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展开1.(3分)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因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我们是公民
B.我们身份是确定的
C.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
D.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2.(3分)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我们是小区的业主,这表明( )
①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人的身份不管数量多少都是固定不变
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分)根据小闽绘制的以下图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投身社会实践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
B.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C.融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D.服务社会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4.(3分)“网络暴力”日益成为“伤人利器”。最高检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相关犯罪行为。远离“网络暴力”,我们青少年应该( )
A.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网暴
B.学会信息节食,远离网络
C.严格执法,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
D.提高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5.(3分)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网络炫富、宣扬暴饮暴食等问题。开展上述专项行动有利于( )
A.科学立法和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培育积极健康、环保节能的网络文化
C.规范和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理性追星
D.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弘扬节俭的美德
6.(3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是因为( )
①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违背公共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④维护秩序才能提高公民个人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3分)乘车时要自觉排队;观影时,不能高声喧哗,因为(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护
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③人们在生活中是不自觉的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3分)2022年12月13日,“再见了,行程卡。”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通信院发布关于删除通信行程卡相关数据的通告。这告诉我们( )
A.社会规则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C.社会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D.社会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9.(3分)全国铁路从2023年1月1日起对儿童优惠票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优惠票。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按之前身高1.2米和1.5米为分界线。铁路儿童优惠票新规( )
①践行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体现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表明儿童特殊,可以享受特权
④说明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从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启示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1.(3分)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正高规格、高频次融入青岛建设发展日常。下列市民的行为符合“创城”要求的是( )
①王先生在小区里遛狗时不拴狗绳
②大学生小赵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③李叔叔将私家车停放在禁停路段
④小青和同学清理楼道里张贴的小广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3分)一些国道旁边或者村口,老人们将分拣好的蔬菜装篮摆放路边后“神秘消失”,让路人自助选购。这些无人看守菜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无人照看的自助菜摊,摊主却不曾亏过一分钱。这说明( )
①我国公民的诚信意识提升
②需要善于运用诚信智慧
③企业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
④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3分)2023年1月3日,安徽省宿州市陈某酒后驾车,在路上被执勤交警当场查获,陈某血样中的乙醇含量为203.88mg/100ml,属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的处罚。陈某的行为( )
①是对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
②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③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3分)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 )
①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行政处罚
②有期徒刑三年是主刑,罚金1000元是附加刑
③李某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李某的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不够刑事处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3分)我们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 )
①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要忍气吞声,任其所为
③面对不法侵害,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共4大题,共55分)
16.(13分)【亲社会行为】
材料一:“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自愿利他人、利社会的行为。为此,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材料二: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列举中学生可以完成的两项亲社会行为。
(2)谈谈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3)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17.(13分)从巴中市公安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巴中公安成功侦破770万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该案同涉8省百余起案件
(1)某班计划开展一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此次主题班会活动拟定一个标题。
(2)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班会后,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18.(14分)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漠视规则,真正的自由不复存在!
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
19.(15分)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我国正加紧完善涉及信用征集、奖惩、黑名单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失信者黑名单”举措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强有力的措施,必将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1)学校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学校准备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你会用到哪些知识?
(3)作为青少年,我们怎样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公民?
(4)请列举一种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并写出对应的改正建议。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5小题,共45分)
1.(3分)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因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我们是公民
B.我们身份是确定的
C.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
D.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教材,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解答】在家里,我们是孩子,我们是学生,我们是顾客,故C正确,故AD排除,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
2.(3分)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我们是小区的业主,这表明( )
①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人的身份不管数量多少都是固定不变
③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依据教材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人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不同的身份。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教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完成答题。
3.(3分)根据小闽绘制的以下图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投身社会实践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
B.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C.融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D.服务社会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亲近社会。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解答】依据题文描述,小闽参加“强国少年说”线上演讲活动,践行了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B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未涉及服务社会有利于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亲近社会的基本知识作答。
4.(3分)“网络暴力”日益成为“伤人利器”。最高检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相关犯罪行为。远离“网络暴力”,我们青少年应该( )
A.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网暴
B.学会信息节食,远离网络
C.严格执法,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
D.提高媒介素养,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善用新媒体。我们可利用它来管理家庭事务,解决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
【解答】依据教材所学知识,远离“网络暴力”,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AC:是国家机关的职责;远离网络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
故选:D。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善用新媒体等知识作答。
5.(3分)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网络炫富、宣扬暴饮暴食等问题。开展上述专项行动有利于( )
A.科学立法和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培育积极健康、环保节能的网络文化
C.规范和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理性追星
D.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弘扬节俭的美德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解答】题干中,中央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宣扬暴饮暴食等问题、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的需要,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遵守网络规则,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6.(3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是因为( )
①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违背公共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④维护秩序才能提高公民个人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解答】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①②是正确的选项,违背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才能说法太绝对。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3分)乘车时要自觉排队;观影时,不能高声喧哗,因为(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护
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③人们在生活中是不自觉的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
【解答】题干中,每个人之所以都要自觉遵守这些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规则与秩序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8.(3分)2022年12月13日,“再见了,行程卡。”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通信院发布关于删除通信行程卡相关数据的通告。这告诉我们( )
