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交界重合,D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门答腊岛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道,缺少天然良港。图为“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热带雨林景观在该岛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 陆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差B. 东部处背风坡,降水量少
    C. 淋溶作用较强,土壤贫瘠D. 西部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2. 该岛缺少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是( )
    A. 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多发B. 西岸海浪大,东岸沼泽广
    C. 河流众多,泥沙淤积严重D. 周边多珊瑚礁,海水较浅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热带雨林景观出现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在常年高温多雨环境下,地表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该景观在苏门答腊岛上分布较少,可能是由于西部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偏低,不能满足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需要,因此D正确;该岛东部地势较低平,沼泽广布,蓄水能力强,因此A错误;该岛东部虽然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但东北季风也可以从海上带来水汽登陆,形成降水,整个岛屿年降水量仍然很大,因此B错误;该岛以东,强大的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沼泽广布,淤积很强,再加上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所以土壤问题不是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的原因 ,因此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符合天然良港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港阔水深、安全避风。地震多发,对天然良港的形成没什么影响,因此A错误;该岛西侧海水很深,不会出现珊瑚礁,因此D错误;东部河流众多,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良港形成,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排除C;该岛西岸虽然水深,但经常会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风大浪高,使西岸缺乏优良港口;再加上东部多沼泽,河流河口处泥沙淤积严重,水浅不利于出现天然良港,因此B正确。故选B。
    【点睛】所谓天然良港,指的是不经过人工建设就可以停靠船舶的优良港湾。世界三大天然良港,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美国的旧金山湾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天然良港的基本条件是港阔水深、水浪平静、基岩海岸、终年不冻 。
    黑麦喜冷凉,不耐高温。俄罗斯是黑麦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其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多采用横坡垄(麦垄沿等高线)的方式种植。该国的黑麦面包因制作原料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驰名世界。下图为俄罗斯本土黑麦主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俄罗斯黑麦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键在于当地( )
    A. 气候冬冷夏凉B. 黑麦生长期长C. 农业技术先进D. 种植历史悠久
    4. 俄罗斯的黑麦多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有利于( )
    A. 减轻水土流失B. 增加麦田光照C. 防止田间积水D. 避免土壤板结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绿色”食品的原料应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俄罗斯冬冷夏凉的气候,不利于害虫越冬、繁殖和生长,麦田的农药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也利于黑土的形成,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A正确;黑麦生产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使得黑麦品质提高,但是与“绿色”食品的理念不符,B错误;农业技术先进,与“绿色食品”的联系不大,C错误;种植历史悠久,会使得种植黑麦的经验丰富,但与黑麦成为“绿色”食品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俄罗斯的黑麦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黑麦,可拦截水沙,减缓水土流失,A正确;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无法增加麦田的受光面积,B错误;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坡度较大,排水条件良好,不需要考虑田间积水问题,C错误;土壤板结与过度施用化肥有关,与采用横坡垄的种植方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6. 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 2~4月B. 5~7月C. 8~10月D. 11~次年1月
    【答案】5. A 6.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6题详解】
    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
    【点睛】在冬末春初季风转换时节,中国南部沿海及中南半岛东北部沿海常常出现的一种由雾、毛毛雨等所形成的,一种潮湿性的天气称为“克拉香天气”。
    “尚奥保护区”处于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交汇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在此相互覆盖。在其北部地区,当地村民为了取水而凿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蓄水池塘,这个水塘便成为野生动物的固定饮水地,也成为动物摄影爱好者观测和拍摄动物行为的绝佳场所。下图示意肯尼亚西南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热带草原气候乙一热带雨林气候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B. 甲一热带草原气候乙一裂谷干旱气候丙一热带雨林气候
    C. 甲一热带雨林气候乙一热带草原气候丙一裂谷干旱气候
    D. 甲一热带雨林气候乙一裂谷干旱气候丙一热带草原气候
    8. 图示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大B. 地处热带地区
    C. 水资源丰富D. 受人类干扰少
    9. 保护区内降水集中在3月底-6月中旬及10月底-12月初。摄影爱好者前往动物观测点拍摄的最佳月份是( )
    A. 1-3月B. 4-6月C. 7-9月D. 10-12月
    【答案】7. A 8. A 9.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地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C、D错。丙地附近有多个盐湖,说明气候干旱,为裂谷干旱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B错。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三种不同气候类型,可知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多样是受地形影响,因此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地势起伏大,A正确。
    【9题详解】
    保护区内雨季饮水点较多,旱季时每天都会吸引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因此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最佳月份为旱季,7~9月,C正确。
    【点睛】肯尼亚东面印度洋,西接东非大草原,赤道横穿东西,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全国平均海拔1500米,每年3—6月、10—12月为雨季,其他季节为旱季,全国各地降水量从200毫米到1500毫米不等。这种独特的气候特征,造就了肯尼亚异常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让这里享有世界野生动物王国的美誉。
    印度的小麦生产一般是每年10一11月播种,翌年2一4月收获。近些年来,印度不断改进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小麦总产量不断提高。下图示意印度2011一2021年小麦总产量变化和小麦种植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3-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负相关
    B. 2018-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正相关
    C. 2016年小麦的单产量较2011年低
