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试卷》精品系列
2023-2024年高中历史高考专题通关卷(十)工业革命时期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年高中历史高考专题通关卷(十)工业革命时期,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由于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木制的机器不能承受蒸汽动力的震动和巨大的推力,因此改为铁制机器。这种机器不能由手工业者的双手来制造了,必须由机器来制造。这样在蒸汽机的推动下,纺织业、机械制造业、冶金采矿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化农业也都发展起来了。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
A.推动了大机器时代的到来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
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为各个行业提供了能源保障
2.据统计,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所产呢绒有十六分之一产自资本家的大工厂,其余大约43万匹呢绒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1831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 317人,手工工人为1 159 867人。这一现象表明( )
A.新的生产方式确立须经历较长的过程
B.部分行业机器生产无法取代手工劳动
C.工业革命中地域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D.手工劳动比工厂制生产更具有竞争力
3.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拥有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逐步成为印度的实际主宰者。1813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
B.英国生产方式的改变
C.东印度公司经营策略调整
D.亚洲革命风暴的影响
4.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早晨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项职业反映了英国( )
A.工厂制度兴起发展 B.市民缺乏时间观念
C.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D.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5.德意志帝国时期,除新兴的技术学院担任应用科学研究的任务,大学也创办了应用科学研究所。应用电工学、数学、化学和物理学研究所的创办是工程学和纯科学相结合的尝试;新的农学研究所则反映了科学和农业之间必不可少的关系。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德国( )
A.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B.经济发展依赖于教育的进步
C.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
D.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6.1850年,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到1910年,却出口了20倍于棉织品的原棉。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这样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伊朗棉纺织业的衰败
B.自由贸易规则的推动
C.英国殖民体系的建立
D.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
7.下表所示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法国的经济状况。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法国( )
A.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B.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C.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
D.设备和技术更新较为便利
8.下面是《全球文明史》对1750年到1914年这段西方国家历史主题的描述,其实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题,下列选项作为补充,正确的是( )
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
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
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出,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
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C.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9.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世态多变,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势必要求救于马克思主义。该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 )
A.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广泛
B.促进了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C.肯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D.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10.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颁布的《协会临时章程》提出:“国际会员应竭力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成为全国性中央机关为代表的全国性组织。”由此可见,第一国际(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B.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C.有力地援助了巴黎公社革命
D.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11.1871年4月3日,巴黎公社发布关于将梯也尔等内战祸首提起公诉并查封其产业的决定,决定宣布由公社的司法代表和治安代表负责执行,把他们的“产业查封扣押”。4月15日,又宣布要组成一个委员会,“以监督由国家管制的财物的接收工作,并拍卖由国家管制的不动产”。巴黎公社这些举措( )
A.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色彩
B.为提高行政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
C.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D.践行了议行合一的新型决策方式
12.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文中的“新起点”是指巴黎公社( )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第一次真正地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向联合
D.标志着无产阶级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
13.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 )
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削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
C.维护英印国民的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14.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总议定书宣称:“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诉自己的要求。”上述内容体现的原则是( )
A.“有效占领” B.“全体一致”
C.“委任统治” D.“机会均等”
15.在近代,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大炮打开了新的空间——殖民地之后,“宗主国负责生产销售,并获取大量的利润。而殖民地国家只能负责出售生产资料和购买制成品,流失资源和资本”。材料体现了( )
A.西方大国崛起具有相同的路径
B.殖民扩张阻碍了殖民国家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下的不公正现象
D.早期殖民扩张造就了西方强国
16.19世纪初爆发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共同构成所谓的“大西洋革命”,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却是一场“早产”革命,独立后的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任重道远。据此,拉美独立运动被称为一场“早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A.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
B.美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
C.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
D.独立前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斯迈尔斯神话”是19世纪英国社会对工业家起源的普遍认识,即认为在工业革命中涌现的工业家们大多是践行了“自助”原则的“自我塑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09年,历史学家威廉·休顿通过考察得出结论:1783年时,伯明翰的富豪中财产在5000英镑以上的有209人,其中103人在创业之初几乎是一无所有,35人只拥有很少的财产。
——摘编自Francis Gruzet《工业家的起源》
