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示意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
A.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 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 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2. 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可信的是( )
①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②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③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④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 C 2. C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大行星的位置及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流浪至比邻星需要远离太阳,自地球向外运行,要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轨道,因此C项正确。水星、金星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侧,不会经过,因此AB错误。地球向外运行要先经过的是天王星轨道,然后才是海王星轨道,因此D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由材料可知,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说明地球在比邻星的轨道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因此①正确;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但是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较大陨星与地球碰撞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此为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因此②错误;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而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因此③正确;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利于生命存在,因此④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其中外部条件为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光照。自身条件主要有①适宜的温度;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③有液态水。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把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北京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根据所学的月相知识制作了下图所示的教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演示的月相出现于农历( )
A. 初三、初四B. 十二、十三C. 十九、二十D. 廿六、廿七
4. 符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相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依据图示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可知其演示的是上弦月之后满月之前的凸月,介于初七八与十五十六之间,故出现在农历十二、十三,故选B,
【4题详解】
诗句描述的是农历初三的月相,应是上半月的蛾眉月,位于新月之后,C项所示符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A项所示为满月,B项示意新月,D项示意下半月蛾眉月。故选C。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看到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月亮的名称。由于月亮每天在星空中从东向西移动很长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叫做月亮的相位。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西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长三角地区D. 华北地区
6.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水的运动③树木生长④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5 A 6. B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太阳能光热电站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我国下列地区中,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而其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 因此A 项正确。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晴天相较于西北地区较少,因而太阳辐射较西北地区少,因此BCD 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岩浆喷发是由地球内能作用形成的,与太阳对地球影响关系不大,因此①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②正确;树木生长是太阳光为树木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③正确;太阳活动干扰的是无线电短波通讯,不能干扰有线电话接听,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③地势高低。地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④日照时间。日照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强。
冰芯净积累量是冰芯钻取,点的物质总积累与物质总损耗的差值。冰芯净积累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降水量的变化。马兰冰帽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面积195km2。下图示意马兰冰帽1887年~1998年冰芯净累积量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890年~1980年期间,马兰冰帽的冰芯净积累量与太阳黑子数大致呈( )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正比例D. 反比例
8. 1960年~1998年期间,马兰冰帽所在地区( )
A. 降水量略增多B. 降水量波动减少C. 气温急剧上升D. 蒸发量急剧减少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1890年~1980年期间,马兰冰帽的冰芯净积累量大的年份,太阳黑子数少,马兰冰帽的冰芯净积累量小的年份,太阳黑子数多,故图中马兰冰帽的冰芯净积累量与太阳黑子数大致呈负相关,A错误,B正确;图中显示,马兰冰帽的冰芯净积累量与太阳黑子数之间没有呈现比例关系,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冰芯是钻取自冰川内部的芯,冰芯形成是由于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每年的积雪形成一层层沉积物,年复一年,从底部往上逐渐形成一层层的冰层。冰芯净积累量是降水量的指标,冰芯净积累量越大,说明降水量越多。读图可知,1960年~1998年期间,马兰冰帽所在地区冰芯净积累量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该地区降水量略增多,A正确,B错误;气温急剧上升会导致冰雪大量消融,冰芯净积累量会急剧减少,C错误;冰芯净积累量与蒸发量关系不大,且该地区冰芯净积累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与蒸发量急剧减少变化趋势不符合,D错误。故选A。
【点睛】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反比例指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那么他们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例如:百米赛跑,路程100米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在全球分布广泛。下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帽天山开拓虾可能生活在( )
A. 石炭纪B. 第四纪C. 侏罗纪D. 寒武纪
10. 在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 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B. 被子植物繁盛于陆地
