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诚毅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诚毅书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多选题, 实验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 90 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32分)
1.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D.牛顿第一定律不仅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而且它可以进一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2.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则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3.苹果从某一高度静止释放,已知落地前倒数第二秒内的位移是10m,苹果的运动视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苹果释放的高度为( )
A.45m
4.学校所使用的答题卡扫描机如图所示,滚轮压紧答题卡后不断转动带动试卷进入扫描机。假设每张答题卡质量均相等,答题卡之间、答题卡与底板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在扫描第1张答题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张答题卡受到滚轮的摩擦力方向与答题卡运动方向相反
B.第2张答题卡到最后一张答题卡都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第3张对第2张答题卡的摩擦力大于第1张对第2张答题卡的摩擦力
D.滚轮与答题卡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5.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柔软的细绳质量为m。两端固定在等高的挂钩上,细绳两端的切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挂钩对细绳拉力的大小为( )
A.12sinθmgB.12csθmgC.12tanθmgD.12ctθmg
6.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沿着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在α从0逐渐增大到53°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
A.F先减小后增大B.F先增大后减小C.F一直增大D.F一直减小
7.如图所示,在一水平面上放置了一个顶端固定有滑轮的斜面,物块B、C重叠放置在斜面上,细绳的一端与B物块相连,另一端有结点O,结点处还有两段细绳,一段连接重物A,另一段用外力F拉住。现让外力F将物块A缓慢向上运动,拉至OO'水平,拉动过程中始终保证夹角α=120°,且绳子OO'始终拉直,物块B和C以及斜面体始终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OO'的拉力始终减小
B.B对C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
C.斜面对B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在减小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8.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其倾角为30°,斜面顶端固定一小定滑轮,两个小物块P和Q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相连,细线平行于斜面,P、Q的质量分别为3m和m,在手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现在松手释放该系统,则细线的拉力为( )
A.mgB.32mgC.54mgD.98mg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16分)
9.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汽车第1s内的位移为16m,第3s内的位移为1m。假设汽车的运动可以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2m/s
B.第3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C.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5m/s2
D.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10.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 = 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 12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 4s时两车相遇B.t = 10s时两车相遇
C.0 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D.0 12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1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轻绳通过光滑滑轮P连接小球A,绳的另一端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绳,使小球缓慢上升一小段位移,图中O为圆心,OQ为半径,P为OQ的中点。在小球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设AP长度为L,ΔF表示F的变化量,ΔL表示L的变化量,则比值ΔFΔL不变
C.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是沿半径背离圆心,大小恒为2mg
D.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是沿半径背离圆心,大小恒为mg2
12.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有A、B两个质量均为m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C、D,当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并保持相对静止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环受滑竿的作用力大小为(m+M)gcsθ
B.B环受到的摩擦力Ff=mgsinθ
C.C球的加速度a=gsinθ
D.D受悬线的拉力FT=Mg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4分)
13.(6分)某探究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滴下小水滴的时间间隔相等,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滴水的时间间隔为0.5s)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运动的。
A.从右向左
B.从左向右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8分)某兴趣小组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案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方案一: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利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有关本实验方案的操作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本实验方案中需要用到刻度尺、天平及秒表
B、长木板右侧适当垫高是为了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
C、在砝码盘及盘中砝码总质量一定时,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的总质量M(含车内钩码)关系时,不断改变车内钩码数量,重复实验,测定多组相关数据,再通过作出a-M的图像,得到a与M的反比关系
D、平衡阻力时,需要在砝码盘内放上适量的砝码,先打开电源,后释放小车,观察点迹是否均匀
方案二:小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已调至水平的气垫导轨左端固定一光电门B,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滑块(包含遮光条),滑块上竖直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A,滑块用一不可伸长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适量钩码。打开气源,将滑块由静止释放,测得力传感器示数为F。在不改变钩码质量的情况下,仅多次改变遮光条A与光电门B中心的水平距离x,测出相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遮光时间为t,做出图示的x-1t2图像,该图线的斜率为k。
根据实验方案二,回答以下问题。
(2)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小本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
A.实验中必须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M
B.遮光条适当窄些
