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第1页
    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第2页
    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邮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70分。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一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约22光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超级地球”最可能属于( )
    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2. 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最可能是因为其( )
    ①有微生物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④有适宜的大气环境 ⑤有肥沃的土壤 ⑥天体表面平坦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②③⑤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距离地面约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完成下面小题。
    3. 易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
    A. 太阳活动B. 月球辐射C. 太阳辐射D. 月地位置
    4.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石油B. 煤炭C. 天然气D. 太阳能
    读下面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 由南向北递减B. 由北向南递减
    C. 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6.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表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火山爆发提供能源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主要来源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7.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 太阳大气剧烈活动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 太阳内部核聚变D. 太阳表面的氢燃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9. 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0. 图中地层排序中符合由新到老的是( )
    A. ⑤①③B. ⑤②④C. ①②③D. ④③②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下图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幔B. 地壳C. 岩石圈D. 地核
    12. 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 沙漠B. 湖泊C. 草原D. 森林
    13. 辽宁古果出现的地质年代,( )
    A. 爬行动物盛行B. 哺乳动物盛行C. 蕨类植物繁盛D. 早期鱼类繁衍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I圈层B. Ⅱ圈层C. Ⅲ圈层D. IV圈层
    15. 图中( )
    A. I圈层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B. Ⅱ圈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 IV圈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23时11分,摩洛哥发生了6.9级强烈地震,建筑物大量倒塌,震后联合国组织参与救援。完成下面小题。
    1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B.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差异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17. 地震发生短时间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 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B. 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枫林景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诗句中霜形成夜晚(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减弱
    19. 下列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B. 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
    C. 对流层中尘埃吸收地面辐射D. 平流层中的CO2吸收太阳辐射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21. 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
    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热力原因引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A、B、C、D四点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AB. D→BC. C→AD. C→D
    23. 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最大的是( )
    A. AB. BC. CD. D
    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图左示意该兴趣小组记录的某月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图右示意沙漠边缘地区用风向仪测得的该日12时的风向为偏西风。完成下面小题。
    24. 不考虑背景风,该日风力最大的时间是( )
    A. 9点B. 12点C. 15点D. 21点
    25. 根据风向推测绿洲应位于沙漠的( )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14时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27.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气体最高到达了( )
    A. 对流层下层B. 平流层上层C. 平流层下层D. 高层大气
    29. 有人认为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蔓延将导致地球进入“无夏之年”,主要是因为火山灰将导致( )
    A. 大气吸收作用减弱B. 大气保温作用减弱C. 地面辐射作用减弱D.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 )
    A. ①代表下渗B. ②代表蒸发C. ③代表地表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31.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④减少D. ⑤减少
    32.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蒸发加剧C. 土壤含水量增多D. 地表径流增多
    33.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D. 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老城区地下,是前人利用地势高差修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装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下图示意赣州古城排水系统,该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35. 福寿沟单向水窗的作用是( )
    A. 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打开,排出过量雨水
    B. 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
    C. 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
    D. 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打开,防止河水倒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太阳辐射强,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园的理想区域。在青海省共和县某戈壁滩,正运营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龙羊峡光伏电站。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开阔的戈壁滩整齐排开,让烈日灼灼变成电流涌动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脆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环境,但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图左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图右为龙羊峡光伏电站光伏板景观图

    (1)读图左,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夏季到青海省旅游时,游客需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和较厚的衣物。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游客需准备这两类物品的原因。
    (3)读图右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利弊。
    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材料二:下图为东海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结合材料一,判断杭州主城区西侧夜间的风向,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一,判断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的风向,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二,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的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措施)。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环节(从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角度分析)和改善城市小气候(从温差、湿度角度分析)的主要作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学情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70分。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一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约22光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超级地球”最可能属于( )
    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2. 此“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最可能是因为其( )
    ①有微生物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④有适宜的大气环境 ⑤有肥沃的土壤 ⑥天体表面平坦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⑥D. ②③⑤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材料可知,太阳系附近有一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因此“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有可能与水资源充足,恒星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的大气环境有关,②③④正确,微生物本属于生命物质,肥沃的土壤、天体表面平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①⑤⑥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天体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目前已知最大的是总星系,约200亿光年;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入驻距离地面约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胜利会师”。完成下面小题。
    3. 易对中国空间站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
    A. 太阳活动B. 月球辐射C. 太阳辐射D. 月地位置
    4.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石油B. 煤炭C. 天然气D. 太阳能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活动强盛时,其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讯, 故选A。
    【4题详解】
    中国空间站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结合图中太阳能板等信息可推测,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读下面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 由南向北递减B. 由北向南递减
