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已知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尾气中的和,涉及的反应为:、。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尾气中和去除率的是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B.用石灰水替代石灰乳
C.适当补充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2.在一定温度下,已知有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压强与容器Ⅲ中的压强相同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的转化率比容器I中的大些
D.若维持某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的为0.30ml、为0.30ml和(g)为0.10m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3.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分析,当前最有前途的研究发展方向是
A.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B.采用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C.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D.探索不用H2和N2合成氨的新途径
4.对于反应,下列说送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转化率减小
D.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焓变
5.在低于100℃时,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在1.0L密闭容器中自发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10min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约为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变为绝热容器,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2.4ml
D.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15min向容器中加入三种物质各0.4ml,则平衡逆向移动
6.对于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C.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D.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7.在容积1.00L的容器中,通一定量,发生反应,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以0.0020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为0.001
B.1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8
C.温度T大于100℃
D.温度T时的平衡转化率为80%
8.下列有关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和解释不合理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N2和H2合成氨的速率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
C.采用500℃左右主要考虑反应速率问题
D.采用高温高压合成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平衡产率
9.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本身,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
B.相同温度下,反应与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
C.反应 的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催化剂
C.图c可表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d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
11.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SO2(g) K1;②H2(g)+S(s)H2S(g) K2。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B.K2-K1C.D.
12.利用反应I2O5(s)+5CO(g)I2(s)+5CO2(g)可消除CO污染。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0~0.5min,v(CO)=0.6ml•L-1•min-1
B.b、d两点均已达平衡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C.c点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D.在T1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c等于4
13.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的温度差可超过100℃)。利用该催化剂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
B.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
C.③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①③在高温区发生,②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14.已知反应2X(g)+Y(g)2Z(g)。某研究小组将4mlX和2mlY置于2L的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时间段内X的转化率,得到如表数据:
根据以上信息做出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B.0~2min时,v(X)=0.3ml·L-1·min-1
C.6min时,容器中剩余0.6mlY
D.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l,则可得4mlZ
15.CO2-H2催化重整可获得CH3OH。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I: 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H1=-53.7kJ·ml-1
反应II:CO2(g) + H2(g)= CO(g) + H2O(g) △H2=+41kJ·ml-1
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在5.0 MPa、n始(CO2): n始(H2)=1:3时,原料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CH3OH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T>236℃时,曲线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反应1正反应程度减弱
C.一定温度下,增大n始(CO2):n始(H2)可提高CO2平衡转化率
D.研发高温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平衡时CH3OH的选择性
二、填空题
16.已知在448℃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9,填写下列化学方程式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同学通过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及记录】
①表中_______
②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若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2)向某体积固定密闭容器中加入0.3mlA、0.1m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
(1)内,A的转化率为_______。
(2)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l。
(3)阶段,此过程中放出热量为3a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示)
18.某温度时,在2 L恒容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3)5 min后Z的生成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min末Z的生成速率。
(4)5min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5)5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之比是______。
19.某温度下,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至2 min,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v(逆),2 min时,v(正)_______v(逆)。(填“>”或“<”或“=”)
(4)若X、Y、Z均为气体,在2 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增大体系压强,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5)若X、Y、Z均为气体,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
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反应已经停止
d.反应速率v(X)︰v(Y)=2︰1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
20.可将炼铁产生的CO2与CH4反应得到气体燃料,其反应原理为:CO2(g)+CH4(g)2CO(g)+2H2(g)。某小组向体积是1L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均是1ml的CH4与CO2,反应过程中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压强:p1___________p2(填“>”或“<”)。