C. 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D. 大量恐龙在陆地上漫步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结合所学知识,其生活时期为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D对,排除ABC。故选D。
【10题详解】
帽天山开拓虾生活在古生代早期,是三叶虫生活的时期,可以看到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A对;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D错;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后期,C错;被子植物主要出现在新生代时期,B错。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2022年6月27日中午,日本樱岛火山大规模喷发,硝烟弥漫,熔岩流淌,火山灰浓烟柱高达1500米,浓烟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此次日本樱岛火山喷发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火山喷发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上地幔 ③下地幔 ④地核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12. 此次火山喷发及其影响说明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
A. 独立发展变化,互不干扰B.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 不存在物质和能量转换D. 圈层边界清晰,厚度均匀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火山灰浓烟在大气圈中弥漫,涉及大气圈。综上所述,火山喷发涉及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上地幔,①②正确,A对,没有涉及下地幔和地核,排除BCD。故选A。
【12题详解】
软流层中的岩浆通过火山喷发到地球表层,改变了岩石圈的地貌景观,也对大气圈的成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对,C错;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互不干扰的,A错;圈层边界不清晰,厚度不均匀,D错。故选B。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图左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其悬挂位置及作用是( )
A. 南墙,提高棚内温度B. 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C. 南墙,增加棚内光照D. 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14. 结合图右,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 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冬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光照条件差,正午太阳光从南面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通过反射太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D正确,AC错误;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增湿作用不明显,B错误,所以选D。
【14题详解】
夏季太阳辐射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覆盖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阻止和增强地面辐射,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6时56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 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 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 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D. 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16. 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高度距地面400千米,因此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读图可知,飞船发射过程经过对流层时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经平流层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经高层大气时,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飞船发射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高度到达或超过12千米(对流层平均厚度)后基本无天气现象,并不是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才逐渐消失,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国空间站在高层大气中,由于大气稀薄,大量紫外线还没有被只收,使得空间站周围具有超强的紫外辐射,对空间站及站外活动具有一定威胁,①符合题意;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上空,空间站通过极地上空的时间不长,对空间站影响小,②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的耀斑突然爆发,会射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直接威胁空间站及干扰空间站与地面的联系,③不符合题意;由于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和保温的作用弱,使得空间站附近有巨大的温差,给空间站带来一定威胁,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杭州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水汽输送B. 降水C. 植物蒸腾D. 下渗
18. 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城市内涝②加剧热岛效应③提高江河水位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正确。对水汽输送无影响,A错。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是对已经降落的雨水进行利用,并没有干预降水的过程,B错。雨水储蓄后可以为城市绿地提高水源,利于城市绿地发展,影响植物蒸腾,但“过滤并储蓄雨水”本身对植被蒸腾影响不大,C错。故选D。
【18题详解】
杭州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降低江河水位,也减少了内涝发生,①正确,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错。建设“雨水银行”,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④正确。故选B。
【点睛】对于城市内涝的治理,首先,应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加强灾害的监测能力;其次,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渗水砖,加强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同时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排水能力;再次,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域面积(如湖泊、池塘等),建设海绵型城市,增加绿地和水域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最后,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提高民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密度、盐度C. 温度、盐度、密度D. 密度、盐度、温度
20. 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
A. 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B. 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