    D. 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增幅小于种植面积的增幅
    11. 2016年以来,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量条件改善②国家政策支持③耕作制度变化④种植技术进步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制约印度小麦单产量的最大气象灾害是( )
    A. 干旱B. 飓风C. 寒潮D. 洪涝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3-2016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较明显,而小麦总产量较为平稳,略微下降趋势,没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A选项错误。2018-2021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先下降后上升,而小麦总产量呈上升趋势,两者并未呈现正相关,B选项错误。读图可知,2016年小麦总产量为8500万吨,种植面积为3150万公顷,故单产为约2.7吨/公顷,2011年小麦总产量为8000万吨,种植面积为2850万公顷,故单产为约2.8吨/公顷,C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根据计算,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幅分别约为35%和11%,小麦总产量的增幅总体上大于种植面积的增幅,D选项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材料“近年来,印度不断改进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小麦总产量不断提高”可知,2016年以来,印度耕地面积波动变化明显,但小麦产量却不断提高,应主要得益于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②④正确。在短时间内,一个区域的热量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受其影响,其耕作制度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①③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该地的小麦一般每年10—11月播种,翌年2—4月收获,小麦的生长期间为当地的旱季,因而对印度小麦单产制约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A选项正确。飓风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雨季,B、D选项错误。印度纬度较低,处于热带地区,寒潮影响小,C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印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为旱季。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原因)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形成的季风环流控制。
    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科考站大都建在南极大陆沿海,只有少数建在内陆。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左图示意作为历史保护遗迹的“探索小屋”,右图示意中国南极泰山站效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早期的科考建筑木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B. 坚固耐用,且易于维护
    C. 降雪量较大,不易发生火灾D. 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好
    14. 南极科考站大多建在南极大陆沿岸的最主要原因( )
    A. 昼长利于考察B. 风力小地带处C. 房屋地基稳定D. 方便物资补给
    15. 关于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避免下雪建筑被积雪掩埋
    ②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
    ③大大减少人工除雪工作
    ④采用混凝上浇筑,坚固耐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结合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科考安全顺利进行,建筑应具有修建便利,坚固耐用,易于维护等特点。木屋由科考队所带木板进行建设,易拼装,干法施工,工期短,A正确。建成后的木屋坚固耐用,一旦损坏,只需更换相应木板,易于维护,B正确。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少,C选项中表述有误,C错误。木材具有保温隔热的特点,木屋内可达到一定效果的保温抗寒效果,部分减少能源供暖消耗,节能效果好,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可知,南极沿岸比内陆纬度低,夏半年的昼长比内陆短,A错误。南极大陆沿岸距海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有明显的气压差,加上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B错误。南极大陆沿岸纬度低,气温较内陆高,尤其夏半年冰盖可能融化,因此房屋地基会受影响,C错误。南极科考主要依靠海运运输外来物资补给,南极大陆沿岸距海近,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补给,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南极泰山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为烈风吹卷积雪提供通道,减少建筑附近积雪,避免积雪掩埋建筑,①③正确,排除B、D。采用底部架空方式,形似红灯笼的灯穗,因此保证主体建筑“红灯笼“形象的完整性,②正确,排除C。泰山站采用快速、易建造的装配化钢结构体系,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点睛】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酷寒、干燥、烈风,自然条件恶劣。南极科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
    亚马逊雨林仅仅2019年8月火点多达三万六千多处,比同期多百分之八十五,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与担忧,是天灾还是人祸?成为时值G7峰会的重要议题,研究资金与技术援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7.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 )
    A. 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 开辟大型农牧场
    18. 亚马孙地区火灾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是因为( )
    A. 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B. 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 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D. 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答案】16. B 17. B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大陆中东部地区,与西部沿海的秘鲁寒流无关,且寒流对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排除与③有关的选项;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信风的深入,使海洋湿润空气影响大,①正确;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②正确;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海洋湿润空气的深入,④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故B正确,A、C、D错误。
    【18题详解】
    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对全球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 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因此亚马孙地区火灾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故选B。
    【点睛】亚马逊热带雨林拥有世界森林总量的三分之一。亚马逊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亚马逊热带雨林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有科学家指出,亚马逊热带雨林提供了全球氧气年生产总量的50%。所以如果亚马逊热带雨林消失了的话,全球空气中的氧气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会大大增多,人类的生存甚至都会受到威胁。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逐渐增加,地球的气温每年都在越高,南北两极的冰川也慢慢融化,海平面上升了,各种恶劣天气也变得多了起来。有科学家指出,如果我们失去了亚马逊热带雨林将变得无法生存。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0. 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 苔原带B. 森林带C. 森林草原带D. 草原带
    21. 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 沼泽分布少B. 太阳辐射强C. 河流向北流D. 远离北冰洋
