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
物理第二章 光2.2 光的折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第二章 光2.2 光的折射教案,共7页。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来源:学+科+网]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4.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新课导入】
提问:图1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图2中横线是否平行?
(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要求一个学生上台用尺测量加以确认.
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提问:你测过身高吗?是多少?教师板书,故意不写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课堂探究】
一、测量单位
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P17~18内容,让学生知道下列问题: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符号为m;时间的单位是 秒 ,符号为s.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2)天文测量中常用 光年 做单位,1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 距离 ;1光年= 9.461×1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单位换算:1 km=1 000 m= 103 m,
1 m=10 dm=100 cm=103 mm= 106 μm= 109 nm.
(4)换算规律:大单位换算为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换算为大单位除以进率;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如:1千米=1 000 m或1 km=1 000米.
二、长度的测量
活动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常见的有:直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投影显示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2)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来源:学|科|网Z|X|X|K]
各小组的同学测量完以后,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测量的过程、结果,然后每个小组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来源:学+科+网]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①刻度尺要 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靠 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
③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依据同学们的测量和记录,每个小组的读数都一样吗?你自己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议一议:如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如何进行测量?怎样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三、时间的测量
活动3:让学生认识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钟表、秒表、手表等.
(1)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表测量一下自己身体上的钟表——脉搏,平均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
(2)老师讲解停表的使用方法:每次使用前要 调零 ;第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第二次按压,指针停止走动,指示出两次按压之间的时间;第三次按压两指针均返回零刻度处.
(3)老师讲解停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先读里面小圆盘里的时间,然后再加上大圆盘里长指针所指的时间,两者相加就是停表的读数.
学生练习读数:教材P21图220停表的读数是 10 s.
四、误差
活动4: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估读,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1)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 存在 的,不能消灭,但尽量 减小 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2)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 可以 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C )
A.从学校的三楼跑到一楼大约需要10 min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
2.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C )
3.几个同学在讨论测量时出现的错误和误差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C.只要选择较精确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
D.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5 km= 50 m;
(2)5 mm= 5×103 μm;
(3)7 m= 7×109 nm;
(4)45 min= 0.75 h.
5.(1)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4.7 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4.70 cm.
(2)图(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32 s.
6.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页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 BDAC .
1.电子计算机走进了田径场
现如今,电子计算机已大踏步地走进了体育领域,并大显神通.人们把运动员的形态、素质、技术、生理、心理等多种指标输入电子计算机,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就可以预测、选拔合格的运动员.
目前,在世界大型比赛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无论是场地设施,还是竞赛项目的编排,都使用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竞赛还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裁判.它铁面无私,准确无误.数千名运动员参加几十个项目比赛,即使竞赛非常激烈,电子计算机也能应付自如,准确无误地记下每个运动员的成绩.
电子计算机还可以把重要的体育资料贮存起来,以备查询.它贮存信息数量之多,查询速度之快,都是人脑和手工操作望尘莫及的.电子计算机还附有打印等附加设备,可将查询资料立即打印出来,工作起来十分方便.
2.地球直径是怎样得来的
公元前210年6月,盛夏的烈日高悬在埃及亚历山大古城的上空.行人都不愿在骄阳下久留,只有一位秃顶的老人,肩披一件白色宽袍,跟着骆驼的步子.骆驼冉冉向前,每走一步,驼铃就“”的响一声.老人聚精会神地数呀数,当骆驼走完一千步,老人就在手中的一根木棍上刻上一道刀痕.就这样,老人随着骆驼队在炽热的沙漠上朝南走,一直走到阿斯旺.
经过几十次反复地测量,老人终于算出了从亚历山大古城到阿斯旺的距离,还利用正午太阳的投影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然后推算出地球南北极之间的直径是12 630 824米.这是人类第一次推出地球的极直径.这位老人就是古希腊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
长度a/cm
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2.1 光的反射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力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新知识预习,再教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