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976714/0-16994903677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976714/0-1699490367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义,表达式,特征,范围,实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生成物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6 复分解反应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5 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生成物条件
教学难点
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资源
试管、胶头滴管、稀硫酸、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拓展延伸
板
书
设
计
10.6 复分解反应
一、定义
二、表达式
三、特征
四、范围
五、实质
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生成物条件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月 日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回顾旧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溶液的导电性、酸碱性、酸碱度和两酸两碱四盐的性质用途等知识,并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
(酸+碱)HCl+NaOH NaCl+H2O
(酸+盐)Na2CO3+2HCl 2NaCl+H2O+CO2↑
(碱+盐)Na2CO3+Ca(OH)2 CaCO3↓+2NaOH
(盐+盐)NaCl+AgNO3 AgCl↓+NaNO3
(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Fe2O3+6HCl 2FeCl3+3H2O
(碱+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CO2+2NaOH Na2CO3+H2O
再比如:
CaCO3+2HCl CaCl2 +H2O+CO2↑
那么这些反应方程式能否归类于之前学习的三种基本反应类型,即是否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
那么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初中化学最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导入]
实验1:向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步骤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
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原理
H2SO4 + BaCl2 BaSO4↓+ 2HCl
实验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步骤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出现红褐色沉淀
分析
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原理
3NaOH + FeCl3 Fe(OH)3↓+3NaCl
[提问]
1.观察: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2.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3.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板书]
一、定义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板书]
表达式
AB + CD = AD + CB
注意AB和CD在溶液中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四种离子,A离子和D离子结合生成AD这种新物质,C离子和B离子结合生成CB这种物质,因为正价前、负价后。如果A离子仍和B离子结合,C离子仍和D离子结合,那这种就不属于相互交换成分!
[板书]
三、特征
里应外合价不变
[板书]
范围
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前提),离子间重组成新的化合物(关键)。
反应向着离子种类减少的方向发生
[提问]
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板书]
六、复分解发生的生成物条件
生成水
H2O
蒸发
或生成气体
CO2 NH3
逸出
或生成沉淀
AgCl BaSO4
BaCO3 CaCO3
Fe(OH)3 Cu(OH)2
过滤
反应向着容易分离产物的方向发生
【练习】
题型一:判断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Fe + CuSO4 FeSO4 + Cu
B. H2CO3 H2O + CO2↑
C. CO2 + H2O + CaCO3 Ca(HCO3) 2
D.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例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
B. H2SO4 + BaCl2 BaSO4↓+ 2HCl
C. SO2 + 2NaOH Na2SO3 + H2O
D.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题型二:判断任意两种酸碱盐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写出方程式
1. 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2. 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3. 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4.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5. 硫酸和碳酸钡
HNO3 + KOH KNO3 + H2O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K2CO3 + NaCl
NaOH + Na2SO4
H2SO4 + BaCO3 BaSO4↓+ H2O + CO2↑
【小结】
10.6 复分解反应
一、定义
二、表达式
三、特征
四、范围
五、实质
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生成物条件
【作业】
1. 课本P 78-3、P 85-4
2.《配套练习》相关练习
学生答:都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
教师独立完成实验1,给学生做基本实验操作的演示,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请位同学独立完成实验2,并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学生1答: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并都是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也都是化合物。
学生2答:反应物之间是通过交换成分而生成产物的
老师问:为什么C离子和B离子结合生成CB这种物质,而不是BC这种物质?
学生答:因为正价前、负价后。
老师问:如果A离子仍和B离子结合,C离子仍和D离子结合,那这种属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学生答:不属于,因为没有相互交换成分!
老师问: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有无升降?
学生答: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
回顾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的特征?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一化换一单一化
回忆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就没有重组的可能
换个角度理解问题
换个角度理解问题
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选是题,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并说出理由
选非题,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并说出理由
请5位同学上黑板书写方程式
从3中总结出一个小规律:一个物质电离出钾离子,另一物质电离出钠离子,则这两种化合物就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从4中总结出一个小规律:两种化合物若电离出相同的离子,则这两种化合物就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从5中总结出一个小规律:复分解反应的生产物条件可以同时满足生成水、气体和沉淀
回顾本节课所学
课后作业巩固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分析,课时分配,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通过预习提问,新授课,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