C. 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D. 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表层海水温度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①是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海域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盐度最高,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②为盐度分布曲线;表层海水密度主要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低,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可知③为密度分布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密度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②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③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特殊性:有时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这可能会使得潜艇掉落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导致艇毁人亡。⑤季节差异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这一天节气(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22. 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之一是风助潮势,请问助潮势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行开幕式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水的运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第19届亚运会举行开幕式举行的时间为9月23日。根据所学知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对应的节气为秋分,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行开幕式时,我国处于秋季,此时仍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与潮水运动方向相同,助长了潮势,因此A项正确,BCD 错误。故选A。
【点睛】钱塘江大潮的成因:钱塘江口外宽内窄,涨潮时海水涌入狭窄河道,水位迅速上升;钱塘江江水向东流,与潮流方向相反,形成顶托,助长潮势;中秋节前后,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此时东南风强盛,助长潮势。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且相对稳定,很少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于1980年5月建成的江厦潮汐电站是世界上已建成的较大的双向潮汐电站之一。下图为某潮汐发电站大坝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H在一个月内达到最大的日期可能是农历( )
A. 初八B. 十六C. 二十一D. 二十五
24. 若水位二是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正处于涨潮期B. 此时段内,在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C. 此时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D. 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中H最大时,表示水位差最大,潮汐现象最明显,此时应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日地月位于一直线,天体引潮力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大坝靠近大陆一侧的水位高,且水位差增大,说明海水正处于落潮阶段,A错误;落潮时,海水水平运动是远离海岸,在海滩游泳不安全,B错误;海洋船舶靠港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速度相对较慢,D错误;海水退去,利于渔民拾贝,C正确。故选C。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2011年日本东北近海发生地震,造成大量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十年间灾区的各种残骸不断地漂流到美国海滩上,同时到达的还有灾区各种原生生物,甚至含有只适宜生活在深度10米以内暖水岩礁里的浅水鱼类,科学家对此表示担忧。下图示意渔船残骸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造成此次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的海水运动是( )
A. 风浪B. 潮汐C. 洋流D. 海啸
26. 推测日本海域浅水生物到达美国西海岸方式是( )
A. 借助洋流并顺流游动到达B. 地震产生的海水运动推动到达
C. 沿着海岸浅水区游动到达D. 在渔船残骸内随洋流流动到达
27. 各种残骸大量漂流到美国海滩可能( )
A. 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B. 改变当地的海水盐度
C. 推动当地渔业大发展D. 阻碍当地的潮汐涨落
【答案】25. D 26. D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11年日本东北近海发生地震,造成大量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可知造成此次渔船和固定渔业作业平台被破坏的海水运动主要是地震引起的。风浪是在风吹过海面并将能量传递给水体时形成的,A选项错误。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B选项错误。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主要动力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C选项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所产生的破坏性海浪,D选项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海域浅水生物到达美国西海岸主要是通过漂流的残骸,据图可知,残骸主要是通过洋流来到了美国西海岸,因此日本海域浅水生物是在渔船残骸内随洋流流动到达,D选项正确。浅水生物只适宜生活在深度10米以内,无法直接通过洋流顺流游动到达,A选项错误。地震产生的海水运动指的是海啸,一般运动方向没有规律,并不一定往美国西海岸方向,B选项错误。若浅水生物沿着海岸浅水区游动到达,需要经过高纬度地区,来到美国西海岸的浅水鱼类主要是生活在暖水岩礁里的鱼类,无法在冷海水里长时间游动,C选项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各种残骸存在污染,大量漂流到美国海滩影响了当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部分海洋生物死亡,同时来的还有日本的各种原生生物,会产生生物入侵等问题,影响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A选项正确。残骸对于海水盐度影响不大,B选项错误。残骸产生污染会影响当地鱼类的生存,阻碍当地渔业大发展,C选项错误。潮汐涨落主要是受天体引力影响,与残骸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气候;影响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渔场的分布;影响海洋航运,顺流速度快、逆流慢;加快污染物扩散速度,扩大污染范围等。
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下图示意咸海1960年与2014年湖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咸海入湖河水主要参与( )
A. 海陆间循环B. 陆地内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大循环
29. 1960年~2014年期间,导致咸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围湖造陆造田B. 湖床地壳抬升C. 入湖水量减少D. 全球气候变暖
30. 咸海面积变化对周边气候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降低②温差增大③降水增多④气候趋干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28. B 29. C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咸海地处中亚内陆地区,为内流区,咸海入湖河水,最后没有入海,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9题详解】
1960年~2014年期间,湖泊面积减小,根据材料,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人口不断增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成为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灌溉用水量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C正确;咸水湖不能围湖造田,A错误;湖床地壳抬升,会导致湖水外泄,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所以选C。
【30题详解】
咸海面积减小,对周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气候更加干旱,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内流湖面积减小原因:自然: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人为:①过度的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0日,太阳大气层爆发了近五年最强的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调整了轨道参数。监控表明,2020年随着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急剧增多,太阳正进入第25个周期活动之中。下图为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变化图。