C.细线在导轨上的部分应与导轨平行
(3)滑块在这一实验条件下的加速度a=______(用k和d表示)。
(4)如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则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用k、d、F、M表示)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38分)
15.(8分)四旋翼无人机如图所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38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6N。g取10m/s2。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6s时无人机离地面的高度h;
(2)若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95m处时,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若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并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无人机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1。
16.(8分)在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山区,由于暴雨暴雪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现将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简化,如图所示,假设泥石流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坡体匀加速直线下滑,坡体倾角α=53∘,泥石流与坡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15,A点距离坡体底端B点的长度为95m,泥石流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的损失,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2。一辆汽车停在距离B点右侧85m的C处,当泥石流到达B点时,司机发现险情,立即启动车辆并以4m/s2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求逃生。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已知sin53°=0.8,cs53∘=0.6)。求:
(1)泥石流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试判断泥石流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则求出泥石流与汽车间的最小距离;若能追上,则求出从汽车启动到追上需要的时间。
17.(10分)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物块B沿斜面叠放在物块A上但不黏连.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拉动物块B,使物块B做加速度为a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其v一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图线A、B(t1时刻起A、B的图线相切,t2时刻对应A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t1和t2,v1和v2均未知)求:
(1)t2时刻弹簧的形变长度;
(2)从初始到A、B恰好分离的时间;
(3)当物块B位移为x时,求此时拉力F。
18.(12分)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惯性实验,他将小砝码置于水平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位移很小,几乎观察不到,成功进行了实验。该同学所用砝码(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0.4kg,纸板的质量为m2=0.1kg,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已知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拉动纸板过程中,砝码受到纸板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该实验中,若拉力太小,则会出现砝码和纸板相对静止一起运动的现象,为保证砝码能相对纸板运动,拉力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3)该实验中,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拉动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32分)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 A.根据公式a=ΔvΔt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为正时,加速度的方向不可能为负,故A错误;
B.当物体加速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增大,速度会越来越小,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故C错误;
D.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不一定减小,例如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加速度增加,速度也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设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x1,由运动学公式Δx=aT2有
gt2=x2-x1
得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
x1=20m
所以高度为
h=20+(10+202)22×10m=31.25m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第1张答题卡受到滚轮的摩擦力方向与答题卡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
B C.因为第1张答题卡对第2张答题卡的压力小于第2张答题卡对第3张答题卡的压力,第1张答题卡与第2张答题卡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第2张答题卡与第3张答题卡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第2张答题卡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同理,第2张答题卡到最后一张答题卡都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此时第3张答题卡对第2张答题卡的静摩擦力等于第1张对第2张答题卡的滑动摩擦力,B正确,C错误;
D.因为滚轮对第1张答题卡的摩擦力大于第2张答题卡对第1张答题卡的摩擦力,所以滚轮与第1张答题卡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第1张答题卡与第2张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因为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所以滚轮与答题卡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先对挂钩一端受力分析可知挂钩对绳子的拉力F和绳子对挂钩的拉力T相等:
F=T
对绳子受力分析如右图,正交分解:
2Tsinθ=mg
解得:F=T=12sinθmg,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木箱沿着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在垂直斜面方向,有
N+Fsinα=mgcsθ
在平行斜面方向,有
Fcsα=mgsinθ+f
其中:
f=μN
联立解得
F=mgsinθ+μmgcsθcsα+μsinα=(4+33)mg30sin(α+60°)
当α=30°时F最小,则在α从0逐渐增大到53°的过程中,F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结点O转动过程中,动态分析图如下
根据拉密定理有
mgsinα=Fsinβ=F1sinγ
由于α保持不变,结点O转动至水平的过程中,β角一直减小到直角,γ角从60∘一直增大到150∘增大,可得,F一直增大,绳子的拉力F1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对C受力分析,C一直处于平衡状态,B、C间的摩擦力一直不变,故B错误;
C.对B、C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绳子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由于绳子的拉力F1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斜面对B的摩擦力不可能一直减小,故C错误;
D.对B、C以及斜面整体分析,绳子对整体水平方向的受力先增大后减小,则摩擦力也是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P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32mg,整个系统沿绳子的合外力为12mg,则系统的加速度为18g,对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g=m18g
得
T=98mg
故选D。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16分)
