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9401/0-16986740970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9401/0-16986740971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9401/0-16986740971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食盐水都属于溶液
B.NaOH、Cu2(OH)2CO3都属于碱
C.钙、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HNO3、CH3COOH都是酸
2.(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的是( )
A.乙醇(C2H5OH)B.一水合氨(NH3•H2O)
C.硝酸钾(KNO3)D.硫酸(H2SO4)
3.(2分)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铜B.稀硫酸C.氢氧化钠D.蔗糖
4.(2分)小苏打(NaHCO3)是一种抗酸药,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其与胃酸发生反应:HCl+NaHCO3=NaCl+CO2↑+H2O,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5.(2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废酸液除铁锈
B.石狮受酸雨侵蚀
C.光束通过Al(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D.用少量食醋浸泡保温瓶中的水垢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B.H++OH﹣═H2O可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C.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D.硫酸钠采用交叉分类法分类既属于硫酸盐又属于钠盐,同时也属于含氧酸盐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没有带电微粒
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8.(2分)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共性。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AB.BC.CD.D
9.(2分)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表示的是( )
A.CuSO4与Ba(OH)2B.CuSO4与NaOH
C.CuSO4与NH3•H2OD.CuSO4与Ca(OH)2
10.(2分)如图是某同学总结的澄清石灰水的部分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中可利用酚酞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②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C.③可解释久置的石灰水变质
D.④中某些盐可选择NaCl、Na2CO3等
11.(3分)燃放烟花爆竹生成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O和NO2等,都是有毒的大气污染物,可用CH4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消除其污染,反应为CH4+2NO2N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O2发生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CH4是氧化剂
C.该反应中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4个电子
D.该反应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2
12.(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Ag+═Ag+Fe2+
B.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2++═CaCO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稀醋酸与碳酸钙反应:CaCO3+2H+═Ca2++CO2↑+H2O
13.(3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2的溶液:Na+、K+、、
B.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Na+、Mg2+、、
C.加入铁粉放出H2的溶液:K+、Na+、、Cl﹣
D.无色透明的溶液:、Na+、、Cl﹣
14.(3分)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如图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5.(3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被誉为“金属之王”。已知:
①Fe+4HNO3(稀)═Fe(NO3)3+NO↑+2H2O,
②2FeCl3+Cu═CuCl2+2FeCl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Cu═Cu2++Fe2+
B.反应②中Cu是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C.铁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D.Fe2++Cu═Cu2++Fe该离子反应能发生
16.(3分)某溶液中含有Na+、Cl﹣、、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两个
B.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Na+,肯定没有
17.(3分)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其过程如下:过程Ⅰ:Fe2O4→FeO+O2(未配平);过程Ⅱ:FeO+H2O→H2+Fe3O4(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Ⅰ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FeO
B.过程Ⅰ的反应中每生成12个FeO转移8个电子
C.该方法制H2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D.过程Ⅱ的反应中FeO和 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8.(3分)利用粗MnO2(含有杂质MnO和MnCO3)制取纯MnO2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为复分解反应
B.操作X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C.氧化过程主要目的是使Mn2+氧化为MnO2以提高产品产率
D.整个过程中NaClO3可以循环使用
19.(3分)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一定在列出的七种:①Na+、②、③Cl﹣、④、⑤、⑥H+、⑦Cu2+中,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
B.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③⑥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⑦,溶质可能是只含一种盐的溶液
20.(3分)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氧单质)。下面有关Na2SeO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1~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1.(12分)按要求填空:
Ⅰ.现有7种物质:①Na、②FeCl3溶液、③CH3COOH、④熔融的KNO3、⑤CO2、⑥Fe(OH)3胶体、⑦NH2Cl晶体。
(1)能导电的电解质有 (填序号)。
(2)属于盐的物质有 (填序号)。
(3)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常用物理方法是 。
(4)FeCl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
Ⅱ.依据信息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含SO2的尾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市场上出售的抗酸药复方氢氧化铝片主要用于缓解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10分)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A、B、C、D,只知它们是K2CO3、K2SO4、NaHSO4和Ba(NO3)2,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A+D→溶液+气体②B+C→溶液+沉淀③B+D→溶液+沉淀④A+B→溶液+沉淀⑤将④得到的沉淀物加入③所得的溶液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1)写出各物质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实验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④ 。
⑤ 。