A.社会规则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C.社会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D.社会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分析】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解答】结合题干描述可知,实行了一段时间的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D符合题意,社会规则没有限制人们的自由,说法正确;C错误。
故选:D。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规则与秩序的有关知识作答。
9.(3分)全国铁路从2023年1月1日起对儿童优惠票实行车票实名制管理,儿童凭有效身份证件购买儿童优惠票。实名制购买儿童火车票将以6周岁和14周岁为分界线,不再按之前身高1.2米和1.5米为分界线。铁路儿童优惠票新规( )
①践行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体现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表明儿童特殊,可以享受特权
④说明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平等待人等知识点。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解答】题干中,儿童票的新规表明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③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平等待人等知识,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0.(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从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启示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分析】本题以名言警句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树立远大理想、呵护友谊、换位思考、行己有耻等。
【解答】分析可知,“功崇惟志,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坚持勤奋不懈;“交友投分,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体现了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己所不欲,就不要强加给别人,③错误,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是一种“虽不能至,是一种向往美好,体现了做人,懂荣辱,④正确。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树立远大理想、呵护友谊、换位思考、行己有耻等知识点,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1.(3分)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正高规格、高频次融入青岛建设发展日常。下列市民的行为符合“创城”要求的是( )
①王先生在小区里遛狗时不拴狗绳
②大学生小赵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③李叔叔将私家车停放在禁停路段
④小青和同学清理楼道里张贴的小广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亲近社会。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解答】在小区里遛狗时不拴狗绳是违反各地养犬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文明行为,①说法不符合要求,②说法符合要求,属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违法行为;清理楼道里张贴的小广告,是亲社会行为,④说法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细心审题,联系亲近社会的有关知识作答。
12.(3分)一些国道旁边或者村口,老人们将分拣好的蔬菜装篮摆放路边后“神秘消失”,让路人自助选购。这些无人看守菜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无人照看的自助菜摊,摊主却不曾亏过一分钱。这说明( )
①我国公民的诚信意识提升
②需要善于运用诚信智慧
③企业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
④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诚信的重要性。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解答】自助菜摊,摊主却不曾亏过一分钱,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材料未涉及善于运用诚信智慧;材料未涉及企业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诚信的重要性,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3.(3分)2023年1月3日,安徽省宿州市陈某酒后驾车,在路上被执勤交警当场查获,陈某血样中的乙醇含量为203.88mg/100ml,属醉酒后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的处罚。陈某的行为( )
①是对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
②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
③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解答】分析题干,陈某酒后驾车被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的处罚;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④错误,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故选:A。
【点评】细心审题,联系犯罪行为的有关内容作答。
14.(3分)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 )
①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行政处罚
②有期徒刑三年是主刑,罚金1000元是附加刑
③李某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李某的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不够刑事处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解答】分析可知,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①错误;有期徒刑三年是主刑,②正确;李某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③错误;李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④错误。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刑罚的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5.(3分)我们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 )
①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要忍气吞声,任其所为
③面对不法侵害,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解答】青少年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应该要提高警惕,用智慧保护自己,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这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简答题(共4大题,共55分)
16.(13分)【亲社会行为】
材料一:“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自愿利他人、利社会的行为。为此,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材料二: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列举中学生可以完成的两项亲社会行为。
(2)谈谈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3)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解答】(1)该题考查亲社会活动形式。结合实际与课本知识作答。如:体验农活,参加志愿者活动。
(2)本题考查了亲社会行为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解答。
(3)本题考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故答案为:
(1)如:体验农活,帮助孤寡老人,参加社会调查等。
(2)①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②我们参与社会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积极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①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想他人之所想。
【点评】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体会材料反映的问题或考查的目标是亲社会行为,从而准确的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
17.(13分)从巴中市公安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巴中公安成功侦破770万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该案同涉8省百余起案件
(1)某班计划开展一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此次主题班会活动拟定一个标题。
(2)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班会后,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分析】本题考查了青少年面对网络如何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了为此次主题班会活动拟定一个标题。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防诈我能行等。
(2)本题考查了向家庭成员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提四点注意事项。要求列举网络中的学会自我保护的做法,从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点击短信或聊天工具中的不明链接等方面解答。
故答案为:
(1)例火眼金睛,防诈我能行,警惕网络诈骗。
(2)①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③收到向他人转账的电话或短信不予理睬。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青少年面对网络如何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8.(14分)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漠视规则,真正的自由不复存在!
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
【分析】本题以案例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
【解答】本题考查如何遵守和维护规则。解答时,遵守规则从自律与他律;维护规则从自身遵守规则。
故答案为: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外化于行。一方面从从自己做起;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监督。
【点评】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
19.(15分)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我国正加紧完善涉及信用征集、奖惩、黑名单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失信者黑名单”举措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强有力的措施,必将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1)学校要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学校准备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你会用到哪些知识?
(3)作为青少年,我们怎样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公民?
(4)请列举一种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并写出对应的改正建议。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要坚持诚信做人,据此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结合教材可知、演讲比赛等。
(2)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准备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你会用到哪些知识,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国家兴旺等。
(3)本题考查的是我们怎样践行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公民,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等。
(4)本题考查的是列举一种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并写出对应的改正建议,考试作弊,严格要求自己。
故答案为:
(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
(2)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国家兴旺,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⑤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3)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
(4)考试作弊;遵守诚信的原则,考试不作弊。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诚信做人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1/6 15:25:02;用户:娄老师;邮箱:15225657626;学号:48669677小闽参加“强国少年说”线上演讲活动,在“云”端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小宁经常利用节假日为福利院的小朋友做课外作业辅导和讲传统美德小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序号
名言警句
启示
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成就事业,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勤奋不懈
②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呵护友谊,要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交往,要学会赞美他人、欣赏他人
④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小闽参加“强国少年说”线上演讲活动,在“云”端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小宁经常利用节假日为福利院的小朋友做课外作业辅导和讲传统美德小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序号
名言警句
启示
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成就事业,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勤奋不懈
②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呵护友谊,要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交往,要学会赞美他人、欣赏他人
④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