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053656/0-17017031130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053656/0-17017031130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053656/0-1701703113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青岛市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chuò) 栖息(qī) 澄清(chéng) 擎天撼地(qíng)
B.小憩(qì) 枯涸(hé ) 禀告(bǐn) 猝然长逝(cù)
C.洗濯(dí) 雏形(chú) 泯灭(mǐn) 绝处逢生(féng)
D.匍匐(fú) 厄运(è) 迸溅(bèng) 抖擞精神(shǒu)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当之无愧 石破天惊 参差不齐
B.慷慨以赴 迫不及待 相得益彰
C.姗姗来迟 叹为观指 略胜一筹
D.潜心贯注 低回婉转 静穆庄严
3.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段泼水节的时光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人生中最充满希冀的时刻。
B.他的手艺虽不能和大城市的美发师混为一谈,但在街道范围内已是响当当的了。
C.老师告诉我们,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
D.春天来了,各种花都开了,真是美不胜收!
4.下面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B.跑到马路中间的孩子马上就要被车撞上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眼疾手快的过路人救下了他。
C.青苑社区邀请辖区内的20位名叫“国庆”的居民欢聚一堂,大家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国庆生日面,这真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国庆宴。
D.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你戛然而止,一切都会有补救的机会。
5.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组合使之成为通顺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中国载人航天,就是牛!
②19时3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③空间站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热情盼望着远道而来的战友。
④这是我国首次三批航天员天宫同框。
⑤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经典场面。
A.①③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⑤④①D.③②⑤④①
6.默写。(8分)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 。
(5)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
(6)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7)《〈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答。(4分)
沁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如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我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背起行囊走沁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1)【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
活动三:
二、阅读(48分)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汉江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①本诗写于杜甫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漂泊流徙。 ②腐儒:诗人自称,含有自嘲之意。
(1)找出颔联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2)词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次北固山下”中“次”的意思是“停宿”。
B.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C.“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妙,形象地表现了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D.尾联诗人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
10.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4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哪一篇?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怎样的家庭教育是正确的?(4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红灯停”背后的科学
齐月园
①“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交通安全规则。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
②红绿灯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着红装的女性代表已婚,而着绿装的女性则代表未婚。后来由于伦敦议会大厦门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事故,英国政府1886年在大厦门前的马路上安装了两盏煤气标志灯,借鉴前面提到的服装颜色的差别,使用红色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灯则表示可以通过。同一年,汽车也问世了,红绿灯作为标志灯很快流行起来。
③1912年,美国盐湖城的一名警察发明了电气信号灯。1914年,这种信号灯出现在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街道上。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直至1922年才出现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街道上,它采用黄色信号灯作为警示信号,提醒行人和车辆谨慎行进。
④无论是火车的信号灯还是汽车的信号灯,都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这是为什么呢?
