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训练(22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其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的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透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其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其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其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其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答案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语境是说对徐志摩的诗有所认识,体会到了其中的韵味和意境,应用“领略”。二是成分残缺,“陶醉”应改为“陶醉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隐若现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言不文
B.若隐若现飘逸春秋蒲柳之姿美言不文
C.葱郁浓密飘逸春秋蒲柳之姿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秀美飘逸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葱郁浓密:葱茏而稠密。此处用来形容垂柳,应选“葱郁浓密”。秀美飘逸:清秀美丽,轻柔飘动。飘逸春秋: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此处用来形容“长发”,应选“秀美飘逸”。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蒲柳之姿:借指衰弱的体质。此处用来形容垂柳的姿态,应选“风姿绰约”。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美言不文: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此处用来形容花草,应选“美不胜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句中赋予岸边的垂柳以人的特色,将其倾斜的姿势说成是因羡慕水草而探着身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垂柳柔美的姿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①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② 。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③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 ),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
B.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是“孝”
C.“孝”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
D.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的“孝”
答案A
解析根据前后文可知,所填写的句子应是句子,但D项是短语,故排除。C项的表述方式后面必须有内容与它衔接,但原文不能与其衔接,故排除。原文的叙述对象是“孝”,B项的主语是“统治者”,不能与前后文衔接,故排除。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参考答案:①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 ②而且更在于内在的情感 ③孝不仅是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观念
解析补写句子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介绍儒家学说中的“孝”。第①处所在的句子是阐释孔子的话的,由其前后文可知,第①处应该填写与“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类似的内容。第②处,前文写“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后文写“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由此可以看出第②处的内容是有关人的内在情感的。第③处,由后文的“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可以看出,第③处的内容应该是有关家庭伦理观念的。
6.下面是艾青的诗《镜子》中的几句,请你另选事物(如高山、松树、梅花),仿写一小节诗。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答案示例高山:仅只是一堆岩石/却又容纳所有/它最爱勇敢/决不姑息懦弱
解析注意“仅只是……/却又……/它最……/决不……”的句式特点,还有“它最……”的哲理揭示。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浪
艾 青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帆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谈述着
从古以来的
航行者的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
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
1937年5月2日
(选自《艾青作品精选》)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提问,中间叙述、评价,结尾解答,结构完整,具有形式上、节奏上的双重美感。
B.诗歌中的两处破折号,相当于做注释用的左右括号,其间的部分是对“我”“爱那白浪”原因的说明。
C.诗歌虚写了白浪“啮啃岩石”和制造“悲惨的故事”,实写了“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手法巧妙。
D.“也”“更”“但”“而”等连接词的使用,既强调了作者的态度,也能够增强抒情效果。
答案C
解析“诗歌虚写了白浪‘啮啃岩石’”错误,“啮啃岩石”属于实写。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也爱那白浪么”“而我却爱那白浪”既点出了“我”爱白浪,也有希望别人爱白浪的意味。
B.“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写白浪的凶恶态度和其行为的结果,表现了白浪强大的毁灭力量。
C.“没有一刻静止”写白浪永不停歇的状态,也写白浪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安于平静的性格。
D.“——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
答案D
解析“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达温情的独特方式”错误,应该是着意写“我”爱白浪的原因。这末两行在这首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首诗的色彩、格调、内涵都有着重大影响。前面是写别人爱不爱白浪,这里是写“我”对白浪的态度,除了明确提出“而我却爱那白浪”,诗人进一步写了“我”与白浪的关系,并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诗句不仅指出了“我”爱白浪,而且写了白浪爱“我”:泡沫溅到了“我”身上,是白浪对“我”的爱抚,因而“我”产生了感激——一个被爱者的感激。
9.如何理解“它自满地谈述着”中的“自满”?
参考答案:①白浪有啮啃岩石、折断船橹、撕碎布帆的能力;②用比拟的手法呈现白浪无坚不摧的力量及其对这种威力得以展示的满足。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把词语放入语境中来理解。首先从修辞上考虑,然后分析句子内容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浪》这首诗,紧紧地围绕着主题展开。那就是写白浪的力量,写对白浪的赞美。写白浪的力量重在写白浪的破坏性——白浪会“啮啃岩石”,白浪会“折断船橹”“撕碎布帆”,会造成许多航行者“悲惨的故事”。“自满”是运用比拟手法,写出白浪无坚不摧的力量及其对这种威力得以展示的满足。
10.诗歌中“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两句是如何表达“我”爱白浪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别人也许认为白浪凭借力量制造悲惨故事是无理性的,但“我”认为白浪是美的;②使用带有转折关系的诗句,强调白浪的美丽;“或许”和“但”两个词显示“我”不认同别人对白浪的质疑,理智地评价白浪,感激白浪,爱白浪。
解析从诗歌内容上可以分析出别人对白浪是不喜欢的,但“我”认为它是美丽的并且深深地喜爱。“但”字使得诗句具有转折关系,起到强调白浪美丽的作用。语言中的词汇是有其具体的规定的,有它的内涵和外延。但用在诗里的时候,因相互关系的影响,就会发生千姿百态的效果。《浪》这首诗就巧妙地运用了语言的这种相衬性。由“或许”和“但”看出诗人不认同别人的质疑,理智地评价白浪,感激白浪,爱白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①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注①这首诗写于1928年,初载于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行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B.诗人告诉我们:不管风往哪个方向吹,唯有忍耐与勇敢,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C.诗人的梦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D.这首诗反映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悲剧,它表现的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答案D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新月派”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恐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就为了保持生命的真与纯。诗歌的内涵决不仅是“恋爱苦情”。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把诗人对自由、爱、美三者凝结在自己生命里的体现。诗中包含了对自由、美的追求和企盼以至于理想幻灭所生的失望、痛苦,以及他要摆脱物的羁绊、追寻宇宙与人生的真理等复杂情感。
13.“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两句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这两句和《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比较相像。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而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7.2 *秦腔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运用,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2 *再别康桥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