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选择栏内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蔡旭哲、陈冬、刘洋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9月1日18时26分,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打开问天实验舱的舱门,经过大约6个小时,成功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空间站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推测问天实验舱舱外航天服应( )
①耐高温②耐高压③防强风④防辐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空间站从地球出发进入太空,绕着地球进行运转,故其位于等级最低、范围最小的地月系,A对。空间站不在河外星系,D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等级高于地月系,故BC错。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宇宙为真空环境,无风,也无气.压,②③错。宇宙空间物质会有强烈的辐射,故舱外航天服需防辐射,④对。太空无大气层保护,太阳辐射没有经过削弱会直接照射到宇航员,温度极高,所以舱外航天服需耐高温,①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银河系由太阳系和其他的恒星系组成,太阳系由地月系和其他的行星系组成。
3.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图中有生命存在的天体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处于小行星带两侧的是火星和木星,故②是火星,③是木星,④是土星,①是地球,故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①。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点睛】行星的定义: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B.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C. 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D.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层得以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一是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型其道,互不干扰,A错误;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B正确;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C错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气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小,有液态水的存在,D错误;故选B。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吸收捕捉到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热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假如在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 )
A. 拉萨B. 海口C. 成都D. 呼和浩特
6. 下列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 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 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 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最贫乏的是四川盆地,成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理论上不适合销售太阳能烧烤炉。故选C。
【6题详解】
人类开发的风能、水能、生物能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正确;人类开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固定的太阳能,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但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C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太阳能的分布规律主要有: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地势越高,日照强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反之越弱。
据俄罗斯卫星社2021年12月15日消息,NASA在14日发布消息,航天探测器“帕克”已经“接触”到太阳,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飞行,进行数据探测。下图为“太阳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帕克”已经“接触”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
A. ①B. ②C. ③D. 太阳内部
8.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导致信鸽迷路B. 可能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
C. 可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D.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呈正相关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航天探测器“帕克”已经“接触”到太阳,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中飞行”,结合图中太阳大气结构可知,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C正确,AB错误;不在太阳内部,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可能导致信鸽迷路 ,也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AB正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可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具有相关性,有些地区呈正相关,有些地区呈反相关,有些地区一段时间呈正相关,另一段时间呈反相关,D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现象,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当太阳特别活跃时,太阳活动喷发出巨大的物质和能量,它们穿越星际空间,到达地球附近,引起地球空间环境的剧烈扰动,进而影响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国家宝藏》节目曾介绍过一件牛形青铜器——商“亚长”牛尊(如图),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现已灭绝。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完成下面小题。
9.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有圣水牛骨骼地层形成于( )
A. 元古宙B. 古生代
C. 中生代D. 新生代
10. 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的环境特征可能是( )
A. 温暖湿润,草原辽阔B. 寒冷干燥,风沙肆虐
C. 温暖湿润,湖沼遍布D. 寒冷干燥,植被稀疏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含有圣水牛骨骼地层中拥有人类遗址,人类出现在新生代,因此该地层应为新生代,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不可能人类遗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材料说:“亚长牛尊青铜器,其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耍、生存,而不是草原,C正确,A错误;寒冷干燥不适合,BD错误。故选C。
【点睛】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生代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下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由坚硬岩石组成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 连续但不规则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
13.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的形成,不能体现出的地球自然环境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B. 水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水蒸气流向②圈层,②圈层为①水圈提供降水,说明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圈层,B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为岩石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故选B。
【12题详解】
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故选C。
【13题详解】
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了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了大气圈,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了生物圈,不涉及岩石圈。故选D。
【点睛】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厚度最大;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最为活跃,主要集中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部。
14. 现代大气中,近地面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氧气和水汽B. 氧气和二氧化碳C. 氮气和氩气D. 氮气和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洁空气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氮气最多,氧气次之。故选D。
【点睛】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臭氧层和电离层分别位于( )