⑤根据物理学原理,光线在通过空气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对于相同媒质来说,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的作用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特别是在下雨天或大雾天,空气的透明度会大大降低,红光的这种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⑥此外,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如果司机在比较近的地方才看到停车的信号,由于车的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非常危险。同时,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⑦除了交通信号灯外,人们还常常在城市的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些红色闪烁灯来保障夜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防止撞机事故发生。红色还用来表示危险、紧急之意。例如,消防部门就采用了红色标志,而且一些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也都被涂成了红色。
(选自《科普时报》2019.2.1,有删改)
13.下列关于“交通信号灯”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保证了行人的生命安全。
B.交通信号灯起源于英国,采取红、绿两色表示能否通行,借鉴了代表女性身份的服装颜色。
C.交通信号打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灯出现在美国,采用黄色信号灯作为警示信号。
D.交通信号之所以用红色表示停上前进,是因为红色比较醒目,对人类的眼睛有较强的刺激。
14.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巧妙提出问题,既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又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⑤段加点词“更加”强调了红光因为波长最长,在下雨天或大雾天传播效果更突出。
C.第⑦段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红色还用于消防中,表示危险、紧急之意。
D.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交通信号灯的起源、发展和采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的原因。
15.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汽车的问世,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红绿灯的快速流行,从而加快了交通信号灯的发明。
B.物理学上,在任何情况下,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的作用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
C.考虑到车的惯性,司机如果在比较远的地方看到红色信号,早做刹车准备,能防止事故发生。
D.除了交通信号灯外,在城市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红色闪烁灯就可以保障夜航飞机的飞行安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鲜艳的谦卑
程果儿
①每每,我因单位琐事烦得挠头:骑电动车上下班,途中能看到打理花木的工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女人,衣着朴素。我看她们俯首在树荫底下,手里只需要掌控花与草,树与叶,便十分羡慕那种纯粹。
②四季里的多数时间,她们戴一种碎花遮阳帽,边沿宽大,脑后接块布,拉起来可以把大半张脸遮住,是绿树绿草间显眼的一片鲜艳。佩戴护袖、手套,坐在随身带的小凳子上,用称手的工具挖、铲、媷,割,时不时交错着说话。我听不到笑声,只是猜想有笑的羽翼飞过她们的头顶。
③好几年前我也买过这样帽子。假期戴出门,被一位亲戚笑话——真像清洁工。我颇愤愤了几分钟。其实,这帽子挺好,只是小城的清洁工人戴着它,这是园林工人的标配,让她们可以安心与植物为伍。远远望去,大大的帽沿让工人们变身土地上的一朵朵蘑菇。我幻想自己是其中一员,双手粗糙皲裂,但大脑缓慢清闲。没有各种会议、检查的威逼,我愿意像蘑菇一样呆头呆脑。
④也就想想罢了,我不会真的去做其中的一分子,甚至接受不了亲戚的调侃。
⑤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如今清洁工是小城的路上最醒目的存在。那些夺目的颜色——亮橙,明黄、湖蓝,翠绿,堆砌一身,又横竖交错着亮闪闪的反光条。而这群鲜艳的工人,却跟行道树一样。是行人熟视无睹的对象。
⑥我也只是偶尔留意到他们。选择这份职业,家中境况大都不富裕。加之年纪大、容貌老去,他们在鲜艳制服之后退缩再退缩,板滞着面孔。
【A】
⑦这份工作对体能要求不高,只是赶早、耗时。我6点钟起床,7点钟赶往单位,路上,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将积水扫开、落叶聚作一堆、杂物用工具捡起放入袋中。扫把是粉红的,袋子是橙黄的,今年,又都戴上黄亮亮的安全帽。所有的颜色都足够亮眼,行人车辆远远就可以看见。
⑧有时,一位清洁工在认真擦垃圾桶;偶尔,一群清洁工在路边清洗围栏。我心里暗想,这完全是无用功嘛。车来车往,灰尘不断,一边清理,一边变脏。如此徒劳,倒很像人生的隐喻,这只是我悲观主义发作时的慨叹吧!