(2)1100℃、p1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用含p1的代数式表示,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若在平衡体系再充入0.6mlCO2和0.8mlH2,重新达平衡后,CH4的转化率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为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已知: (橙色) +H2O (黄色) + 2H+
(1)进行实验ⅰ和ⅱ: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饱和Na2SO3溶液pH约为9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进行实验ⅲ:
为了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补充实验ⅳ:
向2 mL蒸馏水中滴加pH=2的0.05 ml/L K2Cr2O7橙色溶液3滴,溶液变成浅橙色。
①补充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ii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ⅰ~ⅲ,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 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
a.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 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实验ⅲ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产生的现象证实了上述推测。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l)
平衡物质的量(ml)
I
387
0.20
0.080
0.080
Ⅱ
387
0.40
Ⅲ
207
0.20
0.090
0.090
0
5
10
15
2
0.6
0.6
1.8
0.4
0
0.6
t/min
2
4.5
5
6
X转化率
30%
40%
70%
70%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l/L溶液
3ml/L稀硫酸
0.05ml/L溶液
1
3.0
2.0
2.0
3.0
1.5
2
2.0
3.0
2.0
2.7
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向2 mLpH=2的0.05 ml/LK2Cr2O7的橙色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pH约为9)3滴
溶液变绿色(含Cr3+)
ⅱ
向2 mLpH=8的0.1 ml/L的K2CrO4黄色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3滴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序号
操作
现象
ⅲ
向2 mL饱和Na2SO3溶液中滴加pH=2的0.05 ml/LK2Cr2O7的橙色溶液3滴
溶液变黄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通入尾气的速率加快,可能导致气体吸收不充分,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石灰水替代石灰乳,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吸收效果变差,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适当补充,可将尾气中过量的NO氧化为NO2被吸收,从而提高尾气中和去除率,故C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尾气中和去除率,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D
解析:A.对比I、Ⅲ数据可知,温度下降,平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多,即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逆向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达平衡时,容器I中与容器Ⅲ中的气体物质总量和容器体积均相同,但是温度不同,故压强不相同,B错误;
C.容器Ⅱ与容器I相比即相当于加压,但是由于反应前后气体总量不变,故不影响平衡,因此转化率不变,C错误;
D.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容器I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0.040ml/L,的浓度为0.080ml/L,的浓度为0.080ml/L,即平衡常数K=,若维持某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的为0.30ml、为0.30ml和(g)为0.10ml,体积为1.0L,所以为0.30 ml/L、为0.30 ml/L和(g)为0.10 ml/L,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现在合成氨工业主要选择高温、高压、铁催化剂,条件较为苛刻,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是方向,故选C。
4.C
解析: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S<0,A错误;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B错误;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由于H2的总量变多,无法按原比例消耗,转化率降低,C正确;
D.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焓变,D错误;
答案选C。
5.C
解析:A.反应是一个熵减的反应,低于10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高温下熵减的反应可能为非自发反应,A错误;
B.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根据表中数据可知,0~10min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换算后可知速率约为,则,B错误:
C.由表中第10min与15min数据可知,10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根据反应方程式,此时体系内、、,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4ml,如果变为绝热容器,由于该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2.4ml,C正确;
D.若保持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则平衡常数,在第15min向体系中加入三种物质各0.4ml,则,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A.A是固体,浓度为定值,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A错误;
B.升温,v正、v逆均应增大,由于反应放热,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
C.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浓度均增大,v正、v逆都增大,C错误;
D.增大B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0到60s时段,从降到,所以反应速率为,A项正确;
B.平衡常数,B项错误;
C.降低,说明反应正向移动,根据盖斯定律,温度要升高,所以T大于100 ℃,C项正确;
D.起始浓度为,达到平衡后并且以的速率降低,则最后T时刻的为,从最开始一共消耗了浓度,则平衡转化率为,D项正确;
答案选B。
8.D
解析:A.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选项A合理;
B.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2NH3,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因此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选项B合理;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且在时500℃催化剂活性最大,因此采用500℃左右主要考虑反应速率问题,选项C合理;
D.采用高温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由于合成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低温、高压有利于提高平衡产率,选项D不合理;
答案选D。
9.D
解析:A.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平衡常数大小,A错误;
B.两个反应互逆,所以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B错误;
C.该反应焓变小于0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错误;
D.对于同一反应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B
解析: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继续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转化率,B正确;
C.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
D.气体总质量不变,升高温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升温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即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C
解析:①S(s)+O2(g)SO2(g),K1=;②H2(g)+S(s)H2S(g),K2=;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②-①,整理可得反应:H2(g)+SO2(g)O2(g)+H2S(g),其化学平衡常数K=;
故合理选项是C。
12.A
解析:A.T2时,0~0.5min,由于只有CO2和CO是气体,假设生成了aml的CO2,根据碳原子守恒,CO2的体积分数为=0.3,a=0.6,=0.6ml•L-1•min-1,A正确;
B.b、d两点均已达平衡状态,因为先拐先平衡,速率快,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速率不相等,B错误;
C.c点时,还没达到反应平衡,平衡正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C错误;
D.T1时,b点达到平衡,假设生成了x ml的CO2,故CO2的体积分数为=0.8,a=1.6,c(CO)== 0.8ml•L-1,c(CO)== 0.2ml•L-1,Kc=,D错误;
答案选A。
13.B
解析:A.该历程中能量变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吸附过程,氮氮三键的断裂过程是历程②,吸热−1.87eV−(−2.46eV)=0.59eV,故A错误;
