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

    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
    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
    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武威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文件包含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docx、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mp3mp3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乃生命之源,它存在于客观的自然之中:或泉声叮咚,流水潺潺,活泼娇俏;或碧波荡漾,白鹭翩翩,tián jìnɡ端庄;或波涛汹涌,浊浪排空,雄浑zhèn hàn……
    水还存在于墨客骚人的诗文中: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 ① ”让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如音乐般的水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 ”让我们看到了澄澈见底,直视无碍的小潭美景;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 ④ ”中展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⑤ , ⑥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⑦ , ⑧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诉说着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伤感……
    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 ⑨ ,水与诗和谐而统一。
    自然之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在诗词之水中获得隽永。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潺潺( ) ②翩翩( )
    (2)看拼音写汉字:
    ① tián jìnɡ ( ) ②zhèn hàn ( )
    (3)根据提示,在①-⑧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文名句。
    (4)在⑨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让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同学们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下面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题文段中最后一句“自然之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在诗词之水中获得隽永”是个病句,句式杂糅,改成 “自然之水孕育了人类的生命,人类的生命在诗词之水中获得隽永”就没有问题了。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解析:这句话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C.孔融十岁时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但有个叫陈韪的官员却当众不以为然地说孔融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当即回应:“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分析:孔融巧用“归谬法”应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显示了自己的聪明,又有效地回击了陈韪的羞辱,真是一举两得。
    D.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解析:“信天游”式的言语,很有陕北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本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场景描写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说法有误的的一项是( )
    A.《社戏》是鲁迅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依据来创作的一篇小说,他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少年的“我”在平桥村看戏以及吃美味的罗汉豆的故事,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著作《新疆域》,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说明方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可以借景抒情,可以托物言志。
    D.《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4.名著阅读
    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下面问题。
    (1)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说说你的理由。