【B】
⑨雨天,秋凉。我散步归来,撑伞走在人行道上。目光一扫,被蜷缩成团的鲜艳人形吓了一跳,一位清洁工大妈正躲在绿篱后的墙边避雨。她大约知道吓着我了,歉然笑笑。我的心脏猛颤一下,又不敢表露太多。她在工作,用体力挣一份薪水,不需要我去可怜。我亦冲她笑笑,继续往前走——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妥当的尊重。
⑩后面两个画面就明亮多了。夏天傍晚,5点钟以后,一批清洁工人聚到阴凉处,大肚子中年领班给他们开会。应该是每天例行的训话,气氛并不严肃。领班话音刚落,一位大妈就冲人群喊起来:“光头强,你过来。”笑声轰地飞到天上,那种快乐来自久处的熟腻,来自对群体的认同。她和他们,置身于这个明亮鲜艳的群体里,每个人都平等而体面。
⑪最难忘的一幕,发生在好几年前。那时候,清洁工人只有一件橙色马甲的标识。也是傍晚,在垃圾中转站旁,此处再清理也有特殊气味。临近下班,车辆扫把都已收拾停妥。附近商铺突然传来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一位六十来岁精瘦黧黑的男性清洁工眼睛亮起来,放下手头活计,随着音乐尽情扭动身体。细瘦的手臂在头顶招摇,脚底分明是秧歌步子。旁边的工友们乐呵呵望着,眼角都笑出大把皱纹。
⑫我在路这边凝望,为那点辛苦工作后的清甜微微笑着。
⑬我的六十多岁的父亲,因为家累,至今也还在工地上做活。每天体体面面出门,回来一身泥灰。爱干净的他,一天里要洗濯多次。在体能允许的条件下,工作让他确定自身的尊严,更求取心下的安定。他还有个不算出息的儿子,时时会伸手索取。
⑭第一年去工地做活,父亲心情郁悒,告诫母亲不要告知别人他做的事情。在工地上辗转数年,他有了一群相熟的工友,工头对他信任尊重,乐意给他介绍新活路。在他们中间,父亲轻松自在。
⑮可安慰的是,我的父亲与那些穿戴鲜艳的工人们,身体尚且康健,可以自由行动,且有了认可自身的小团体。鲜艳颜色的制服或是身上的泥灰,似乎将外界屏蔽了,可以忽略猝不及防的冷眼。往内,他们抱成团,可以平等倾诉生活的沉重,可以叫伙伴“光头强”,亦可在休息的时候大声说笑。
⑯我爱我的父亲,也爱与他一样谦卑讨生活的人们,更加珍惜他们在工作时得到的一点点快乐。
⑰那是鲜艳制服之外的另一点鲜艳——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6.阅读文章第①—⑧段,根据提示,填写下表。(6分)
17.请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而这群鲜艳的工人,却跟行道树一样,是行人熟视无睹的对象。(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笑声轰地飞到天上,那种快乐来自久处的熟腻,来自对群体的认同。(赏析加点词语)
18.将下面这段话放到文章中,你觉得放在【A】、【B】哪处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因为鲜艳制服与衰老肉身的对比太过奇突,我便总想着,二者内里盛装着什么样的灵魂?我与清洁工们不曾近距离接触过,却有几个瞬间总是不忘。
19.某文学刊物设有“世间百态”“文化纵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三、作文
20.在 中蜕变
要求:①将题目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个字;④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及学校相关信息。
事件
“我”的心理
“我”看到园林工人在绿树绿草间劳作
①
②
愤愤
“我”看到清洁工擦垃圾桶、清洗围栏
③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 一年之计在于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便引诗情到碧霄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示例:品尝风味美食; 搜集民间故事;寻找最美家庭
8. (1)意象:“片云”“孤月”,“片云”“孤月”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流露出作者漂泊无依、孤独烦闷之情。(2)表达了诗人虽年老多病、身处逆境但仍积极处世,想要一展宏图的抱负和情感。
9.B
10.内容: 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呼应。
11.选自《五猖会》,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2.感受:略。看法: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D
14. D
15. B
16.①羡慕 ②“我”戴碎花遮阳帽被亲戚调侃像清洁工 ③慨叹(感慨/质疑)
17.(1)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清洁工人比作行道树,写出行人对清洁工人的熟视无睹/冷眼相待,引发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2)“轰”形容声响巨大,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清洁工们尽情欢笑的样子,表现出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及内心的快乐。
18.【B】处更恰当。这段话中“鲜艳制服与衰老肉身的对比”承接第⑦段对清洁工人装备和服装的描写、第⑧段中对其艰辛工作的感慨,“却有几个瞬间总是不忘”引出下文“我”对清洁工感人瞬间的回忆。
19.文章饱含人生感悟。文章通过记叙“我”对清洁工的认识和印象,回忆了与清洁工人有关的感人瞬间,简叙“我”的父亲在工地辗转数年的转变,赞美他们质朴善良、平等相待的品质,感悟到普通劳动者靠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哲理,呼吁社会关注、尊重普通劳动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西市青岛九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龙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九龙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