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试卷 1 次下载
-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试卷 1 次下载
- 1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试卷 1 次下载
- 1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试卷 1 次下载
-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试卷 2 次下载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展开一、理解背默题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 , ;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 。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 ,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 , ,
。
4、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 ,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 。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练对人才成长作用的句子是 , 。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
10、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 。
二、词语解释题
1.管夷吾举于士: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于: 。是: 。
3.行拂乱其所为。拂: 。乱: 。
4.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过: 。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 。衡: 。作: 。
6.而后喻: 。
7.征于色。征: 。色: 。
8.苦其心志: 。
9.劳其筋骨: 。
10.锇其体肤: 。
11.空乏其身: 。
12.乱其所为: 。
13.所以动心忍性。动: 。忍: 。
14.曾益其所不能。曾: 。
15.困于心衡于虑。衡: 。
16.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
三、翻译句子题
1、舜发于畎田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夫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响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内容理解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含义是什么?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4、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5、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6、“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7、文中“举”“发”有何异同?
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3、“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
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19、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0、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21、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五、比较阅读题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吕氏春秋》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②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范蠡(lǐ) :人名,越国大臣。②籴(dí):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同“擒”,捉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 而王何患 不思后患 敌国外患
B.举棋不定 举于鱼盐 举国上下 不胜枚举
C.智寡才轻 郁郁寡欢 鳏寡孤独 轻诺寡信
D.请食于吴 丰衣足食 食不裹腹 锦衣玉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4.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尚书•周书•无逸》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周公曰:“昔在殷王中宗,天命自度,治民祗①惧,弗敢荒宁②。肆③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④。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自时厥后⑤,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⑥。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选自《尚书·周书·无逸》)
[注]①祗:恭敬。②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③肆:所以。④爰暨小人:惠爱老百姓。⑤自时厥后:从那以后。⑥克寿:能长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
(2)人恒过 过: 。
(3)立王生则逸 则: 。
(4)不闻小人之劳 闻: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2)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
3.【甲】文从内外两方面论证国家兴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乙】文中殷王后世“亦罔或克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吕氏春秋•慎大》《贞观政要•君道》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赵襄子①攻翟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
【丙】(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B.发于声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国恒亡 而喜所以为亡也
D.生于忧患 不虞后患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3.【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乙】【丙】两文,简要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资治通鉴·唐纪》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
(2)行拂乱其所为 乱: 。
(3)发于声,而后喻 喻: 。
(4)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5)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
3.【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论点。试简要说明。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贞观政要》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敝:同“蔽”,蒙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 饿: 。
(2)发于声,而后喻 喻: 。
(3)犹割股以啖腹 股: 。
(4)若耽嗜滋味 嗜: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
3.【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 ”,外要有“ ”;【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 ”,其次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画线的句子都提出了什么观点?
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docx、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这是一份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八年,有的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这是一份08《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题,词语解释题,翻译句子题,内容理解题,比较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