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港口区域化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指沿海枢纽港口利用自身优势,与腹地内陆物流中心(内陆“港”)、沿海其他港口密切联系,分工合作、科学高效运营,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运输网络。研究表明,现阶段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演化已处于港口区域化阶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长三角各港口间存在( )
A. 功能一致性B. 等级差异性C. 区域均衡性D. 空间封闭性
2. 长三角各地区形成港口区域化发展的条件有( )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①地理位置相近②产业部门相似③运输方式相同④交通线路相连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3. 港口区域化发展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是( )
A. 促进长三角地区高素质人才集聚B.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制造水平
C. 整合航运资源提升其国际竞争力D. 增加运输方式扩大市场范围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目前存在等级差异性,形成不同等级规模大小的港口,B正确;各港口之间功能具有互补或相互联系性,排除A;区域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但不一定均衡,排除C;区域之间联系增强,因此开放性较好,排除D。故选B。
【2题详解】
结合材料“指沿海枢纽港口利用自身优势,与腹地内陆物流中心(内陆“港”)、沿海其他港口密切联系,分工合作、科学高效运营,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运输网络”可知,各港口地理位置上相近、并且有交通线路相连,从而形成分工协作的运输网络,①④正确;产业部门对港口区域化影响不大,②错误;各港口运输方式并不相同,③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港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大,A错误;港口发展对工业制造水平影响不大,B错误;结合材料“密切联系,分工合作、科学高效运营,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稳定的运输网络”可知,港口区域化可以整合航运资源,提高竞争力,C正确;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方式并未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港口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陆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以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港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是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广东清远市位于广州市北80公里处,有高铁、轻轨与广州市区相连。为承接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两市合作在清远市建设中大时尚科技城,占地一万亩,建成后预估可承接企业近5000家,采取“广州研发+清远制造”的合作模式。除众多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入驻外,科技城吸引了大批美妆、皮具箱包、珠宝饰品等时尚产业。至2022年12月,已有超326家时尚产业头部企业进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广州相比,在清远建设时尚科技城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金丰富B. 用地成本低C. 交通便利D. 市场广阔
5. 美妆、皮具箱包、珠宝饰品等时尚品牌企业在科技城集聚,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工厂生产成本B. 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 延长产品产业链条D. 节省市场营销成本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与广州相比,清远经济水平低,地价低,所以在清远建设时尚科技城可以降低用地成本,B正确;广州地区资金更丰富、交通更便利、市场更广阔,排除ACD。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批美妆、皮具箱包、珠宝饰品等时尚品牌企业在科技城集聚,产生产业集聚现象,企业间相互联系密切,空间距离近,可以节省市场营销成本,D正确;美妆、皮具箱包、珠宝饰品等时尚品牌企业以及服装企业间没有生产上的联系,集聚于此不会节约生产成本,也不能延长产品产业链,AC错误;该类型产业集聚于此,对高素质劳动力吸引力不大,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等。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工业对区位因素的依赖度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海边日出景色美丽且浪漫,是滨海旅游重要的活动。海南省三亚市(18.2°N,109.5°E)某滨海酒店为客人提供日出提醒服务:在每天日出前10分钟准时提醒客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3月21日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北京时间( )
A. 5:18B. 5:50C. 6:32D. 6:42
7. 三亚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在此期间该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 )
A. 逐日提前B. 逐日推迟
C. 先提前后推迟D. 先推迟后提前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球运动知识可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三亚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三亚市经度为109.5°E,跟北京时间120°E相差10.5°,时间相差42分钟(北京时间早42分钟)。根据材料"在每天日出前约十分钟提醒客人"可知,酒店提醒时间是日出前十分钟左右,故该日酒店提醒时间最可能是地方时5:50,即是北京时间6:32,故选C。
【7题详解】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过冬至日后再向北移动,从而导致三亚昼长先变短后变长,因而推知三亚日出时间先推迟后提前,酒店的日出提醒时间会先推迟后提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h);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目在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在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相反。
下图示意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松花江依兰至佳木斯段河流附近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正负值代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该河段( )
A. 枯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B. 丰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
C. 枯水年地下水补给江水D. 丰水年地下水补给江水
9. 丰水年该河段附近地下水位最高值出现在( )
A. 5月B. 7月C. 9月D. 10月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从年内变化来看,无论枯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松花江依兰至佳木斯段在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水,A错误;而在丰水期江水水位上涨,超过地下水位,江水向地下渗漏,补给地下水,B正确;不论是枯水年还是丰水年都存在江水补给地下水和地下水补给江水的时期,不会只出现枯水年地下水补给江水或丰水年地下水补给江水的现象,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据图可知,无论是丰水年、枯水年还是平水年,8月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的量都是最大的,地下水位快速上升,9月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量基本持平,地下水位达到最高,而10月降水减少,河流水位下降较快,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地下水位开始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下水与河流水很多时候存在互补关系,一般是河流的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但也有例外,例如黄河地上河段一直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海洋锋是指温度、盐度等性质明显不同的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下图示意某日我国东南沿海海表面温度及海洋锋的分布,该日海洋锋西侧大范围海域被海雾笼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易形成大范围海雾的原因有( )