材料二 1842年,托利党人威廉·托德在走访了英国的主要工业区之后,对自己的考察做了一个总结:“通过对我所能接触到的这些企业的分析——我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这些企业都是其所在行业的样板——我发现,80%的工业家在其创业之初是一无所有或只有很少的本钱的……虽然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50万到200万英镑的巨额财富。”
——摘编自Andrew urc《工厂的体制》
材料三 1854年,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述:焦煤镇的主宰约瑟亚·庞得贝是一个大工厂主、银行家、商人,但却有着卑微的出身和苦难的成长史。他是一个私生子,在阴沟里降生并被生母抛弃,他先是由酗酒的外祖母抚养,后来四处流浪,白天在阴沟里过,夜晚在猪圈里过。经受了种种苦难和虐待,但他自学成才,从店铺的招牌上学会了字母,从观察教堂尖塔的钟学会了辨别时间。他从一个流浪儿、小听差、流浪汉、苦工、看门人、小职员起家,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做到了总经理、副董事长,最后成为拥有许多家工厂、银行的成功人士。
——摘编自狄更斯《艰难时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释“斯迈尔斯神话”。(7分)
(2)分析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斯迈尔斯神话”的价值。(7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需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欧洲列强掠夺非洲的垄断公司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下表是1798—1900年份世界部分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798—1799年 法军占领埃及
19世纪 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 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5—1918年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 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46—1848年 美墨战争
1853年7月8日 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 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 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 中国“洋务运动”
1877—1900年 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 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 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1900年 9个欧洲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世界:一部历史》
请围绕19世纪世界阶段性特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能体现时代特征,例如“工业化的世纪”;考生可以运用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阐述,也可以运用19世纪其他史实自拟论题并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生不能以示例为题。)
专题通关卷(十) 工业革命时期
1.A 据材料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带动了机器制造业、纺织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材料主要从机器制造的角度分析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强调蒸汽机对工厂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关系,排除C项;蒸汽机主要为各个行业提供动力,排除D项。
2.A 据材料可知机器生产的普及在当时的英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得传统的手工作坊在农业生产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故选A项;机器生产并非无法取代手工劳动,只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推广,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呈现英国约克郡以外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无法体现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C项;工厂制生产管理更加科学,生产效率更高,在工业生产中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
3.B 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的需求增加,自由主义最终取代了重商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英国政府最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以此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故选B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在20世纪初,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说明这是英国政府对殖民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亚洲革命风暴在印度具体指的是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4.C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因此出现了“叫醒工”,故选C项。
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德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故选D项;材料没有相关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合理的信息,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信息缺乏对比,不能说明当时德国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排除C项。
6.D 根据材料伊朗从1850年出口棉织品转变为1910年出口原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对伊朗进行商品输出,使得伊朗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生产格局的变动,D项正确。
7.B 法国资本大量投往国外,使得国内工业技术革新缺乏资本;小农户多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小企业多不利于新技术推广,是造成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故选B项;表格数据和信息所反映的经济状况均不利于法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排除A、C、D三项。
8.A 根据材料可知,1750—1914年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扩张,而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故选A项。
9.A 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一直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故选A项;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经济剥削、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等促进了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0.A 据材料“竭力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可知,第一国际意在推动国内工人组织的联合,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竭力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可知,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国内的联合,没有涉及国际联合,不能说明国际主义精神,排除B项;据所学,巴黎公社革命是在1871年发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推动工人团体的联合,没有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排除D项。
11.C 材料所述“将梯也尔等内战祸首提起公诉并查封其产业的决定”“拍卖由国家管制的不动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举措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废除私有制及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等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议行合一”,排除D项。
12.A 由材料可知,马克思着重从世界视角阐述巴黎公社革命的深远影响,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被载入史册,故选A项;巴黎公社并非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建立的,排除B项;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开始于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排除C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排除D项。
13.D 据材料“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可知,这项倡议是希望印度人民更好地接受英国的文化,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故选D项;A项不是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殖民下的印度,两国国民地位不平等,排除C项。
