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新疆伊犁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伊犁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下图示意俄罗斯地理重心和2002-2017年人口重心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俄罗斯人口密度( )
A. 东部大于西部B. 西部大于东部C. 南部大于北部D. 北部大于南部
2. 影响俄罗斯人口重心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B. 交通C. 资源D. 经济
3. 为减轻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演变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国应( )
①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同中国合作②限制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③适当控制人口迁入,减轻公共设施压力④适度开放人口迁入,允许劳务人员入俄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人口重心2002-2017年间始终在地理重心西侧,故俄罗斯人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人口重心与地理重心所处纬度基本相当,南北部人口密度相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俄罗斯人口重心向西侧移动是因为俄罗斯经济中心在该国西部的欧洲部分,经济更为发达,吸引人口迁入,D正确;热量东西差异不明显,A错误;交通虽然西部较发达,但并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资源东部比西部更多,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远东地区人口将会减少,这会影响该地自然资源的开发,故可以加强同中国合作,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①正确、②错误;由于人口减少,可以适度开放人口迁入,提供劳务人员,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022年7月份德国通过了一项放宽煤炭发电的法令,旨在减少天然气发电,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用于发电的部分煤炭需通过莱茵河运输。8月份欧洲经历了50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德国火电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德国煤炭资源丰富,但近几十年来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锐增B. 火力发电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C. 减少碳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D. 煤炭发电成本高,市场需求小
5. 8月份,德国火力发电价格大幅度提高是因为( )
①煤炭水运能力下降②太阳能发电量不足③鼓励煤炭发电④天然气供给不足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德国为发达国家,高耗能工业少,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对能源的需求量一般不会锐增,A错误;德国传统的工业基础雄厚,发电技术落后,B错误;大量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过多的碳排放,从上个世纪开始为了节能减排,德国进口大量的清洁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C正确;德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较大,故D错误。所以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8月份欧洲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太阳能发电发电充足,②错误;7月份开始放宽煤炭发电政策,鼓励煤炭发电会降低发电价格,③错误;德国煤电价格提高主要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德国转向煤炭发电,而煤炭运输主要靠莱茵河水运,受高温干旱的影响水运运输煤炭能力下降,以及高温用电量的增加,导致火力电价上涨,①④正确。所以选B。
【点睛】能源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类能源产量在能源总生产量中的比例,称为能源生产结构;各类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称为能源消费结构。
古宗祠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类型,在选址、适应当地风环境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因地制宜的地理哲学思想。我国浙江西部古宗祠分布较多,与北方宗祠坐北朝南不同,该地古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下图示意该地某村落宗祠位置。该宗祠充分利用微环境,提升了宗祠的舒适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可能是因为( )
①地貌复杂②降水较多③纬度较低④族人偏好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7. 为利用微环境来降低宗祠夏季内部闷热状况,该宗祠正门最合适的朝向是( )
A. 东B. 南C. 西D. 北
8. 仅从减轻冬季风对宗祠影响角度考虑、宗祠周边建筑( )
A. 西北侧密度小、高度低B. 西南侧密度大、高度高
C. 东南侧密度小、高度低D. 东北侧密度大、高度高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为获得好的光热资源故一般建筑坐北朝南,该地纬度较低,光热资源较北方地区更为丰富,因此不要求必须坐北朝南,③正确;该地位于浙江西部,地形复杂,为适应自然环境,只能依山而建,故有时宗祠并非完全是坐北朝南,①正确。与降水、族人偏好关系不大,②④不正确。故选B。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宗祠西临池塘,夏季池塘温度较低,风从池塘吹向朝西的正门,可缓解闷热状况,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仅从减轻冬季风对宗祠的影响而言,应将北侧建筑建得又高又密,这样挡风效果最好,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水流最平缓的是(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10. 图示区域( )
A. P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B. 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
C. Q地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 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快
【答案】9. A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数值最小,坡度最小,地面较平坦,水流最平缓,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指向标,P地位于河流的南侧坡地,Q地位于河流北侧坡地,因此P地有可能是阴坡,Q地有可能阳坡,AC错误。图中等值线表示坡度,丙处比乙处坡度大,因此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B正确;甲处坡度比丁处坡度小,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慢,D错误。故选B。
【点睛】图中虽然为等值线,但与等高线表示的数值不同,不能用等高线的判读规律分析该题。图中只有坡度大小,无法确定地势起伏特征,也要注意,该图不能确定河流的流向。
