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01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02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共14页。

    第六章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多样性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信息可推知,a、c、f应为三种植物,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库为每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而a~j包含有多个种群,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错误;f~j虽然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是某些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可能由于自然选择而死亡,因此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了物种多样性,D错误。2.《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6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以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实质,D项不符合题意。3.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减弱,这是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B )解析: 药物剂量越大,作用效果越好,可排除C、D两项。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所降低,B项正确。4.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如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D )A.定向诱导了控制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解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项错误;控制产油量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B项错误;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项错误,D项正确。5.如图表示生物进化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B.该图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解析: 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A项正确;该图不能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项错误;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D项正确。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eq \f(1,9)D.p=c时,F1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eq \f(5,9)解析: 该群体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当亲代只有HH和hh存在时,由于其基因型的比率不同,p的值也不同,取值范围为0<p<1,A项正确;若亲代只有杂合子,则H、h的基因频率均为eq \f(1,2),F1中HH、Hh、hh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eq \f(1,4)、eq \f(1,2)、eq \f(1,4),对应图中b点,B项正确;当p=a时,由图可知,Hh的基因型频率=hh的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2a(1-a)=(1-a)(1-a),解得a=eq \f(1,3),F1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a×a=eq \f(1,9),C项正确;当p=c时,HH的基因型频率=Hh的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c×c=2c(1-c),解得c=eq \f(2,3),则F1中HH=eq \f(4,9)、Hh=eq \f(4,9)、hh=eq \f(1,9),F1自交,其子代杂合子Hh=eq \f(4,9)×eq \f(1,2)=eq \f(2,9),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eq \f(2,9)=eq \f(7,9),D项错误。7.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若增加与种群总数量相等的显性纯合子,则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B )A.48% B.32% C.24% D.16%解析: 增加与种群总数量相等的显性纯合子后,种群数量是原来的2倍,新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变为20%,A的基因频率则为80%。子一代Aa=80%×20%×2=32%,故B项正确。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C.随着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两栖类出现,陆地环境发生改变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解析: 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寒武纪大爆发,大量的动物迅速出现,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9.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解析: 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者之间可能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项错误;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B项错误;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产生了各种各样可遗传的变异,漆黑的生存环境对其进行了定向选择,C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种物种,D项正确。10.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析: 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1.下图为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一年和六年后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B.被注射药物六年后的野兔种群中有耐药性个体数增多的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C.药物的注射不会改变该地区野兔的基因库D.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可以使野兔种群中耐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 注射药物一年后野兔种群中大量个体仍无耐药性,说明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A项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存在着耐药性基因,注射药物六年后有耐药性个体数增多是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B项错误;给野兔注射药物属于人工选择,会使野兔种群中耐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故野兔的基因库也会发生变化,C项错误、D项正确。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而生物发生了进化,B项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项错误。1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自交4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6,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D )①产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隐性性状所占的比例增加⑤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⑤ D.④⑤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该种群连续自交,没有产生隔离,①错误;该种群初期豌豆的基因型全部是Aa,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连续自交4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6,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15/32,因此A的基因频率和a的基因频率是A=a=15/32+1/2×1/16=1/2,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证明这些年中种群发生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进化,②③错误,④⑤正确。14.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控制植株紫花、粉红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A、a+和a,且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A、a+和a基因构成B.初次调查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二次调查时为40%C.基因突变导致三种花色的出现,为该植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调查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解析: 该种群的基因库除包括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控制花色的基因外,还包括所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A错误;仅根据表中数据无法计算种群中各基因的频率,B错误;基因A、a+和a属于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导致三种花色的出现,为该植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正确;调查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并不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D错误。故选C。15.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取食是主动适应环境的捕食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16.某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Aa个体所占比例为60%,aa个体所占比例为1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B.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C.此昆虫天敌与昆虫种群在捕食与躲避捕食中实现了协同进化D.因天敌捕食,一年后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7%,Aa个体所占比例为54%解析: 假设一开始该种群有100个个体,已知其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60%,aa个体占10%,则AA个体数为30个,Aa的个体数为60个,aa的个体数为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40%。若aa个体每年增加10%,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则第二年aa个体数为10×(1+10%)=11,AA的个体数为30×(1-10%)=27,Aa的个体数为60×(1-10%)=54,AA的基因型频率=27÷(11+27+54)≈29.3%,Aa的基因型频率=54÷(11+27+54)≈58.7%,aa的基因型频率=11÷(11+27+54)≈12.0%,则A的基因频率为29.3%+1/2×58.7%≈58.7%,a的基因频率约为41.3%,故天敌捕食使此种群朝着a基因积累的方向定向进化,A、D项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基因频率改变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B项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都有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作用,C项正确。17.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解析: 据题意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两种齿形的丽鱼的食物类型不同,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C正确;物种之间的界限是生殖隔离,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但题干已说明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是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D。18.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B.青霉素能直接杀死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畜牧业中为了防止牲畜生病可大量使用抗生素D.定期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解析: 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从不同方面对于病原体进行防治,故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A正确;青霉素杀死细菌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或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等途径实现的,不是直接杀死细菌,B错误;抗生素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等的出现,不利于牲畜疾病的防控,C错误;定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等的出现,不能用于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D错误。