14.A 根据所学可知,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有效占领”的原则,故选A项;一战后成立国际组织国联,国联实行决议的“全体一致”的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委任统治”是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国联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九国公约》中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殖民地国家只能负责出售生产资料和购买制成品,流失资源和资本”可知殖民地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中经济受到损失,故选C项;西方大国崛起有的是通过国内革命,有的是通过统一战争,有的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并不相同,排除A项;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殖民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中,西班牙、葡萄牙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没有最终成为西方强国,排除D项。
16.C 拉美独立运动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保留了许多封建制度,故选C项;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为拉美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早产”不符,排除A项;美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是在拉美独立以后进行的,而非革命之前,排除B项;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就不会发生革命,排除D项。
17.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1783年时,伯明翰的富豪中财产在5000英镑以上的有209人,其中103人在创业之初几乎是一无所有,35人只拥有很少的财产”可得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据材料二“80%的工业家在其创业之初是一无所有或只有很少的本钱的……虽然现在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50万到200万英镑的巨额财富”及材料三“焦煤镇的主宰约瑟亚·庞得贝是一个大工厂主、银行家、商人,但却有着卑微的出身和苦难的成长史”可得英国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靠自我奋斗成功致富;根据材料一、二、三中所述及的时间,可得“斯迈尔斯神话”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工业资产阶级对英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2)问,本题目属于“史料价值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基于社会现实,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材料三是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出现的“自我塑造者”的工厂主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大众的普遍看法,具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答案:(1)解释
作答角度:(作答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英国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靠自我奋斗成功致富的社会现象;工业资产阶级对英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2)材料一、二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基于社会现实,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性;材料三是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出现的“自我塑造者”的工厂主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大众的普遍看法,具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18.答案:示例一
看法: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
说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限于本地,这是全球性生产的主要表现。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要运到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这是全球性消费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消费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世界变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先于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产生,而且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示例二
看法:马克思对政治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
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因为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播,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趋同化。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文明,这当中包括政治制度。它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把东方落后地区纳入西方资本主义范畴,而且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政治的集中和趋同化,导致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
19.答案:示例
论题:“非洲公司”的建立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阐释: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列强意欲抢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而此时垄断组织的独占性和公司制的形式便利了其进行殖民掠夺,因此,欧洲列强通过组建垄断公司瓜分非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竞争更加激烈。原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领先的英国和法国为了保持优势地位,率先成立瓜分非洲的垄断公司。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后起之秀,也随之成立了垄断殖民公司。通过1884年的柏林会议,列强划分了彼此在非洲的势力范围,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而英、德两国的争夺较为激烈,因此在柏林会议后,又加速成立了相关“非洲公司”。
“非洲公司”的建立,使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0.答案:示例一:殖民统治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为寻找市场,倾销商品,加快了侵略的步伐。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19世纪,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老挝,美国夺取了菲律宾。英、法、德等国召开“地图上作业”的柏林会议,非洲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
示例二: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
19世纪科技快速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火车的普及使交通运输大众化,工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中后期,近代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发明,新的产业部门出现,生产力快速发展。科技是近现代国家发展的重大动力,加快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1872—
1914年
对外投资的累计总额由100亿法郎增至600亿法郎
1892年
拥有10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户达485万户
1906年
雇佣10人以下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2%;10—100人的企业占28%;100人以上的企业占40%。企业平均用工规模为45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经济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
政治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文化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国家
名称
成立时间
备注
英国
国民非洲股份有限公司
1882年
由1879年成立的“联合非洲公司”改组而成,后改名为“皇家尼日尔公司”
英帝国东非公司
1886年
特许成立
英国南非公司
1889年
特许成立
法国
法国赤道非洲公司
1880年
—
塞内加尔与法国西非海岸公司
1881年
—
德国
德国殖民协会
1882年
—
德国西南非洲公司
1883年
—
德国东非公司
1885年
—
比利时
国际考察和开发中非协会
1879年
简称“国际非洲协会”
国际刚果协会
1882年
由“上刚果研究委员会”改组而成,实际代表“比利时总公司”等垄断组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通关卷(一) 先秦秦汉时期,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年高中历史高考专题通关卷(九)手工工场时期,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年高中历史高考专题通关卷(八)上古和中古时期,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