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B卷
展开这是一份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B卷,共17页。
第四单元
B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世纪诗歌的现实感问题
程一身
诗歌的肌体内似乎并无感应世纪变迁的神经末梢,新世纪诗歌仍是上世纪诗歌的延续。当代诗人仍普遍面临着来自现实的压力——不是不现实,而是现实得不够。所谓“现实得不够”未必是作者的自觉,更是外界的判断,这与诗歌的持续被冷落存在着因果关系。就此而言,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仍是紧张的,但我并不倾向于让作者一味迎合读者,毕竟写作首要的是独立性。对作者来说,为自己写总比为他人写更有说服力。
事实上,新世纪诗歌对现实的书写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集中,流于表象了,而是以分散深入的形式融入字里行间。这种写作技术的进步不免让某些守旧的读者陷入失察的窘境,以至于以为这些诗不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现实持一种狭隘的理解并因此不能深入捕捉诗中的现实感。在我看来,现实感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如果说创作是诗人从现实中获得现实感并把它转换成词语的过程,那么阅读就是读者通过词语把握诗人的现实感,从而认识诗中现实的过程。严格地说,任何一个读者都不可能在词语中看到现实,但他可以觉察其中的现实感,即诗人对特定现实的具体感受、复杂态度和观念迁移,以及由此形成的赞美、讽刺、批判等不同风格。
显而易见,现实感与现实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实是客观的,现实感则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现实感固然有其主观性,但它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不同的事物自然会引发不同的现实感,就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诗人中间也会引发不同的现实感,甚至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刻也会引发同一个诗人不同的现实感。就此而言,现实感并非单纯的主观之物,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综合体。如果说现实世界丰富多彩,那就可以说诗人的现实感变化无穷,因为有限的现实可以触发诗人无限的现实感。这正是诗多于物的一个原因。
相应地,“现实化”即“现实感”的实现方式。具体地说,“现实化”就是诗人将“现实”转化为词语的过程。这应该比单纯地说诗歌写作更准确。关于“现实化”,孙文波在2013年底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提出,许多当代诗看上去都是草稿,半成品。我对这个提法深有同感。当代诗给人一种草稿感,我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从诗的形体来看,古诗体制严整、韵律流畅,并形成了一套可验证的基本规则,诸如整齐、对仗、平仄等。作品是否已经完成,从形式上就可以判断出来;而当代诗就不行,在形体上毫无体制可言:诗行忽长忽短,随意跨行分行,诗行可合并可拆分,而且多一行少一行似乎都无关紧要。从词语运用来看,古诗中的词语既服从特定的形体,又呼应全诗的韵律,而且惊人的凝练,一首诗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美丽整体;而当代诗中的词语大多是松散的,几乎没有组织,也无章可循。这样的东西看上去怎么都觉得是半成品。要改变草稿写作的现状,必须加强诗的形体建设,一方面可以注重分节,二行一节、三行一节、四行一节,如此等等;另一方面要注意节奏,在保证内在韵律的基础上尽量让诗行彼此均衡。
(摘编自《诗选刊》2021年6期)
材料二:
真诗的现代性: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
胡晓明