故选A。19.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解析: 结合题意,甲乙杂交产生丙但丙不能产生子代,说明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比如阳光照射范围的变化,C正确;由题意可知,甲、乙属于不同物种,不属于同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D。20.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为26%B.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效果最不明显的应该是丙C.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如果未出现生殖隔离,说明家蝇没有进化D.家蝇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抗性为显性性状,甲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4×2+32)÷200=20%,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2×2+24)÷200=14%,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1×2+16)÷200=9%,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B错误;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如果未出现生殖隔离,但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家蝇发生了生物进化,C错误;家蝇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马鹿生活在草原上,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鹿种群中有许多不同的相对性状,说明变异具有_不定向性__。经研究发现,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_自然选择__的结果,该过程_是__(填“是”或“不是”)定向的。(2)马鹿的尾有钝圆和细长两种表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已知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体。某马鹿种群中的雌雄比例为1∶1,纯合钝圆尾、细长尾马鹿分别占50%、10%,则该马鹿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杂合钝圆尾雄马鹿出现的概率是 21% 。若在一定时期内,细长尾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_没有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3)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_协同进化__的结果。解析:(1)马鹿种群中有许多不同的相对性状,这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马鹿等植食性动物有较为发达的盲肠,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该过程是定向的。(2)钝圆尾马鹿和细长尾马鹿交配,其后代全为钝圆尾个体,说明钝圆尾对细长尾为显性。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依题意可知,在雌雄比例为1∶1的某马鹿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50%、40%和10%,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均为70%A和30%a。该马鹿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杂合钝圆尾(Aa)雄马鹿(XY)出现的概率是2×70%(A)×30%(a)×1/2(XY)=21%。若在一定时期内,细长尾基因(a)频率没发生改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狼是马鹿的天敌,二者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生存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这是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的结果。22.(9分)下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地雀A和地雀B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地雀A、B与地雀C_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海洋环境的变化__。(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基因库__。②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_0.7__。③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80__。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个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地雀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地雀C。(2)小岛上地雀C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基因的选择。(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9×2+8)/(100×2)=0.7。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23.(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种产生的基本环节。其中X、Y分别是_突变和基因重组__、_自然选择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种群__,这是生物进化的_基本单位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种群的_基因库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乙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生存斗争(种内竞争)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__。③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基因频率_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乙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遗传(基因)__多样性。解析:(1)题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4)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而小岛上的资源空间有限,导致生存斗争(种内竞争)加剧,在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性状成为适应食物短缺的有利性状(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从而使得联趾蜥蜴个体更适应环境进而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故联趾比例逐渐上升。③题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24.(10分)水蚤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甲壳动物。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A、B两组实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为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回答:(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水温__,因变量是_水蚤的存活情况__。(2)部分水蚤能在20 ℃环境中正常生活,还有部分水蚤能在28 ℃环境中正常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不定向__的。温度对水蚤起了_选择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定向__的。(3)假设水蚤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3,a的基因频率为0.7,那么基因型Aa的频率为 42%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上升,a的频率逐渐下降,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逐渐下降__。解析:(1)题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4)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而小岛上的资源空间有限,导致生存斗争(种内竞争)加剧,在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性状成为适应食物短缺的有利性状(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从而使得联趾蜥蜴个体更适应环境进而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故联趾比例逐渐上升。③题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遗传(基因)多样性。25.(13分)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为了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机制,将一种青蒿素敏感(S型)的疟原虫品种分成两组:一组逐渐增加青蒿素的浓度,连续培养若干代,获得具有抗药性(R型)的甲群体,另一组为乙群体(对照组)。对甲和乙两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甲群体中发生的9个碱基突变在乙群体中均未发生,这些突变发生在9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上,其中7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为确定7个突变基因与青蒿素抗药性的关联性,现从不同患病个体身上获取若干疟原虫样本,检测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与存活率正相关)并测序,以S型疟原虫为对照,与对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部分样本的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 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抗青蒿素的个体,连续培养过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下,疟原虫种群中抗青蒿素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数增多 ,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密码子具有简并性__。(2)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_基因6__,判断的依据是_与对照组相比,在有突变基因6和7的4~9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但在有突变基因7的1、2、3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__。(3)若青蒿素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而不改变基因组中其他碱基序列。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_S型(对青蒿素敏感)__。(4)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一条防控疟疾的合理化建议:_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__。解析:(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进而可能产生新性状,在疟原虫的种群中,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抗青蒿素的个体,连续培养过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下,疟原虫种群中抗青蒿素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数增多;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密码子对应,故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可能也不发生改变。(2)结合题意分析表格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在有突变基因6和7的4~9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但在有突变基因7的1、2、3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故推测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基因6。(3)结合(2)可知,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基因6,若基因6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则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其恢复为野生型后,其抗药性性状也随之消失,故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S型(对青蒿素敏感)。(4)据题干信息“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故为减少疟原虫的数量,可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令宿主的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疟原虫。 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粉红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8%16%46%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64324乙地区74242丙地区83161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19616836400疟原虫存活率(%)基因1基因2基因3基因4基因5基因6基因7对照0.04+++++++10.2++++++-23.8+++-++-35.8+++--+-423.1++++---527.2++++---627.3+++-+--728.9+++----831.3++++---958.0+++-+--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