A. 甲层和乙层B. 乙层和丙层C. 甲层和丙层D. 乙层和甲层
16. 下列对各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 乙层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C. 丙层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通信意义重大
D. 甲层的厚度是低纬度较薄高纬度较厚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图中甲为对流层,乙为平流层,丙为高层大气,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甲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A正确;乙层为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B正确;丙层为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分布,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通信意义重大,C正确;甲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厚度是低纬度较厚、高纬度较薄,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ABC不符题意,故选D。
【点睛】地球大气层自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烟雾的成分有二氧化碳、碳粒、少量水蒸气等。下左图为“熏烟驱霜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经完成下列小题。
17.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有( )
①燃烧柴草使二氧化碳、水蒸气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
②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返还近地面的热量增多,保温作用好
③燃烧产生的碳粒等烟尘物质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水汽凝结会释放热量
④柴草在燃烧过程中散发部分热量⑤烟雾增强反射,削弱太阳辐射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
18.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的序号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B. ②→④→⑤→③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
19. 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大气逆辐射而产生的是( )
A.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 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 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D. 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燃烧柴草使二氧化碳、水蒸气增加,增强了大气对于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提高大气温度,①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增加,增加了大气逆辐射,提升了对于地面的保温作用,②正确;燃烧产生的碳粒等烟尘物质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凝结,水汽凝结会释放热量,提高温度,③正确;柴草燃烧会释放热量,提高温度,减轻霜冻,④正确;烟雾增强反射,削弱太阳辐射会导致气温降低,因此不是减轻霜冻的原因,⑤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⑤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结合所学可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辐射即①为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部分照射到地面即②,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④)向外释放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后(⑤),大气增温。故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⑤,C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并不属于大气受热,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A错误;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主要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B错误;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因此气温高而不是低,C错误;多云的夜晚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较好,因此夜晚不易出现霜冻,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图2中A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0. 若下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
A. 气压:a
【解析】
【详解】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气压a>b,A错误;a为高压,说明气流遇冷下沉,b为低压,说明气流受热上升,气温a<b,B正确;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a>d,C错误;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气温b>c,D错误。故选B。
21. 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3:00和15:00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 水库中心区始终为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白天(15:00)水库较周围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夜晚(3:00)水库较周围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A、B错误。白天水库较周围的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由水库吹向四周,C正确。晚上水库较四周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风由四周吹向水库,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选择C。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高空聚集,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遇冷地区则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空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的是( )
A. B. C. D.
23. 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
A. 将洋葱先进行加热B. 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 洒香水改善气味D. 在冰箱冷却洋葱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桌面此处气压较低,桌面高处气压较高,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桌面此处气压较高,桌面高处气压较低,则桌面气流由洋葱流向蜡烛,桌面高空处相反,由此判断,图D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将洋葱先进行加热、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会加快刺激气体挥发,且使洋葱与蜡烛之间的温差减小,不利于增强防护效果,排除AB;洒香水改善气味成本高,且效果不大,排除C;在冰箱冷却洋葱,降低其温度,使其气体挥发变慢,且使洋葱与蜡烛之间的温差增大,热力环流增强,有利于增强防护效果,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时段的近地面等压面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4. 图中①地的风向最有可能的是( )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25. 此时,甲地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状况是( )
①下降②上升③晴朗④阴雨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甲地近地面气压值大于1010hpa,乙地气压值低于1010hp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地指向乙地,即由北向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则①地风向由东北吹向西南,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甲地等压面向上凸出,为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降,①正确,②错误。气流下降,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若P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图中Q、M、N三个箭头分别代表( )
A.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B.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
C. 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D. 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7.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B. 风速变快C. 地转偏向力变小D. 摩擦力变大
