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PPT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4.2.2+洋流(第2课时+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4.3+海—气相互作用-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5.1.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课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5.2.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5.2.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5.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第五章 第一节 第1课时目录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四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 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植物(生物)大气(水汽)岩石(地貌)河流(水文)土壤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三大类循环简图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候与水文降水影响陆地水体的分布水分的蒸发和凝结影响气候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气候与地貌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湿润的气候条件:流水侵蚀堆积地貌 地表性质影响大气温度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影响大气的组成,调节气候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气候与生物光照、热量、水分影响植物分布及形态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土壤的干湿状况影响着空气的温度和湿度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气候与土壤气候影响土壤的质地、土壤形成速度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地貌与水文地貌影响水体的形状、大小和分布 水体运动塑造地表形态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6)地貌与土壤坡度、地形部位不同,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不同 土壤经固结成岩作用可以转化为岩石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促使岩石风化对地表进行微改造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7)地貌与生物沙丘地貌与冰川地貌下植被类型迥然不同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生物吸收和蒸腾水分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8)水文与生物水分决定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9)土壤与生物土壤是陆地生物生长的基础 生物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距今2000多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挤压下强烈隆升,从此改变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活动: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1、促进了青藏地区高寒环境的形成 高原隆升后,气温下降,广大高原面上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2、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高原隆升后,阻碍了南部海洋湿润气流西进北上,并且导致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3、对中国气候影响巨大,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 南支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流动,明显加强了西南季风; 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向东流动,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分布引起的偏北季风。 进入第四纪后,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把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 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一带在冬季不容易受到暖气流的影响,冷空气因而有机会积聚,形成强盛的冷高压。 夏季位于青藏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受地形屏障,受不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热低压因而得以长期保存。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地形的影响 4、形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喜马拉雅山运动导致秦岭的不断抬升,造就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分异。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河流分布的影响 5、形成大面积的高山冰川,成为大河的源头。 生物圈水圈水循环岩石圈循环生物循环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绿色植物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共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水圈大气圈无机盐(岩石圈)大气圈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要素组合的差异影响生产功能的强弱亚寒带针叶林热带 亚寒带(大尺度)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请大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坡向引起的,“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利于乔灌木的生长;“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但蒸发也快,水分条件差,只能生长一些需水量小的草本植物。案例1:祁连山(小尺度)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2.稳定功能例如: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案例2: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1)坡面土壤表层常常发生流水侵蚀;(2)岩石不断风化,为土壤形成提供原料;(3)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共同控制着土壤厚度等。 坡面土壤表层常常发生流水侵蚀。岩石不断风化,为土壤形成提供原料。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共同控制着土壤厚度。一般来说,如果流水侵蚀强烈,土壤薄,下覆岩石受环境影响加剧,风化加速。相反,如果流水侵蚀较弱,在厚厚的土壤的保护下,岩石就不易风化。表面上看,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很明显,一次降水过程就能观察到;而土壤的形成速度比较慢,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土壤厚度似乎应该变薄。但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经过多年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厚度一般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如何保持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示意图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高寒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藏羚羊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藏羚羊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3.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藏羚羊的数量与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藏羚羊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藏羚羊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整体性稳定功能1.若图1中A是绿色植物,则图1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功能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D.生产功能下面两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据此回答1~2题。√2.图2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B.稳定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随堂练习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1.索科特拉岛拥有多种特有植物的原因主要是A.地处热带地区 B.地壳运动活跃 C.自然环境多样 D.长期远离大陆【答案及解析】3.D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岛长期点大陆分离,从而使岛屿物种与大陆物种隔离,导致该岛有多种特有植物。随堂练习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2.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断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少雨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凉爽干燥 【答案及解析】4.A 解析:索科特拉岛位于亚丁湾地区,地处东北信风带内,冬季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也是从非洲大陆吹来,且沿岸地区在西南风的彩响下,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性质,更加剧了其于旱程度,由于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所以气侯特征为炎热少雨。随堂练习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的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完成3~5题。3.龙血树巨伞树冠的功能主要是A.防止强光灼伤树干B.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答案及解析】5.C 解析:索科特拉龙血树形成巨大的树冠,从而营造了面积尽可能大的树阴,可减少根系附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