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中心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中心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原卷docx、23-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B.真空中可以传播声音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在下列数据中,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2mB.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80m/s
C.初中男生百米跑步用时约为8s D.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
4.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风驰电掣D.姗姗来迟
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中也能听到
B. 装水多的瓶子,被敲击时,发声响度较大
C. 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D.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B.化雪比下雪冷是因为雪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温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温度低
D.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图甲与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D.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B.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C.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长度
D.在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
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熔点是48℃
D.加热5min时物质是固液共存态
10.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20℃的酒精是固态
B.可以将铜放到铅制容器中熔化
C.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会凝固结冰
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12.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13.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正确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水结成冰 B.水正在沸腾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填“图1”或“图2”)装置来进行实验;
(2)如图3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段(AB/BC/CD)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冰 (吸收/放出)热量,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第8min时处于 态(固/液/固液共存);
(3)待冰完全容熔化后小明同学利用图4的仪器进行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①安装此装置时应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进行;
②图5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甲/乙);
③如图6所示,是a、b两个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及实验过程:
a.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
b.a小组所用的水的质量比b小组的 (多/少)。
16.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
17.在探究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三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
(2)在冰熔化时,小贾用的是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当冰熔化后,小贾想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特点,给烧瓶加上单孔橡胶塞后继续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图乙可知,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 min;
②图乙中,表示沸腾阶段的是 段;(填图中英文字母表示的区间段)
③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丙,停止加热后,小贾迅速将橡胶塞换为无孔橡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
1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的原理是 ;
(2)同组的同学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些(选填“大”、“小”)。请你简要分析理由: ;
(3)如果测得小车通过AB段和AC段的时间分别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AB,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通过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AC,则vAC、vAB、vBC从小到大是 ;
(5)如果在小车离开A点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量得到的AC段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小”),请你进行简要分析: ;
三、计算题
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ν﹣t图像如图所示,前10s通过的路程为120m,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求:
(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20s内的平均速度。
20.小阳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1.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22.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5s后听到雷声,求:
(1)打雷的位置到小明的距离;
(2)同样5s时间,光能走过的距离是多少km。
四、综合题
23.(1)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a)中,物体A长度为 cm;图(b)中,物体A的长度为 cm。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理由 ,小车的速度为 m/s;
(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乙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丙图中能反映乙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A”或“B”);甲车4s内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4s内的平均速度。
25.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到暖湿气流导致降雨。请写出文中涉及物态变化的词语,指明其物态名称及其对应的吸放热情况。必须按示例模式书写!
例:小冰晶下落遇到暖湿气流导致降雨熔化吸热
26.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几根弦线进行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松紧相同;a、b、c等长,d较短;a、c等粗,b、d等粗。
①若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
③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
小明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松紧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则按住 点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按住 点时音调是最低的物质
酒精
水银
冰
铅
铜
熔点/℃(标准大气压)
-117
-38.8
0
328
1083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C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海波的温度/°C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冰的温度/°C
-8
-6
-4
-2
0
0
0
0
0
0
4
8
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