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重点)
3、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难点)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教材中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及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法与学法:
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较大。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采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动画展示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导入:2011年我市一医院收治一病人:面黄有轻渡浮肿,双下肢水肿,肾区钝痛,尿检结果如图。医生让其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
血液透析是用机器模拟肾脏功能。展示图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病人很痛苦,我们刚才的那位病人他的肾脏怎么啦?他的尿液检测单上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什么要做透析?
我们要揭密,还得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学起。
【设计意图】血液透析,模拟肾脏功能,与后面设计血液透析原理相呼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真实透析图片让学生获得感官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
二、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1、 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2、肾脏的结构分哪三部分?
3、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它是如何组成的?
4、血液在肾脏内的流动路线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那么它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排出的呢?
板书课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四、引导探究,层层深入
〈一〉尿液的形成
合作探究1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由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的实质是一个血管球。那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下面给大家一份资料(课件展示资料和肾内部的结构),这个资料是某健康人肾小球中的血液和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主要成分的比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比较肾小球中的血液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出示材料(一):肾小球内血液与肾小囊腔中的液体的成分,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肾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质?
2.推测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壁起何作用?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材料一
学生分析、讨论后表达交流:
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
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
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
教师播放动画: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设计意图】动画的展示更形象,给学生以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则不能被滤过。
五、释疑解惑,思想渗透
教师:我们知道: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物质的滤过?
学生结合刚才的学习讨论后回答:
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它和凹陷的肾小囊内壁的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易于物质的滤过。
观察与思考:入球小动脉为何比出球小动脉粗呢?
教师点拨:这样可以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血压高于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血压,而且还提供了较大的滤过面积,有利于血浆在肾小球中滤过,即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内容,继续向学生渗透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与神奇。
教师提问:我们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有150升,(提示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而实际上我们排出的尿液有那么多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设置稍高一点的问题,让学生蹦一蹦,跳一跳,摘桃子。
合作探究2
学生阅读课本图3.4—3,分析原尿及尿液成分,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尿液里有那些成分?它比原尿少了什么成分?说明了什么
(2)尿液里有那些成分数量减少了?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六、表达交流,知识建构
学生回答:全部葡萄糖、部分水和无机盐被重吸收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葡萄糖、部分水和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被送回到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了尿液。现在同学们明白为什么原尿约150升,而实际尿量约1.5升的原因了吧。
总结提升:
活动: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
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并讨论
1、上表中, 是血浆, 是原尿, 是尿液。
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3、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小结:(1)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吸收作用。
(2)尿液的组成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设计意图】及时呈现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有能力,提升对知识掌握层次。
教师提问:通过尿的形成示意图分析,肾小管中的尿液将流向何处?
【设计意图】引入一个问题情境,延续探究
〈二〉尿液的排出
合作探究3
观察教材图3.4—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并阅读69页内容,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泌尿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各部位有何功能?
尿液沿怎样的路线排出?
七、知识整合,建构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各器官功能,尿液的排出路线
1 肾脏--------形成尿液
2 输尿管--------输送尿液
泌尿系统
3 膀胱----------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讨论:
(1)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为什么呢?
(2),健康人能正常排尿,对于人体有何重要的意义?如果肾功能异常,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举例说出二到三个肾疾病的名称。
学生回答:排尿的意义:1、有利于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 。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尿毒症(中尿素的毒,肾透析)等。
2、排泄和排遗。
尿液中所含的成分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对人体有害无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那么人体还有其他途径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吗?
重点:区分排泄和排遗。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尿液的排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八、情感渗透,习惯培养
排尿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肾脏?(中医上将肾为先天之本)
1、饮水:每天喝适量的开水(学校提供足量的开水)
2、排尿:及时排尿,不憋尿。(课间及时上厕所)
3、饮食:不暴食太多蛋白质和盐分(天下厨子一把盐)
4、用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乱用药(是药三分毒,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知识拓展,应用延伸
医生除了化验血液还可以通过化验尿液成分的办法检测病人病症。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是在 中形成的,包括 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两个过程。经过输尿管运输到膀胱,然后排出体外。
十、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在下列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血管是 ( )
A、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2、人体排出的尿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水 C 葡萄糖 D、尿素
3、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一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肺静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4、下面是某医院的几个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样本,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注:“+”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⑴原尿是样本 ,因为里面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里面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
5、右图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代号所示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⑤_______
⑵在①和②内流动的物质是_______,在③内流动的物质是[ ]_______,在⑤内流动的物质是[ ]_______。
⑶㈠表示肾的_______过程,㈡表示肾的_______过程。
⑷在㈠过程中,血液中除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在㈡过程中,原尿中全部的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__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板书设计:
1、肾小球和肾小球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过程:肾脏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二、尿液的排出 1、有利于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 。
意义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
3、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与保健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向学生渗透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 比较
成分
肾小球中的血液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原尿)
血细胞
有
无
蛋白质
有
微量
葡萄糖
有
有
无机盐
有
有
尿素
有
有
水
有
有
尿液中出现了哪些不该出现的分子
肾脏中哪个结构出现了问题
糖尿
血尿
蛋白尿
尿毒症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0
0
1.6
2.0
0
0
样本B
0.1
0
0.75
0.03
0
0
样本C
0
++
1.6
1.5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安全用药教学设计,共13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