现代性的另一个特征是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现代理性求真的产物,是将神意的历史观颠覆之后,客观性原则照亮历史领域的胜利。历史主义不承认什么抽象的美,绝对的美,一切思想与精神的表现,都应该还原为历史中的具体场景。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其实正是在科学、理性和客观原则的不断自觉之下,渐渐颠覆了传统辞章之学鉴赏批评的求美求善取向,而渐渐走向求真求实路线的过程。鲁迅是其中的代表,他对朱光潜的批评,也正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具体而言,鲁迅的历史主义体现在他将朱光潜辛苦建立的静穆美学,化为文学与社会历史中的一个美丽的误读。究其实,诗人钱起根本没有在那首省试诗中,表达什么真实的(更谈不上神秘而高贵的)情感,他所写的,一切不过是应试的话语操作而已。再来分析《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其实不过是点题:“曲终”点明了“鼓瑟”,“人不见”点出“灵”字,“江上”点出了“湘”字,说白了,这一切不过是试贴诗的格套:点题。他挖苦说:假使屈原不和椒兰吵架,却上京求取功名,我想,他大约也不至于在考卷上大发牢骚的,他首先要防落第。这就表明,省试诗是不会有什么真情实感的。同时也就表明,朱光潜所做的解释,并不符合文学史的真相。倒是钱起下第后,写《下第题长安客舍》“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有了真实感情,因为,这是真实生活中的牢骚。
(摘编自《江海学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的作者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仍是紧张的”,是从读者对诗的评价同诗作者的自我感觉不同的角度上说的。
B.作诗和读诗是不同的过程,作诗是诗人将从现实中获得的现实感换成词语,读诗则是读者通过词语把握诗人的现实感,从而认识诗中现实。
C.材料一的作者认为之所以许多现代诗看上去都是草稿,主要是因为现代诗的形体毫无体制,词语大多松散。
D.传统的辞章之学在对诗的鉴赏批评上倾向于求美求善,而真诗的现代性则走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求真求实的路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世纪诗歌之所以持续被冷落,在于读者认为现实得不够,而作者却并没这种自觉。
B.新世纪诗歌的作者应该让读者通过诗歌觉察到自己对特定现实的具体感受和态度。
C.为了增强现实感,新世纪诗歌必须注重分节,既保证内在韵律,又尽量让诗行均衡。
D.作者认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并没有表达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情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现实感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诗人普遍面临着来自现实的压力,“现实得不够”不一定是作者的自觉。
B.写作首要的是独立性,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虽然紧张,但作者不能一味迎合读者。
C.诗人从现实中获得现实感并把它转换成词语,读者再通过词语把握诗人的现实感。
D.材料一的作者认为诗人的现实感变化之所以能无穷,是因为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
人物 阿尔巴贡:剧中主人公
雅克师傅:阿尔巴贡的厨子和车夫
法赖尔:阿尔巴贡的女儿艾莉丝的情人
阿尔巴贡 法赖尔,帮我多想想看。喂,雅克,你过来,我把你留到最末来讲。
雅克师傅 老爷,我是您的车夫,又是您的厨子,您想同哪一个讲?
阿尔巴贡 同两个讲。
雅克师傅 不过两个里头,哪一个在先?
阿尔巴贡 厨子。
雅克师傅 请您等等。(他脱去他的车夫制服,露出厨子服装)
阿尔巴贡 家伙!这是什么臭讲究?
雅克师傅 现在您吩咐好了。
阿尔巴贡 雅克,我约好了今天请人吃晚饭。
雅克师傅 (旁白)稀罕事!
阿尔巴贡 说说看,你有好菜给我们吃吗?
雅克师傅 有,只要您有很多的钱给我。
阿尔巴贡 见鬼,老离不开钱!除掉了钱,钱,钱!他们就像没有别的话讲。啊!他们挂在嘴边的,只有这个字:“钱。”老在说钱。这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钱”。
法赖尔 对。
雅克师傅 说真的,管家先生,你把这个秘诀告诉我,把我这厨子差事接过去,我承情不浅。你在这家,好管闲事,成了一手抓。
阿尔巴贡 别闲扯啦。到底该怎么做?
雅克师傅 席面上有多少人?
阿尔巴贡 我们不是八个人,就是十个人。就作为八个人好了。有八个人吃的,也足够十个人了。
法赖尔 当然。
雅克师傅 好吧!那就得开四份好汤,五道主菜。好汤……主菜……
阿尔巴贡 活见鬼哟!可以款待全城的人了。
雅克师傅 烤的东西……
阿尔巴贡 (拿手捂他的嘴)哎呀!捣蛋鬼,你吃掉我的全部家当。
雅克师傅 和烤的东西同时上的……
阿尔巴贡 (又拿手捂雅克师傅的嘴)还有?
法赖尔 (向雅克师傅)你打算把大家撑死啊?难道老爷请客,是要他们死塞活塞吗?你去念念卫生守则吧;问问医生,还有比吃多了对人害处大的?
阿尔巴贡 说得对。
法赖尔 大师傅,你和你那些同行要知道:一张饭桌,上多了菜,等于是一家黑店。把客人当作朋友看待,菜饭就该清淡才好,一位古人说得好,“夫食以其为生也,非生以其为食也”。
阿尔巴贡 对。(向雅克师傅)你听见了没有?(向法赖尔)这话是哪一位大人物说的?
