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讲专练(带答案)2023-2024学年 部编版
6 写景状物文章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6 写景状物文章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动/静态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常考题型:
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某个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3、请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 答题方法:
1、通过揣摩生动的词句,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手法、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角度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 答题的格式:
1、“×××(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一词用得很妙,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2、比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3、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4、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5、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6、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7、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8、动/静态描写:运用了动/静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需要注意的地方:
实际的考试中,我们常常碰到既是写人写景、又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分析时就要综合考虑。既要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也要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其描写特点,更要揭示句子所表达的言外之意与情感。
◉考点训练:
田鼠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巴辛辛苦苦种的
粮食被偷走。因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您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经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③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鹏被撑得鼓鼓意意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④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⑤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因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腺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⑥这些偷养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1、下列对短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阅读文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鼠喜欢在地势低、防水淹、阳光充足的地方做窝。
B. 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们就爱吃什么。
C. 田鼠会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来过冬,而故意少吃或不吃。
D. 田鼠在偷粮食时,为了防止自己的战利品被夺去,一般都是单枪匹马地作战。
3、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如果把画线部分中的“到一定程度”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你怎样理解“种内斗争”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二) 秋思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 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 上了一层花毯,那茸茸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 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注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闹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枣,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有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请你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
2、作者是抓住吕梁山景色 的特征来描写的。
3、第2自然段中的“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和“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种说法矛盾吗?请你作出分析。
4、第②自然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请找出一个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
子,用“ ”画出来,并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中的“造物者”指什么?
6、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
与“秋”相关的古诗词。
(三) 感悟春天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渐渐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对春的感慨。就连北宋理学家程题也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
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即使是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拿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读第1自然段,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2、第4自然段画“ ”句子中的“这”具体指的是 。
3、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4、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道:“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请你根据下面提示的角度,再写一写你积累的诗句。
春花:
春雨:
(四) 黄河源
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马踏着松软的草地,向山顶爬去。也许你
想象中的五千多来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
越往上走,就越觉得好像来到了天上一样。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
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山上的羊群裹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真难分辨出
哪是羊群,哪是白云。记得小时候,我任性地向大人们要东西时,他们往往开
玩笑说:“天上的星星,你要不要?”而这会儿,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
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
一股泉水越来越细,河道竞像我们小时候在渠边挖的小水沟,一块块小石
头就像摆在棋盘中的棋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我不禁跳下
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又走了几十步。在云雾传绕的一大片山坡上出现了数十处清泉。泉眼里,
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泉边长着野花。几十条细
流沿着布满奇花异草的缓坡向一起汇去……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喝
一口黄河的水吧,它是那么清,那么甜。我们几个还兴奋地打起了“永仗”,
让源头之水洒遍全身。
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我顺着小溪,
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
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奔过五千多千米,流入大海。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①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 )
②珍奇的不多见的花草。(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从山顶往下看的。
B.一大片山坡上的几十条细流汇成了黄河源头。
C.“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这句话说明“我”摘星星的愿望实现了
D.作者描写了黄河源头五千多米的高山非常险。
3、体会句子表达的心情,把句子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
4、短文中说:“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下列体现了黄河
源有趣的句子是( )。(多选)
A.黄河源的河道像一条小水沟,小石头像摆在棋盘中的棋子。
B.有数十处清泉,泉眼在不停地冒出水泡。
C.“我们”兴奋地打“水仗”。
D.黄河奔腾,流入大海。
5、用“ ”画出文中对景物进行动态描写的一个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五) 黄河魂
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
那惊天动地的确确气势,仿佛要把我给吞没了。
②我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
它们翻滚着、输提者、相挤着、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
壶口“冲线”的一刹那,争个你低我高。
③来了!来了1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
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滚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
至。雷霆万钧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技事,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当。说时迟,
那时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于万条巨龙,齐刷刷
地跌进深渊……
④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
巨龙,拼命挣扎者、蜿蜒者,企围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
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
深渊中升腾,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
⑤仁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
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表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
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
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
布中去了。
⑥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
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
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待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
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2、本文结尾写道“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想一想:
作者要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哪些营养?联系文章内容,分条表述。
(1)
(2)
(3)
3、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作者由 联想到的。第
⑤~⑥自然段中,作者耳闻目睹之后,想到了 。
同样是展开想象,两者有什么不同?
4、一位同学读到第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时,写下了下面的课堂笔记,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明理由。
作者把巨浪想象成巨龙,写出了瀑布的气势,但是“跌”字与龙的形象不符,
改成“飞”字更加合适。
(六) 朝花夕拾(节选)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段列举两个句子进行分析。
2、B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A、B两段中,“乐”体现在哪里?
