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小明非常喜欢旅游,利用国庆小长假,小明从银川南下至海口游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明在城市穿行游赏期间,发现银川楼间距普遍比海口大,这种差异的地理原因是( )
A.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银川比海口小B.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银川比海口大
C.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银川比海口小D.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银川比海口大
2. 国庆当天,海口比银川( )
A. 白昼时间更短B. 日出方位更偏北C. 正午人影更短D. 日落时间更早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海口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而银川纬度远高于北回归线,夏季和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海口均大于银川,BD错误;楼间距主要考虑冬季正午后楼能获得光照,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均从正南照射而来,因此楼间距应大于前楼(南楼)楼影最大值,银川纬度更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南楼的楼影更长,因此楼间距普遍更大,A错误,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国庆10月1日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同位于北半球的海口纬度比银川低,白昼时间更长,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东南,B错误;海口纬度低,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更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银川,因此海口正午人影更短,C正确;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海口纬度低,昼长长于银川,日落时间更晚,D错误。故选C。
【点睛】楼间距主要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房的影长越长,为保证后楼能获得充足的阳光,楼房间距应越大。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地楼影达到最大时的影长。
亚运会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到闭幕期间,杭州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为( )
A. 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B. 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
C.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D. 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
4. 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刚好是节气秋分,请问下列自然现象可能是在“秋分”期间发生的是( )
①晴空万里,大雁南飞②凉风习习,丹桂飘香
③早晚温差大,一天冷一天④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入田家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5. 杭州亚运会闭幕后的五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 )
A. 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 逐渐变快D. 逐渐变慢
【答案】3. A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杭州亚运会开幕到闭幕时间为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期间地球公转轨道运行至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杭州位于北半球,此期间杭州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据选项分析可知,晴空万里,大雁南飞、凉风习习,丹桂飘香以及早晚温差大,一天冷一天都是处于秋季的“秋分”期间的景观,故①②③正确;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入田家应为春季的景观,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于10月8日闭幕,从闭幕到1月初,地球公转轨道逐渐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而从1月初之后,地球公转轨道逐渐远离近日点,逐渐向远日点运动,地区公转速度逐渐减慢,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2023年中秋与国庆相连,国内外华人共庆佳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23年9月29日(农历8月15日)北京时间20时,小明给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留学的表哥发送中秋祝福微信,小明表哥收到信息应在当地时间( )
A. 9月29日12时B. 9月29日0时C. 9月29日8时D. 9月29日4时
7.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庆也被更多人关注,国庆节当天北京时间10时,地球上进入10月1日的范围是( )
A. 37.5°W向东到180°B. 30°E向西到180°
C. 60°W向东到180°D. 60°E向东到180°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美国旧金山处在西八区,两地相差16个时区,应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减16小时,所以2023年9月29日(农历8月15日)北京时间20时,对应此时的旧金山(西八区)时间为9月29日4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的一日范围为0时所在时区向东到180°日界线。当北京时间10时,0时位于西二区,因此西二区向东到180°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为10月1日,西二区的西边边界为37.5°W,因此地球上进入10月1日的范围是37.5°W向东到18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 取整数 ,即为时区数)
我国古代历法,按地球公转的方向,每隔15°定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在国际气象届,二十四节气(下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如果把地球公转轨道按春、夏、秋、冬大致分为四段,则北半球得到太阳辐射最多的一段是( )
A. 立春到立夏B. 立夏到立秋C. 立秋到立冬D. 立冬到立春
9. 四季的变化与黄赤交角有密切关系。如果黄赤交角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则( )
A.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B. 温带范围变大C. 热带范围变小D. 寒带范围变小
10. 我国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日,最邻近的节气是( )
A. 大雪B. 大寒C. 小寒D. 霜降
【答案】8. B 9. A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若使北半球得到太阳辐射最多,则此时北半球应处于夏季,结合四段时间分析可知,从立夏到立秋这一阶段,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北半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B正确;而立春到立夏、立秋到立冬、立冬到立春都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间,所以这些阶段北半球不能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如果黄赤交角增加2°,则接受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会扩大,温带的范围会缩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我国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日为11月30日,由材料“每隔15°定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可知,相邻两个节气大约间隔15天,冬至日为12月22日,则11月22日大约为小雪,11月30日大约为小雪后8天,大雪前7天,因此最邻近的节气是大雪,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12. 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 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 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C. 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D. 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③处为变质作用,④处为岩浆活动,两者的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处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D错;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同一岩层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出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C对。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D对;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错;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B错;d处为喀斯特地貌(有地下溶洞),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故选D。
【点睛】向斜槽部、断层处可找水、打井等;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常出现地下水出露成泉。向斜槽部可采煤矿、背斜处可找油、气:向斜部分的地下储存着煤矿,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古诗云:“常闻玉录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可光浴洞、石笋自古以来就自带传奇色彩。石笋有自己的“年轮”—通常以深浅交互向上微凸的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大多数情况下,深浅交互的条带每年增加一组,称之为“年纹层”,反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被称为喀斯特地区的“地质钟”,溶洞里的天然“记录员”。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面正确示意石笋年纹层的是( )
