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花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1.(3 分)下列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 8dm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 15g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8s D.人的脉搏一秒钟跳动约 70 次
2.(3 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3.( 3 分 ) 下 列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声 现 象 的 描 述 正 确 的 是 ()
A.图甲: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阻碍噪声的传播 B.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C.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4.(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定不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用也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5.(3 分)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跑出 9.83 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
如图所示()
A.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旁边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苏炳添一定是静止的 C.猎豹奔跑速度可达 100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小 D.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
6.(3 分)如图是无人机无线充电模型,当无人机进入充电装置所发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即可充电。甲、乙无人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则()
A.无人机甲相对乙向西运动 B.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C.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快 D.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
7.(3 分)甲、乙、丙三人沿同一条直线去往同一个地方,如图所示为他们从出发到达同一地方的距离 s 与运动时间 t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人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
B.0~4s 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2m/s
C.0~10s 内,乙做加速运动,乙和丙二次相遇
D.丙比乙后达到目的地,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丙的平均速度更小
8.(3 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8m/s
()
A.6m/sB.6.4m/sC.7m/sD.7.2m/s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9.(2 分)在演唱会现场,两个女高音正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这里女高音的“高”指的是 高(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0.(2 分)聪聪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
13.82cm、13.83cm、1.384dm、13.28cm、13.84cm。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cm。
11.(2 分)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左运动。
12.(2 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当障碍物离发声体距离大于 17m,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经过s 以上,回到耳朵人才能听到该声音。(已知:v 声=340m/s)
13.(2 分)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由
此可知v 甲v 乙;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起跑线后退 10m,乙仍在起跑线,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 t 甲t 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2 分)地球距离月球约 3×10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 5s 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经过 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22mm/s;再经过 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 3s。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
3×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m。
三、实验与探究题(15 题 5 分,16 题 8 分,17 题 9 分,共 22 分)
15.(5 分)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放置错误的是(填“A”或“B”)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如果正确使用这两把刻度尺,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
根据图中 A 尺的测量,木块的长应该记为mm;在不更换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16.(8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便于观察。
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撒一些纸屑。
如图③所示,放在桌面上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填“空气”或“桌面”)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填“能”或 “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序号
液体
t0(℃)
v0(m•s﹣1)
a(m•s﹣1•C﹣1)
如图④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填“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 v1=v0+a(t﹣t0),其中 vt 表示温度为 t 时的声速,t0 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 表示温度为 t0 时的声速,a 为温度系数。
①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如图⑤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a 或 b 或 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③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 5℃,声呐发出声音 2s 后接收到了回声。
17.(9 分)如图 1 所示,小明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C=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 段的路程为 m,比较 AB 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vBC。(填“>”、“<”或“=”)
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 v﹣t
1
水
25
1500
2.5
2
甘油
20
1923
﹣1.8
3
水银
20
1452
﹣0.46
4
酒精
20
1180
﹣3.6
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经过 2s 到达 E 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m/s。
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 (选填“大”或“小”)。
如图 2 所示,小刚小组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 C 点的时间,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选填“大”或“小”)。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选填“不正确”或“正确”),理 由 是 : 。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18 题 6 分,19 题 8 分,20 题 8 分,共 2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6 分)如图,我国登月航天器“嫦娥四号“着陆器搭载“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在月面着陆。“嫦娥四号”降落到距月球表面 100m 时,开始悬停并寻找着陆点
求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玉兔二号”在月面行驶的设计时速约 0.06m/s,以这个速度沿直线行驶 1min,“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19.(8 分)如表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求:
站名
北京西
天津
南阳
重庆北
到站时间
—
08:40
13:45
18:45
发车时间
08:00
08:45
13:50
—
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
若该列车全长 400m,当以 180km/h 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 2min;
列车以 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一座高山,列车车头鸣笛 4s 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距离高山多远。
20.(8 分)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 和小车 B 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 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 和小车B 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15s 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小车 A 的速度是多少 m/s?
