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2.(3分)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5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nm
3.(3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
4.(3分)如图是一种新型的风光互补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脚踏蓄电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利用风力发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照明灯工作时,LED灯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蓄电池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6.(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7.(3分)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的音色相同
②乙、丙的音调不同
③丙、丁的频率相同
④乙、丙的响度相同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
8.(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0cm、18.30cm、18.34cm、18.21cm,那么这个练习本的长度是( )
A.18.3133cmB.18.31 cm
C.18.2875 cmD.18.29 cm
9.(3分)已知匀速行驶的自行车和电瓶车的速度之比为4:5,时间之比为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3:5B.16:15C.5:3D.15:16
10.(3分)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师大附中集团各校都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集团某校的军事社团在操场直跑道上举行了一次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刻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s时,乙车在甲车的前方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0~5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4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12.(4分)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 ,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
13.(4分)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冬日午后,泡好一杯茶,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 。
14.(2分)电动自行车给我们出行带来方便,给电动车充电时,电动车蓄电池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
15.(6分)2022年7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如图所示,火箭升空过程中,运载火箭是 的,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 (前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16.(6分)小明听到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是通过 传入耳中,它是由声带 产生的,小明可以根据 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
17.(4分)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指音调的是 。(填序号)
18.(4分)如图当不断的向外抽气时,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假设把里面的空气抽完。我们将听不到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又越来越大,该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19.(2分)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为6m/s 。
20.(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21.(4分)小明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所用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1)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他测量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并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B.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D.计算细铜丝的直径d= 。
(3)小明共测三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小明在铅笔上绕细铜丝时,铜丝之间留有缝隙,则测量结果会 。
22.(7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vBC (选填“>”、“<”或“=”)vAC。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23题9分,24题10分)
23.(9分)固原到银川的K36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求中宁到银川为多少km?
24.(10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若汽车行驶距离30m,则经过多少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制动过程用了2.6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行驶距离30m,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
(3)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3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分析】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有其固有的规则要求,如果不按使用规则进行测量就会出现测量错误,但即使按正确的规则测量,也会出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称之为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答】解:A、长度测量时,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操作符合规程的情况下,不能避免;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故C不正确;
D、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属于基础知识。
2.(3分)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5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nm
【分析】1m=1×103mm;1m=1×106μm;1km=1×105cm;可据此进行换算。
【解答】解:A、7.2mm=5.2×10﹣3m,故A错误;
B、15m=15×107μm=1.5×106μm,故B错误;
C、2.5km=4.5×105cm,故C错误;
D、5.0×106cm=3.0×106×10﹣2m=3.0×103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属基础题目。
3.(3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与布朗运动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花开时香味扑鼻是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D、茶叶蛋制作过程中,是扩散现象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掌握分子动理论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4.(3分)如图是一种新型的风光互补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脚踏蓄电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利用风力发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照明灯工作时,LED灯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蓄电池夜晚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分析】判断能量转化时,要看消耗的能量和获得的能量分别是什么,总是减少的转化的增加的。
【解答】解:A、利用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照明灯工作时,故C错误;
D、蓄电池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型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为内容,考查了其工作中能量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其消耗和获得的能量。
5.(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B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与s,故ABC错误;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理解,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6.(3分)对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停止抽气后打开气阀,铃声逐渐变小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长度不同,音色不同
C.丙图:所用音叉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敲击后音调越低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物体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解答】解:A、甲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进入,故A错误;
B、乙图: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频率不同,故B错误;
C、丙图:所用音叉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故C错误;
D、丁图:玻璃瓶中水面越高,频率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
7.(3分)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的音色相同
②乙、丙的音调不同
③丙、丁的频率相同
④乙、丙的响度相同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
【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解答】解:①甲和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②乙和丙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③丙和丁的频率不同,丁的频率较高;
④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属基础题目。
8.(3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0cm、18.30cm、18.34cm、18.21cm,那么这个练习本的长度是( )
A.18.3133cmB.18.31 cm
C.18.2875 cmD.18.29 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
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由题意知:第四次测量值18.21cm与其它值相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
则所测练习本的长度为L===18.3133≈18.31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测量值的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应掌握这种方法。
9.(3分)已知匀速行驶的自行车和电瓶车的速度之比为4:5,时间之比为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3:5B.16:15C.5:3D.15:16
【分析】根据s=vt计算它们的路程之比。
【解答】解: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s=vt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要求掌握。
10.(3分)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师大附中集团各校都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集团某校的军事社团在操场直跑道上举行了一次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时刻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s时,乙车在甲车的前方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在0~5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分析】由图象可知,甲车在0~5s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其平均速度大小;
乙车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公式求其速度大小,据此分析各个选项的正误。
【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在5~10s,
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为v甲8===1m/s;
乙车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6m/s,
8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为8m,故A错误;
C、在t=10s时,速度为8m/s,两车的速度不相等;
D、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v甲===2m/s,比较可知v甲>v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关键是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4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35 cm。
【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4.1cm,右侧在2.5cm和2.4cm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35cm。
故答案为:0.1;3.35。
