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全科及答案(九科)
2024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docx、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绛旀docx、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绛旀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C(A项,“途径之一”有误,原文表述为“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B项,“造园艺术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有误,材料一“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并没有与绘画、诗词比较。D项,“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有误,材料二只对抽象艺术和写实艺术的部分做了比较,并未得出整体上孰优孰劣的判断;“因此”也有误,属于强加因果。)
2. B(“不可替代”于文无据,材料一只讲到了假山、回廊、小桥等陈设的美学意义和亭“有着独有的地位”,而并不能推出这些是不可替代的。)
3. D(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空灵即在静穆的氛围、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和生命的灵气。D项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A项,意为小草得到雨露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花儿却遭到春寒侵袭难以绽放。诗歌虽为王维所作,但写于王维晚年,这两句言外之意为花儿尚且有如此遭遇,何况世态炎凉,不说也罢。诗歌表面劝慰友人,实际也表达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有“金刚怒目”之意。因而 A选项重在借花草抒情,与静穆的氛围、空灵的简约感、审美性不相符。B项,通过比喻和工笔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女性的妆容,与空灵对简约的要求不符。C项,以叙述性的语言表情达意,材料二中所指的空灵则侧重于用简约的意象构筑诗歌意境,因而不符合。)
4.空灵是以虚中有实、空中有灵,用简单的形式包蕴丰富的美感为特征,包括“空”(虚、无、静穆)和“灵”(有、灵气、生命)两个基本点,在中国诗、画、园林等中国艺术中共同追求的崇高境界和重要美学思想。
(中心句为“空灵是一种崇高境界和美学思想”,1分;“虚中有实”“形式简单却美感丰富”的特征,1分;“两个基本点”,1分;“诗、画、园林”的外延,1分。要点全面,用语表达接近即可)
5.①“潇湘馆”中曲折的游廊将人由外引领进入深处;②泉水流出形成的溪涧盘旋蜿蜒,与翠竹交相辉映,于小园中有山川之趣;
③“潇湘馆”中“千百竿翠竹遮映”等景致形成“隔”,使物象造成距离,创设了“空”的美境;④“潇湘馆”的陈设简约,而有雅致清幽之意境,虚实相生,空灵相成。(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
6. D(“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我”内心的悲痛。)
7. C(“情节由此逐步展开”错误,本文的线索应该是还魂草的故事;“互诉心曲”在文中体现也不明显。)
8.①“还魂草”指“我”所讲的故事中的一种草,它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寄托着战区人们坚韧的精神状态。②利莎欲寻还魂草的举动,隐喻着对友情和生命的珍视,对人性之美的呼唤。③象征了面对外敌入侵的反抗精神,寄寓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每点2分,任答对两点给满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通过写信向远方的朋友诉说自己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经历“我”的内心世界,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更好地刻画人物,使其形象更丰满。书信能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内心,增强人物的感染力,使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爱憎之情和动机。
③加快叙事节奏,使情节发展流畅紧凑。书信便于自由切换各种场景,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串联回忆与现实,使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每点2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ADG(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
