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意义
1.理解昼夜交替及成因。2.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3.分析时差的成因,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4.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 综合思维:通过资料分析,学会时差的计算方法。结合材料分析,正确认识运动物体偏向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结合观测,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
1.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即24小时。2.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3.经度相差15°,时差为1小时;经度差1°,时差为4分钟。4.人为日期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自然日期界线。5.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
(1)昼夜半球图中甲所在半球为黑夜,即__________。图中乙所在半球为白昼,即__________。线AOB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作_________。
[特别提醒]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时区与区时(1)时区划分①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②方法:全球共分为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____。(2)区时①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②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_____小时。
4.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_______________经线为分界线。(3)意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界线。5.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1)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_________所在地的区时。(2)北京时间——____________的区时,即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时。
[易误提醒] ①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等。②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北京位于116°E,其地方时为116°E的地方时。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____力,其特点是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_________,不影响其速度。
2.偏转规律:结合上图进行连线。3.产生影响:地转偏向力在大规模气流和_________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轻巧记忆] 巧记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材料 先秦《击壤歌》,为中国歌曲之祖,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代表作之一《日出》结尾唱词是“日出东来,满天的大红;要想吃饭,可得做工”。下图是日出劳动场景照片。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一生产生活节律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2)请解释这种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3)请总结这种地理现象界线的判断方法。提示:(1)昼夜交替。(2)①地球本身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3)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
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7)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特别提醒] (1)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互余(即两个度数相加等于90°)。(2)昼夜现象不等同于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与地球是否运动无关;而昼夜交替则是地球运动产生的,是昼夜现象的变化。(3)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2)题,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C点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 第(1)题,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点将进入昼半球;D点和E点的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第(2)题,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以西120°,为60°E。
材料 一位德国小伙,以2022年的8月4日开始,为了延长自己的生日进行了一次计划周密的跨时区旅行,这场旅行让他的26岁生日整整持续了46小时,并由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生日”的称号。他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这趟创纪录之旅,第一个目的地是比奥克兰晚两小时的布里斯班,然后他再从布里斯班搭乘飞往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航班,那里的时间比布里斯班晚20个小时。
据以上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新西兰的奥克兰经度约为175°E,判断其所在的时区,并推测布里斯班是在其东侧还是西侧,布里斯班应位于哪个时区。(2)德国小伙乘坐从布里斯班飞往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班,飞行途中越过180°经线后,机组人员会把飞机上的日历显示减去一天,还是加上一天?为什么?提示:(1)奥克兰所在的时区为东十二区,布里斯班比奥克兰晚2个小时,所以布里斯班应在奥克兰的西方,应位于东十区。(2)会减去一天,因为飞机是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
一、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上图为例: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二、时区、时区中央经线和区时的推算或计算
三、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7日从甲地(120°E)起飞,经过10小时飞行,到达乙地(30°E)。计算到达时乙地当地时间。[名师点拨] 行程计算,即在“知三求一”的基础上往往要考虑旅程出发与到达的过程因素。
[方法技巧] 计算时间两大技巧(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①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②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差);③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时差)。如下图所示:
四、日界线(1)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如下图所示):
(2)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方法技巧] 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的分析思路 方法一: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方法二:根据试题提供的时间信息,先求出0点所在经线,然后求出新的一天(从0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经度数,旧的一天(从0点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的经度数(如下图)。
例如:若北京时间为7月9日12时,求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方法一:由题意可知东八区为12时,则180°经线地方时为16时,则新的一天跨16个小时,即跨240°,占全球的2/3(旧的一天跨8个小时即跨120°,占全球的1/3)。方法二:由东八区区时为12时,可求0点所在经线为60°W,可绘图求解如下:由上图可知,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 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解析] 第(1)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钟,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方,故该地经度为160°W。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所在经度为160°W,故位于西十一区。