法赖尔 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姓名。
阿尔巴贡 记着把这句话给我写下来,我要用金字刻在我饭厅的壁炉上。
法赖尔 我一定写。至于晚饭,交给我办。我会安排妥当的。
阿尔巴贡 就你办吧。
雅克师傅 再好不过,我免去许多麻烦。
阿尔巴贡 就该搭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好比肥肥的红烧羊肉呐,栗子肉馅的点心呐。
法赖尔 一切有我,您放心好啦。
阿尔巴贡 现在,大师傅,要把我的马车擦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话是对马车夫讲的。(他又穿上他的罩褂)您说。……
阿尔巴贡 把我的马车擦干净,把马准备好,回头赶集去……
雅克师傅 老爷,您那些马呀?说真的,一步都走不动啦。我不是说,它们累坏了,躺在槽头站不起来,可怜的牲口不是累坏了,那么说,不合实情。毛病出在您老叫它们挨饿,饿到后来,也就只有皮包骨头,马架子、马影子、马样子了。
阿尔巴贡 什么活儿也不干,说病就病。
雅克师傅 老爷,什么活儿也不干,就该挨饿吗?可怜的牲口,多干活儿,可是有的吃,对它们好多了。看见它们就剩下一口气了,我打心里难过;因为说到临了,我对我那些马有感情,看见它们受罪,就像自己也在受罪一样,我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来喂它们。老爷,对生灵没有一点点怜惜,未免心肠也太狠了点儿。
阿尔巴贡 赶一趟集,又不是什么重活儿。
雅克师傅 老爷,不成,我狠不下这个心吆喝,它们那副可怜样子,我拿鞭子抽,要良心不安的。它们连自己都拖不动,您怎么好叫它们拖车?
法赖尔 老爷,我约街坊毕伽底人吆喝车好了,再说,我们也需要他预备晚饭。
雅克师傅 也好。它们宁可死在旁人手中,也别死在我手中。
法赖尔 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
雅克师傅 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掩的好手。
阿尔巴贡 别吵!
雅克师傅 老爷,我就是看不惯那些马屁精。不管他干什么,哪怕是无时无刻查对面包呀、查对酒呀、查对劈柴呀,我看呀,只不过是巴结、逢迎。想到这上头我就有气。听见人家议论您,我就难过。因为不管我怎么着,说到临了,我觉得自己对您是有感情的。除去我那些马,您就是我顶爱的人了。
阿尔巴贡 雅克,你能不能告诉我,人家议论我什么。
雅克师傅 老爷,说也没有什么,不过话讲在前头,您可不能恼我。
阿尔巴贡 我不恼你,决不会的。
雅克师傅 算了吧,我看十有八九,您要生气的。
阿尔巴贡 我不但不生气,反而爱听。我喜欢知道人家怎么议论我。
雅克师傅 老爷,您一定要听,我就干脆对您明说了吧,到处有人说您坏话。人家说起您来,刻薄得就像大雨点子,四面八方全是。人家就喜欢挖苦您,无时无刻不拿您的吝啬当笑话讲。有人讲:您专为自己印了一些历书,四季的大斋和举行圣典之前吃斋的日子,加了一倍,好叫一家大小多断几回食。有人讲:赶上过节送礼或下人歇工的时候,您总有碴儿跟下人吵,找借口不给他们东西。又有人讲:街坊养的一只猫,有一回偷吃了您剩下来的一块羊腿,您告了猫一状。还有人讲:有一天夜晚,有人发觉您到马棚偷喂马的荞麦,您的车夫,就是我以前的那个车夫,黑地里不晓得揍了您多少棍子,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总之,您要我说给您听,随便走到一个地方,就会听见有人在糟蹋您。您成了人人的话柄、笑柄。人家不说您便罢,一说起您来,总把您叫作吝啬鬼、钱串子、财迷和放高利贷的。
阿尔巴贡 (打他)你是一个傻瓜、一个混蛋、一个坏包、一个不要脸的东西。
雅克师傅 看!我不早就料到了吗?您就是信不过我嘛。我早对您说过了,我对您讲了真话,您要恼我的。
阿尔巴贡 学学该怎么讲话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稀罕事”是指阿尔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记着把这句话……壁炉上”,对法赖尔的话的认可体现了阿尔巴贡的无知。
C.“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尔巴贡。
D.“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掩的好手”是讽刺法赖尔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尔巴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虽然是选段,但涉及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这源于作者对人物语言的精心设计,个性化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B.选文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尔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
C.选文中阿尔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
D.选文中阿尔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这暴露了他的虚伪。想听别人对他的评论,听完又暴怒,也验证了这点。
8.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把舞台行动的内在联系、剧本人物、结构和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请简要分析本文中的戏剧冲突。(6分)
9.本剧成功运用了漫画式的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B.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C.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D.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老,是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教会、帮派里面职务较高者的尊称。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只用于下级对上级的行礼。
C.行伍,我国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后用“行伍”代指军队。
D.燕见,出自《仪礼》,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指公事之余的会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作战英勇,能以少胜多。戍守怀宁寨时,他凭自己的才能,身先士卒,率领五百部下和西夏的三万骑兵勇敢战斗,最终获胜。
C.燕达公而忘私,不惧死亡。他既没有听从神宗的劝谕,也没有听从校官的建议,而是果断下令斩首谈论安营的人,出兵平定了广源。
D.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14.燕达打了败仗,神宗非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晋升其官职,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B.颔联用夸张、暗喻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
C.“胸次全无一点尘”的意思是诗人内心干净,该句写出了诗人读书时内心的感受。
D.本诗盛赞读书之好处,读书之趣,抒发诗人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
16.请简要赏析颈联。(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
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表明了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1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大诗人惠蒂埃也对它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18.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段中“不屑一顾”之后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①时代性;②阶级性;③民族性;④包容性。
