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A. 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B. 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
C. 钟乳石会慢慢长大D. 天热时人会出大量的汗
2.“海岸卫士”--红树林能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图示为某植物体内细胞的生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
B. 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
C. 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
D. 仅②就能实现植物生长
4.植物根尖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与此结构相适应的功能是( )
A. 制造营养B. 散失水分C. 输送营养D.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图,该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 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②④
6.从一个细胞到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而人的新生命开始于( )
A. 婴儿出生B. 精子形成C. 受精卵形成D. 卵细胞形成
7.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 提倡使用公筷公勺B. 食材加工生熟分开C.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D. 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8.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 夜盲症、佝偻病B. 神经炎、侏儒症
C.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D. 呆小症、坏血病
9.病人手术后,应适量补充哪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
A. 糖类B. 蛋白质C. 淀粉D. 脂肪
10.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B.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D. 血小板、全血、血浆、红细胞
11.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 结构②是关节软骨D. 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2.猫的立耳与折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立耳基因(B)是显性基因,折耳基因(b)是隐性基因。立耳的雌猫和立耳的雄猫生了一只折耳的猫,则这对亲代猫的基因组成是( )
A. Bb和BbB. BB和bbC. BB和BBD. bb和bb
13.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 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C. 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D. 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14.下列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①高血压②心脏病③蛔虫病④近视眼⑤结膜炎⑥麻疹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③⑤⑥
15.生物学作为医学、药学和卫生学的基础,通过学习你应当能够对常见伤病做出初步判断和简单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轻微擦伤——按压近心端止血B. 异物入耳——用尖锐器具挖出
C. 普通感冒——服用大量抗生素D. 发热发烧——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16.下列四种微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与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
A. B. C. D.
17.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 )
A. 金鱼藻B. 自来水C. 河沙D. 锦鲤
18.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发酵技术B. 转基因技术C. 克隆技术D. 胚胎移植技术
19.学习生物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跑时,氧气需求量大,应尽量用嘴吸气,用嘴呼气
B. 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C. 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
D. 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
20.“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 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D. 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21.小浩家中种植一株仙人掌,学习生物学课程后,小浩为探究仙人掌茎中细胞的结构,于是将它们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甲、乙是细胞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仙人掌临时装片时,选用的目镜是12×,物镜是4×,那么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为 ______ 倍。
(2)在操作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用丙图中的①反光镜的 ______ (选填“平面镜”或者“凹面镜”)进行对光。看清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丙图中 ______ (填序号)细准焦螺旋。
(3)图 ______ (选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观察到的植物细胞。
(4)图甲、乙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③ ______ ,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5)切仙人掌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 ______ (填序号)液泡。
22.请根据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是染色体,它是由① ______ 和② ______ 两部分组成。
(2)①的分子上含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 ______ ,它们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 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 ______ 性状之分。
(4)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图乙所示为 ______ (选填男或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______ (选填XX或XY)。
23.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图甲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①表示营养物质的 ______过程。
(2)经②过程后,血液中的氧含量会 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______。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为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______,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走。
(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 ______(填序号)过程形成原尿,原尿经过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5)图甲中①~⑤过程均和图乙所示的三种血管中的 ______(填字母)密切相关,该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4.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时节适时播种很重要。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以“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为研究课题。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如下,请你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培养皿,纱布,玉米种子。
实验方案:每组30粒玉米种子,按照下表设置进行培养。几天后,记录种子发芽的情况。
结论与讨论:
(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选择 ______ 号和 ______ 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 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3)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 ______ 。
(4)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______ 。
25.请阅读资料,分析作答:
资料一:2020年11月,据媒体报道、微塑料已入侵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而在此之前,这些污染物早已出现在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经过微生物的降解、紫外线照射以及物理磨损,都可能碎裂为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的微塑料,可进入海洋动植物体内,就连人是也无法躲避这种物质的反噬。
资料二:塑料容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微塑料会通过饮食进入人体。注射器中潜在的微塑料也可随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中,微塑料在人体内长期堆积后会堵塞血管,低血液运输的效率,引发人体许多的不适。
(1)海洋中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海洋中能降解塑料垃圾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______者。
(3)若资料一中存在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则在该食物链中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4)根据资料二推测,微塑料进入血液后最容易堵塞 ______(填“毛细”,“动脉”或“静脉”)血管。
(5)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少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答一条即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一粒种子萌发成幼苗,说明了生物的生长现象。
B、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说明了生物的繁殖现象。
C、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碳酸钙的自然沉积,不是生命现象。
D、天热时人会出大量的汗,说明了生物的排泄现象,属于生物的新陈代谢。
故选:C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此题考查了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红树植物具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国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这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故选: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明白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正确;
C、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正确;
D、植物生长依靠①细胞的生长②细胞的分裂③细胞的分化,错误;
故选:D。
1、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导致组织的形成.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这句话一定要理解并记牢!
2、组织是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的细胞群构成,不同的细胞群构成不同的组织.而细胞群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而不同的细胞群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因此组织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细胞的分化使组成生物体的组织变得形态多样化,功能多样化.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是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故B不符合题意。
C、输送营养的结构是输导组织,其中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结合根尖的结构图及细胞特点分析根尖各部分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黑纸片不透光,图中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还是棕色;未被遮光的部分能接受光照,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该实验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故选:B。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解: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并在输卵管中进行分裂,最初的营养来自卵黄.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故选:C
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答题.