A. B. C. D.
14. 石笋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冰川堆积C. 流水溶蚀D. 流水沉积
15. 关于石笋的年纹层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年纹层越接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早 ②年纹层越接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晚
③年纹层稀疏,当时降水可能较多 ④年纹层密集,当时降水可能较多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3. B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石笋有自己的‘年轮’—通常以深浅交互向上微凸的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可知,年纹层通常是向上微凸的,ACD错误;由“深浅交互的条带每年增加一组,称之为“年纹层”可知,年纹成组增加,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石笋是由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由于水分蒸发和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CO2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而形成的,由此可知,石笋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所以D项正确,ABC 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材料“石笋有自己的‘年轮’—通常以深浅交互向上微凸的平行展布,自下而上生长”可知,年纹层越接洞底,形成的年代越早,因此①正确、②错误;由上题可知,石笋的年纹层是由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年纹层越宽往往代表流水沉积作用越强,意味着此时流水较多,携带的物质也越丰富,因此年纹层宽往往代表此时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所以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飞来峰上“飞来石”(如右图)如天外来客。下面左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右图地貌景观对应左图中的岩石类型组合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7. 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D. 岩浆喷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规律可以判断,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由于该山峰形成之前为岩浆岩,因此第一个地质过程为岩浆侵入,后来经过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后又经过外力侵蚀风化作用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分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三者又会在高温熔融下形成新的岩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 甲处少雨B. ③在南半球为东北风
C. ②处气流下沉是由于动力原因D. 乙处是赤道低压带
19. 若此图为东亚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A. 夏季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 夏季③气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③气流冬季比夏季湿润D. 冬季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结合学过的知识,;甲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A错误;③为信风,在南半球为东南风,B错误;②处气流是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副热带地区的高空堆积,不能向高纬运动,而被迫下沉,所以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C正确;乙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若此图为东亚季风环流图,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则乙处是海洋,甲处是陆地,A错误;夏季③气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错误; ③处冬季盛行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冬季比夏季干燥,C错误;冬季乙处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不易凝结,天气以晴朗为主,D正确。故选D。
【点睛】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同纬度海洋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下图为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甲、乙、丙示意气压带,①②示意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甲、乙气压带分别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21. ①②风带盛行的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和东南风B. 西北风和东北风
C. 西南风和东北风D. 西北风和东南风
【答案】20. A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乙地有极锋分布,说明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①的气流在极锋附近抬升,应为暖湿气流,所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丙为极地高气压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①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②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为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极地东风的风向为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同一半球的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的风向相同,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与其相反。
下图为某区域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1013hPa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据图可以推测( )
A. 该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B. 乙风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C. 该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D. 甲、乙风带分别位于不同半球
23. 若甲、乙风带的风向不同且甲纬度较乙低,则图中( )
A. 甲风带风向以偏西风为主B. 乙风带的风向以偏西风为主
C. 甲风带自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D. 甲风带自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少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表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该气压带等压线向上突出,该地气压值较高,为高气压带,A错误;空气垂直方向运动以下沉运动为主,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C正确;无法判断该气压带名称,因此无法判断风带所处半球,也无法判断该气压带的夏季移动方向,排除BD。故选C。
【2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风带风向不同,且甲的纬度比乙低,可以推测出甲地为信风带,乙地为西风带,中间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以偏西风为主,B正确;甲风带为信风带,信风带以偏东风为主,信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降水稀少,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分别以0°,30°,60°,90°这几条纬线为中心,向南北大体延伸各5-10个纬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各1个)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小题。
24. 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B. 该图中画出了7个气压带
C. ⑥风带为信风带D. ①、③表示低气压带,②、④表示高气压带
25. 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大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北半球副极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B. 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C. 印度低压势力衰弱D.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⑤为信风带,⑥为盛行西风带,⑦为极地东风带,C错误,D正确。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该半球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位于北半球,A错误。图中①②③④为气压带,画出了四个气压带,B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分布面积最大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夏季在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海洋上,呈块状分布,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此时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B正确。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此时印度低压势力强,C错误。亚洲高压是分布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冷高压,冬季势力强,D错误,故选B。
