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武夷山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一生物备课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细胞、种群、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一个受精卵
②某水库中的全部鱼
③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知识:
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2)比细胞小的病毒、分子、原子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4)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5)没有被污染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落是一个种群,被污染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落是一个群落。
6)介于两相邻结构层次之间的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水库中的全部鱼是多个种群,但又不是水库中的全部生物(不是群落),因此水库中的全部鱼是介于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一个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②某水库中的全部鱼不是同一个物种,因此不属于种群也不是生物群落;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③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乙图中铺满视野共160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增加4倍后,视野中细胞剩约10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
【详解】A、据图判断,丙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因此应选用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如果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观察到细胞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
D、若乙图中铺满视野共160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增加4倍,视野中细胞约=160÷42=10个,D正确。
故选D。
3.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事实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 新冠病毒只有侵入活细胞后才能增殖
B. 单细胞的变形虫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 离体核糖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肽链
D.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增殖,A错误;
B、变形虫是原生动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够进行运动和捕食等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
C、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其进行的肽链合成过程不能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
D、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体现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正确;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学说并没有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 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5、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最初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正确;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
故选D。
6. 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B.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C.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D.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对比记忆表:
【详解】由题图可知,若①②③④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①含量居第二位,应该是蛋白质,②含量最多,应该是水,③是脂质,④是糖类;若①②③④表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①含量据第二位,应该C,②含量最多,应该是O,③是H,④是N,故选A。
7. C、H、N这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占细胞干重百分比),而这3种元素在岩石圈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
A.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B.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差异性
C. 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D. 生物界具有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能够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而差异性是指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详解】由题意可知,C、H、N三种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人体中占73%,在岩石圈中不到1%,说明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含量不同,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具有差异性,B正确。
故选B。
8. 水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非常巨大。民间有句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作物对水的吸收和对无机盐的吸收过程是同一个生理过程
B. 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
C. 冬季,植物体内的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D. 少数矿质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Mg存在于叶绿素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农作物对水的吸收与对无机盐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水的速率和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不成比例,A错误;
B、植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冬季植物体内的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C正确;
D、少数矿质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Mg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D正确;
故选A。
9. 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结合,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A.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 保护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传递信息,相互识别与结合,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卵细胞发生变化,阻止多精入卵,从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故选A。
10. 如图分别表示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红蛋白和叶绿素共有的元素是C、H、O和N
B. 植物缺镁会使叶片失绿而呈黄色
C.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叶绿素是含镁的蛋白质
D. 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造成缺Fe性贫血;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详解】A、通过图中两种物质的结构图可以看出,血红蛋白和叶绿素共有的元素是C、H、O和N,A正确;
B、植物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会使叶片失绿而呈黄色,B正确;
C、叶绿素不属于蛋白质,C错误;
D、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即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D正确。
故选C。
11. 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依次为( )
A. 糖类、脂质、核酸B. 蛋白质、磷脂、核酸
C. 蛋白质、糖类、核酸D. 蛋白质、核酸、磷脂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磷脂,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这些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B. 具有核膜的细胞是①②③
C. ②③⑤一定是异养生物
D. ⑤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④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为蓝藻(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胞类生物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题图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A正确;
B、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④⑤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B正确;
C、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②③一定是异养生物;⑤为蓝藻(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⑤为蓝藻(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1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的内膜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较外膜多,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
B. 人体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会进行中心体复制,以形成纺锤体
C. 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
D. 叶绿体的内膜面积较大,有利于光能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2、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面积。
3、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详解】A、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线粒体是需要呼吸的主要场所,故线粒体的内膜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较外膜多,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A正确;
B、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与细胞增殖有关;人体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会进行中心体复制,以形成纺锤体,B正确;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故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C正确;
D、叶绿体外膜和内膜是透明的,有利于光透过;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面积,有利于分布更多的光合色素和相关的酶,有利于光能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糖、蛋白质、脂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B.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作为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
