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2)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79941/0-16995397802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2)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79941/0-16995397802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三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2)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79941/0-16995397802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型:新授课
(一)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2、列表比较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缺乏症及功能。(重点、难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通过探究活动实施,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探究能力。(难点)
(三)情感目标:
建立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有丰富的认知和体验,也认可人类是通过食物获取营养的,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分类、各成分对人体的作用知识是有限的。
本节课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识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种类基础上,理解缺乏生维生素会出现什么症状现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个个充满激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组间分工合作,既避免了操作的偶然性,又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通过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的方法,确保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得出了不同果蔬中维生素的含量不同的结论。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和来源。
课前准备:
1、材料用具:研钵、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量筒、试管、滴管、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新鲜的水果。
2、学生搜集关于维生素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搜集无机盐缺乏症状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2)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种类 典型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_________ ________
维生素B1 _________ ________
维生素 维生素C _________ ________
维生素D _________ ________
水:占人体体重的_____,在______和______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钙:是构成______的重要成分,如缺乏儿童易患____
无机盐 成人易患_______。
铁:是______的组成成分,如缺乏易患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主观能动的获取知识。
在复习了三大营养的基础上,从真实的病例导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设置重复组,然后取平均值,避免了操作的偶然性;学生亲自动手探究,不仅理解了哪种水果所含维生素C多,更重要的是直观的证明了维生素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感性世界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而发,发而在引,步步深入。小故事、小表演、歌谣等的插入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从课堂过程看,探究实验时间较长,影响了后面环节,以后要注意科学的分配时间。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知识衔接
3分钟
1、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的是什么?
3、填表:
名称
食物来源
组成
作用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生1: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生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
温故知新,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2分钟
【过渡语】:小张得了一种怪病,白天照样干活,行动和常人一样,到了晚上像盲人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2)
【板书】
学生集体回答:
维生素,有预习的同学知道是维生素A。
通过引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感受到维生素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探究
能力培养
15分钟
【过渡语】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元素。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提问: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出示四种水果:猕猴桃、橙子、圣女果、草莓。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你的假设是什么呢?
提示: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它能够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提问:维生素C溶液的浓度越高,使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用量越_____。
得出方法:根据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所需要果蔬提取液的多少,就可以粗略估计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分组探究:
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大组分4小组测定同种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学生检查自己的材料用具后按照方法步骤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操作方法:
(1)研磨:将新鲜的蔬菜或水果分别放入研钵中的研磨,挤压出其中的汁液。
(2)过滤: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果蔬分别过滤到不同的烧杯中。
(3)滴定:向洁净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滴管吸取一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记录所有提取液的滴数。
【提示】为提高准确性,测试不同果蔬应使用同一只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记录:
大组
水果
小组
滴 加量
平 均值
一
草莓
1
9
8
2
7
3
8
4
8
二
猕猴桃
1
7
7.5
2
7
3
8
4
8
三
圣女果
1
14
14.5
2
16
3
13
4
15
四
橙子
1
12
10.6
2
10
3
10
4
11
5.得出结论:
(1)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不同,
(2)上面四种水果中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
6.表达交流:
实验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练习: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见下表:
果蔬汁液
黄瓜
青椒
芹菜
白菜
高锰酸钾溶液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4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不同,那么由多到少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学生列举: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
学生回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学生联想已学过的二氧化碳、氧气的特性。
熟悉操作要领及操作过程。
1、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
1、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
学生思考回答,举手抢答。
滴加蔬菜汁液的滴数越少,证明汁液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
使学生感受维生素的神奇。
引导学生形成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
通过组间分工合作,既避免了操作的偶然性,又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通过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表达能力。
实验后及时总结问题的答案,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解决。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5分钟
【过渡语】既不是细胞构成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对各项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求量也极小,人体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患病。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维生素的重要性,你知道常见的维生素有哪些吗?
完成表格:
种类
食物来源
缺乏时症状
维生素A
胡萝卜、鱼甘油、玉米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粗糙等
维生素B1
谷物、肝脏、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
新鲜的水果、蔬菜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蛋类、肝脏、鱼肝油
佝偻病、骨质疏松
【提示】: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展示图片】
【 易混点】
脚气病: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脚气: 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1、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2、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完成表格。
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其患病原因及危害。
通过对比,可更好地梳理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知识链,并在知识链中,较快地提取知识。
通过图片展示,更形象的认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
【过渡语】水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物质,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1.课件展示:展示水的作用及相关特点。
水的作用
相关特点
①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水大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如果一个人的失水量达到20%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每人每天需要摄入2升左右的水。
②水是人体内的溶剂,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③借助水的蒸发来散失热量,调节体温。
【过渡】:《闪闪红星》中潘冬子冒死为红军送食盐,确保了红军有强健的身体去抗敌。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种含钠的无机盐。我们平时说补充钙、锌、铁、硒、碘等,都属于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2、填空:
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______,作用却很大。钙是构成骨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______,成年人缺钙,易患______;铁是 的组成成分,若缺乏易导致______。
【图片展示】
“”腿:缺钙引起的佝偻病患者。
大脖子病:缺碘。
【 易混点】
坏血病:缺维生素C。
贫血症:长期缺铁容易引起。
在课本上标出所要掌握知识点
学生了解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生知道各种无机盐的作用和缺乏时的症状、从哪些食物中获得。
观察图片,进一步理解无机盐虽然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理解:水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不仅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而且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5分钟
【知识整合】
归纳:人体内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以及水和无机盐。
简记歌谣:
夜盲A、 脚气B、 坏血C、 佝偻D
骨需钙、血需铁,体内水分很重要。
【迁移应用】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两组:
病人组:说出患病情况。
医生组:根据你所学知识分析患病原因,并给出合理性意见。
病例一:
傍晚我就看不到东西了,而且皮肤很粗糙。
病例二:
我的脚患了脚气病,怎么办呢?
病例三:
程大爷最近老感觉腰酸背疼腿抽筋,上次看过医生了说缺钙,现在天天吃钙片,怎么还不好?
病人四:
小丽出现浑身乏力、头晕等症状,检查后确诊为贫血,她在补充营养时注意什么?
病人五:
最近早上起来刷牙时牙龈出血,免疫力还低,身边一有感冒的就被传染了。
将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并提出意见。
病例一:你可能是缺少维生素A患上夜盲症了,平时多吃一些动物的肝脏、胡萝卜、鱼肝油等。
病例二:你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平时多吃一些牛肉、肾脏、谷类豆类的外皮。
病例三:主要是吸收不好,吃点维生素D,多晒晒太阳。
病例四:吃点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豆类等。
病例五:你可能是缺少维生素C,得了坏血病,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标检测
5分钟
A类:
1.小明最近牙龈经常出血,医生建议他要多吃的食物是( )
A.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富含脂肪的食物
C.富含淀粉的食物
D.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容易得病。饮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患什么病( )
A.佝偻病 B.夜盲症 C.坏血病 D.贫血
3.水果、蔬菜含量相当丰富的营养物质是( )
A.维生素和无机盐 B.糖类和无机盐
C.蛋白质和脂肪 D.淀粉和维生素
4.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B类:
1.下面是李医生给佝偻病患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2.一位同学欲减肥,每天只吃水果和蔬菜。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3.家庭中淘米做饭,有些人总喜欢反复搓洗,至淘米水清澈才罢休,觉得这样干净,你赞同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针对性问题,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安全用药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安全用药教学设计,共13页。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