    【答案】19. D 20. A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①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③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等自然带,由于苔原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条件最差,物种数量最少,景观较为单一,且乌拉尔山脉两侧热量条件接近,所以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苔原带,A正确。与苔原带相比,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纬度较大,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相对较大,所以,南部较干,B正确。沼泽分布少和河流向北流均不是造成南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C错误。由题干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并不大,所以,南部较干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远离北冰洋,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降水是气候的重要要素之一,降水量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与地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从成因判断,图示岛屿为( )
    A. 大陆岛B. 火山岛C. 沙洲岛D. 珊瑚岛
    23. 该岛屿的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可能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4. 造成该岛屿降水差异的岛屿因素是( )
    A. 曲折海岸线B. 地形格局C. 森林覆盖率D. 岛屿轮廓
    【答案】22. B 23. C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上且距大陆遥远,不可能是大陆岛。根据最高海拔为800米以上判断,该岛屿不可能是珊瑚岛和沙洲岛,应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时间长,水汽主要来自东北海域,由地形分布图可知,丙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丰富,C正确;甲、乙、丁均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该岛屿面积较小,造成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地分布,使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由图可知,该岛屿海岸线较为平直,且海岸线特点对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较小,A错误;图文材料无法判断该岛屿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特点,C错误;岛屿轮廓是一个整体特征,不会对区域差异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该岛屿面积较小,造成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婴原因是山地分布,使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25. 在纬度25°附近区域,影响四地降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海陆位置
    26.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非洲大陆西岸;②南美大陆西岸;③澳大利亚大陆西岸;④北美大陆西岸
    B. ①南美大陆西岸;②非洲大陆西岸;③澳大利亚大陆西岸;④北美大陆西岸
    C. ①非洲大陆西岸;②南美大陆西岸;③北美大陆西岸 ;④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D. ①南美大陆西岸;②非洲大陆西岸;③北美大陆西岸 ;④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四地大陆西岸的纬度为25°附近地区降水很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30°大陆中西部一般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大陆气团,很难成云致雨,降水稀少,因此影响四地纬度25°附近地区降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符合题意。四地大陆西岸的纬度25°附近地区多寒流流经,具有降温降湿作用,从而降低当地降水量,但不是当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因素,A不符合题意。地形与四地降水稀少关系不大,B不符合题意。四地大陆西岸均临近海洋,因此海陆位置与当地降水稀少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题详解】
    ①曲线表明,赤道地区降水较低,降水稀少的区域纬度跨度最大,这与秘鲁沿岸气候特征相似,与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有关,因此该区域为南美大陆西岸;②曲线表明,曲线不到40°就结束,说明该大陆西岸在35°左右没有大陆分布,赤道附近降水丰富,由大陆分布特征判断,②应表示非洲大陆西岸;③曲线表明,该大陆西岸最低纬度为10°,最高纬度超过40°,因为巴拿马运河位于10°N附近,由此判断,③曲线为北美大陆西岸 ;④曲线表明,该大陆西岸纬度跨度最小,最低纬度在15°左右,最高纬度不到35°,由此判断,④表示澳大利亚大陆西岸。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南极磷虾主要分布在50°S以南至南极大陆之间海域,种群数量大,虾体能发蓝光,被誉为南极生物圈中真正的明星,是许多鱼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据此完成问题。
    27. 下列关于捕捞磷虾的时间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1月,极昼天数多,捕捞方便
    B. 1月,气候相对温暖,适合航行
    C. 7月,黑夜时间长,虾体蓝光便于被捕虾船识别
    D. 7月,磷虾越冬季节,生命活动脆弱,捕捞难度小
    28. 磷虾产卵期主要在每年1—3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繁殖区域风急浪高
    B. 当前磷虾捕捞的主要困难是成本较高
    C. 捕虾过程中可能面临酷寒低温、浮冰飘移和极地东北风影响
    D. 磷虾通过捕食浮游生物,参与全球碳循环
    【答案】27. B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l月,正值南半球夏季,处于一年中较为温暖的时期,海冰融化,适合远洋航行捕捞,故B项正确;南极磷虾主要分布在50°S以南至南极大陆之间的海域,大部分海域位于南极圈以北,处于极昼极夜的范围小,受极昼影响很小,A项错误;7月为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海冰较厚,不适合捕捞,C、D项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1—3月,正值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磷虾生长区域受西风带影响,多大风天气,A项不符合题意;捕捞磷虾的船只距离大陆较远,航海成本高,捕捞成本高,B项不符合题意;磷虾主要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和捕食浮游生物的方式固碳,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项不符合题意;该区域主要盛行极地东南风,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明确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对于极地捕捞而言,气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夏半年,气温较高,海冰融化,海洋生物繁殖期,都有利于极地捕捞的开展。
    罗纳冰川是阿尔卑斯山中一座著名的冰川,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其冰舌正以每年约2米的速度向山腰上持续退缩。2010年开始,当地居民给罗纳冰川冰舌盖上巨大的乳白色苫布,以减缓它的退缩速度。下图为罗纳冰川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罗纳冰川在持续退缩的若干年内,对罗纳河的直接影响是( )
    A. 河流变长B. 含沙量减少C. 流速减慢D. 结冰期变长
    30. 覆盖罗纳冰川的苫布能够减缓其退缩速度,主要得益于苫布( )
    A. 吸收太阳辐射B. 隔离了地面辐射C. 反射太阳辐射D. 减弱大气逆辐射
    【答案】29. A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冰川退缩会使河源位置随之而退缩,所以河流变长,故A项正确;河流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的覆盖率有关,与冰川退缩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冰川融化会使河流水量增大,所以河流流速会相应增快,故C项错误;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纬度越高,冬季越漫长,结冰期也越长,故D项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深色更能吸收太阳辐射,白色吸收的太阳辐射相对少,A项错误;太阳辐射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影响,苫布不能隔离太阳辐射,B项错误;白色苫布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量,以此来降低冰面温度,C项正确;白色反射率高,所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大气温度低,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便于气候变暖对冰川和河流的影响。冰川持续退缩,使河水增加,溯源侵蚀增强,河流变长。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 外出求学人效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32. 2013年后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31. B 32. C