①近地面大气较稳定②大气能见度较低③海表面温度较低④强冷空气持续补充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11. 下列能正确示意图示海洋锋两侧水温分布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0. A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较稳定,风力小,有利于海雾形成,①正确;大气能见度较低是海雾的结果,不是成因,②错误;读图可知,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海表面温度较低,当暖湿空流经较冷海面时,往往遇冷凝结形成海雾,③正确;强冷空气持续补充时风力大,不利于海雾形成,④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海洋锋西侧海域水温低,东侧水温高,即西北侧是冷水流,东南侧是暖水流,排除②④;冷水流与暖水流相遇时,由于暖水流密度小,暖水流在上,冷水流在下,形成海洋锋,①正确,③错误。故选A。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无风或静风;有暖湿气流;冷的下垫面。
冰川逆温是指冰面附近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研究人员夏季对天山乌源1号冰川表面同一地点0.5m和1.5m高度气温进行观测。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时段都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但温差大小存在变化(如图,正数代表上层气温高于下层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冰川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B. 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较少
C. 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弱D. 冰川融化吸收近地大气热量
13. 逆温强弱的变化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图中7月18日一7月20日上下层温差变化加大,可能是因为( )
A. 天气转晴B. 风力增强C. 云层增厚D. 昼长变长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冰川逆温是指冰面附近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热量收支角度分析,冰川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融化吸收近地大气热量,使近地面气温低于高空,出现逆温现象,D正确。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可能使吸收较小,使地面温度降低,而不是形成逆温,A错误。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较少 ,高空的气温也较低,不会形成逆温,B错误。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弱,跟地面的温差不大,也不会形成逆温,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逆温强弱变化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图中7月18日一7月20日上下层温差变化加大,可能是因为昼长变长,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更大,对近地大气热量吸收更强,加大逆温现象,D正确。天气转晴不会增加对近地面热量的吸收,A错误。风力增强会减少温差,减少逆温现象,B错误。云层增厚,反射增强,冰川融化吸收近地大气热量少,逆温减少,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021年11月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再次组队,共同执行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任务。2022年4月“双龙探极”历时174天,圆满完成南极科考任务。下图为南极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途经甲海域时( )
A. 顺风顺水B. 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 逆风逆水
15. 2022年3月,“雪龙”号返程途经乙地(约45°S)。乙所在纬度该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别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 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6. 冰架是与大陆冰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罗斯海的罗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稳定、深厚,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
①海湾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利冰架保存②海湾靠近极地,高气压有利形成较多降雪
③沿海地形起伏大,易于大陆冰向海洋滑入④海湾开阔,岛屿少,受下垫面差异影响小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14. A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海域是太平洋南部,盛行西北风,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呈顺时针方向。“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途经甲海域时也是顺时针方向,顺风顺水,故选A。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约45°S)位于南美洲,东海岸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西海岸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罗斯冰架稳定、深厚,其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有:海湾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利于冰架保存,①正确;极地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形成降雪,②错误;沿海地形起伏大,易于大陆冰向海洋滑入,海湾开阔,岛屿少,受下垫面差异影响小,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西风漂流,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西风带的海域内,因受强大的西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连续不断的流动而形成的洋流。在南半球,因没有大陆的阻挡,西风漂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形成环流性质,称为西风环流。
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仑山北坡的黄土沉积区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该地区盛行偏北风。黄土多披覆在山地迎风坡基岩斜坡之上(左图a),组成均匀、结构松散,土层厚度随高度变化而变化(左图b)。研究人员在海拔2750m的黄土沉积剖面中,利用特殊孢粉记录重建了当地近5000年的环境变化历史(右图)。研究认为,特殊孢粉种属的含量比值(A/C值)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