    C. 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 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6.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表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火山爆发提供能源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要能量主要来源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7.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 太阳大气剧烈活动B. 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D. 太阳表面的氢燃烧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大气上界,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处获得太阳辐射最高(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高,辐射集中),随着纬度增加,年太阳辐射总量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辐射逐渐分散),即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在北半球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在南半球大致地由北向南递减,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太阳源源不断地太阳辐射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部分到达地球表面,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能量,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地球上火山爆发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7题详解】
    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是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质量减少,而放出能量,C正确;太阳活动、核裂变与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无关,AB错误;不只是太阳表面的氢燃烧,整个太阳内部也有氢气,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源源不断放射的能量。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表层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9. 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0. 图中地层排序中符合由新到老的是( )
    A. ⑤①③B. ⑤②④C. ①②③D. ④③②
    【答案】8. C 9. B 10. D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从生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也就是恐龙盛行。结合图示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阶段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过程,B正确,ACD错。故选B。
    【1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岩层老的在下,新的在上,读图可知,④在最上面,之后是③②①,⑤在最下面,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细胞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下图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化石被发现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幔B. 地壳C. 岩石圈D. 地核
    12. 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 沙漠B. 湖泊C. 草原D. 森林
    13. 辽宁古果出现的地质年代,( )
    A. 爬行动物盛行B. 哺乳动物盛行C. 蕨类植物繁盛D. 早期鱼类繁衍
    【答案】11. B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辽宁古果”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属于地壳圈层内的物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辽宁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说明当时生存环境最可能是湖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故“辽宁古果”应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 6600万年) ,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I圈层B. Ⅱ圈层C. Ⅲ圈层D. IV圈层
    15. 图中( )
    A. I圈层的热量来自于地球内部B. Ⅱ圈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 IV圈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地壳厚度更大,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即图中Ⅱ圈层,B正确。Ⅰ圈层为水圈,Ⅲ圈层位于地幔,IV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即地核。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是水圈,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Ⅱ圈层是地壳,不是岩浆主要发源地,B错。Ⅲ圈层是地幔,空间分布连续,C错。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23时11分,摩洛哥发生了6.9级强烈地震,建筑物大量倒塌,震后联合国组织参与救援。完成下面小题。
    1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B.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17. 地震发生短时间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 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B. 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如果地震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正确;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A错误;“黄金12秒”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等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到达地面就会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到达地面就会引起水平晃动。地震发生短时间内,正在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横波带来的水平晃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杜牧《山行》中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地描述了枫林景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诗句中霜形成的夜晚(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减弱
    19. 下列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B. 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地面辐射
    C. 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D. 平流层中的CO2吸收太阳辐射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霜是夜间地面温度低,水汽在地物表面上凝华而成的,一般发生在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的夜晚。图中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减弱使近地面大气温度较低,有利于霜的形成,D正确;①箭头较粗,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箭头较细,说明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①②③与霜的形成无直接关系,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⑤由太阳辐射指向大气层,代表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A正确;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B、D错误;大气中的尘埃主要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不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的保温作用是由于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21. 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
    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天井可以通风透气,白天民居内与室外相比,气温偏低,气压偏高,在气压差作用下,气流在近地面由民居内流向室外,把民居内的热量和湿气排向室外,晚上气流流向正相反,由外流进民居内,带来外部冷空气,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因此,白天天井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气流外流,晚上天井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外部气流流进室内。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徽派民居四周住房相围,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气温,故①正确;结合上题,在温差作用下,白天气流向外,利于排泄室内潮气,故④正确;四周住房相围,仅留天井,不利于光照进入室内,故③错误;夜晚室内气温高,外界气温低,气流由室外流进室内,主要目的为通风,降温,故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 水平面 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热力原因引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A、B、C、D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AB. D→BC. C→AD. C→D
    23. 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最大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B处等压面凸向气压较高的近地面,说明B处气压较低,由于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故近地面(海面)D的气压较高;A处等压面凸向气压较低的高空,说明A处气压较高,由于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故近地面C的气压较低。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即从A流向B,D流向C,AD错误;近地面C气压较低,说明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即空气由C流向A,C正确;近地面D的气压较高,说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即空气由B流向D,B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CD在近地面,气压高于AB,排除AB选项。由上题可知,C气压大于D,D正确,C错。故本题选D。
    【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可归纳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大气(空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较低,空气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图左示意该兴趣小组记录的某月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图右示意沙漠边缘地区用风向仪测得的该日12时的风向为偏西风。完成下面小题。
    24. 不考虑背景风,该日风力最大的时间是( )
    A. 9点B. 12点C. 15点D. 21点
    25. 根据风向推测绿洲应位于沙漠的( )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9时、12时、15时、21时几个时刻,沙漠和绿洲之间温差最大出现在9时,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由此判断,不考虑背景风的影响,该日9时的风速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西方向,风向是西风,代表的是12时的风向;白天,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的风向会发生右偏,由此判断绿洲位于沙漠的西南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14时时,甲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27.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半岛位于黄海附近,结合10月8日20时图及所学知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20时, M 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差不多,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 M 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斜穿等压线。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气体最高到达了( )