如图乙所示,小车 A 和小车 B 在第 5s 末时相距多少 m?
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 6m 宽,一行人正开始以 2m/s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 25m,小车 C 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小车C 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里程/km
0
200
1200
205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 分)下列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课桌的高度约 8dm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 15g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8s D.人的脉搏一秒钟跳动约 70 次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故 A 正确;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 150g;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15s; D、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约 70 次。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3 分)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C.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分析】(1)在测量中,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
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解答】解:
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而不是量程越大越好;
B、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可以避免;
C、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 C 错误;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以及测量工具的选择、误差的理解等,属基础题。
3.( 3 分 ) 下 列 关 于 如 图 所 示 声 现 象 的 描 述 正 确 的 是 ()
A.图甲: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阻碍噪声的传播 B.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C.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定不同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用也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分析;
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根据的含义分析
【解答】解:A.在运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越大;
B.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得出的结论可能相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由,但与 s,故 C 错误;
D.表示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大,故 D 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定义和参照物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5.(3 分)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 100 米半决赛中跑出 9.83 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所示()
A.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旁边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苏炳添一定是静止的 C.猎豹奔跑速度可达 100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小 D.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
【分析】(1)百米赛跑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被研究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比较;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大。
【解答】解:A、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百米比赛起跑阶段速度较慢,
故 A 错误;
B、以旁边运动员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C、猎豹奔跑速度可达 100km/h=,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v==,比较可知猎豹奔跑速度比苏炳添比赛时的速度快;
D、百米赛跑时路程相同,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运动快慢。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6.(3 分)如图是无人机无线充电模型,当无人机进入充电装置所发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即可充电。甲、乙无人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则()
A.无人机甲相对乙向西运动 B.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C.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快 D.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
【分析】物体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
相同时间内,路程变化大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大;路程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运动时间短。
【解答】解: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的位置向东发生改变,所以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由题意可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 C 错误;由图可知甲、乙无人机自西向东运动,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路程相同时,所以在方框区域内,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从图中读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3 分)甲、乙、丙三人沿同一条直线去往同一个地方,如图所示为他们从出发到达同一地方的距离 s 与运动时间 t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人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
B.0~4s 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2m/s
C.0~10s 内,乙做加速运动,乙和丙二次相遇 D.丙比乙后达到目的地,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丙的平均速度更小
【分析】(1)由图可知甲、乙同时不同地,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丙同地不同时,丙做变速运动;
根据甲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即可求出甲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乙和图像丙有两个交点,表示两次相遇;
在图像中分别找到乙和丙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即可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同时不同地,乙,故 A 错误;
由图可知,在 0~4s 内甲=10m﹣7m=8m,所用时间 t 甲=4s,
则在 4~4s 内,甲的平均速度 v 甲===2m/s;
在s﹣t 图像中,图像乙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像乙和丙有两个交点表示两次相遇;
由图可知,s 乙=10m,t 乙=10s,则乙的速度 v 乙===1m/s;
s 丙=10m,t 丙=12s﹣5s=10s,则丙的速度 v 丙===1m/s 乙=v 丙,故 D 错误。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 s﹣t 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分析。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8.(3 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8m/s
()
