,地貌受侵蚀的程度不断加深,丁→乙→丙→甲表示该地貌景观演变过程。
4.A 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观主要有溶沟、峰林、峰丛和孤峰等,①②正确;石钟乳、石笋、溶洞、石柱等为地下的喀斯特景观,③④错误。
5.D 6.A
7.D 解析: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
8.A 解析: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侵蚀—搬运—堆积。
9.B 解析:甲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为冲积扇;乙位于河口处,为河口三角洲。
10.D 解析: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分布与干湿地区无必然联系,①②错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③④正确。
11.(1)由甲地到乙地势降低,沿甲乙线路的地势起伏高于两侧。 (2)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3)越来越深 越来越细 (4)泥石流
考点训练课时13 风力、冰川、海岸地貌
【考点填空】
1.干旱 沙丘
2.高纬度 高海拔 冰斗
3.滨海 砂砾质 淤泥质
【典题精练】
1.C 解析: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C正确;A图为风力堆积地貌;B图为海岸地貌;D图为喀斯特地貌。
2.B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过关检测】
1.B 解析:图中为风蚀蘑菇,由于近地面风力侵蚀强度大,导致形态特征表现为上部宽大、下部窄小。
2.A 解析:该地貌发生在干旱地区,是风力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
3.C 解析: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4.D 解析:图甲为风蚀壁龛,乙是风蚀蘑菇,丙是雅丹地貌,甲、乙、丙都是由风沙侵蚀形成的;丁是新月形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丁的成因与其他三个不同。
5.B 解析:宏观地貌指规模较大的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图中群山连绵,高低起伏,所以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山地,不是平原、盆地,A、C错误,B正确;丘陵地势起伏较和缓,而图中地势起伏较大,D错误。
6.B 解析:山地的次一级地貌有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等。①位于海拔较高处,呈线状延伸,是山脊,A错误;②位于海拔较低处,是山谷,B正确;③位于山脊到山谷之间,是山坡,C错误;④是山地海拔最高处,为山峰,D错误。
7.D 解析:“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右图中①为海蚀崖,②为海蚀穴,③为海滩,④为海蚀柱。
8.B 解析:②为海蚀穴,受海水的侵蚀,目前其规模仍在不断扩大;③为海滩,随着海岸地带堆积物增多,海滩规模也会不断扩大;①(海蚀崖)受到海浪侵蚀,高差会变小;④(海蚀柱)受到海浪侵蚀,高度、精细会变小甚至会消失。
9.B 解析:图示为青藏高原,因此最为宏观的地貌类型为高原,B正确;山脉与宽广的山谷属于小规模的地貌景观,A、C错误;陡崖是微观地貌形态,C错误。
10.D 解析:地貌的观察需选择观察点,从宏观到微观,由面到点,其观察内容包括形态、形状、面积、物质组成、破碎程度等。
11.(1)冲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 (2)新月 迎风
(3)陡 坡度较大,利于滑行 (4)地表径流 陆上内循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