D. 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与麦芽糖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详解】A、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糖类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C错误;
D、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与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15. 食用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脂肪。下列关于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与糖类都含C、H、O,可以相互转化
B. 脂肪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C. 脂肪具有储能、保温和缓冲减压的作用
D. 植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详解】A、脂肪与糖类都含C、H、O三种元素,在维持机体血糖平衡时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A正确;
B、脂肪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B正确;
C、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C正确;
D、植物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动物细胞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D。
16.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部分水解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T、C、G)。RNA部分水解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磷酸、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U、C、G)。
【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DNA水解不会产生氨基酸;DNA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不是葡萄糖,因此葡萄糖不是其水解产物,A错误;
B、DNA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不是核糖,因此核糖不是其水解产物,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氨基酸和葡萄糖不是DNA的水解产物,核苷酸是DNA部分水解的产物,不是彻底水解的产物,C错误;
D、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因此其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
故选D。
17. 下图为黑藻细胞的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是( )
A.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C.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时,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
【详解】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视野中胞质环流的方向和实际胞质环流的方向一致,视野中的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实际上黑藻细胞中胞质环流的方向也是逆时针。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 图中甲、乙、丙可组成生物体内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a、β、y三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一个由两个巯基(-SH)形成的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内甲约有21种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 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 如果甲中的R基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丙是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具体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在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相应的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分子,故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内甲约有21种,A正确;
B、两个巯基(-SH)脱去两个氢形成一个二硫键;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减少的质量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和二硫键的个数×2,故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4×2=4832,B正确;
C、丙是核苷酸分子,分两大类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前者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后者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错误;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为C5H9O4N,两分子甲脱一个水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6O7N,所以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D正确。
故选C。
19. 颤蓝细菌分布广泛,它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该种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 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C. DNA双链上各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蓝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蓝细菌不是植物细胞,B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20. 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核孔
C. 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D. 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孔是核膜上的结构,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不同,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孔数量较多,A错误;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核膜,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主要是通过核孔复合体完成的,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
D、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RNA和蛋白质,核酸中的DNA不能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21.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从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 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 从结构上,在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为双链结构,RNA为单链结构
D. 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脱氧核糖不含氧元素,是RNA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在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真核细胞中DNA大部分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分布在细胞质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数分布在细胞核中,A错误;
B、DNA的碱基是A、G、C、T,RNA的碱基是A、G、C、U,两者碱基不完全相同,B错误;
C、DNA多为双链结构,RNA为单链结构,C正确;
D、HIV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脱氧核糖含有氧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22. 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的生长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此时蟹黄多油满、壳薄、肉质细腻而有香味。蟹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蟹细胞的钙、铁、磷、氮等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蟹壳含有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C. 秋季母蟹因其含量较高的脂肪而黄多油满,因此脂肪是蟹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D. 蟹肉中丰富的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后,会发生变性,易被消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几丁质。其中纤维素和几丁质不供能,而是合成细胞结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详解】A、构成细胞中的元素(比如钙、铁、磷、氮等)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体的外骨骼中,可以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B正确;
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
D、蛋白质会在高温条件下导致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暴露,更易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故选C。
23.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维持特定形态离不开细胞骨架
B.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C. 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
D.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1、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或“消化系统”;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有关;
4、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骨架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细胞骨架既能维持细胞形态,又与细胞运动、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正确;
C、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D错误。
故选D。
【点睛】
24.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A、B、C、D、F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B. 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 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D. A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中心体,C为线粒体,D为内质网,E为叶绿体,F为核糖体。
【详解】A、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中心体,C为线粒体,D为内质网,E为叶绿体,F为核糖体,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故细胞器A、B、C、D、F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细胞器B是中心体,细胞器F是核糖体,故细胞器B、F不含磷脂,B正确;
