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结合材料,了解生态足迹的含义。(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了解全球生态足迹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了解计算并分析个人生态足迹的方法。(地理实践力)4.根据生活实践,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人地协调观)
1.生态足迹的含义(1)含义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核算体系。生态足迹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2)生态足迹的系统组成
(3)应用意义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提出建议。2.全球生态足迹(1)概念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2)现状全球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3.计算个人生态足迹并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的依据居所、食物、交通、直接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
【典例】 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且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湟水谷地成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气温较低,病虫害少D.农业技术水平高(2)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C.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减小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3)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是( )A.草地——过度放牧及病、虫、鼠害B.林地——过度樵采、过度农垦C.耕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D.水域——退耕还湖,降水增加
解析 第(1)题,要抓住“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来分析。读图可知,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我国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长条件应该是低温,低温下害虫不易生长、繁殖,农药施用少,C正确;湟水谷地的海拔较高,热量不足,A错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技术水平高都不是该地区生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条件,因为我国东部很多地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故B、D错误。第(2)题,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正确;人均林地没有出现生态赤字,B错误;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变化不大,C错误;人均耕地生态赤字2000—2002年较平稳,2002—2005年逐渐减小,D错误。
第(3)题,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变大,其原因首先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产品需求量变大,导致牧民过度放牧;其次是草原病、虫、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草地的生产力降低,A正确;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会使林地面积减少,与曲线变化趋势不符,B错误;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造成荒漠化,使耕地生态赤字扩大,与曲线变化趋势相反,C错误;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好转,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图中变化不明显,D错误。
[2023·江西九江期中]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可以用来表示区域资源的整体利用状况,数值越大,表示生态压力越大。结合2009—2017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甘肃、青海和陕西三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变化较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水资源利用率B.经济发展模式C.矿产资源储量D.土地利用类型2.新疆和宁夏两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表明( )A.资源利用率提高B.减轻了大气污染C.环境承载力提高D.生态脆弱性增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数值越大,表示生态压力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到,甘肃、青海、陕西三地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数值较低且变化较小,这与三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由于三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资源开发有限,生态压力变化较小,B正确。甘肃、青海、陕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及科技因素的影响,三地水资源利用率并不高,A错误。陕西、青海等地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开发相对较少,C错误。人均区域三维生态足迹是表示区域资源的整体利用状况,与土地利用类型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故选B。
第2题,资源利用率提高,区域资源整体利用水平上升,生态压力会降低,A错误。新疆、宁夏两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表明其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应是污染加重,并非污染减轻,B错误。环境承载力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且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压力会减小,C错误。新疆、宁夏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旱,受资源开发和人口增多的影响,三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日渐脆弱,生态环境压力越发增大,D正确。故选D。
[2023·山东东营期末]一般来说,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域整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西部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正向的4.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破坏植被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及节能减排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授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究导引,材料研究,典题演练,强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