2022年12月26日上午8点,家住青岛的王强与身在美国休斯敦考察的姑姑视频聊天,此时已是美国当地时间晚上。据此完成(1)~(2)题。(1)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D.纬度的不同(2)王强与身在美国休斯敦考察的姑姑聊天时,休斯敦(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的时间是( )A.12月26日19时B.12月26日23时C.12月25日19时D.12月25日18时
[解析] 第(1)题,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第(2)题,休斯敦使用的是西六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4个小时,北京时间减去14个小时,即为休斯敦的时间。
历史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在水的冲积及三角洲地质的影响下均在向南漂移,现今被崇明岛划分成的北支河槽日渐丧失泄潮功能,日益淤浅,渐趋衰亡。可以预见,如今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终将与历史上镇江的“瓜洲”“泊洲”一样,被北岸大陆所吞没,现今的崇明岛偏南的长兴、横沙等年轻小岛也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河口沙坝。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1)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如果在北半球的河流上新设港口,应该优先考虑河流的哪岸?为什么?提示:(1)长江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冲刷严重,北岸淤积明显。(2)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河水较深,适宜建港。
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规律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纬度越高,运动物体的偏转越明显。如下图所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是指顺着物体运动方向而言的,判断时不能逆着物体运动方向。
3.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我们平常看到的龙卷风、漩涡等,都与此力有关。此外,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建在左岸。具体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判定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首先要顺着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确定左和右,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偏转方向。也可采用“左右手定则”,具体方法如下:北半球用右手,伸开右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后偏转的方向。南半球用左手,伸开左手,掌心朝上,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后偏转的方向。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转。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甲在北半球,图乙在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②、③更容易侵蚀,最终小岛连接①、④堤岸。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由上题可知,②岸容易侵蚀,坡度较陡,①岸沉积,坡度较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一岸连接在一起( )A.M岸B.N岸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2)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的方向均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解析] 第(1)题,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第(2)题,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转。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的判读[信息提取]①东西时区的划分;②时区的范围;③时区的中央经线;④国际日界线的位置;⑤经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⑥主要国家跨越的时区范围使用的区时。
[方法总结]时区分布图的判读方法(1)时区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2)中央经线与时区数的关系根据时区划分标准可进行如下计算: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
(3)“东西十二区”内时间与日期的异同根据国际日界线西侧比东侧早一天,但都采用十二区的区时的原理,可判断:国际日界线两侧地点区时相同,日期差一天。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下图所示海区内。据此完成(1)~(2)题。
(1)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 )A.172.5°W B.170°EC.165°E D.172.5°E(2)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9日14时15分 B.8日15时15分C.9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
[解析] 第(1)题,东十一区的中央经线为165°E,东十一区的范围是从157.5°E向东到172.5°E,东十二区的范围是从172.5°E向东到180°,则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172.5°E,D项正确。第(2)题,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但是不能确定船只航行的方向, 且日界线有一部分是与时区(东西十二区和西十一区)分界线重合的,所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只穿越了日界线,没有穿越时区分界线:2021年9月7日15时15分(向东走);2021年9月9日15时15分(向西走)。既穿越了日界线,也穿越了时区分界线:2021年9月7日16时15分(向东走);2021年9月9日14时15分(向西走)。结合选项可知,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8日15时15分,故B项符合题意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目前正繁星满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图中丙点再次位于图中所示的晨昏线时的时间间隔为( )A.24小时B.23小时56分4秒C.1个恒星日D.365日
[解析] 第1题,只有在夜晚才可能看到繁星满天的情景,图中四点中只有丁点位于夜半球。第2题,从图中光照情况看,丙点正位于晨昏线中的晨线上,当其再次位于晨线上时,正好是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65°的地方时是( )A.20时 B.8时C.10时 D.22时4.图中时刻,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C.9时40分 D.21时40分
[解析] 第3题,据地球自转方向及图中所给经度的变化情况可判断出所给经线为西经,与65°W相邻的西侧经线为95°W,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出95°W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故其地方时为18时,其与65°W相差30°,有2小时的时差,又因65°W在95°W的东边,故65°W的地方时为20时。第4题,据上题可知,图中65°W西侧95°W的地方时为18时,95°W所在的时区的中央经线为90°W,其地方时为18时20分,所在时区为西六区,也就是说西六区的区时为18时20分。又因西六区与东八区相差14个小时,当西六区的区时为18时20分时,东八区的区时为:18时20分+14小时-24小时=8时20分。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6.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第6题,由上题可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二、综合题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_。(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_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______。(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时。(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在没有纠偏时将偏转向______(东或西)方飞行,向正南发射,则转向______(东或西)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5)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地理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评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日照时间,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合作探究•释疑难,ABD,A地昼变短夜变长,D地昼变长夜变短,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梳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示范课课件ppt,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