(1)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_层,耀斑数量增多时,位于_________层的太阳黑子数量_______(增多/减少),耀斑和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太阳活动周期一般是指一个峰年到下一个_________(峰年/谷年),或者一个谷年到下一个_________(峰年/谷年),科学家预判2025年是太阳的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则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_________年左右。
(3)分析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的原因。
【答案】(1) ①. 色球 ②. 光球 ③. 增多
(2) ①. 峰年 ②. 谷年 ③. 2036
(3)处于太阳活动的上升期,到达地球的强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增多;容易干扰卫星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设备损坏;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地面与卫星通信不畅。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风位于日冕层;耀斑和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数量增多时,太阳黑子的数量也增多。
【小问2详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一个峰年到下一个峰年,或者一个谷年到下一个谷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科学家预判2025年是太阳的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则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2036年左右。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2022年4月处于太阳活动的上升期,耀斑活动强烈,太阳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在轨卫星的正常运行;同时,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在轨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通信不畅。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7月8日18时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2020年8月,江西省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市地区部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游,其地点如下图所示。
(1)在答题卡图适当位置用箭头绘制夜晚和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
(2)指出鄱阳市湖畔地区的白天吹____(陆风或湖风)?并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
【答案】32. 33. ①. 湖风 ②. 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压;白天湖泊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由于风是由高压处吹向低压处,所以白天吹湖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鄱阳湖湖陆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湖泊降温慢,温度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近地面大气从陆地吹向湖面,形成陆风。在陆风热力环流图中,时间是夜晚,箭头方向是顺时针;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湖泊升温慢,温度低,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近地面大气从湖面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呈现逆时针。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湖泊和陆地件热容量的不同,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升温慢,温度较陆地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由于风一般都是由高压处吹向低压处,所以近地面的风从湖泊吹响陆地,故白天形成湖风。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孟加拉湾是北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西部的边缘海,除南面外被陆地包围,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通常高于35‰。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之间进行着水盐交换。下图示意该海域多年平均海表盐度(单位:‰)的分布。
(1)指出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分布特征。
(2)分析孟加拉湾成为北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最低海域的原因。
(3)分析孟加拉湾高盐度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在夏季整体升高的原因。
【答案】(1)南高北低;整体盐度低(处于30‰~34‰之间)。
(2)(恒河等)径流注入量大;(受西南季风、气旋等影响)年降水量大;海区较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
(3)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表层洋流呈顺时针流动,阿拉伯海高盐度海水入侵孟加拉湾南部,南部海水盐度偏高;盛行西南季风,使海湾南部高盐水注入中部,盐度较高;受盛行西南季风影响,北部低盐度海水不易南下。
【解析】
【分析】本题以勐加拉湾海水性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盐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分布特征是南高北低,南部34‰,北部31‰;由材料可知,阿拉伯海盐度通常高于35‰。故说明孟加拉湾海表盐度整体较低。
【小问2详解】
孟加拉湾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恒河等径流注入量大;夏季受西南季风、气旋等影响,年降水量大,对海水盐度有稀释作用;海区较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使得盐度低。
【小问3详解】
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表层洋流呈顺时针流动,阿拉伯海高盐度海水入侵孟加拉湾南部,加强了水域间的水体交换,使得南部海水盐度偏高;盛行西南季风,风力强盛,水体由南部向北部移动,使海湾南部高盐水注入中部,盐度较高;受盛行西南季风影响,北部河流入海处的低盐度海水不易南下,使得盐度整体升高。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在闽南某海滩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下左图是实践时拍摄的某海滩景观照。带队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太靠近该处海滩,并指出白色浪花之间的深色海面下(图左M处)可能有流速较快的离岸流。由于离岸流是海滨浴场溺水事故的主因,返校后实践小组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并向有关部门建议在岸边设置离岸流警示牌和发布遇险逃生路线指导图。下右图示意实践小组探究时绘制的离岸流形成过程。
根据图左,若游客在M处遇险时,请在图右用箭头绘制其游回海岸的逃生线路,并说明理由。
【答案】先沿着蓝色或红色的箭头方向向两侧游,再沿黄色箭头返回海岸。
理由:M处短时间内流量大增,通过狭窄通道时,流速增大,形成离岸流;平行于海岸方向(或垂直于离岸流方向)向两侧游动,可避开流速快的离岸流,防止被冲入海洋;之后借助波浪向海岸的水流,顺利到达海岸沙滩。
【解析】
【分析】本题以滨海浴场溺水事故为背景,展示离岸流产生的过程,设置1道题目,要求学生设计逃生指导路线图,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逃生路线:先沿着蓝色或红色的箭头方向向两侧游,再沿黄色箭头返回海岸。
设计理由:结合离岸流形成过程,M处短时间内流量大增,通过狭窄通道时,流速增大,形成离岸流;如果此时未被离岸流冲击出去,快速按照蓝色箭头(平行于海岸方向)游出,可避开流速快的离岸流,防止被冲入海洋;如果被离岸流冲出一段距离,应及时沿着红色箭头指示方向,游出离岸流流动区域,避免再次被离岸流冲击;当游出离岸流冲击区域后,顺着黄色箭头游回海岸,黄色箭头标识区域能够借助波浪向海岸的水流,顺利到达海岸沙滩。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18b 所在的天体系统是,以下四地最适合观测极光的是,太阳活动足够强烈时可能导致,新近纪所在的新生代时期,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大气层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8,本试题卷分第1卷两部分,蜿蜒河道被拉直渠化带来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