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启黄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黄冈市年平均气温约为37℃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下列单位换算中等式成立的是( )
A.2.5μm=2.5×106nm=0.025mmB.
C. D.25℃=25+273℃=298K
3.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B.两车出发前相距,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D.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4.如图所示的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中也能听到 B. 装水多的瓶子,被敲击时,发声响度较大
C. 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5.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C.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D.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6.古诗词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体温都是39.3℃B.甲的体温一定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3℃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3℃
9.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温物质是液体 B.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
C.气温升高时液柱上升 D.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把玻璃泡做的小一些
10.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是40° B.入射角是50°
C.入射角是40° D.若入射角增大5°,则反射角增大10°
11.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科学推理法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类比法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控制变量法
12.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铅笔的像变大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s-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4~5s,乙处于 状态;
(2)0~5s,乙的平均速度为 m/s;
(3)t=4s时,乙在甲前方 m处。
14.“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这是陆游笔下的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面上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注入冷水,每天一换,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蒸发 (选填“加快”或“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15.物态之间的变化跟温度联系紧密。
(1)常见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2)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 的。
(3)寒冬,窗玻璃内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打火机里的燃料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在常温下,用 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
16.如图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图,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烛焰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这个现象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烛焰和小孔位置不变,当光屏远离小孔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小明站在距平面镜1.2m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 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以0.2m/s速度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像远离他的速度大小是 m/s;在 200m 深的海洋上空 6km 高处有一架飞机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是 。
18.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9.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0.如图所示,在平面前有一点光源,画出反射光通过P点的情形,并完成光路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5分)
2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车长)停表、木块。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小”)。
(4)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2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实验。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加热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 ;
(2)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景。请你指出他这样操作会导致读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小华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为、,则 (选填“>”、“<”或“=”)。
23.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超超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的
像 (选填“会”或“不会”)跟着向右移动;
(2)此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3)实验中多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的目的 ;
A.减小测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B.得出普遍结论
(4)实验中,若将玻璃板沿OO′为轴向蜡烛A转动(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在镜中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 (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五、计算题(24题8分,25题8分,26题9分)
24.猎豹是动物世界中的短跑之王,它奔跑的速度最高可达120km/h。如图甲所示,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猎豹和野兔在草地上沿直线同向匀速奔跑,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追赶过程中猎豹的速度是多少?
(2)t=0时,野兔在猎豹前方300m处,猎豹追上野兔还需要多长时间?
25.区间测速是限定汽车通过某段路的平均速度不要超过特定值。图为黄州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60表示区间限速为60km/h。求:
(1)为不超速,通过这段路程至少需多长时间;
(2)若前半程平均速度为75km/h,为保证全程不超速。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为多少km/h?
26.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在距离前山450米处鸣笛,鸣笛2.5s后,小明听到前山传来的回声,又继续行驶70m后听到了后山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2.5s声音传播的距离;
(2)汽车行驶的速度;
(3)两山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武汉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8℃,故A不符合实际;
B.老师讲课的声音在60dB左右,比120dB小得多,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C
【详解】A.由
得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得
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得
故C符合题意;
D.由得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车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乙车是在离计时位置20m处出发,而甲车在乙车出发后5s才出发,故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故B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10s时,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而甲车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车运动的时间,说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5~10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说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太空)中不能传播,故在太空中不能听到雷声,故A错误;
B.瓶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被敲击时振动的振幅有关;而瓶中水的多少影响了瓶子振动的频率,即影响了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火箭发射时的能够被人听到,不属于超声波,超声波指超出人听觉上限的声,故C错误;
D.噪声声波遇到隔音墙时,声波就不能再继续向前传播了,故隔音墙能够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大小相同,故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和丙的振动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和丙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由图知,甲、丙的振幅相同,波形也相同,则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也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极低温的植物表面或地面直接凝华而成的固体颗粒,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小水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的现象,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由题意可知,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由于先测甲的体温说明甲的体温是39.3℃;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乙和丙的体温,结果显示体温都是39.3℃,说明乙和丙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9.3℃,否则示数将大于39.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其温度计内的气体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因此测温物质是气体,故A错误