C、绿色植物的细胞含有A高尔基体、C线粒体、D内质网、F核糖体,但不一定含有E叶绿体,比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A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可以合成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故A与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B.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 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和果胶,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详解】A、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A正确;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中纤维素是多糖,B正确;
C、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C正确;
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含细胞壁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详解】①细菌也有细胞壁,①错误;
②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②错误;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比如肌肉细胞含有的线粒体较多,③正确;
④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④错误;
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比如蓝细菌,⑤正确。
综上所述,③⑤正确,共两项。
故选B。
27.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和加工的蛋白质以囊泡形式转运至细胞膜
B.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有利于氧气的释放
C.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重要保障
D. 类囊体薄膜和液泡膜上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能并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所有的膜称为生物膜。虽然细胞内不同部位的膜功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和空间结构。
【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然后以,囊泡形式转运至目的地,A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和叶绿体基质,相关的酶也存在这两个场所,叶绿体内膜上没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附着,B错误;
C、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大大提高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效率,加强了各组分间的交流,同时由生物膜形成的各区室使细胞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故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重要保障,C正确;
D、存在于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28.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3和T2噬菌体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B. 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 需要通过2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C. 组成3的蛋白质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细胞核内
D. 所有细胞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4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生物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内质网,2为核孔,3为染色质,4为核仁,5为核膜。
【详解】A、3为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与T2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3和T2噬菌体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A正确;
B、核孔是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需要通过2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B正确;
C、组成3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不需要穿过磷脂分子,C错误;
D、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细胞核,则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4核仁无关;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故所有细胞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4有关,D正确。
故选C。
29.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内的“消化车间”之一,其含有多种水解酶,而这些水解酶先由游离核糖体合成一段信号肽,在信号肽的指引下,该游离核糖体会转变为内质网上的附着核糖体,然后多肽链会继续合成,翻译结束后,核糖体会解体成大小两个亚基。细胞自噬是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菌和植物)中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内的“消化车间”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
B. 动物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和细胞核
C. 若抑制信号肽的合成,则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会下降
D. 细胞自噬对细胞内一些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真核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有溶酶体和液泡,这两种细胞结构都具有单层膜,A正确;
B、动物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自噬小泡、线粒体和细胞核,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抑制信号肽的合成,游离核糖体不能转变成附着核糖体,且内质网上完成翻译的核糖体会解体,因此,若抑制信号肽的合成,则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会下降,C正确;
D、细胞自噬是细胞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即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可以循环再利用,D正确。
故选B。
30. 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B.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C.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均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变性
D. 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A. 胰核糖核酸酶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A正确。
B. 分析题意,该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B正确。
C. 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C错误。
D. 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所以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明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和蛋白质变性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31. 根据不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别,可将种子分为淀粉类种子、蛋白质类种子、油脂类种子,下表中的三种作物种子分别属于上面三类种子,表中数据为三种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时,上表中_______________种子最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双缩脲试剂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溶液配制而成。若想鉴定种子中的可溶性还原糖和脂肪,所用的检测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检测还原糖时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这说明表中前三种物质中,亲水性的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为油脂类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中可溶性糖逐渐减少,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大豆种子 ②. 0.1g/mL NaH溶液 ③. 0.01g/mLCuSO4溶液 ④.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 ⑤. 水浴加热50-65℃ ⑥. 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脂肪 ⑦. 可溶性糖转化成脂肪
【解析】
【分析】结合图表可知,小麦属于淀粉类种子,大豆属于蛋白质类种子,油菜属于油脂类种子。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其中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甲液0.1g/mL 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 CuSO4溶液混匀,倒入待测试剂,后50-65℃水浴检测)。这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0.1g/mL NaOH溶液,再加B液0.01g/mL CuSO4溶液。
【详解】(1)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根据题意可知,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故用大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更合适。双缩脲试剂由0.1g/mL NaOH溶液和0.01g/mL CuSO4溶液配制而成。可溶性还原糖所用试剂为斐林试剂,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检测还原糖时反应条件是水浴加热50-65℃。
(2)实验表明,三类种子浸入水中后,大豆的体积变化大于小麦,远胜于油菜,体积变化越大意味着亲水性越强,大豆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的亲水性最强,其次是淀粉和可溶性糖,再次是脂肪。
(3)据图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油脂类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下降的同时,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说明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有可能转化为脂肪。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和原理,能够识图判断曲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是该题的重难点。
32. 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n、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2)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则x为______,
(3)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B和______组成(用图中字母回答),其单体c有______种。
(4)在真核生物体内,A、B、D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______。
(5)若d为胆固醇,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32. ①. 糖原 ②. 纤维素 33. N
34. ①. D ②. E ③. 8 35. BE
36. ①. 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②. 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葡萄糖,A表示多糖;b表示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c表示核苷酸,C表示核酸,D表示DNA,E表示RNA;x表示N,y表示P。