11. D(“迁官袭级”的“迁”是升官,“不韦迁蜀”的“迁”是被贬谪,意思不同。)
12. B(“聪明人大多不这样认为”错误,原文“是何智者之众也”意思是聪明的人怎么会这么多啊!)
13.(1)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2)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
【解析】(1)举:所有的。虑:思虑,谋划。愈:更加,越发。 以上三点各1分,句意1分。
(2)为:因为。 任:任用。 焉得:怎么能。 以上三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不能对臣下偏听偏信。②在具体官职上用臣下的办事成效考察评判。
【解析】综合材料一中“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和材料二中“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15.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忧国忧民。本词抒情主人公不以穷达为怀,展现出其旷达自信、淡泊洒脱的一面。)
16.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3分)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3分)
【解析】首先,辛弃疾之“乐”:①依据“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等内容可知,词人面对眼前的一山一水,有幸占断这里的山水风流。 茅屋檐上,松树和桂树间都有云月相伴,山泉静静的流淌,在山脚间逗留玩耍。面对此景,词人自己饮酒大声放歌。 看天空广阔,鸢鹰翱翔,深渊宁静,鱼儿跳跃。西风中黄菊和香草的香味四处飘逸。此时,词人独自享受这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依据“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等内容可知,词人认为功名终须是邓禹之辈的事情,穿着色彩斑斓的锦绣坐在丞相府之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日将暮,佳人不知道在何处,令人惆怅。 在入江河之前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此处的“佳人”正是词人理想抱负的化身,足见词人对实现政治抱负的向往。③依据“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等内容可知,此时词人已经彻悟,仰天大笑冠簪脱落。说起人生中的困顿与显达,不需要怀疑迷茫,可见此时的词人已经不再以穷达为怀,同时也不看重仕进。
其次,范仲淹之“忧”:①依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可知,作者认为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也就是说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依据“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处江湖之远”即指“不在朝廷做官”,作者认为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也就是说,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依据“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这里所说的“一路”即指“同道中人”,在这里,作者感到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17.(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示例: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波心荡 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大音自成曲 但奏无弦琴(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须知淡澹听 声在无声中(聂夷中《题贾氏林泉》)
18. C(文中波浪线处的“一般”意为“通常情况下”,C句中的“一般”与其含义相同。 A句中的“一般”意为“一番”“一种”。 B句中的“一般”意为“一样”。 D句中的“一般”表数量,用于人群。)
19.① “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可改为“这主要是由于睡午觉不规范”或者“这主要是睡午觉不规范的结果”。⑤ “据”字掩盖主语,应删除。⑥ 将“疲惫”和“迷糊”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疲惫”和“迷糊”同作“感到”的宾语,不能单独成句,不能用逗号。)(每句1分,找对句子并修改正确方可得分)
20.①第一处,提出并强调“午睡醒来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联想。②第二处,由摆出现象到深入分析原因,使语段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也启发读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每点2分)
21.示例:①口罩有多种类型 ②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入侵(每空2 分)
【解析】本题应先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信息提示,准确补写。先看空缺①,由①句后面出现的“如医用口罩、N95、棉布口罩、防尘口罩等”,可知,口罩种类很多,所以①处可填写“口罩有多种类型”。 再看空缺②,②句前面提到“可以”“也可”两句属于医药口罩的功能,显然要补出的是,正是这些功能让医用口罩达到的效果,②句后面说 N95口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各种飞沫传染‘新冠病毒’”,“更”意味着将二者作比较,由此可以判断②要补写的内容是“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入侵”。
22.示例:①不是戴上口罩就能预防“新冠病毒”。
②不能选择错误的口罩。
③不能忽视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每点 2分)
23.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偏听偏信,就会受到臣下的蒙蔽。 鲁哀公问孔子说:“民间俗语说:‘没有众人合计就会迷乱。’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明君有事问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这样的话,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议论。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百姓,仍然不免于混乱。”
张仪想凭秦、韩和魏交好的势力去征伐齐、楚,惠施想与齐、楚罢兵言和。 两人争执不下。群臣近侍都帮张仪说话,认为攻打齐、楚有利,而没有人帮惠施讲话。魏王结果听从了张仪的主张,而认为惠施的主张不行。 攻打齐、楚的事已经确定之后,惠子进见魏王。魏王说:“您不要说了。攻打齐、楚的事情确实有利,全国都这样认为。”惠施趁机进言:“这种情况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有利,全国都认为有利,聪明的人怎么会这么多啊! 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不利,全国都认为有利,愚蠢的人又该多么多啊!凡要谋划,是因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确实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会有一半人认为可行,一半人认为不可行。现在全国都认为可行,这是大王失去了一半人的意见。被挟持的君主,也正是失去了半数意见的君主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五)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docx、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绛旀docx、婀栧崡鐪侀暱娌欏競绗竴涓2023-2024瀛﹀勾楂樹笁涓婂鏈熸湀鑰冿紙鍥涳級璇枃璇曞嵎绛旀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