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相对集中(图1),城镇化水平较低。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西藏各区积极探索建立“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影响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与水源B. 植被与土壤C. 气温与降水D. 日照与海拔
12. 此新型城镇化模式在西藏推广的首要条件是( )
A. 产业下乡B. 发展交通C. 乡村旅游D. 开拓市场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西藏自治区所处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寒”为其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城市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这里气候比较温暖,靠近水源,交通比较便利,A正确。植被与土壤对聚落选址影响很小,B错误。与地形水源相比,CD选项对西藏自治区城镇分布影响较小。故选A。
【12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新型城镇化模式表现为“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西藏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结合材料二可知,此模式的推广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B正确。与发展交通相比,其它条件所起的作用较小,因而不是“首要”条件。故选B。
【点睛】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发展、聚落选址及交通建设等的主要因素。
下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往我国某地拍摄的太阳能、风能发电景观图,该类景观当地较为常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浙江省B. 重庆市C. 内蒙古自治区D. 云南省
14. 照片拍摄时最可能的是( )
A. 美国洛杉矶(34°N,118°W)温度最低
B. 英国伦敦(51°N,0°)夜灯初上
C. 新西兰惠灵顿(41°S,174°E)烈日当空
D. 南极长城站(80°S,77°E)极光绚烂
15. 该地将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两种方式相结合主要是为了避免能源( )
A 短缺B. 分散C. 不再生D. 不稳定
【答案】13. C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照片所在地区太阳能与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且图中有广阔的平坦草原,最可能为内蒙古自治区,因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从图片可知该地区影子较短且影子朝向正北,故照片拍摄时当地可能为北半球夏季的12时,美国洛杉矶此时约为20:00,一日气温最低时一般在日出前后,A错误;伦敦此时约为4:00,并非刚刚入夜,B错误;惠灵顿此时约为17:00,处于日落时分,C错误;南极长城站此时为极夜,最可能极光绚烂,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由于太阳能与风能都不够稳定,故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可以缓解能源的供给稳定性问题,白天利用太阳能发电,天气状况不好或者夜晚时,用风能进行发电补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洞庭湖中有一座部分塔身常年没于水中的"浮塔"——镇江塔,该塔修建之初并不在水中。近百年来因河水改道和泥沙淤积等原因,洞庭湖的水面时大时小;形成了水中"浮塔"的奇异景观。下图为洞庭湖局部流域图,下表为洞庭湖年输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入湖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洞庭湖( )
①洪水期面积增大②枯水期水位抬高③面积季节变化变小④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7. 镇江塔成为水中“浮塔”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盆北部地壳下降B. 湖盆南部抬升较快
C. 湖区北部堆积较快D. 湖区南部堆积较快
18. 乘船近距离观赏镇江塔的最佳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16. B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洞庭湖湖区受泥沙淤积影响,洪水期水位上升,浅滩被淹没,洞庭湖面积增大,而枯水期水位下降,湖区浅滩大量出露,洞庭湖面积减少,面积季节变化增大,①正确,③错误;洞庭湖入湖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湖泊水位受河水影响,夏季(丰水期)水位上升,冬季(枯水期)水位下降,水位季节变化增大,②错误,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由表可知,长江的入湖泥沙较多,占入湖总沙量的82%,长江泥沙从北部进入洞庭湖,造成湖区北部泥沙堆积较多且快,湖底变浅,洞庭湖水外泄长江的通道变窄,水流减缓,南洞庭湖水位抬升,镇江塔部分塔身被湖水淹没,成为一座常年没于水中的“浮塔”,C正确,D错误。如果湖盆北部地壳下降较快,洞庭湖北部湖区地势会降低,南洞庭湖会因水加快北流而水位下降,那么南洞庭湖中的镇江塔将不会被湖水常年淹没,A错误。镇江塔位于南洞庭湖南部水域,修建之初,塔并不在水中,如果湖盆南部地壳抬升较快,镇江塔附近区域地势会上升,镇江塔将不会被湖水常年淹没,B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镇江塔部分塔身虽然常年没于水中,但受洞庭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夏季镇江塔附近水域较深,便于船只航行,游客可乘船近距离观赏镇江塔,B正确。其他三个季节,镇江塔周边水域水深较浅,船只容易搁浅,ACD错误。故选B。
【点睛】洞庭湖泥沙淤积多,因流水挟沙进入湖区后,比降减小,流速减慢,水体挟沙能力减弱,使湖床淤高,泄水输沙能力减弱。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和地表水资源地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中三个典型地区的位置及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布(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 )
A. I>Ⅱ>ⅢB. Ⅱ>I>>ⅢC. Ⅲ>Ⅱ>ID. Ⅱ>Ⅲ>I
20. 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集水面积大、植被截留强B. 集水面积小、蒸散发较强
C. 地表渗漏多、蒸散发较强D. 地表渗漏多、植被截留强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Ⅱ地区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大,Ⅲ地区位于河谷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大,I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距西南季风远,且位于背风坡,降水最少,故Ⅰ、Ⅱ、Ⅲ区年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是Ⅱ>Ⅲ>I,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据材料“径流深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区上的水层深度,反映地表水资源量丰缺”,相较于I、Ⅱ区,Ⅲ区径流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断裂构造发育,地表渗漏多,海拔低,气温高,蒸散发较强,C正确;根据径流深的定义,集水面积对径流深的影响较小,Ⅲ区地表水资源相对较少,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并不比其他两个区域强,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21. 某地于晚上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1°43'。