【答案】26. D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压线,P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Q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来说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应是风向;M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N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变,A错误;摩擦力变小,D错误;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快,B正确;风速变快,地转偏向力变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①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2、风速:①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摩擦力:负相关:一般而言高空风速大于地面;洋面风速大于陆面。③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读我国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四个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
A. 拉萨B. 西宁
C. 北京D. 成都
29. 此时,四个城市的风向表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偏南风B. 西宁偏北风
C. 拉萨偏东风D. 成都偏西风
【答案】28. A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拉萨的等压线分布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故选A。
【29题详解】
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北京吹偏北风,A错误;西宁吹偏北风,B正确;拉萨吹偏南风,C错误;成都吹偏东风,D错误。故选B。
【点睛】风力的大小通过等压线的疏密来判断,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风向的判断,先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确定风向。
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
31. 我国“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0. A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A正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水循环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主要干预地表径流,并且三峡水利可以调蓄洪水,发展航运等,④是地表径流,D正确。①是蒸发,A错误。②水汽输送,B错误。③是降水,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能为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水循环主要环节中的蒸发、水汽输送等,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所以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 水汽蒸发减少B. 地下径流增加C. 地表水下渗减少D. 大气降水增加
33. 下列属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的是( )
A.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B. 增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C. 缓解城市内涝问题D. 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答案】32. B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透水性人行道透气透水性更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多,AC错误,B正确;“透水性人行道”对大气降水的影响极小,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能缓解但不能消除城市热岛效应,A错误;会缩小城市气温日较差,B错误;可以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问题,C正确;能减轻但不能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主要成因:夏季降雨强度大,暴雨时间连续,范围较为集中;部分地区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不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个题目,每空2分,共34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书写答案。)
34.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该地空气做___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
(2)图中①②③④的气压排序为____。
(3)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仅从热力因素考虑,图示时刻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此时吹的风为____(海风或者陆风)。
(4)A、B两地中为晴天的是____,昼夜温差小的是____。
(5)若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是城郊热力环流导致的,则把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建设A、B两地之间是否合理____,说明原因____。
【答案】34. ①. A ②. 上升
35. ②>①=④>③
36. ①. 夜晚 ②. 陆风
37. ①. B ②. A
38. ①. 不合理 ②. 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等压面的判读,热力环流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A地高空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近地面为低压,由于是热力作用形成,所以A地是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低压。B地高空等压面向下凹,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由于是热力作用形成,所以B地是冷却,空气膨收缩下沉形成的高压。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①④位于同一等压面,所以气压相等,①②位于垂直方向,且①的海拔比②高,所以①的气压比②低,③④位于垂直方向,且③的海拔比④高,所以③的气压比④低,因此四地的气压排序为②>①=④>③。
【小问3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A地温度比B地高,A的气压比B低,且A为海洋,B为陆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示时刻海洋降温较慢,是夜晚,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此时风为陆风。
【小问4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A地为低压,气流上升,气温降低,可能带来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昼夜温差小。根据前面分析,B地为高压,为下沉气流,多明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
【小问5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A地为低压,气温高, B为高压,气温低,近地面的气流由B流向A。若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是城郊热力环流导致的,说明A为城区,B为郊区,把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建设A、B两地之间,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35.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丙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____;____。
(2)图中M处参与水循环类型是____。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图中字符表示)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
A.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增加下渗 D.增加蒸发
(4)①处地层比⑤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等级更____(高级/低级),②处地层中____(存在/不存在)大量动物化石。
(5)鱼鳞坑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治工程(下图所示)。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图右示意鱼鳞坑剖面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说明鱼鳞坑对下渗时间和下渗量的影响。
【答案】35. ①. 水汽输送 ②. 地表径流
36. 陆地内循环 37. ①. 丙 ②. A
38. ①. 低级 ②. 不存在
39. 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流速,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减少了地表径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与鱼鳞坑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岩石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水汽输送,乙是降水,丙是地表径流,丁是蒸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M处只有蒸发和降水,没有与海洋之间存在互换,应为陆地内循环。
【小问3详解】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改变了地表径流,图中显示丙为地表径流,故为丙,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也就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A正确,B错误;南水北调会增加沿线地区的下渗和蒸发,但都不是其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岩石位于⑤处岩石之下,皆是沉积岩,按照所学知识,越在下面的岩石越老,越在上面的岩石越新,故①处岩石比⑤处古老,化石生物的等级更低级;②处岩石属于岩浆岩,动物化石位于沉积岩中,故②不存在大量动物化石。
【小问5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鳞坑拦截坡面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粗糙度,导致下渗水量增加,地下水量随之增大。且鱼鳞坑交错分布,可以增加地表的拦截能力,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延长了下渗的时间,且分散了地表水流,增加了下渗的面积。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