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cǎi hóng hún zhuó pān dēng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yōng dài néng nài jǔ sàng pái shān dǎ hǎi
( )( )( )( )
二、把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10分)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古包(ménɡ) 稍微(shā) 衣裳 一壁千里
B.喜鹊(què) 绷得紧(běng) 距离 技高一筹
C.单薄(bó) 衣襟(jīng) 汇集 剁脚拍手
D.栏杆(nán) 苔藓(xiān) 干躁 嫦娥奔月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百草园”诗社今天 成立了!
(2)王老师高兴地向同学们 :“下周,我们学校将举行运动会。”
(3)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做好环境保护的 工作。
A.宣告 宣布 宣传 B.宣布 宣告 宣传
C.宣传 宣布 宣告 D.宣告 宣传 宣布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
A.四渡赤水河 B.强渡大渡河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风沙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刚种下的小白杨。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雾霾袭来,这座城市便成了仙境。
D.你简直太会折腾了,这样难的事竟能办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两句诗出自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之口。
C.列夫·托尔斯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三、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5分)
全神( )注 斩钉( )铁 居高( )下
热血( )( ) 别出( )( ) 技高一( )
忘( )所以 暴露无( )
1.我费了很大力气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______________地好好观赏美景了。
2.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外观设计____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春天,看到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的“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听到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我脑海中浮现出了________(作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是贺知章悠悠的思乡情,“待到重阳
日,___________”是孟浩然与故人之间亲密、融洽的关系。
3.前半学期,我们欣赏了古人笔下“野旷天低树, ”的空旷与幽远,同时我们还领略了现代革命家挥毫写下“五岭 , ”的无畏和乐观。
五、句子练习。(5分)
1.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外面又黑又冷。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温暖而舒适。(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和同学激动得跳了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病句)
六、口语交际。(3分)
有人认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也有人说:“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你同意哪种观点?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不用“说”字表达出说的意思。
(1)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 ):“同志们!用石头砸!”
(2)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人们欣赏后不禁( ):“实在太好看了!”
(3)我就像发怒的狮子冲母亲( ):“我不体谅吗,我体谅时你们怎么看不见,你和爸爸吵得不可开交时,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4)爸爸又要出差了,他一脸的难过,对爸爸轻声地( ):“爸爸,我盼着您早点回家。”
八、阅读理解(26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2分)
2.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 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 和
。(2分)
3.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在这里应该是第( )种解释。(1分)
4.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2分)
5.“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2分)
6.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2分)
(二)课外阅读
童年钟声(15 分)
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
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 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 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得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 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 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 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 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了……
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 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 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 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
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第2段中的“抑扬顿挫”形容 。(1分)
2.文章第2段主要写 。(2分)
3.第3段叙述的童年趣事包括“设施简陋但学习卖力”“
” “ 难忘学校的钟声”和“ ”。(2分)
4. 第4段画“ ”句子的意思是 。
如果在此句话的省略号处补充句子,下列最合适的是( )。(4 分)
A.我们背着书包,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B.在新的学校,再也难觅当初那清脆的钟声
C.我们离开课堂,步入社会,为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
5.第6段画“ ”句说童年是“人生的独版”是因为
,说童年是“绝版”是因为
。(3分)
6.说说你对文题“童年钟声”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 分)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幅画,绘出了生活中的万般色彩。童年,值得我们回味的太多,值得珍藏的太多。
要求:①以“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②不少于500字。
快乐读书吧。(20分)
一、填空(6分)
1.读以下几位同学的对话,完成练习。
小东:我读的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母。
小丽:这本书中的小英雄为了掩护交通员而被鬼子抓住,后来他机智逃脱。
小灵:这本书原名《心》,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得知小东读的书是《 》,小丽读的书是《 》,小灵读的书是《 》。(3分)
2.《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 的小茨冈, 的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二、选择题(5分)
1.《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 )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A.3-6岁 B.6-12岁 C.3-10岁 D.5-10岁
2.《童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 )的生活状况。
A. 农民 B.贵族群体 C.下层人民
3.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幸的童年 B.性格使然 C.生活所迫
4.下列关于 《童年》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童年》是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
B.在作品中不光是单纯的记叙故事,而是边叙述边议论。
C.小说塑造的中心人物是勇敢善良且温柔的外祖母形象。
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有很多格言式的用语,意味深长。
5.高尔基在《童年》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经历,要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我应该( )。
A.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B.查阅创作的历史背景。
C.等待老师课堂上讲授。D.把小说内容多读几遍。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
1.“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娜塔莉娅舅妈死了。( )
2.阿廖沙发现残暴的外祖父殴打外祖母,就用剪刀剪外祖父最爱的圣像来报复外祖父。( )
3.小茨冈是被橡木棍压死的。( )
4.当阿廖沙再次回到外祖父家的时候有外婆抚养他,他在大街上捡垃圾、废铁来卖赚钱给外婆。( )
四、拓展题(3分)
某制片厂要将《童年》拍成电影,如果邀请你作为编剧,用“关键事件”讲述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你会选择: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写出韵母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我会选,我会写,我会拼一拼,填一填,照样子写字,并填空 ,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我会选一选,填序号,我会连一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