9.【答案】AD
10.【答案】BC
【解析】A.题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 ~ 4s,甲车的位移为48m,乙车的位移为40m,因在t = 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 = 4s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所以t = 4s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 = 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A错误;
B.题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 ~ 10s,甲车的位移为76m,乙车的位移为70m,因在t = 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 = 10s时两车相遇,B正确;
C D.0 ~ 6s,甲的位移为60m,乙的位移为54m,两车第二次相遇,6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3次相遇,当t = 12s时甲的位移为84m,乙的位移为72m,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 = 12s之前,由选项B可知在t = 10s时,所以在0 ~ 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1.【答案】BC
【解析】A.小球缓慢上升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对小球进行分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POA,可得
mgPO=NAO=FAP
当小球缓慢上升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由于AP减小,则绳的拉力F减小,故A错误;
B.由于小球缓慢上升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根据分析可得
FL=k
解得
ΔFΔL=FL
可知比值ΔFΔL不变,故B正确;
C D.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是沿半径背离圆心,根据关系
mgR2=NR
解得
N=2mg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答案】ACD
【解析】A C.C球做直线运动,对其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Mgsinθ=Ma
细线拉力为
T=Mgcsθ
再对A环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牛顿定律,有
mgsinθ-Ff=ma
N=mgcsθ+T
联立解得
a=gsinθ
f=0
N=(M+m)gcsθ
所以A环受滑竿的作用力大小为
(m+M)gcsθ
故AC正确;
B D.对D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于做直线运动,合力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故合力为零,物体做匀速运动,细线拉力等于Mg;再对B求受力分析,如图
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由于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故必有向后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Ff=(M+m)gsinθ
N=(M+m)gcsθ
故B错误,D正确。
故选ACD。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4分)
13.(6分)(1) A
【解析】[1]由于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做减速运动,根据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车从右向左运动。
故选A。
(2)0.26 0.12
【解析】[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有
vA=s3+s42T=114.9+114.52×0.5×10-3m/s=0.26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Δx=aT2
可得
a=(s5+s4)-(s3+s2)4T2=175.0+145.0-114.9-85.14×0.52×10-3m/s2=0.12m/s2
14.(8分)(1)B
【解析】[1]
A.本实验方案中需要用到刻度尺、天平,但不需要用到秒表,A错误;
B.长木板右侧适当垫高是为了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B正确;
C.在砝码盘及盘中砝码总质量一定时,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的总质量M(含车内钩码)关系时,不断改变车内钩码数量,重复实验,测定多组相关数据,再通过作出a-1M的图像,得到a与1M成正比,即得到a与M的反比关系,C错误;
D.平衡阻力时,应把砝码盘和砝码撤去,适当抬高长木板右侧,先打开电源,后释放小车,观察点迹是否均匀,D错误。
故选B。
(2)BC/CB
【解析】[2]
A.实验中的细线拉力可以通过力传感器得到,不需要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M,A错误;
B.为了减小速度的测量误差,遮光条适当窄些,B正确;
C.为了保持细线拉力为恒力,细线在导轨上的部分应与导轨平行,C正确。
故选BC。
(3) d22k
【解析】[3]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v=dt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2ax=v2
联立可得
x=d22a⋅1t2
可知x-1t2图像的斜率为
k=d22a
解得
a=d22k
(4) d22k=FM
【解析】[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FM
满足关系式为
d22k=FM
则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38分)
15.(8分)(1)108m;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f=ma
代入数据解得
a=6m/s2
上升高度
h=12at2=108m
(2)4.14s
【解析】下落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f=ma1
代入数据解得
a1=7m/s2
恢复升力后向下减速运动过程
F-mg+f=ma2
代入数据解得
a2=12m/s2
设恢复升力时的速度为vm,则有
vm22a1+vm22a2=H
解得
vm=28.98m/s
由
vm=a1t1
代入数据解得
t1=4.14s
16.(8分)(1)vB=38m/s;
【解析】设泥石流质量为m,从A到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α-μmgcsα=ma
解得
a=7.6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
vB2-vA2=2axAB
代入数据解得
vB=38m/s
mgLsinα-μmgLcsα=12mvB2
解得
vB=1210m/s
(2)追不上,12.8m
【解析】泥石流与汽车速度相等时
vB-a1t=a2t
解得
t=3.8s
泥石流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
x1=vBt-12a1t2
汽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
x2=12a2t2
由
Δxmin=x1-x2+x0
代入数据解得
Δxmin=12.8m
所以泥石流不能追上汽车。
17.(10分)(1)mgsinθk;
【解析】A的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得
mgsinθ=kx
解得
x=mgsinθk
(2)2(mgsinθ-ma)ka;
【解析】由图读出,t1时刻A、B开始分离,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kx1-mgsinθ=ma
初始时
kx0=2mgsinθ
x0-x1=12at12
解得
t1=2(mgsinθ-ma)ka
(3)x≥mgsinθ-mak
【解析】A、B分离前,对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k(x0-x)-2mgsinθ=2ma
F=kx+2ma
x2N;
【解析】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则有
f1=m1a1
纸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f2=μ(m1+m2)g=1N
F-f1-f2=m2a2
要发生相对运动,至少需要a2>a1,代入数据解得
F>2μ(m1+m2)g=2N
(3)F=22N
【解析】设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时间为t1,砝码运动的距离
x1=12a1t12
纸板运动的距离为
d+x1=12a2t12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上减速运动,时间为t2,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为
x2=12a3t22
l=x1+x2
由题意可知
a1=a3,a1t1=a3t2
代入数据解得
F=22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个力和之间的夹角为,其合力为,交通法规定,机动车应礼让行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文件包含物理试题docx、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