    【解析】
    【31题详解】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 大量人口外出务工, 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故B正确,D错误。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
    【32题详解】
    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 正确, 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
    【点睛】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019年8月-2020年6月,国家主席在一年内4次考察黄河,就黄河流域保护工作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图1为黄河流域图,图2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B. 支流多,汇入量大
    C. 流经农业区,用水量大D. 土质疏松,易下渗
    34. 下列有关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上游拆除部分水电站,恢复自然生态
    B. 上游大量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C. 中游打坝建库,防治水土流失
    D. 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涝灾害
    【答案】33. C 34. C
    【解析】
    【分析】
    【33题详解】
    读图2可知,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减小,其主要原因是该段河流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大,使得径流量下降,C正确;“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错;该段黄河的支流汇入较少,B错;下渗因素不是导致该河段径流量明显下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D错。故选C。
    【34题详解】
    上游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应开发水电资源,A错;上游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无大量植树造林的必要,B错;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打坝建库,防治水土流失,C正确;开挖新河的成本高,下游为“地上河”,一方面,应加固沿河堤坝,另一方面,应加大下游河道的疏浚,提高排洪能力,D错。故选C。
    【点睛】流域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36.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37.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35. D 36. C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36题详解】
    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C。
    【37题详解】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
    下图为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对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判断正确的是( )
    A. 新、藏;耕地、牧草地B. 黑、新;耕地、牧草地
    C. 川、藏;城镇建设用地、牧草地D. 黑、滇;耕地、城镇建设用地
    39. 江苏省( )
    A.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虽较大,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水域面积比重大,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38. B 39. A
    【解析】
    【分析】
    【38题详解】
    内蒙古地区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Ⅱ,可以推知Ⅱ应该是牧草地,江苏利用比例最大的是Ⅰ,由此可以推知Ⅰ为耕地,甲省份比例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林地,应当为黑龙江,乙省份利用利弊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其他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最有可能是新疆,故选B。
    【39题详解】
    江苏省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虽不是最大,但是开发力度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A正确。降水东多西少没错,但是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森林覆盖率比黑龙江低,B错误。江苏省地势平坦,多优质耕地,应当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C错误。江苏省境内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匮乏,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三大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西南横断山区;江南丘陵人工林区。
    读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0. 图中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 )
    A. 年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 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 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 从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
    41.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分别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40. B 41. A
    【解析】
    【分析】
    【40题详解】
    农牧交错带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A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B对;从森林向草原过渡,C错;不完全与二、三级阶梯交界重合,D错。故答案选B。
    【41题详解】
    本题考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功能。农牧交错带是东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和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为西部牧区提供饲草料,为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能作为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才能作为重要粮食供应基地,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睛】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环渤海城市群(图Ⅰ)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图Ⅱ)都是我国重点规划发展区域。环渤海城市群由三个都市图(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位于中国最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2. 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淡水资源充足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都位于湿润区
    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
    43. 下列关于两大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游城市群: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B. 长江中游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C. 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
    D. 环渤海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禁止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
    【答案】42. A 43. C
    【解析】
    【分析】
    【42题详解】