B.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可知管内液面越低,温度越高,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升高,故B正确;
C.当外界气温上升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得管内的液面下降,故C错误;
D.烧瓶容积越小,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体积越小,则细管中的液面高度随温度变化越不明显,精度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BC.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0°角,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
故AC错误,B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增大5°,则反射角增大5°,故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水花的跳动,采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进而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由于不能抽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以实验是采用了科学推理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采用了模型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不符合题意;
B.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也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且像的大小不变,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铅笔在运动的过程中大小不变,则其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M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铅笔的像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则铅笔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即铅笔的像呈竖直方向。由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知,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静止 1.6 1.6
【详解】(1)[1]由s-t图像可知,4~5s,乙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
(2)[2]0~5s,乙的平均速度为
(3)[3]由s-t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
在4s内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甲′=1.6m/s×4s=6.4m
由图像可知在4s内乙通过的路程s乙=8m,则此时乙在甲前方
Δs=s乙-s甲′=8m-6.4m=1.6m
14. 降低 减慢
【详解】[1]由于夹层里注入的是冷水,冷水的温度比油的温度低,所以可以降低油的温度。
[2]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所以温度越低,蒸发越慢,所以降低油的温度,可以使油蒸发减慢。
15. 热胀冷缩 0.1 液化 运动 凝华 压缩体积
【详解】(1)[1][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体温计的1℃分10个小格,一个小格是0.1℃,分度值是0.1℃。
(2)[3]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温度迅速升高,大量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需要放出热量。
[4]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地面是运动的。
(3)[5]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6. 倒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变大
【详解】[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它的像是在光屏上成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可知,烛焰和小孔置不变,当光屏远离小孔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将变大。
17. 2.4 不变 0.4 6km
【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他的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
[2]平面像成像时,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人的大小不变,他的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也不变。
[3]人以0.2m/s 的速度远离镜面,即在1秒时间内,人与镜面的距离增大了0.2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像与镜面的距离也增大了0.2米,即1秒时间内人与像的距离增大的长度为
根据速度定义可以知道,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0.4m/s。
[4]6km
18. 80 向右
【详解】[1]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角为40°,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
[2]当液面下降时,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点会向右下方移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将向右移动。
【详解】平面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依题意得,飞机与海面的距离为6km,则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是6km。
19.
【详解】先做出法线,过入射点O做垂线,用虚线表示法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据此做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为60°,如下图所示:
20.
【详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1. 小 时间 大 大 0.25
【详解】(1)[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原理为。
(2)[2][3]实验中,斜面的倾角尽量小,使小车运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样误差会更小。
(3)[4][5]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从静止出发,速度会越来越大,这样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倾角越大,小车速度增加的更快,所以平均速度更大。
(4)[6]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22. 92℃ 偏大 98℃ <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则此时水的温度是92℃。
(2)[2] 小明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这样会导致读数偏大。
(3)[3]由图丁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
[4]由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相同,水的温度从90℃升高至98℃所用的时间a小于b,故两次实验所用的水的质量ma
【详解】(1)[1]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A蜡烛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A蜡烛的像不会跟着向右移动。
(2)[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就可以找到像的位置,所以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实验中多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找寻规律。
故选B。
(4)[4]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OO′向蜡烛A转动,蜡烛A在镜中的像向上运动,成在A的右上方。
[5]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小汽车前面玻璃是倾斜的,汽车内物体的像在汽车的斜上方,司机看前面道路时,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24.(1)30m/s;(2)30s
【详解】解:(1)由图可知,当
的时候,猎豹的路程是
追赶过程中猎豹的速度是
(2)由图可知,当
时,野兔的路程是
野兔的运动的速度
假设猎豹还需t′时间能追上野兔,由得,这段时间野兔跑过的路程是
这段时间猎豹跑过的路程是
因为猎豹追上野兔,故
即
解得
答:(1)追赶过程中猎豹的速度是30m/s;
(2)t=0时,野兔在猎豹前方300m处,猎豹追上野兔还需要30s。
25.(1)0.1h;(2)50
【详解】解:(1)由图示可知,这段路程为6km,限速60km/h,由可得,为了不超速,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少时间为
(2)前半程所用的时间
为保证全程不超速,则后半程的所用的最短时间
t2=t-t1=0.1h-0.04h=0.06h
则后半程的最大平均速度
答:(1)为不超速,通过这段路程至少需的时间为0.1h;
为保证全程不超速,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为50km/h。
26.(1)850m;(2);(3)1410m
【详解】解:(1)2.5s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设车子速度为,则车子2.5s内行驶的距离为。由题意得2.5s内有
即
解得汽车行驶的速度;
(3)继续行驶70m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车子共计行驶的路程为
向后山传播的声音总的传播距离为
依题意得,汽车起始点距离后山的距离为
所以两山之间的距离为
答:(1)2.5s声音传播的距离为850m;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3)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41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1),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