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附解析)
展开1.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 )
A.①B.②C.③D.④
2.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为( )
A.1B.2C.3D.4
3.图示地质剖面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 )
A.火山喷发B.岩浆侵入
C.断裂下降D.流水侵蚀
(2023·广东揭阳二模)“石中石”(大块岩石中间包裹着一块颜色迥异的岩石,右图)是台湾北部著名的台湾宜兰野柳地质公园的一个奇观,其形成原因是在砂岩形成的过程中,将大块的砾石包裹其中。当地老乡因其像卧在海水中的水牛眼睛或烛台而称其为“牛眼石”或“烛台石”。据此完成4~5题。
4.对“石中石”奇观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溶蚀→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溶蚀
C.沉积作用→海水侵蚀、溶蚀→地壳抬升
D.海水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5.“牛眼石”奇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砂岩与砾石( )
A.颗粒大小差异B.沉积层次差异
C.外表颜色差异D.岩性质地差异
(2023·辽宁大连二模)金沙江上游有多处黄土状物质沉积,其黄土状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和粒径与附近古湖泊沉积物相近。下图为云南东北部巧家县附近黄土物质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能够证明黄土物质来源于湖相沉积物的证据为( )
A.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早于黄土
B.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晚于黄土
C.湖相沉积物与黄土同期形成
D.湖相沉积物与黄土多次交替形成
7.黄土形成过程中,主要搬运动力为( )
A.西南季风B.山谷环流
C.湖陆环流D.洪水泛滥
8.在黄土剖面中发现多层古土壤层。相对黄土沉积环境,古土壤发育时( )
A.昼夜温差增大B.干热环境加剧
C.环境较为湿润D.冰川覆盖广泛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是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快速窒息死亡形成的。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图1)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2),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9~11题。
图1
图2
9.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推测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持续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间歇性上升
10.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
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11.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
B.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2023·福建泉州二模)河流沉积物是水系变化最直观的证据,不同河段其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差异明显。距今94万年前,受构造、地貌、气候共同影响,佳依(佳木斯—依兰)分水岭两侧河流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出现河流袭夺现象,现代松花江水系逐渐建立。图1示意切穿后的东北水系,图2示意切穿前的东北水系。据此完成12~14题。
图1
图2
12.能够证明松花江水系曾发生袭夺现象的有力证据是( )
A.甲处沉积层颗粒上细下粗
B.丁处沉积层颗粒上粗下细
C.丙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
D.乙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
13.松花江水系贯通的有利条件是( )
A.大兴安岭的海拔升高
B.三江平原地壳下沉
C.海平面升高
D.东北地区降水减少
14.现代松花江水系建立后( )
A.甲河段含沙量明显增加
B.乙所在河流流域面积减小
C.古湖变为外流湖后消失
D.流域的结冰期变短
15.(2023·广东佛山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距今8百万年~3.3百万年,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地表起伏小,晋陕黄河在此基础上发育了宽广的河谷,东西向宽度超过7千米;距今约3.3百万年以来,随着鄂尔多斯地块缓慢抬升,以及汾渭地堑的多次强烈下陷,晋陕黄河形成宽谷镶嵌深邃峡谷的格局,且谷深南北差异较大。距今25万年时,浑河是晋陕黄河上游的干流,后来汊河口以北支流贯通了河套古湖,因流程差异,浑河逐渐演变为晋陕黄河的支流。下图为晋陕黄河地貌示意图。
(1)分析早期晋陕黄河东西向宽谷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2)比较晋陕黄河南段与北段河谷的深度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浑河由晋陕黄河上游干流演变为其支流的过程。
16.(2023·山东菏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弋江(图1)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地区右岸的一级支流。其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图2)与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和夏季风阶段性减弱高度相关。
图1
图2
(1)描述青弋江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
(2)分析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3)分析夏季风阶段性减弱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专题突破练四
1~3.1.D 2.C 3.C 解析 第1题,根据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可以判断四个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故D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岩层接触面状态可以判断,图中地下岩层有两处不整合面,说明该区域以前岩层有两次升降运动,再加上地表,该区域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是3次。故C正确。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有一处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有火山灰,可能有过火山喷发活动,故A、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结构,说明该区域岩层没有发生过断裂下降或上升运动,故C正确;图中地表有溪流,一定存在流水侵蚀作用,故D错误。
4~5.4.B 5.D 解析 第4题,“石中石”是砂岩包裹着大块的砾石,故先发生沉积作用,然后受地壳抬升作用,裸露于海边,被海水不断侵蚀、溶蚀,将较软的砂岩侵蚀掉,使其中裹着的大块砾石又呈现出来,从而形成这种“石中石”的奇观。第5题,砂岩沉积后,受到海水的不断侵蚀、溶蚀,由于包裹体与周围岩石的岩性存在差异,包裹体被侵蚀的速率与周围岩石被侵蚀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这种“牛眼石”的奇观。
6~8.6.A 7.B 8.C 解析 第6题,据材料可知,黄土状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和粒径与附近古湖泊沉积物相近,金沙江上游的黄土是现时地表堆积物,而古堰塞湖沉积物是之前形成的沉积物,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早于黄土,能够证明黄土物质来源于湖相沉积物。云南东北部巧家县附近黄土物质分布图中并没有体现湖相沉积物与黄土多次交替形成。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推知,沉积物应是由地势较低的古湖泊搬运到现时的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本区域为河谷,存在山谷风,吹谷风时,将地势较低的古湖泊沉积物吹向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为下沉气流;湖陆环流存在于湖泊与陆地之间,此时湖相沉积物裸露在地表,没有湖泊水;洪水泛滥并不能将地势较低的湖相沉积物搬运到现时的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第8题,黄土沉积环境应是湖泊水消失,湖相沉积物裸露,气候较为干燥,风力作用强。在黄土剖面中发现多层古土壤层,其中有砂砾石的存在,说明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进而说明古土壤发育时环境较为湿润,昼夜温差减小;该地位于金沙江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较好,冰川覆盖范围小。