7.【答案】D
【解析】解:A、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可减少疾病的传染,A正确;
B、食材加工生熟分开,减少食品污染,B正确;
C、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即可保护自身,又能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
D、野生蘑菇有很多是有毒的,不能随意食用,D错误。
故选:D。
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如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8.【答案】C
【解析】解:A.维生素A有促进生长、繁殖,维持骨骼、上皮组织、视力和黏膜上皮正常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A错误。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该类维生素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B错误。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建议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可见,“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婴幼儿时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有智力障碍,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D错误。
故选:C。
(1)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法获得。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掌握营养物质的作用及缺乏症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C.糖类(淀粉)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用于伤口的愈合,AC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病人因病手术,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符合题意。
D.脂肪是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也不用于修复伤口,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10.【答案】B
【解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11.【答案】C
【解析】解:A、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A正确。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B正确。
C、结构②是关节囊,C错误。
D、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立耳基因(B)是显性基因,折耳基因(b)是隐性基因,立耳的雌猫和立耳的雄猫生了一只折耳的猫,折耳的基因组成为bb,所以亲代猫的基因组成都为Bb,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如何遗传。
13.【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的病毒能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正确;
B、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错误;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选:C。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2)图中有免疫细胞、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特别是免疫细胞、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14.【答案】D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①高血压是由营养方式或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不仅具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②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不具备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③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属于传染病。
④近视眼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出现的一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视力问题,不属于传染病。
⑤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或衣原体引起的体表传染病。
⑥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因此属于传染病的是③⑤⑥
故选: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以及常见的传染病的例子.
15.【答案】D
【解析】解:A、碘酊用来消毒,表皮轻微擦伤可涂碘伏消毒。不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A错误;
B、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异物入耳要赶快就医,不能用尖锐器具挖出,B错误;
C、感冒一般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对感冒不起作用,C错误;
D、发热发烧,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根据病情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对所学知识认真梳理,才能正确答题。
16.【答案】B
【解析】解:A图中生物为霉菌,B图中生物为细菌,C图中生物为蘑菇,D图中生物为酵母菌,霉菌、蘑菇、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不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B.
A青霉、C蘑菇和D酵母菌都属于真菌,B为细菌,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熟记常见微生物的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某同学准备的材料中玻璃瓶和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小鱼、螺狮、小虾和池塘水属于消费者;池塘水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如金鱼藻)。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可见A正确。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8.【答案】B
【解析】解: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因此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B。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范围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A、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但不要张大嘴巴呼吸,错误;
B、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正确;
C、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正确;
D、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正确。
故选:A。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可见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灵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20.【答案】C
【解析】解: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C、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破坏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1.【答案】48 凹面镜 ④ 甲 细胞核 ④
【解析】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仙人掌临时装片时,选用的目镜是12×,物镜是4×,那么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的放大倍数为12×4=48(倍)。
(2)在操作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用①反光镜的凹面镜进行对光。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④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最有可能是植物细胞。
(4)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仙人掌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④液泡。
故答案为:
(1)48。
(2)凹面镜;④。
(3)甲。
(4)细胞核。
(5)④。
观图可知:图甲乙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图丙中①反光镜、②遮光器、③转换器、④细准焦螺旋。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DNA分子 蛋白质分子 基因 不同 隐性 男 XY
【解析】解:(1)图中③是染色体,它是由①DNA分子和②蛋白质分子两部分组成。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DNA分子上含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它们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4)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图乙中第23对(最后一对)染色体是XY,所以,图乙所示为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
故答案为:(1)DNA分子;蛋白质分子。
(2)基因。
(3)不同;隐性。
(4)男;XY。
(1)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4)图甲中,①是DNA分子,②是蛋白质分子,③是染色体。
解题关键是掌握染色体、基因及人的性别遗传相关知识点。
23.【答案】吸收 增加 心脏 能量 ④ B
【解析】解:(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故图甲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2)②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后,经血液运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通过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5)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图乙中B是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
(1)吸收;
(2)增加;
(3)心脏;能量;
(4)④;
(5)B。
图甲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①表示吸收,②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④表示肾小球的滤过,⑤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图示中a表示吸气,b表示c表示胰腺分泌胰液,d表示呼气,e表示吸收,f表示排尿,g表示排汗,
图乙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人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
24.【答案】1 2 不需要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适宜的温度
【解析】解:(1)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应该选择1号和2号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2)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达到93%,由此可知,玉米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3)探究实验时生物样本数量要适宜,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所以实验中各组要放置玉米种子30粒而不是1粒,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根据1号培养皿的数据可知,种子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黑暗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而3号种子在低温下,适宜的水分和黑暗中种子没有萌发,根据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
(1)1;2
(2)不需要
(3)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适宜的温度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5.【答案】非生物 分解 肉食性鱼类 毛细 自动调节 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
【解析】解:(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微塑料属于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浮游植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食物链中,浮游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肉食性鱼类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
(4)毛细血管管内径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经过微生物的降解、紫外线照射以及物理磨损,都可能碎裂为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的微塑料,所以微塑料进入血液后最容易堵塞毛细血管。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6)塑料容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微塑料会通过饮食进入人体。注射器中潜在的微塑料也可随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中,微塑料在人体内长期堆积后会堵塞血管,低血液运输的效率,引发人体许多的不适。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
故答案为:
(1)非生物。
(2)分解。
(3)肉食性鱼类。
(4)毛细。
(5)自动调节。
(6)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关键是会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来源。培养皿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2
22
4
光照情况
黑暗中
黑暗中
黑暗中
纱布情况
潮湿
干燥
潮湿
种子发芽数
28
0
0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共3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312生物八上期末试卷pdf、2312生物八上期末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