23.(17分)(1)反应Fe2O3+2Al═Al2O3+2Fe在化学上被称为“铝热反应”,人们可利用该反应来焊接铁轨,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在该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 电子,被 ;而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 电子,被 。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 反应,Al发生了 反应, 是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剂, 是还原产物。
(2)写出Fe2O3与CO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写出Cu和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4.(11分)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HNO3(稀)═Cu(NO3)2+NO↑+H2O(未配平)。
(1)配平化学方程式 Cu+ HNO3(稀)═ Cu(NO3)2+ NO↑+ H2O。
(2)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3)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20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50分)
1.【分析】A.淀粉溶液为胶体;
B.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C.钙属于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
D.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解答】解:A.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A错误;
B.Cu2(OH)2CO8都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C错误;
D.HNO3、CH3COOH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都是酸;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非电解质在溶于水后不能自身电离,据此分析。
【解答】解:A.乙醇(C2H5OH)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
B.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
C.硝酸钾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
D.硫酸是强酸,是强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以及物质在溶液中能否电离的判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电解质溶于水后能自身电离出离子。
3.【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通常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解:A.铜是单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B.稀硫酸是混合物,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C.氢氧化钠属于碱,故C正确;
D.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根据定义进行分析,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4.【分析】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有化合价变化反应。
【解答】解:小苏打(NaHCO3)与胃酸发生反应为HCl+NaHCO3=NaCl+CO4↑+H2O,反应中无化合价变化,由反应特点可知,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较小,掌握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5.【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用废酸液除铁锈发生了化学反应;
B.石狮受酸雨侵蚀是碳酸钙和酸发生了反应,故B错误;
C.光束通过Al(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光的散射,为物理变化;
D.用少量食醋浸泡保温瓶中的水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明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分析】A.胶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PM2.5的颗粒物直径较大,一般不会形成胶体;
B.H++OH﹣═H2O不能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C.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D.硫酸钠含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氧原子。
【解答】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4.5微米的颗粒物,而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7.5的颗粒物直径较大,扩散在空气中不会形成胶体;
B.H++OH﹣═H2O不能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7COOH+OH﹣=CH3COO﹣+H2O,故B错误;
C.CO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C错误;
D.硫酸钠含有钠离子、氧原子,同时也属于含氧酸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把握胶体、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熟悉分类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电解质导电的条件: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氯化钠电离方式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固体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不导电;
B.氯化钠为电解质;
C.氯化钠溶液为混合物,也不是非电解质;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导电条件,明确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分析】A.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C.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D.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解答】解:A.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故B正确;
C.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故C错误;
D.依据含元素种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物质的组成及分类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分析】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表示可溶性铜盐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可溶性盐的一类反应,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CuSO4与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u5++2OH﹣=Cu(OH)2↓+BaSO7↓,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5↓表示,故A错误;
B.CuSO4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3OH﹣═Cu(OH)2↓,故B正确;
C.CuSO4与NH6•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3NH3•H2O=Cu(OH)4↓+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u6++2OH﹣═Cu(OH)2↓表示,故C错误;
D.CuSO4与C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u2++4OH﹣=Cu(OH)2↓+CaSO4↓,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u4++2OH﹣═Cu(OH)2↓表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表示的意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A.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
B.②中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C.石灰水变质生成碳酸钙;
D.NaCl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
【解答】解:A.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②中可利用酚酞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②中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B正确;