该地一年中( )
A. 始终昼长大于夜长
B.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二分日时昼夜等长
D. 最大太阳高度为78°17'
【答案】C
【解析】
【详解】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1°43',即当地为北纬11°43'。该地位于北半球,在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该地昼短夜长,故A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该地的北方,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90°;当太阳直射北纬11°43'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故B错误。二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故C正确。当太阳直射北纬11°43'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故D错误。故选C。
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图):(1)前者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2)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继续发育,会演变出多种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洞外崖壁水流的直接来源是( )
A. 大气降水B. 裂隙储水C. 植被蓄水D. 冰雪融水
23. 小明剖析石柱样本时,区分完整石钟乳段和石笋段的可靠依据是( )
A. 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B. 石笋段外部形态下粗上细
C. 石钟乳段纵切面中空管状D. 石笋段纵切面微层理上凸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材料可知太行山某溶洞的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太行山为季风气候,冬季大气降水少,A错误。图示溶洞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下渗多,水流的直接来源可能是岩层裂隙储存的水,B正确。洞外崖壁陡峭,植被难以生长,C错误,太行山高度有限没有冰川发育,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材料可知石钟乳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石笋形态与之相反,外部形态下粗上细,但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会演变出多种形态,仅依据外部形态判别不准确,B错误。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石钟乳上部空心、下部实心,故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纵切面中空管状描述不准确,AC错误,石钟乳纵切面下端纹层下凹,石笋纹层上凸,D正确。故选D。
【点睛】钟乳石形成时间漫长,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 、水。被溶解的碳酸氢钙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4.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 CO2的含量不断上升B. O2的含量上升
C.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5.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分析,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B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C错误;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质年谱“宙、代、纪、世”的详细划分宙、代、纪、世。1、宙: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2、代: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3、纪: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4、世: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石炭纪分为早、中、晚石炭世;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早、中、晚)更新世、全新世。7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如太古宙形成的地层称太古宇,古生代形成的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下、中、上寒武统。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 下图为江苏省部分沿海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概述图示江苏省部分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
(2)简析江苏沿海少大型港口的自然原因。
【答案】(1)图示江苏沿海地区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有浅海滩涂分布;地势低平;东部海岸线总体平直,少海湾、半岛、岛屿分布。
(2)多淤泥质海洋,滩涂广布,航道较浅;海岸线平直,海湾较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部分沿海地区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特征、港口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相关信息。图中显示,本区西部地区海拔较低,海拔不超过50米,属于平原;东部为浅海滩涂,滩涂的东南部有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的沙脊分布。西部平原海拔高度较低,地势低平;东部沿海海岸线平直,缺少海湾、半岛、岛屿等地貌单元。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江苏沿海多浅海滩涂,且面积广阔,水深较浅,航道较浅且容易淤积,不利于船舶航行;海岸线平直,缺少海湾、半岛、岛屿等地貌单元,不利于建设港口以及船舶停泊。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类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专用-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冲积扇,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2)说明堆积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形成于冬春季的原因。
(3)分析图示冲积平原地区草原草类茂盛的原因。
【答案】(1)冲积扇离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空间位置较近;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由低海拔至高海拔颗粒逐渐变小;冲积扇和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性质较为接近。
(2)冬春季冲积扇植物枯萎,植被条件较差;冬春季冲积扇相对干燥,地表物质相对疏松;冬春季风力较大,容易起沙。