A.6m/sB.6.4m/sC.7m/sD.7.2m/s
【分析】设总路程为 s,求出每一段的时间,即可得到总时间 t,再利用速度的公式就能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 s,则前8=s,速度为 v2=4m/s,
则物体在前 路程所用的时间 t1===,物体在后的路程 s2=s,速度为 v2=8m/s,
则物体在后 路程所用的时间 t2===,物体通过全程所用时间 t=t3+t2=+=,
所以全程平均速度 v===6.4m/s。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点是找到前、后两段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9.(2 分)在演唱会现场,两个女高音正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这里女高音的“高”指的是 音调 高(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2)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时;
(2)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比较简单。
10.(2 分)聪聪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
13.82cm、13.83cm、1.384dm、13.28cm、13.84cm。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13.83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要去掉;
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确定分度值。
【解答】解:由题中记录的结果可知,此刻度尺估读到 mm 的下一位;测量数据中,13.28cm 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 1.384dm=13.84cm,
则该物体的长度为:L=≈13.83cm。
故答案为:6mm;13.83。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11.(2 分)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 不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左运动。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
【解答】解:由旗帜的飘动方向可知,此时的风向右刮;
对于甲火炬来讲,风向右刮,只有使甲火炬向右运动,故可以判断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的火焰向右,有三种可能:①是火炬不动;②是火炬向左运动,把火焰刮向右方,
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右方。故答案为:一定;不一定。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
12.(2 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 回声 。当障碍物离发声体距离大于 17m,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经过 0.1 s 以上,回到耳朵人才能听到该声音。
(已知:v 声=340m/s)
【分析】(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早 0.1 秒,那么反射的声音就会加强原声。
【解答】解: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经过 0.1s 以上。故答案为:回声;3.1。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13.(2 分)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由此可知 v 甲 > v 乙;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起跑线后退 10m,乙仍在起跑线,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 t 甲 < t 乙(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比乙提前 10m 到达终点,所以在相同时间里甲跑了 100m,乙跑了 90m,由速度公式即可比较甲与乙的速度;
(2)第二次甲跑了 110m,乙跑了 100m,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与乙的运动时间,然后判断谁先到达终点。
【解答】解:
根据第一次比赛情况可知:在相同时间 t,甲跑了 100m,
根据 v=可知,甲的速度为:
v 甲==,乙的速度为:
v 乙==;
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v 乙;
第二次比赛,甲到达终点时跑了 110m 甲===1.1t,乙到达终点时跑了 100m,乙所用的时间 t 乙==≈5.11t,由此可见:t 甲<t 乙,所以甲先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14.(2 分)地球距离月球约 3×10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 5s 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经过 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22m 2 m/s;再经过 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 3s。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 3
×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 2 m。
【分析】(1)已知前后两次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和经过的时间,根据公式 v=可求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0×108m/s;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和电磁波传播速度,
根据公式t=计算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所需的时间;经过 5 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
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传到地球需要 1s,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 3s,传回探测器需要 1s;根据公式 s=vt 可求探测器移动的距离,再计算出距离障碍物的距离。
【解答】解:(1)从探测器发现障碍物到发现刹车出现故障的时间 t1=5s,探测器前进的路程:
s5=32m﹣22m=10m
月球探测器行进的速度为
v1===2m/s。
(2)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
t′===1s;
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 32m 处存在障碍物,在此信息传回地球的 4 秒内,所以;以此类推,显示为 22m;再经过 5s,此时显示为 12m.此后输入指令 3s,共 2s,探测器移动的距离为:
s 探测器=v1t 探测器=2m/s×2s=8m;探测器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10m﹣8m=6m。
故答案为:(1)2;(2)2。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求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推断探测器行进的距离。
三、实验与探究题(15 题 5 分,16 题 8 分,17 题 9 分,共 22 分)
15.(5 分)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放置错误的是 B (填“A”或“B”)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2 cm;
如果正确使用这两把刻度尺,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A(填“A”或“B”)刻度尺;
根据图中 A 尺的测量,木块的长应该记为 22.0 mm;在不更换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1)刻度尺的刻度若离待测物体太远,带来的误差会加大,所以越近越好,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值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
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解答】解:
(1)B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所以B 刻度尺放置错误,分度值为 0.2cm;
(2)A 刻度尺 2cm 之间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
(3)A 刻度尺从零刻线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是:2.20cm=22.6mm。故答案为:(1)B;0.2;(3)22.7。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值的读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估读;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6.(8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便于观察。
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撒一些纸屑。