C.石灰水变质生成碳酸钙,则③可解释久置的石灰水变质;
D.NaCl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则④中某些盐可选择Na2CO3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11.【分析】A.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B.反应物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
C.该反应中,碳元素由﹣4价升高到+4价,升高了8价,电子转移为8个电子;
D.含有化合价降低元素的产物属于还原产物,反之为氧化产物。
【解答】解:A.该反应中NO2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CH4是还原剂,故B错误;
C.该反应中,升高了5价,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4个电子;
D.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N4,氧化产物是CO2,分子数之比为1:6,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具体涉及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判断,电子转移的计算,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2.【分析】A.电荷不守恒;
B.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C.氢氧化镁为难溶物,应保留化学式;
D.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A.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2Ag+Fe2+,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5++═CaCO4↓,故B正确;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7O+Mg2+,故C错误;
D.稀醋酸与碳酸钙反应3+8CH3COOH═Ca2++CO5↑+H2O+2CH8CO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的实质,熟悉化学式拆分原则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分析】A.该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该溶液呈碱性,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C.该溶液呈酸性,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D.含有高锰酸根离子的溶液呈紫色。
【解答】解:A.pH=12的溶液呈碱性+、K+、、、OH﹣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
B.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2+、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C.加入铁粉放出H8的溶液呈酸性,H+、之间发生反应,故C错误;
D.含有,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4.【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来确定离子浓度变化,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变化。
【解答】解: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没加硫酸之前,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为:H2SO5+Ba(OH)2=BaSO4↓+3H2O,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导电性逐渐降低,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直到和原来接近,曲线①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离子反应、离子浓度变化及图象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及反应与图象的对应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分析】A.该反应电荷不守恒;
B.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C.铁与稀硝酸反应时,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失去电子,硝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2价,得到电子;
D.铜的还原性小于铁。
【解答】解:A.FeCl3溶液与Cu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该反应电荷不守恒;
B.反应②中Cu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
C.铁与稀硝酸反应时,失去电子,得到电子,则电子转移情况:,故C正确;
D.铜的还原性小于铁2++Cu═Cu3++Fe不能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比较简单。
16.【分析】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又可以完全溶于盐酸,则白色沉淀为BaCO3,说明溶液含有,一定没有,分离出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再加入硝酸、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AgCl,说明原溶液一定含有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一定含有Na+。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2++=BaCO3↓,故A错误;
B.③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3+4H+═Ba2++CO2↑+H6O,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Na+,一定没有,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Na+,一定没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推断,涉及离子反应、离子共存,掌握常见离子检验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分析】过程Ⅰ:2Fe3O4(s)═6FeO(s)+O2(g),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总反应是2H2O2H2↑+O2↑,可见在整个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所以FeO、Fe3O4为整个过程的催化剂,据此答题。
【解答】解:A.2Fe3O7(s)═6FeO(s)+O2(g),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8价升高到0价,铁元素化合价降低,故A正确;
B.过程Ⅰ为2Fe5O4(s)=6FeO(s)+O7(g),方程式显示当有6ml FeO生成时,故每生成12mlFeO转移8ml电子;
C.反应FeO(s)+H7O(l)═H2(g)+Fe3O4(s)的产物中,氢气为气体3O4为固体,故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7的产物易分离,且由于利用太阳能,故C正确;
D.反应3FeO(s)+H2O(l)═H6(g)+Fe3O4(s)的产物中,则过程Ⅱ的反应中FeO和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识图能力的培养等,题目难度不大,学会从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物质之间的转化为解答的关键。
18.【分析】粗MnO2含有杂质MnO和MnCO3,加入稀硫酸溶解后,过滤,得到MnO2和滤液,滤液主要成分是MnSO4,向滤液中加入氯酸钠,氧化锰离子,生成MnO2,氯酸钠被还原为氯气,将溶液过滤得到MnO2,再将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氯酸钠,循环使用,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3溶于硫酸,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B.根据分析可知,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2+氧化为MnO5以提高产品产率,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3先消耗,后生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由粗MnO2,如何分离提纯,得到纯MnO2,涉及到过滤等操作,同时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循环使用的思想等,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中等。