    读图可知,环渤海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①正确;环渤海城市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较为短缺,②错误;两城市群均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所以③正确;环渤海城市群大部分属半湿润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湿润区,④错误。故选A。
    【43题详解】
    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A错。长江中游城市群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应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转移,B错。环渤海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应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C对。环渤海城市群应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D错。故选C。
    【点睛】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
    44. 下图是我国长三角、环渤海、西南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下列有关四地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三角河网密布,河运条件优越
    B. 环渤海地形平坦,铁路网密集
    C. 公路运输灵活便捷,在地势低平的西南大有作为
    D. 兰新-陇海铁路方便了西北与东部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江面开阔、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河运条件优越,故A不符合题意;环渤海地形平坦,铁路网密集,以北京为中心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故B不符合题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西南地区地势崎岖不平,交通运输不便,所以C选项叙述错误,故C符合题意;兰新-陇海铁路贯穿我国东西,方便了西北与东部的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5.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 等高线分布B. 河谷分布
    C. 山脊线分布D. 山麓分布
    46.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 原木B. 农产品
    C. 工业品D. 石材
    47.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 设施陈旧B. 运速太慢
    C. 线路过密D. 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45. B 46. A 47. D
    【解析】
    【45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故选B。
    【46题详解】
    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47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拉萨河谷宽广平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长春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长春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萨为青藏地区旅游胜地,每年大量的游客到拉萨旅游,对拉萨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8.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该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C. 图中雅鲁藏布江谷地自然带表现为明显垂直地带性
    D. 图中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9. 拉萨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长春高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 拉萨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且昼长长,太阳辐射量大
    B. 北部受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C. 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有利于保温)
    D. 谷地河流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50. 到拉萨旅游的人应带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是( )
    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②防暴雨的雨具 ③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④防强紫外线的太阳帽、墨镜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48 B 49. D 50. C
    【解析】
    【分析】
    【48题详解】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该区域气温年较差较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因为该区域是高原和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点大,B叙述不正确。该区有丰富的水能,特别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热能资源,尤其是羊八井地区;图中雅鲁藏布江谷地落差大,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位于板块交界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ACD叙述正确。根据题意,故选叙述不正确的B。
    【49题详解】
    拉萨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长春高的原因应该是:拉萨冬季因纬度低(30°),太阳高度大,且昼长长,太阳辐射量大;北部受高大山脉(昆仑山-祁连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气温较高。与河流的调节作用无关,ABC说法正确,D错误,而根据题意要选错误的,故选D。
    【50题详解】
    到拉萨旅游的人,要应对缺氧、紫外线强、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应带的必要的安全防范物品是①防缺氧的氧气袋 ③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④防强紫外线的太阳帽、墨镜,而拉萨降水少,更少暴雨,①③④对,②错。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拉萨河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
    51.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
    (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2)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时间灵活);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利于防疫)。
    (3)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和互联网销售的好处等相关知识。
    【详解】(1)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土地、技术、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土地条件来看,寿光地处渤海沿岸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使蔬菜基地规模大。从技术条件来看,运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生产,改善了热量条件,能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从交通条件来看,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将蔬菜快速运往市场。从政策条件来看,有当地政府的扶持等。
    (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好处可以从市场、成本、客户需求和防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市场来看,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扩大市场范围。从销售成本来看,可以减少销售环节,从而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互联网销售可以快速反馈客户需求信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等。
    (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其原因可以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从光照条件来看,与南方地区相比,山东日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从热量条件来看,相对南方日照的积温较低,热量条件相对少,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

    相关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如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