(3)冲积平原地势低,利于地表水汇集,地下水埋藏浅,水源充足;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土层较厚;海拔较低,气候温凉,适合草类的生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堆积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扇离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空间位置较近;同时,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由低海拔至高海拔颗粒逐渐变小,说明搬运能力在减小,搬运源头在低海拔地区。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小问2详解】
该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加上因为枯萎导致的植被稀少,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容易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风力减弱,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小问3详解】
草类茂盛可以从水源、气候和土壤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或者降水通过下渗都易汇于此处,水源较充足;由材料可知,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堆积作用强,土壤较厚,肥力相比之下更高;加上温凉的气候特征,草类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生长。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金属资源丰富,其中镍矿资源储量居全球第一,占世界镍矿资源储量23.6%。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因此主要被用于钢铁、镍基合金、电镀及电池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区域协作发展的合作框架下,印度尼西亚招商引资中方企业参与镍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近年来,随着印度尼西亚调整镍矿资源的出口政策,严格控制原矿出口,对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分布图。
(1)分析中方企业参与印度尼西亚金属资源的开发的原因。
(2)针对印度尼西亚的镍矿出口政策,请为受影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企业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我国镍矿资源不足,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镍矿需求剧增;印尼镍矿资源丰富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积极参与印度尼西亚镍资源的勘查开发,加大镍金属下游产业投资;加大国内镍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促进镍资源外部供应多元化发展;推进国内镍金属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构建区域性的镍金属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强技术的研发,提高镍矿资源的利用率;放眼全球,加大海外其他地区的镍矿资源进口。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镍矿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区域发展与合作、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储量居全球第一"可知,该地镍矿资源丰富;据材料"在区域协作发展的合作框架下,印度尼西亚招商引资中方企业参与镍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可知,中方企业参与金属资源开发是有鼓励扶持的优惠政策;据材料"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因此主要被用于钢铁、镍基合金、电镀及电池等领域,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可知,镍矿应用广,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据印度尼西亚镍矿资源分布图可看出镍矿区大多位于沿海地区,临近海洋,海运便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镍矿资源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加等。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在区域协作发展的合作框架下,印度尼西亚招商引资中方企业参与镍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可知,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印度尼西亚镍资源的勘查开发,加大镍金属下游产业投资;我国也有一定的镍矿资源,故应该加大国内镍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我国应推进国内镍金属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构建区域性的镍金属产业链和供应链,减少对国外镍矿资源的依赖;印尼限制镍矿原矿出口量,为了更好地利用镍矿,我国应加强技术的研发,提高镍矿资源的利用率;印尼限制镍矿出口量,我国应该广开源路,放眼全球,加大海外其他地区的镍矿资源进口,拓宽国外镍矿资源的进口渠道,促进镍资源外部供应多元化发展。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2)从外力作用分析青海湖东南部沙丘的形成过程。
(3)分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答案】(1)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植被破坏)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盛行西北风,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2)湖区盛行强劲的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风沙不断沉积,形成沙丘。
(3)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广阔,栖息地面积广,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岛屿与陆地相连;布哈河流经地区植被少,荒漠化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盛行的西北风也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由岸边流向湖中间,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湖区盛行西北风,且风力较大,受其影响,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风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水下风沙堆积物在冬春季节湖水水位下降后,裸露形成沙丘。
【小问3详解】
野生动物生存主要考虑环境、食物、天敌、人类干扰等因素。鸟岛位于青海湖中,周围水域广阔,栖息地广,水中鱼虾提供充足的食物,周围天敌难以靠近;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候鸟生存繁衍;国家专门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基本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以上这些都为鸟岛成为候鸟栖息地提供了条件。
年输沙量(108m³)
占入湖总沙量的百分比
长江来沙
1.094
82%
四水(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水)来沙
0.241
18%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半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2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地转偏向力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