B.一般而言,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则在高温区加快了反应速率,由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低温区提高了氨的产率,故B正确;
C.③为Ti−H−Fe吸附N的历程,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故C错误;
D.①是催化剂吸附氮气的历程,②是过渡态的历程,③为氮气解离为氮原子的历程,都为吸热反应,因此在高温区发生,④⑤为了增大平衡产率,需要在低温区进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D
解析:A.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则气体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密度始终不变,故A正确;
B.2min时,X的转化率为30%,则X反应了1.2ml,,故B正确;
C.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5min时X的转化率为70%,X反应了2.8ml,则Y反应了1.4ml,剩余0.6ml,则6min使容器中剩余0.6mlY,故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mlY不能完全转化,生成的Z小于4ml,故D错误;
答案选D。
15.B
解析:A.从图中可知,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A错误;
B.温度升高,反应Ⅰ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Ⅰ减小的程度大于反应Ⅱ进行的程度,导致CO2的转化率也有所下降,B正确;
C.增大n始(CO2):n始(H2),CO2浓度增大,H2浓度减小,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
D.研发高效的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和CH3OH的选择性,且由图知,温度越高甲醇的选择性越低,D错误;
故答案选B。
二、填空题
16.(1)(2)7(3)2401
【分析】在448℃时,反应的平衡常数=49。温度不变时,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解析:(1)的平衡常数。
(2)的平衡常数。
(3)的平衡常数。
17.(1) 3.0 0.01
(2) 60% 0.04
(3)
解析:(1)实验1可知总体积为(3.0+2.0+2.0+3.0) mL=10.0 mL,则实验2中总体积为10.0 mL,所以表中V1=10.0-7.0=3.0;由实验1中数据可知,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0.01 ml/(L•min);
(2)由图象可知,ts时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100%=60%;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11+0.06+0.05) ml/L×2L-(0.3+0.1)ml=0.04ml;
(3)起始有0.3mlA,浓度为0.15ml/L,说明容器体积为2L,t0~t1阶段,A、C的变化量之比为3:2,根据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可知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此过程中A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09ml/L×2L=0.18ml,放出热量为3akJ,则3mlA完全反应放出热量50a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 3X+Y⇌2Z 0.05ml⋅(L⋅min)−1 等于 60%
【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来确定系数;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求出Z的速率,5 min时,反应达到了一定限度,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以此解答。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n(Y):△n(Z)=0.6ml:0.2ml:0.4m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
(2)反应开始至2min时Z的的平均反应速率 =0.05ml/(L⋅min), 故答案为:0.05ml⋅(L⋅min)−1;
(3)5min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5 min后Z的生成速率等于5 min末Z的生成速率;故答案为:等于;
(4)5min时X的转化量为1.0ml-0.4ml=0.6ml,转化率为=60%,故答案为60%;
(5)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4ml+0.5ml+0.8ml=1.7ml,反应前容器里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l+1ml+0.1ml=2.1ml,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5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之比是,故答案为。
19.15ml·L-1·min-1 3X + Y2Z > = 不变 变大 be
解析:(1)从开始至2min,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ml-0.7ml=0.3ml,浓度是0.3ml/L,则平均反应速率为0.3ml/L÷2min=0.15ml·L-1·min-1;
(2)从开始至2min,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ml-0.9ml=0.1ml,Z增加了0.2ml,则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1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v(正)=v(逆);
(4)若X、Y、Z均为气体,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增大体系压强,由于物质的浓度不变,则X的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若加入适合的催化剂,Y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变大;(5)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
b.正反应体积减少,则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反应没有停止,c错误;
d.反应速率v(X)︰v(Y)=2:1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没有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
e.(单位时间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消耗Z的物质的量)=3: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一定处于平衡状态,e正确;
答案选be。
20.(1)>
(2) 减小
解析:(1)CO2(g)+CH4(g)2CO(g)+2H2(g)是正向气体物质系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结合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可知,p1>p2;
(2)1100℃、p1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60%,即转化了0.6ml,依题意有:
平衡时体系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4ml+0.4ml+1.2ml+1.2ml=3.2ml,p(CO2)=p(CH4)=×p1=,p(CO)=p(H2)=×p1=,反应的平衡常数Kp===;若在平衡体系再充入0.6mlCO2和0.8mlH2,体系总物质的量为4.6ml,此时容器的压强变成×p1=p1,即p(CO2)=×p1=,p(CH4)=×p1=,p(CO)=×p1=,p(H2)=×p1=,则体系的压强商Qp==>Kp,平衡逆向移动,重新达平衡后,CH4的转化率减小。
21. +H2O+OH- +3+8H+=2Cr3++3+4H2O 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橙色) +H2O (黄色) + 2H+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 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溶液变绿
解析:(1)①饱和Na2SO3溶液中存在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H2O+OH-;
②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重铬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8H+=2Cr3++3+4H2O;
(2)①本组实验是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K2Cr2O7溶液,会稀释K2Cr2O7溶液,可能会对溶液颜色产生影响,所以补充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的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
②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橙色) +H2O (黄色) + 2H+,由于是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K2Cr2O7溶液,所以过量,溶液中大量的(或OH-)与H+结合导致溶液中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黄;
③根据实验ⅰ~ⅲ,可推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的反应与溶液酸碱性有关,碱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
④向实验iii所得黄色溶液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橙色) +H2O (黄色) + 2H+,加入氢离子平衡逆向进行,重铬酸根离子氧化亚硫酸根离子,本身被还为铬离子,得到绿色溶液,所以该现象是溶液变绿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化学反应的调控同步练习题,4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化学反应的调控同步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化学反应的调控同步练习题,2 ml/L、0,8,则x =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