    A. 对流层下层B. 平流层上层C. 平流层下层D. 高层大气
    29. 有人认为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蔓延将导致地球进入“无夏之年”,主要是因为火山灰将导致( )
    A. 大气吸收作用减弱B. 大气保温作用减弱C. 地面辐射作用减弱D.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火山灰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在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为17-18千米,20千米为平流层下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蔓延将导致地球进入“无夏之年”是因为大量火山灰分布在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加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弱,使得地面辐射作用减弱,D正确、C错误;火山灰蔓延在大气中,会使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AB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 )
    A. ①代表下渗B. ②代表蒸发C. ③代表地表径流D. ⑤代表水汽输送
    31.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④减少D. ⑤减少
    32. 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就在于( )
    A 降水增多B. 蒸发加剧C. 土壤含水量增多D. 地表径流增多
    33.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D. 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答案】30. B 31. D 32. C 33. C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故①为降水,A错误;②从地表水变为大气水,②为蒸发, B正确;③从地表水变化为地下水,③为下渗,C错误;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⑤为地表径流, D错误。故选B。
    【31题详解】
    ①为降水,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②为蒸发,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下径流(④)也会增加,而地表径流(⑤)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32题详解】
    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有利于气候干旱区农作物的生长,C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修建水库可以增加②环节的水量,A错误; 跨流域调水影响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对降水无影响,故不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与下渗环节,故可增加环节③的水量,C正确;目前人类对环节⑤(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但对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老城区地下,是前人利用地势高差修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装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下图示意赣州古城排水系统,该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35. 福寿沟单向水窗的作用是( )
    A. 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打开,排出过量雨水
    B. 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
    C. 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
    D. 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打开,防止河水倒灌
    【答案】34. A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赣州古城排水系统利用地势高差,加快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①正确;水塘有蓄水功能,暴雨时可蓄积雨水,②正确;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减轻内涝,③正确;修缮护城河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降水,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故选A。
    【3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福寿沟的水窗可以借助水力自动开启、关闭。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借河水水力关闭,防止河水倒灌;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排水沟内的水会冲开水窗,使沟内雨水顺利排入河内。综上可知,C项正确。故选C。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太阳辐射强,是发展大规模光伏产业园的理想区域。在青海省共和县某戈壁滩,正运营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站——龙羊峡光伏电站。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开阔的戈壁滩整齐排开,让烈日灼灼变成电流涌动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脆弱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环境,但同时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图左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图右为龙羊峡光伏电站光伏板景观图

    (1)读图左,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夏季到青海省旅游时,游客需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和较厚的衣物。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游客需准备这两类物品的原因。
    (3)读图右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利弊。
    【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匀;东部、南部少,西部、北部多;最低值出现在东部民和附近,最高值出现在西北冷湖附近。
    (2)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3)利: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区域气候环境;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生长;
    弊:减少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干扰捕食。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青海省的光伏发电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征、光伏发电的影响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青海省总体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东南部数值较小,西北部数值较大,故东部、南部少,西部、北部多;最低值出现在民和附近,最高值在冷湖附近。
    【小问2详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由于拉萨处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很强,紫外线强,需要准备防晒用品;该地晴天多,降水少,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低,需要保暖。
    【小问3详解】
    有利影响主要从植被、对气温的影响来分析。铺设光伏板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气温降低;同时还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土壤湿度提高;小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植被生长。不利的影响是会减少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干扰捕食,影响生物多样性。
    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材料二:下图为东海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结合材料一,判断杭州主城区西侧夜间的风向,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一,判断夏季杭州主城区东侧的风向,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二,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风向:偏西风。原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形成山风,同时有城市热岛效应,盛行偏西风。
    (2)风向:偏东风。夏季,陆地增温快于海洋,城市东侧盛行海风,为偏东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东侧吹偏东风。
    (3)乙。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与东海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风向的判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因杭州主城区西侧为山坡,夜晚,西侧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由山坡吹向杭州,形成山风,同时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热,风也由山坡吹向城市,故盛行偏西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夏季,杭州主城区温度更高,其东侧为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此时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风也由海洋吹向城市,故城市东侧吹偏东风。
    【小问3详解】
    影响风力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大,且乙处于位于海洋上,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较陆地小,故而风力最大。
    3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的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措施)。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海绵城市对城市水循环环节(从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角度分析)和改善城市小气候(从温差、湿度角度分析)的主要作用。
    【答案】(1)原因:城市中心区降水多;硬化路面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措施: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2)对水循环环节作用:海绵城市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海绵城市使城市空气变得湿润,温差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格、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海绵城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因此,城市内涝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增大。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大,阻止了地表水的下渗,致使地表径流量较大。因此,若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就容易形成内涝。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形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径流量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因此,一要想办法增加下渗量,二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雨水下渗量减少是因为路面高度硬化所致,所以,增加下渗量应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等。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减少对天然水面的破坏,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会减小,地下径流会增强,植物蒸腾作用会有所增强 。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得城市地面成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使城市空气变得湿润,温差减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项目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项目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相关试卷

    2024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扬州高邮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