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34~35页相关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画图、操作、想象等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难点:利用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
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课件出示,齐读。
2.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王之涣登山临水时的感受?
3.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句里包含了哪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的范围。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上面情境图: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树上向里张望。
1.师:小猴在A处能看到地上的所有桃子吗?为什么?那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在哪里?请同学在答题卡上画一画,找出这一点,用A′表示。
学生画图,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点A′的。
课件动态演示。
师:A′是小猴在A处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那么它能看到墙内哪些范围呢?
2.如果小猴继续向上爬到B、C点时,它又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请你再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它看到的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C′。
(1)学生画。
(2)课件演示。
3.比一比,小猴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桃子最多?想一想,小猴看到的桃子的多少,与什么有关?(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教师小结: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师:现在明白诗人王之涣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吗?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第2个问题。
1.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找到观察点、障碍物并画出视线。
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展示汇报,集体评价。
2.师生小结: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司机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客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1.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作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关系。
3.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指导。
4.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4题。
师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远离路灯时,影子会变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
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情境,能很自然地把眼睛、视线和观察范围抽象成点、线和区域。通过空间想象、动手操作,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发现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障碍物之间的联系,还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精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优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2 观察的范围优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数学2 观察的范围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2 观察的范围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练习,达标检测1,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