4、请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A、B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这两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解析:概括文章的层次结构,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划分:关注过渡句;关注表示顺序的词语;关注表示时间和空间变换的词句;关注文章(段落)的结构。阅读全文,把各段的意思进行概括和梳理,可以得出第1、2段介绍的是田鼠建房子,第3至5段介绍的是田鼠的生活习性,第6段总结田鼠的危害以及天敌。所以选项是A正确答案。
2、B
解析:阅读文章时,对应各项内容,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判断对错。通过比对,可知选项B正确。
3、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猫头鹰等田鼠的
天敌对农业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析:认真分析这句话,找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再体会其作用。
4、“到一定程度”是指达到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具体到多少,这要根据田
鼠的具体生存环境来判定,生存环境不同,“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同;去掉了,就不够准确,无从判定“多”的程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解析:联系上下文,分析特定表达的作用。仔细品读这句话,对比去掉加点
部分以后的表达效果,便知道如果去掉“到一定程度”就不知道这个“多”是有标准的——要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田鼠们的不团结。
5、这是生物生存之道的自我调节,符合大自然的规律,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二)1、(示例)(甲)披(乙)铺 (丙)拼
2、热烈、浓艳(或“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3、两种说法不矛盾。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方法,更加突出了秋色的热烈、浓艳。
解析:考查对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出评价的能力。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用大量笔墨重点表现吕梁山的红色,同时又点明在这红色的世界里“偶有几株大杨树”“映出那些松柏林”,有了这些黄色和绿色的点缀,更衬出秋色的热烈、浓艳,也表现出吕梁山秋景的丰富多彩。所以本题应回答两种说法“不矛盾”。
4、(句子:)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杨树比作金色的大扫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到来后杨树叶子一片金黄色的状态。
5、大自然的风雨、太阳、土地、蜂蝶。
6、(示例1)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示例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三)1、多雨、短暂、来得艰难。
解析:阅读第一自然段,从“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可知,江南的春天总是伴随着春雨,雨水较多;从“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可知,春天来得不易;从“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可知,春天很短暂,不经意间就过去了。作答时围绕以上几点概括即可。
2、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3、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这正是春天被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承认和赞美的原因。
4、揭示了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的道理。 人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
解析:阅读短文,作者通过写春光的金贵,春天的美好,告诉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天。由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不管是落花有意,……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可知,对于易逝的时光,作者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告诫所有人要把握时间,
5、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四)1、①若隐若现;②奇花异草;
解析:考查了词语解释。①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②奇花异草:珍奇的不多见的花草。
2、B;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向山顶爬去”“越往上走”等内
容可知,“我”是从山脚往山顶爬。B.正确。C.有误,“我就在云雾中,好像一伸手就能摘到神秘的小星星了”这是比喻的说法,而不是说明“我”摘星星的愿望实现了。D.有误,由“也许你想象中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可知,题干说法不正确。故选B。
3、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到黄河源头了;
解析:考查补充句子。体会作者心情,补全的句子内容表达出作者对黄河源
头向往的急切心情。如: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到黄河源头了。
4、AB;
解析:考查找关键语句的能力。“黄河源的河道像一条小水沟,小石头像摆
在棋盘中的棋子”“有数十处清泉,泉眼在不停地冒出水泡”体现了黄河源的有趣。故选AB。
5、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表现出了白云的姿态多样,突出了云的美。
解析:考查找关键句子并进行赏析。找出文中对景物进行动态描写的一个句子,进行赏析即可。如“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表现出了白云的姿态多样,突出了云的美。
(五)1、①惊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 ②浪涛巨响,跌进深渊 ③伫立在壶
口瀑布前④瞬息万变的奇观,震耳欲聋的轰鸣
2、(1)博大的胸怀
(2)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3)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
3、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黄河母亲的胸怀、精神和气概
前者是由壶口瀑布的特点展开的想象,后者是对事物展开的人格化的想象。
4、不同意。“跌”字体现出了巨浪下降速度极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
瀑布的气势磅礴;“飞”字只能表现出下降速度快,不能凸显壶口瀑布的排山
倒海之势,所以使用“跌”字更合适。
解析;考查评价语言形式的能力。析使用两个字的不同表达效果,比对后作
答。“跌”字在句中有“从高处飞速降落,势头不受控制”的意思,体现了巨
浪下降速度之快和壶口瀑布气势之磅礴。“飞”字则只能表现出巨浪下降速度
快,不能体现出壶口瀑布的排山倒海之势。因此应回答“不同意”,并结合此
分析说明理由。
(六)1、示例: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
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
又甜”写的是味觉。
解析:本题考查感官描写的理解。A段,运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味觉等多种感觉,描写了百草园的美景。回答时列举感官,具体结合文句,符
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
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突出了捕鸟得
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效果分析。B段,雪地捕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
如“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生动准确地描述了捕鸟的全
过程,表达了捕鸟中得到乐趣。
3、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
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
在其中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乐景、乐事。结合A“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
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
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分析,油蛉、蟋蟀、有见过有一块根
象人样”分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
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结合B“薄薄的雪,是不行的;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
了”分析,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
4、A段:百草园美景图,描写百草园的美丽、有趣。B段:雪地捕鸟图,
描写冬天百草园的诱人,充满乐趣。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为下文写“三味
书屋”形成对比,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内容概括和写作目的分析。结合“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
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分析,A段:百草园美景图,描写
百草园的美丽、有趣。结合“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
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
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
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分析,B段:雪地捕鸟图,
描写冬天百草园的诱人,充满乐趣。百草园的美景和冬天在百草园雪地捕鸟情
景,突出了百草园的美景、乐事,令少年时的作者乐在其中,突出百草园是“我”
的乐园,为下文写“三味书屋”形成对比,作铺垫。
浏览地点
所见所闻
壶口瀑布
①
↓
②
↓
浪涛轰鸣、炸响,从深渊中升腾
③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8 写景状物文章阅读-2024年小升初语文必考考点专题复习(部编版)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考点解析,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9 写景状物文章 分析关键句端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句子的含义,××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从××角度赏析xx句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 写景状物文章 判断文章的写作顺序(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状物的顺序,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