    (2)小记者:《经典常谈》里不见得所有篇目我们都有兴趣,若进行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5.综合性学习
    班级计划于“五一”假期里开展“倡导低碳生活”活动,下面是供同学报名的活动策划安排表。
    (1)“活动策划安排表”发到同学们手中了,请你以活动策划者的身份,和同学们讲一段话,告知他们如何参加活动。注意讲清楚小组选择、报名截止时间、活动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
    (2)上面的表格中有两处空白,请填写所空的内容,使调查面更广。
    A B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宜家他们“宣传组”撰写的宣传标语,其中哪一条不切合低碳生活?为什么?
    第一条:建设绿色家园 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条:节能是一种美德 环保是一种时尚
    第三条: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第四条:红绿灯下守秩序 斑马线上讲文明
    第五条:倡导低碳生活 让地球不再叹息
    第六条:关灯节水多步行 绿水蓝天笑脸迎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渔家风灯别样红
    简梅
    ①春节到来,在南方的很多乡村、城镇,人们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挂红灯笼。红灯笼在门前挂起,心里立刻生出年的色彩和味道来。天气再冷,身心也是暖和的。
    ②我的家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镇,古时因山上遍植梅花,得名梅城,又称梅花镇。凛冽的海风和梅香交织成这里过年时的独特味道。但要说到色彩,除了大海的湛蓝,浅滩的碧绿和梅树的嫣红,最夺目的,就是渔家门前悬挂的风灯了。
    ③在我的记忆里,每当看到处处风灯高挂,就知道春节来了。整个渔镇一片红火,一家家、一户户,红对联、红福字、红窗花、红绣结……鲜艳夺目。傍晚,站在海岬高处,看渔镇陆续亮起一盏盏风灯,就像是一条条鲜活的红鲤,在夜空中畅快地游着。风灯透出的红光,暖融融的,把海岸、村廓、房屋点缀得错落有致。海风吹过,飞红点点,更显出一片别样的风韵。
    ④听父亲说过,风灯原是镇上人家的一种照明工具。以前,梅花镇作为福州军事要塞和省会门户,人员过往频繁。人们晚间出行需照明用具,遂使灯笼业一直兴盛。记得小时候,我在街上就见过许多灯笼作坊,里面( ),只见竹篾舞动,铁丝缠绕。还记得,那些灯笼是用竹做成骨架,造型以八角形为主,套入细小的木制蜡烛底座,外罩用的是半透明且有韧性的拷贝纸。先将纸切割成长方形,而后线描图案,画的都是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海中生物,还有山水、花卉,之后再进行上色与裱褙。
    ⑤一盏盏风灯制成后,挂起时,烛光燃亮,透出一只只灵动、活脱的鱼虾蟹类,看得人( ),仿佛一眨眼,它们就会蹦爬到海里去。稔熟的工艺,精美的制作,每每吸引着行人围观挑选。闲时,店里的伙计还会每人挑上二十多盏风灯,穿街走巷地吆喝:“买风灯,快来买风灯咯!”或趁夜赶到邻近的文岭、金峰等地去叫卖,步声遥遥,灯影绰绰……
    ⑥乡村闹元宵时,乡亲们会带风灯出游,还伴有舞龙灯、高跷、舞狮、闽剧伬唱以及“十番”伴奏等,祈求平安。那时刚上小学的我,也总在元宵节夜幕降临后,用小木棒兴奋地提着红彤彤的风灯,沿着窄窄青石巷去伙伴家玩。一路上,遇到无数挑灯的少年;交错中,那闪烁的火苗与单纯的童心一同跳动着。
    ⑦有意思的是,家乡的风灯还有别名,渔民都叫它“风不动”,这是渔民在外捕鱼时为它起的名字,即祈盼( )的意思。这种风灯,自然要特殊加工——灯的底座为厚实的红柴短圆柱,灯罩用篾丝编制,呈圆鼓形,外罩一层麻纱布,纱布的四周写上“渔利大获”四个红字,再用桐油漆刷,防雨防潮。这种上有钩挂,下有底槽的“风不动”,成为渔民在外时极为可亲的依靠——无论渔船夜行,还是岸上篷寮的生活,或是夜晚加工鱼货,那晕红闪亮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勤劳勇敢的黝黑脸庞,也映照着大船舱上金晃晃的“船头压浪”“开路先锋”等船联……我每每想起它,便仿佛看见父亲当年在“风不动”灯前,与他的一船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听见了他如海浪般爽朗的笑声。风灯给予乡人的温暖,永远定格于梅花镇的记忆之中。
    ⑧如今,梅花镇的春节灯笼,除了风灯原有的制作方式外,还综合了绘画、剪纸等工艺,利用木、藤、麦秆、绫绢等材料,创制出各种新样式的花灯。每逢喜庆良辰,镇上的街道、商店、公园和渔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花样翻新的灯盏。夜晚来临,一盏盏灯笼亮起,喜气洋洋,瑞气满满。登上雄伟壮观的望海楼,俯瞰山下梅城,海波低语,岛礁隐现,灯盏透亮,光彩四射,古镇美景,尽收眼底。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22日)
    6.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影影绰绰 目瞪口呆 有条不紊B. 影影绰绰 目不转睛 稳稳当当
    C. 人流涌动 目瞪口呆 有条不紊D. 人流涌动 目不转睛 稳稳当当
    7.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傍晚,站在海岬高处,看渔镇陆续亮起一盏盏风灯,就像是一条条鲜活的红鲤,在夜空中畅快地游着。(修辞角度赏析)
    (2)风灯给予乡人的温暖,永远定格于梅花镇的记忆之中。( 说说“定格”二字的表达效果)
    8. 文章最后一段写梅花镇的春节灯笼有什么作用?
    9. 本文以《渔家风灯别样红》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中“别样”的理解。
    (二)阅读《植物也要睡觉》一文,完成10-13题。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奔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10.关于文章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B.现代科学家们不但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并且在其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现。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植物不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
    11.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植物为什么要睡眠(植物睡眠的意义)。
    B. 从第②自然段开始,作者用一个反问引出对植物睡眠原因的介绍。
    C.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字“69种”和“长期”交代了达尔文研究的范围与时长,说明其结论的科学性与真实性,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最后一段的 “入睡”“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几个加点词也体现了其语言的这一特点。
    D. 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2.试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3.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嗖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 ④ 弥:更加 .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段【乙】中的加点词。
    15.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遂与外人间隔 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D.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7.两篇选文中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下面对本诗内容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颔联从正面描写离别之情过渡到劝勉之意,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悲凉孤独之意。
    C.颈联境界开阔、格调高昂,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为历代传唱名句。
    D.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虽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但面临“歧路”还不免泣下沾巾。
    19.你觉得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四、作文
    20. 请任选一题作文。
    (1)糖果是甜的,它能让吃到的孩子感到快乐;春花是甜的,花里带着甜味儿,让人联想到秋天就要结成果实;亲情是甜的,它能让全家人在散步时感到亲情的温暖……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种甜让你难忘,给你启发呢?
    请以“有一种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①写真事,抒真情;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得抄袭、套作,请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看,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读了以上材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②要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写出自己独特感受;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小组
    活动内容
    任务(目的)
    组长
    资料组
    上网搜集资料
    1.搜集有关“低碳”的文字资料,不少于5篇;
    2.搜集近两年我国“碳排放”的数据;
    3.搜集我县“低碳生活”行动方案。
    文青
    考察组
    实地走访考察
    1.考察家乡的一条河流,拍摄河水、河岸边等环境面貌;
    2.走访两户邻居,形成自己家和邻居家每月用电量、用燃料量、A 、B 等等的对比数据,并计算出家庭人均量;
    3.考察你所在的村组或者片区的绿化情况,统计人均每年植树的棵数。
    王林
    宣传组
    开展社区宣传
    1.制作5块宣传低碳生活的展板;
    2.撰写并印制10条宣传低碳生活的标语。
    嘉宇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之绿萝山下
    语境推断法:可联系上下文推断
    __________
    (2)桃可千余树
    课内迁移法:参考“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
    (3)屡陟弥高
    查阅词典法:①登;上。(一般指登山或登高)②提升;提拔
    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苏辙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和答案:

    这是一份苏辙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和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沈阳苏家屯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沈阳苏家屯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诗文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和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和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两则摘抄,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综合性学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