【小问1详解】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葡萄糖,A表示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糖原;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纤维素。
【小问2详解】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因此图中x为N。
【小问3详解】
大肠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即D。它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rRNA,即由B和E组成。由于大肠杆菌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体内含有8种核苷酸,即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小问4详解】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表示蛋白质,E表示RNA,故A、B、D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BE。
【小问5详解】
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3. 图1中A、B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相应的结构,图2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a、b、c表示相应的细胞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B为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依据是具有______、______和液泡。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下列物质是由图2所示过程形成的有______和胰岛素等。
A. 抗体B. 唾液淀粉酶C. 氨基酸间脱水缩合酶D. 糖原
(3)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填序号)。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若图1中A细胞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则该细胞结构(1)的基本支架是______,构成结构①的脂质有______(填脂质的类型)。该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但细胞仍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逆浓度吸收碘,这种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
【答案】33. ①. 植物 ②. 细胞壁 ③. 叶绿体 ④. 差速离心法 34. AB
35. ①. ⑥⑨③ ②.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36.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磷脂和胆固醇 ③. 选择透过性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图A是动物细胞,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染色质,⑤是中心体,⑥是核糖体,⑦是核膜,⑧是核仁,⑨是内质网;图1中图B是高等植物细胞,①是细胞壁,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⑥是核糖体,⑧是核仁,⑨是内质网,⑩是细胞壁,⑪是叶绿体,⑫是液泡;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物质X是氨基酸,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B细胞含有⑩细胞壁,⑪叶绿体,⑫液泡,故B细胞植物细胞;分离细胞器常根据细胞器大小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
【小问2详解】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胰蛋白酶等)、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图2是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X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抗体、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氨基酸间脱水缩合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糖原属于多糖,故由图2所示过程形成的有AB。
【小问3详解】
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物质X是氨基酸,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a是核糖体,对应图1的⑥;b是内质网,对应图1中的⑨;c是高尔基体对应图1中的③。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
【小问4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胆固醇)、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若图1中A细胞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①是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该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 20~25 倍,但细胞仍然能够吸收碘,这种现象能够说明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逆浓度吸收碘。
34. 已知21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中二硫键(-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氧。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肽链至少有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2)若该蛋白质为激素,说明蛋白质具有______功能;高温作用下,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的原因是______。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______个,含②的氨基酸有______个,含有⑥的氨基酸______个。
【答案】34. 2##二##两
35. ①.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②.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36. ①. ②. m-10 ③. n
【解析】
【分析】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2、氨基酸分子首先通过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作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作二肽。
3、分析题图:图1是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肽键数=124-1=123个;图2中①②④⑥表示R基。
【小问1详解】
由图1中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结合方式形成该化合物,图2中4个R基(题图中的①②④⑥)依次为-CO-COOH、-CH2-NH2、-CH3、-CH2-SH,R基共有4种,R基中共含有1个氨基(位于②处、1个),R基中共含有1个羧基(位于③处、1个),因此该肽链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图2为部分肽链中各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数=1+1=2个。
【小问2详解】
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激素);若该蛋白质为激素,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功能。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例如,鸡蛋、肉类经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故高温作用下,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的原因是由于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小问3详解】
图2中的四种氨基酸的R基(题图中的①②④⑥)中,只有①的R基中含有氧原子(3个)、只有②的R基中含有含有氮原子(1个)、只有⑥的R基中含有含有硫原子(1个),分子式为CxHyOzNmSn的十肽中,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设该十肽含有①氨基酸为P个,由“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得(10-1)+2×1+3P=z,解得P=个;根据N原子数可知含有②的氨基酸有m-10个;根据S原子数可知含有⑥的氨基酸有n个。
35. 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30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完全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1)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____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30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成三等份,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2)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___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若______;若______。
(3)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______。
【答案】35. 缺镁 36. ①. A ②. 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③. 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与缺镁都无关(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37. ①. 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 ②. 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解析】
【分析】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元素的不同,因变量是苹果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设计实验时,利用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和缺镁的培养液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通过比较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即可得出结论。
【小问1详解】
由题干给出的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培养液的种类,因此完全培养液组为对照组,还应该设置两个实验组,分别是缺锌的培养液、缺镁的培养液,实验因变量是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小问2详解】
完全培养液(即A缸)中因为各种元素都含有,不会导致苹果幼苗出现相应缺素症状,幼苗可正常生长。由题干可知,任何一种必需元素一旦缺乏,都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症状,因此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若在缺锌培养液(即B缸)中的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在缺镁培养液(即C缸)中的苹果幼苗也表现出小叶病,则可说明小叶病缺锌和缺镁都有关。若缺锌培养液(即B缸)和缺镁培养液(即C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小叶病与缺锌与缺镁都无关。
【小问3详解】
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即可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Zn.Cu.B.M等
最基本元素
C
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O
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
C
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水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
不含N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脂肪、固醇
含有N元素、同时含S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某些蛋白质
含有N元素、同时含P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核酸、脂质中的磷脂等
蛋白质
淀粉及可溶性糖
脂肪
纤维素
小麦
11.0
68.5
1.9
1.9
大豆
36.0
26.0
17.5
4.5
油菜
23.0
250
48.0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