(1)说明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2)描述黄土层厚度随海拔变化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距今3035-2600年期间的古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1)从昆仑山北面吹来的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风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2)黄土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随海拔上升风力逐渐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被风搬运到更高处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3)气候相对湿润。这一时期A/C值>1说明这一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昆仑山北坡黄土沉积区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风力堆积过程、原理、和古气候特征分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昆仑山北坡盛行偏北风,偏北风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沙漠地区携带来黄土,偏北风在翻越昆仑山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挡,风力逐渐减弱,搬运能力减弱,黄土在山地迎风坡基岩上堆积下来,形成黄土层。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黄土层厚度在2~3k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3~4km厚度减小,因此,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偏北风从北坡吹来,受地形阻挡影响,迎风坡风力随海拔上升逐渐减弱,风力搬运能力减弱,被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作用加强,因此黄土厚度逐渐增加,颗粒相对较小的继续被风力搬运到更高处逐渐堆积,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土层厚度又不断减小。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距今3035-2600年期间A/C值在1以上,结合材料“通常荒漠区A/C值在0.5以下,荒漠草原区A/C值约在0.5~1之间,草原区A/C值一般在1以上”可知,这一时期,该地区为草原区,气候相对湿润。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村位于广州市边郊,为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明清时期,该村形成岭南建筑特色鲜明、布局井然有序的老村区。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在华侨回乡的背景下,该村逐步发展形成新村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该村农业生产力得以释放,人口明显增长,但老村区域出现房屋废弃等空心化现象。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企业投资乡村旅游项目,促使该村生活空间由农业空间向旅游服务空间转型,在老村区内形成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区域。下图为G村生活空间演变示意图。
(1)描述改革开放前至90年代,G村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2)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80年代以来G村空心化程度先增后减的原因。
(3)该村如何利用老村区的旅游开发进一步促进G村的经济发展。
【答案】(1)G村区域建设面积增加;空心化建筑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旅游区面积增加。
(2)改革开放初期G村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G村空心化程度增加;近年来政策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回流,空心化程度有所减缓。
(3)发挥当地区位优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向国内外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扩大知名度;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协作,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游业扩大当地知名度,加强对外开放度,吸引外地企业投资或入驻。
【解析】
【分析】本题以G村生活空间演变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空间结构变化、区域发展空心化问题、区域发展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空间结构变化主要分析地理事物出现的变化,据图示可知首先是G村建成区面积扩大,建设面积增加;其次是到20世纪90年代空心化建筑数量增多,面积有所增加;改革开放前至90年代的旅游区面积有所增加。
【小问2详解】
农村空心化主要是劳动力外流,这与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密切相关,第一产业产值较低,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提供的就业机会少,而改革开放初期当地二、三产业发展落后,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G村空心化程度增加;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企业投资乡村旅游项目,说明政策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回流,空心化程度有所减缓。
【小问3详解】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应重点发展,当地应转型为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首先需要完善当地旅游业的相关发展,需要发挥当地区位优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的市场至关重要,这需要当地利用互联网向国内外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扩大知名度,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的协作,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游业扩大当地知名度,加强对外开放度,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引外地企业投资或入驻。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治区的粮食产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一江两河”流域和东部昌都“三江”流域河谷地带(下图)。近年来西藏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可能促使当地的粮食生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饲料、种子以及损耗五部分用粮)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其粮食自给率。
(1)分析西藏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自然条件。
(2)随着西藏气候的“暖湿化”,西藏粮食自给率未来是否会上升?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热量相对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灌溉)。
(2)会上升,理由:气候变得温暖,生长期延长,气候比较湿润,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或:不会上升,理由:虽然粮食生产量会增加,但是粮食需求量也会增加,粮食自给率不会明显上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藏粮食生产分布为材料,涉及西藏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变暖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将种植业集中在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河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有利于灌溉;同时,地形较为平坦,适合种植业的发展。(2)根据所学知识,西藏地区的种植业以耐寒作物为主,原因在于本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为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发展耐寒作物。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观点1:随着西藏气候的“暖湿化”,西藏粮食自给率未来会上升。理由: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西藏气候出现了“暖湿化”的趋势,由于气候变得温暖,生长期延长,水源比较充足,气候比较湿润,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西藏的粮食产量会提高,粮食自给率未来会不断上升。观点2,不会上升。理由:粮食自给率决定于粮食生产量与粮食需求量,虽然粮食生产量会增加,但是气候暖湿化,人口增加,工业不断发展,畜牧业的消耗增加等,粮食需求量也会增加,最终粮食自给率并不会明显上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城所在河心洲的成因是, 长江口悬沙锋的位置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城所在河心洲的成因是, 长江口悬沙锋的位置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