【点睛】受太阳直射点南北季节移动影响,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大致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图示天气系统正确对应的我国天气现象是( )
A. b—伏旱;d—春雨B. a—沙尘暴;c—梅雨
C. c—寒潮;d—台风D. a—北方夏季的暴雨;b—秋高气爽
27. 若b天气系统自东向西移过某地,则该地( )
A. 先吹东北风后吹西南风B. 先吹西南风后吹东北风
C. 先吹东南风后吹西北风D. 先吹东北风后吹东南风
28. 下列关于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a锋后多降水B. b控制多降水C. c锋后多降水D. d控制多下沉气流
【答案】26. C 27. A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a为暖锋,b为南半球的反气旋,c为冷锋,d为北半球的气旋。与其对应正确的我国天气现象,南半球的反气旋不会影响我国,排除AD;梅雨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排除 B;寒潮是快行冷锋形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正确。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南半球反气旋中心西侧吹东北风,东侧吹西南风,若b天气系统自东向西经过某地,则该地先吹东北风后吹西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8题详解】
根据第一题可知,a为暖锋,降水多降在锋前,排除A;b为反气旋,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较少,排除B;c为冷锋,降水多降在锋后,C正确;d为气旋,多上升气流,排除D。故选C。
【点睛】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
“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类型多样,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应有尽有。下图示意“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形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29. “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阶段的形成,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④①③B. ④②③①C. ③①④②D. ②④③①
30. 形成该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变质作用②断裂抬升③冻融风化④风化侵蚀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山脉为花岗岩,结合所学可知,花岗岩应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片可知,图②表示该地首先经历岩浆入侵,在地下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花岗岩;图④表示该地受内力作用挤压,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加上外力作用的影响,花岗岩岩体上覆岩体经受风化、侵蚀导致花岗岩岩体裸露出地表;图①表示该地花岗岩岩体发育多组垂直方向的节理,外力作用沿垂直节理向下方和侧方侵蚀,并在重力崩塌的影响下形成峰丛、峰林、峰柱等花岗岩微地貌;图③表示花岗岩体发育水平节理,在此基础上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影响,花岗岩形成形态各异的造型石,因此形成过程应为②④①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岩石为花岗岩,并没有出现变质作用,①错误;图④阶段时,岩层断裂抬升造成了花岗岩外漏出地表,②正确;该地并没有出现冻融风化,③错误;图③阶段花岗岩受到风化侵蚀,因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造型师,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6分,33题10分,共40分)
31.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名称及沉积物的分布特点。
(2)简述左图中贺兰山东麓这种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根据右图简述宁夏平原形成过程
【答案】(1)冲积扇 从河流出山口(扇顶)到冲积扇边缘(扇缘)沉积物颗粒越小。
(2)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区域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成为冲积扇。
(3)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平原(银川平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本题考查冲积扇地貌的分布位置及其沉积物的分布特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考查学生获取、描述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地貌分布在山谷口的位置,等高线分布呈扇形特征,可以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后,因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小问2详解】
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为冲积扇(洪积扇),贺兰山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搬运作用强,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河水流出山口后,进入山麓地带,地形起伏小,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
【小问3详解】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32. 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____。
(2)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C地天气系统过境时将经历____天气过程,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将经历____天气过程。
(3)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____。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D地未来几天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1) ①. 南 ②. 水平方向气流向左偏转
(2) ①. 经过时:大风、雨雪、降温 ②. 经过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3)乙丙 (4)BD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系统判读,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箭头表示风向,此时,风向整体偏左,水平气流向左偏转,因此,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此时,C点位于冷锋附近,冷锋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且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因此气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L1为冷锋,L2为暖锋。结合所学知识,冷锋降雨主要降在锋后,暖锋降雨主要降在锋前,因此L1处降水主要为乙处,L2处降水主要在丙处。
【小问4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地处位于暖锋附近,即将经历暖锋过境,因此,气温会升高,气压会降低,BD正确。
33. 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北或南)移动,此时亚欧大陆出现____气压中心。
(2)该季节M处盛行____风(季风的风向),若用干、湿、冷、热表示其对气候的影响,则该风控制下形成____气候特征,其成因是____。
【答案】(1) ①. 南 ②. 高(或者亚洲高)
(2) ①. 西北 ②. 干冷 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0°附近的气压带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图示位置完全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
【小问2详解】
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M处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西北季风有陆地吹向海洋,水汽较少,且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较低,形成干冷气候特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二)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①自然带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宁波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