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60747/0-1699023185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60747/0-16990231858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60747/0-16990231858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诗词原句填空,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6题,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龟裂(jūn) 农谚(yàn) 冗杂(rǒng) 戛然而止(jiā)
B.褶皱(zhě) 行辈(háng) 糜子(mí) 销声匿迹(nì)
C.闭塞(sè) 斡旋(wò) 狩猎(shǒu) 大彻大悟(chè)
D.缄默(jiān) 晦暗(huì) 屹立(yì) 矫首昂视(ji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3分)
A.腐蚀 枯躁 熙熙然 海枯石烂 B.陨石 翩然 马前卒 周而复始
C.思慕 恬静 乌蓬船 天衣无缝 D.勇跃 欺侮 暖融融 日空一切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暮春时节,石家庄长安公园里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使游人流连忘返。
B.石家庄市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使偏远山村从无人问津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疫情期间,全国一盘棋,以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速度”创造了疫情防控的中国奇迹。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全民阅读不断深化的今天,让呈明书店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B.“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
C.虽然好天气让百姓的菜篮子轻松了,却让不少蔬菜批发商、商户和菜农发了愁。
D.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5.诗词原句填空。(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挑兮达兮,__________。(《诗经·子衿》)
(4)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5)《蒹葭》开篇渲染萧索凄迷氛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读楚辞】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1分)__________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读唐诗】
(3)《江雪》的体裁是( )(2分)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4)《经典常谈》中认为这种诗歌体裁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7~20题,4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6分)
【甲】送友人·李白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诗常以“蓬”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甲诗将孤身远行的自己比作“孤蓬”。
B.乙诗颈联道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友人以安慰和鼓舞。
C.两首诗的首联所描绘出的景象意境各异,甲诗轻快明丽,乙诗则雄浑壮阔。
D.甲诗的尾联运用动作描写,乙诗的尾联则劝慰友人分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8.这两首诗皆含依依惜别之情,除此,还各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米。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③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①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②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③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 (2)无论魏晋( )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4)虽有舟舆( )
10.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都描绘了他们各自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甲】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乙】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理想国里的居民生活富足、安乐、幸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语段《亭》,回答13~15题。(10分)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鲁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挠,夜听玉人萧。”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学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表中郎游香山,觉得二香鸟盖山色杆楹,比碧云殊胜俎,龙潭水光千项,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珠美,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己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秒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13.第①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精神明亮的人》,回答16~20题。(15分)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柔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洞,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长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左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哪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16.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21题,50分)
21.作文。(50分)
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只在冬天做酸菜、腌腊八蒜?”妈妈说:“孩子,虽然天气寒冷令人头疼,但是有些食物只能在天冷的时候做,寒冷也是很重要的调味料。”可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答案(人教版)
1.(3分)D 2.(3分)B 3.(3分)C 4.(3分)D
5.(6分)(1)濯清涟而不妖 (2)气蒸云梦泽 (3)在城阙兮 (4)斗折蛇行 (5)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6.(7分)“【任务一:读楚辞】(1)屈原 (2)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深层含义: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
【任务二:读唐诗】(3)A(4)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7.(3分)A
8.(3分)《送友人》表达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答对一点给2分,意对即可)
9.(4分)(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不要说,更不必说(3)迁徙(4)车子
10.(2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4分)(1)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2)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
12.(4分)【甲】从四个方面:美好的自然环境、安宁的社会环境、怡然自得的精神面貌、淳朴好客的民风。
【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3.(2分)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14.(4分)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引用原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15.(4分)示例: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16.(2分)娓娓引出话题,有曲径通幽之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
17.(3分)“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
18.(4分)(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和叹服,并由此陷入沉思。
(2)重复机械的生活,使人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好奇、探索、感悟和品味,变得麻木迟钝。
19.(3分)第⑪⑫段之间。承上启下,以普通人反衬福楼拜,突出作者对后者人生态度的肯定和赞赏,批判我们的懈怠和疏懒。
20.(3分)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21.(50分)略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大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