C.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D.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鞋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0.如果把文中画框的句子改成“那一点微光给你温暖和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和原句相比较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试从句式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也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①_________,就形成意象。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三类。意象最基本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与事,借以表达思想情感,因此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②_________,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最后一类是象征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往往寄寓某种特定的意蕴或表达某种深刻的哲理。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当然,③_________。如狼可以象征残暴、贪婪,也可以象征自由、孤独等。
学习创作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描述、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这样诗歌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梅”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梅
一片花瓣
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
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中《梅》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
(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3)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高中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800字以上。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二第一段“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其实正是在科学、理性和客观原则的不断自觉之下,渐渐颠覆了传统辞章之学鉴赏批评的求美求善取向,而渐渐走向求真求实路线的过程”,说的是“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并不是说“真诗的现代性”。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表述犯了绝对化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所谓‘现实得不够’未必是作者的自觉”,用的是“未必是”,此项却绝对地说“作者却并没这种自觉”;C.表述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材料一第四段是说“要改变草稿写作的现状,必须加强诗的形体建设”,而不是说“为了增强现实感”“新世纪诗歌必须注重分节,既保证内在韵律,又尽量让诗行均衡”;D.表述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材料二第二段开头第一句就讲“鲁迅的历史主义体现在他将朱光潜辛苦建立的静穆美学,化为文学与社会历史中的一个美丽的误读”,下文讲的都是鲁迅对朱光潜的批评,并不是作者的看法。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面临的压力是用来引出诗歌如何表现现实的话题,并没有指出现实感对沟通作者和读者所起的作用;B.阐述的是“写作首要的是独立性”的观点,并没有指出现实感对沟通作者和读者所起的作用;D.阐述的是“诗人的现实感变化之所以能无穷”的原因,并没有指出现实感对沟通作者和读者所起的作用。
4.答案:①先简要指出历史主义作为现代性的另一特征的内涵是:一切思想与精神的表现,都应该还原为历史中的具体场景。②再以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史为证,引出鲁迅对朱光潜的批评。③最后以《省试湘灵鼓瑟》的末二句为例具体分析鲁迅同朱光潜的分歧,证明自己的观点。
5.答案: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是说,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可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观点。②对于同一部作品来说,读者的阅读是读者通过词语把握诗人的现实感,从而认识诗中现实的过程,任何一个读者都不可能在词语中看到现实,只可以觉察其中的现实感。③作者的创作是将自己从现实中所获得的现实感转换成词语的过程,现实感虽然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但现实感并非单纯的主观之物,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综合体。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作者的现实感则变化无穷,因为有限的现实可以触发诗人无限的现实感。④因此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感也是变化无穷的。所以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项,“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尔巴贡”错误。这句话指的是法赖尔讽刺雅克师傅也像自己一样讲大道理。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表情、心理”错误。文章没有对人物的心理和表情进行描写。选文主要是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中有写动作,如“拿手捂他的嘴”“挥手”等,但是没有心理和表情描写。
8.答案:本文的戏剧冲突在不同人物之间展开。①阿尔巴贡与雅克师傅之间的矛盾冲突:阿尔巴贡打算请人吃晚饭,他们商议菜单,雅克师傅要钱,而吝啬鬼阿尔巴贡想省钱。②雅克师傅与法赖尔之间的矛盾冲突:法赖尔站在阿尔巴贡的一边,迎合、讨好阿尔巴贡,并最终获得了晚饭的置办权;雅克师傅则看不惯法赖尔的这种嘴脸。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明确选文的构思。莫里哀《吝啬鬼》的节选内容中,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多组戏剧冲突:有阿尔巴贡与雅克师傅的冲突——阿尔巴贡想请人吃饭又想省钱,雅克师傅看不惯阿尔巴贡的作为;也有雅克师傅与管家法赖尔之间的冲突——法赖尔奉承阿尔巴贡,雅克师傅则看不惯法赖尔这种奉承的嘴脸。