【点评】刻度尺使用前要检查其的零刻度的位置,弄清分度值,最后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4分)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 1m/s ,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32s 。
【分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
停表有两个表盘,大表盘每小格为1s,小表盘每小格代表1min,根据两个指针的位置读数。
【解答】解: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
如图停表的读数是32s。
故答案为:1;32。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有关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3.(4分)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冬日午后,泡好一杯茶,这是 扩散 现象,说明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析】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冬日午后,泡好一杯茶,这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扩散;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
14.(2分)电动自行车给我们出行带来方便,给电动车充电时,电动车蓄电池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分析】电源放电时化学能转化电能;电源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答】解:电动自行车给我们出行带来方便,给电动车充电时。
故答案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点评】知道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15.(6分)2022年7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如图所示,火箭升空过程中,运载火箭是 静止 的,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 运动 (前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火箭升空过程中,以“问天”实验舱为参照物,所以火箭是静止的;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运载火箭与发射塔之间有位置的变化;
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
16.(6分)小明听到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中,它是由声带 振动 产生的,小明可以根据 音色 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
【分析】(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小明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振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音色,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4分)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 ②④ ;指音调的是 ①③ 。(填序号)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是指要发出声音的频率高;
②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③他是唱高音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④请勿高声喧哗,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所以,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②④;①③。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要结合定义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18.(4分)如图当不断的向外抽气时,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假设把里面的空气抽完。我们将听不到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又越来越大,该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理想实验法 。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解答】解:如图当不断的向外抽气时,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我们将听不到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又越来越大,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介质;理想实验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理想实验法的应用。
19.(2分)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为6m/s 4.8m/s 。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与后一般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应用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整个过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s,
∵v=,
∴物体的运动时间:
t1==,
t2==,
总的运动时间t=t1+t3,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4.7m/s;
故答案为:4.8m/s。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速度,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 解题,求整个过程的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运动时间。
20.(4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液体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9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中传播。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8m=1.35×104m,
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9s。
故答案为:液体;9。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21.(4分)小明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所用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
(1)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2)他测量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并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B.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D.计算细铜丝的直径d= 。
(3)小明共测三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
(4)小明在铅笔上绕细铜丝时,铜丝之间留有缝隙,则测量结果会 偏大 。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3)减小误差的方法: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4)绕线圈时铜丝之间存在缝隙,那么测得的总长度偏大,测得的线圈直径将比实际值偏大。
【解答】解:(1)图乙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
(2)由题意可知,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则铜丝的直径为:d=;
(3)小明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4)绕线圈时铜丝之间存在缝隙,那么测得的总长度偏大。
故答案为:(1)4mm;(2);(4)偏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
22.(7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3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vBC > (选填“>”、“<”或“=”)vAC。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1)实验原理是v=;
(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
(3)根据AC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计时开始偏晚,所测小车运动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距离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据此判断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变化情况。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因此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09:25:18﹣09:25:15=3s;
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所用的时间tAC=09:25:20﹣09:25:15=7s,
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16.00cm/s=6.16m/s;
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sBC=40.0cm,所用时间为:tBC=09:25:20﹣09:25:18=2s,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20cm/s=0.2m/s,
则vBC>vAC;
(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在路程不变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v=;(2)减小;80.0;>;(4)偏大。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关键是能正确计算出不同阶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五、计算题(23题9分,24题10分)
23.(9分)固原到银川的K36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求中宁到银川为多少km?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得固原到银川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单程运行的时间;
(2)从表格中找出列车从固原到银川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
(3)结合表格数据先求得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进一步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中宁到银川的距离。
【解答】解:(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t=18:57﹣13:27=5.5h;
(2)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路程为s=385km,
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为,
当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中宁到银川的距离为。
答:(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5.5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0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中宁到银川为100k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能从列车运行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4.(10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若汽车行驶距离30m,则经过多少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制动过程用了2.6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行驶距离30m,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
(3)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s。
【分析】(1)根据s0=vt0得出汽车开始减速前行驶的路程;
(2)根据t=t0+t1得出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v=得出汽车平均速度;
(3)根据s2=s﹣s0得出制动距离,根据s3=s4﹣s2得出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根据t3=得出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解答】解:(1)汽车开始减速前行驶的路程s0=vt0=m/s×0.7s=8m;
(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t=t0+t7=0.4s+5.6s=3s,汽车平均速度v==;
(3)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行驶距离36m,
制动距离s2=s﹣s0=30m﹣2m=22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3=s4﹣s3=36m﹣22m=14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3===3.7s。
答:(1)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若汽车行驶距离30m;
(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
(3)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时间
固原
同心
中宁
银川
到站时间
15:37
17:34
18:57
发车时间
13:27
15:40
17:37
里程/km
0
118
385
时间
固原
同心
中宁
银川
到站时间
15:37
17:34
18:57
发车时间
13:27
15:40
17:37
里程/km
0
118
38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48,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48,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西高镇学校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