9~11.9.D 10.B 11.C 解析 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则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Ⅰ→Ⅵ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的,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可能是地壳间歇性上升导致的,B错,D正确。如果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则海岸线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C错。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快速窒息死亡形成的。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河口处水流清澈,有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形成水平夹层,A错;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输沙量大,河口处水流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B正确;寒冷期,冰雪融化较少,海水遇冷收缩,海平面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快,C错;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功能强,河流泥沙含量小,河口处水流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水平夹层形成,D错。第11题,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B;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经流水搬运、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D。
12~14.12.D 13.B 14.B 解析 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佳依(佳木斯—依兰)分水岭两侧河流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出现河流袭夺现象,甲处、丁处沉积层颗粒粗细不能反映溯源侵蚀状况;丙河是松花江支流,注入松花江,不会出现甲处来的沉积物;乙处的沉积物中有的来自甲处,能够证明甲处河流原来是通过松嫩古湖流入乙处河流再注入渤海的,袭夺后从丁处河流流出。第13题,松花江水系贯通的有利条件是三江平原地壳下沉,利于河流自高海拔处流向低海拔处;大兴安岭的海拔升高、海平面升高、东北地区降水减少与松花江水系贯通的关系不大。第14题,甲河段含沙量与流域植被覆盖率有关,与水系建立无关;乙所在河流成为断头河,流域面积减小;古湖没有变为外流湖,在水系贯通后消失了;流域的结冰期受水系所在流域的气温影响,与水系建立无关。
15.答案 (1)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持续时间长,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晋陕黄河流速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
(2)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
原因:与北段相比,南段邻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下蚀更强;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更强。
(3)汊河口以北支流溯源侵蚀,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后古湖湖水下泄形成河道,使晋陕黄河往西(北)方向延长,东部的浑河因长度较短而演变为其支流。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稳定,持续时间长,地块内地形较平坦开阔,晋陕黄河流速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道不断拓宽。第(2)题,南段河谷深度大于北段。读图可知,南段邻近鄂尔多斯地块与汾渭地堑交界,河流落差更大,地势起伏更大,下蚀更强;由“距今约3.3百万年以来,随着鄂尔多斯地块缓慢抬升,以及汾渭地堑的多次强烈下陷,晋陕黄河形成宽谷镶嵌深邃峡谷的格局,且谷深南北差异较大”可知,南段附近的汾渭地堑出现多次下陷,导致河流下切次数更多而进一步加深河谷;同时沿途支流汇入,使南段河流水量更大,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变强。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之前浑河为干流,补给黄河水,现在变为支流。因晋陕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侵蚀冲刷现象严重,汊河口以北支流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向西不断延伸,切穿与河套古湖的分水岭,连接了河套古湖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汊河口以北支流长度更长,成为黄河干流,由于存在流程差异,浑河逐渐演变为晋陕黄河的支流。
16.答案 (1)伴随地壳上升运动,流水下蚀能力增强,辫状水系逐渐萎缩,开始发育河谷;地壳稳定阶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伴随地壳新一轮上升运动,河漫滩裸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
(2)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动,加大了青弋江流域的地面坡度;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3)夏季风减弱会使锋面雨带在青弋江流域停留时间延长,降水显著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解析 第(1)题,当地壳抬升运动强烈,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形成较深的河谷。其他辫状水系向河谷汇集,从而萎缩消亡,该河谷附近形成青弋江。再加上区域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地壳稳定阶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后期地壳抬升,河漫滩裸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第(2)题,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动,黄山地区地壳隆起的时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变快,河流的下切侵蚀与溯源侵蚀增强,使河谷延长、加深;下游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第(3)题,由材料可知,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夏季风势力偏弱的时期,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故当时该地区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使河谷显著加深,河流发育进程加快。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1旅游地理(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1旅游地理(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0资源开发与区域整治(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0资源开发与区域整治(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流域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生态防护林带的最主要用途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东部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东部地区,我国乡村收缩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