9.答案:①如阿尔巴贡破天荒地招待客人,但又嘱咐厨子专给客人“搭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这些情节荒唐可笑,突出了阿尔巴贡吝啬、虚伪的特点。②又如雅克师傅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因此在以不同的身份和阿尔巴贡对话时,他会穿上不同的衣服,用这样一种夸张、幽默的行为来嘲讽阿尔巴贡的吝啬,表达自己对阿尔巴贡的不满。③再如阿尔巴贡舍不得喂马,竟然导致马瘦得不能拉车,这些夸张到不近情理、荒唐怪诞的情节,引人发笑,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漫画式的幽默、夸张”是莫里哀表现阿尔巴贡这个吝啬鬼形象的主要手法,他将阿尔巴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吝啬”放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答题时,从文中找出阿尔巴贡的吝啬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简要分析即可。
10.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上下文大致推断画框部分的意思,即燕达小时候和长大后的一些情况及任职状况;然后根据表示时间段的词“为儿时”“既长”,可排除D项;而“辄”是副词,常用在动词前,故不能在“辄”后断开,可排除A项;再比较剩余两项,根据授予官职的“授”可排除B项。参考标点: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11.答案:B
解析:解析:“顿首”这一礼节还用于平辈间的行礼。
12.答案:C
解析:解析:从原文“下令敢言安营者斩”看,这只是燕达下的命令,并没有写他已经斩首谈论安营的人。
13.答案:(1)(燕达)入宫辞行,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声地位已经很高了,不必亲自作战,只要激发勉励将士就可以了。”
(2)燕达默默计议说:兵法讲求制约敌人却不被敌人制约,我们把虚假的情况给他们看,他们一定会来攻打。
解析:(1)辞:辞行,辞别。矢石:箭和垒石,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可译为“作战”。第:只,仅。激勉:激发勉励。(2)计:计议,谋划。致:调动,这里可译为“制,制约”。示:给……看。“示之以虚”,介词结构后置,正常的语序为“以虚示之”。
14.答案:①燕达孤军深入,遇到敌人,作战时没有援军。②虽然战败,但战斗中活下来的士兵不在少数。③燕达平日里作战英勇,多次打胜仗。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干,明确要求回答的是燕达打了败仗官职不降反升的原因;然后从文中找到燕达作战失败及后续影响的相关信息,“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可以筛选出两条信息——“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再看前文中交代他多次深入敌境作战并获胜的语句,又可筛选出一条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并表述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子即可。
15.答案:C
解析:“胸次全无一点尘”的意思是“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无一点尘”运用比喻修辞,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
16.答案:颈联运用典故(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的作用。上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书中的知识,像源泉流水一样到处可汲,到处汲不尽。下句化用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说书中生动丰富的内容,像东风吹拂下的红花绿柳,一时呈现出一种新的风姿。
17.答案:(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8.答案:A
解析:A项中的分号和文段中“不屑一顾”之后的分号都表示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之间的停顿。B项,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C项,表示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之间的停顿。D项,表示转折关系的多重复句之间的停顿。
19.答案: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惠特曼极度绝望的心情。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把“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形象地比作“寒冬的北风”,说明当时的人对惠特曼及其诗作不仅不认可,反而冷嘲热讽;“顿时冻成了冰块”说明惠特曼的心情绝望至极。
20.答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先是用递进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希望的语气,再用让步性的句子加以补充,感情强烈;改后的句子是一般句式,表达感情的效果不如原句好。
21.答案:①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②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③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
解析:①处,由“‘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可知,“意象”是二者的结合,故此处可填写“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②处,由“可将意象分成三类……描述性意象……最后一类是象征性意象……”可知,此处要填写第二种意象;由“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可知,此处可填写“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③处,由后文“狼可以象征残暴、贪婪,也可以象征自由、孤独等”可知,同一个意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故可填写“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
22.答案:
船
一片风帆
是一缕乡思
高挂起乡思
你承载了沧桑和希望
解析:题干要求仿照《梅》的写法和形式另写一首小诗,从写法上看,“梅”在这里是象征性意象,“一片花瓣/是一滴生命”,赞美了其勃勃生机,象征着生机和春意;“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象征着梅花有甘于奉献、勇于探春的精神。注意选取的意象要有象征意义,创作时要选择该事物的典型部位来表达其象征意义。如“船”“松”等,选择其“风帆/木桨”“老根/松针”等典型部位,这些典型部位象征远大志向/踏实精神、不畏艰难/甘于吃苦等精神。然后整理作答即可。
23.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第一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说明一个现象:对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在内心里对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第三则材料通过卢新宁的话表达了一种忧虑——有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唤人们相信真善美。
我们会发现,三则材料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第二、三则材料既陈述了怀疑的现象,也暗含了怀疑的后果——“满腔杀机”;第一则材料则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人之善。综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立意有:①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②怀疑与相信:需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