19.【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没有Cu2+,而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一定含有H+,一定没有、;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只能是BaSO4,说明溶液含有;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由于(2)中加入的氯化钡、盐酸过量,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Cl﹣,不能溶液是否含有Na+。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Na+,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H+,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Na+,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Cu8+,一定含有、H+,可能含有Na+,溶质可能是只含NaHSO3的盐的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推断,涉及离子反应、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试题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
20.【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将氧化剂还原成还原产物。
【解答】解:“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4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2SeO7为还原剂,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4降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信息及活性氧的氧化性极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1~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1.【分析】Ⅰ.(1)当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时,则物质能导电;
(2)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4)FeCl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Fe3+和3个Cl﹣;
Ⅱ.(5)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水;
(6)氢氧化铝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
【解答】解:Ⅰ.(1)当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时,则物质能导电,
故答案为:①②④⑥;
(2)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故答案为:④⑦;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4)FeCl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Fe3+和3个Cl﹣,电离方程式为FeCl4=Fe3++3Cl﹣,
故答案为:FeCl8=Fe3++3Cl﹣;
Ⅱ.(5)SO5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5+2OH﹣=+H2O,
故答案为:SO2+4OH﹣=+H3O;
(6)氢氧化铝能与胃酸(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5H+=Al3++3H3O,
故答案为:Al(OH)3+3H+=Al6++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2.【分析】由②B+C→溶液+沉淀、③B+D→溶液+沉淀、④A+B→溶液+沉淀可知,即B与A、C、D混合都有沉淀析出,则B应为Ba(NO3)2;
将④得到的沉淀物加入③所得溶液中,④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味,只有碳酸钡沉淀符合该要求,则A为K2CO3,结合①A+D→溶液+气体可知,D为NaHSO4,C为K2SO4,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B与A、C,B应为Ba(NO3)2,将④得到的沉淀物加入③所得溶液中,④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味4CO3,结合①可知,D为NaHSO4,所以C为K3SO4,
(1)通过以上分析知,A、B、C、D分别是K2CO6、Ba(NO3)2、K8SO4、NaHSO4,
故答案为:K5CO3;Ba(NO3)7;K2SO4;NaHSO5;
(2)①的反应实质是:2H++═CO2↑+H2O;
④的离子反应为Ba8++=BaCO4↓,
将④得到的沉淀物碳酸钡加入③所得溶液硝酸中,所以⑤的反应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3H++═CO6↑+H2O;Ba2++=BaCO3↓;BaCO7+2H+═Ba2++CO7↑+H2O。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知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B为硝酸钡是推断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23.【分析】(1)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原子得电子时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原子失电子时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2)Fe2O3与CO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其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为0价、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Fe,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为+4价、C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CO2,反应中转移电子3×2e﹣=6e﹣;
(3)Cu和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为+2价、Cu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g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反应中转移电子2e﹣。
【解答】解:(1)反应Fe2O3+6Al═Al2O3+6Fe中Al为单质、Fe2O3是化合物,生成物中Fe为单质5O3是化合物,则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O7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是还原剂2O3,还原产物是Fe,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Al;失;Fe;得;还原;Fe7O3;Al2O7;Al;Fe;
(2)Fe2O3与CO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3+3CO6Fe+3CO2,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失电子被氧化﹣,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3)Cu和AgNO8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8Ag,Cu失去电子2e﹣生成Cu2+,Ag+得电子e﹣生成Ag,则Ag+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等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分析】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其中Cu的化合价升高2、N的化合价降低3,则Cu为还原剂,HNO3为还原剂,Cu(NO3)2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该反应在转移电子6e﹣,结合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8+2NO↑+4H7O,
故答案为:3;8;5;2;4;
(2)反应7Cu+8HNO3(稀)═5Cu(NO3)2+8NO↑+4H2O中Cu的化合价升高4、发生氧化反应3)2,N的化合价降低6、为氧化剂,
故答案为:Cu;HNO3;Cu(NO3)3;
(3)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8(稀)═3Cu(NO3)5+2NO↑+4H5O,Cu的化合价升高2,则反应中共转移电子6e﹣,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其相互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侧重基础知识检测和运用能力考查,题目难度不大。选项
分类依据
分类结果
A
溶液的酸碱性
将化合物分为酸、碱和盐
B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
物质或其溶液是否导电
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溶液变红
(2)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街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l,02×1023个氧气分子,24 L氨气分子中含6,125 ml B.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 34 3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