如图③所示,放在桌面上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填“空气”或“桌面”)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序号
液体
t0(℃)
v0(m•s﹣1)
a(m•s﹣1•C﹣1)
1
水
25
1500
2.5
2
甘油
20
1923
﹣1.8
3
水银
20
1452
﹣0.46
4
酒精
20
1180
﹣3.6
如图④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实验推理法 。(填“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 v1=v0+a(t﹣t0),其中 vt 表示温度为 t 时的声速,t0 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 表示温度为 t0 时的声速,a 为温度系数。
①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增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如图⑤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 c(a 或 b 或 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③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 5℃,声呐发出声音 2s 后接收到了回声 1450m。
【分析】(3)(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5)①由题目所给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当α为正数时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α为负数时则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②根据 v1=v0+a(t﹣t0),a 为温度系数,分析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关系,确定正确答案;
③根据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式 vt=v0+a(t﹣t0)可求 15℃时水中声速,声呐发出的声音经海底反射后再传到船上(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水深。
【解答】解:
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在月球上,所以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据此进行推理,将不会传播声音,该物理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①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水的温度系数α是一个正数,由 v1=v0+a(t﹣t5)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②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知:水银、酒精的温度系数α都是负数,声音在水银;而酒精和水银相比,所以声音在酒精中速度减小得更快。
③由题意可得,15℃时水中的声速:
v=v0+a(t﹣t0)=1500m/s+4.5m/(s•℃)×(5℃﹣25℃)=1450m/s,声音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2s=5s,
因 v= ,这里的水深:s=vt=1450m/s×1s=1450m。
故答案为:(3)空气;不能;真空;(5)①增大;③145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17.(9 分)如图 1 所示,小明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 加速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C=1.2m/s
sBC=0.9m
tBC=0.5s
vBC
vC=2.4m/s
sCD
tCD=0.5s
vCD=3m/s
vD=3.6m/s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1.8m/s,CD 段的路程为 1.5 m,比较 AB 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 <vBC。(填“>”、“<”或“=”)
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 v﹣t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经过 2s 到达 E 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8 m/s。
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如图 2 所示,小刚小组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 不正确 (选填“不正确”或“正确”),理由是: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
间。
【分析】(1)由图甲,根据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
由表中数据由 v=计算 BC 段的平均速度和 CD 段路程;
根据图象分析 2s 时小球的速度;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由图甲知,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由表中数据可得,BC 段的平均速度:vBC===1.5m/s;由表中数据可得 CD 段的路程:sCD=vCDtCD=3m/s×0.7s=1.5m;
比较可知 vAB=4.6m/s<vBC。
由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图乙)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则经过 2s 小球的速度(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2.8m/s。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小。
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由于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故答案为:(1)加速;(2)1.6;<;(3)4.8;(5)小;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
【点评】本题是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大小的判断、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计算等,属于一道中等题。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18 题 6 分,19 题 8 分,20 题 8 分,共 2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6 分)如图,我国登月航天器“嫦娥四号“着陆器搭载“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在月面着陆。“嫦娥四号”降落到距月球表面 100m 时,开始悬停并寻找着陆点
求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玉兔二号”在月面行驶的设计时速约 0.06m/s,以这个速度沿直线行驶 1min,“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1)知道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运动的路程、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知道“玉兔二号”在月面行驶的设计时速、行驶时间,利用 s=vt 求“玉兔二号”
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嫦娥四号”在着陆过程中运动的路程 s=100m、所用时间 t=80s,平均速度:
v===1.25m/s;
(2)“玉兔二号”在月面行驶的设计时速 v′=0.06m/s、行驶时间 t′=3min=60s,
“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
s′=v′t′=0.06m/s×60s=3.6m。
答:(1)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是 1.25m/s;
(2)“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是 3.6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9.(8 分)如表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求:
站名
北京西
天津
南阳
重庆北
到站时间
—
08:40
13:45
18:45
发车时间
08:00
08:45
13:50
—
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
若该列车全长 400m,当以 180km/h 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 2min;
列车以 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一座高山,列车车头鸣笛 4s 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距离高山多远。
【分析】(1)根据表格找出天津到南阳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算出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
列车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 v=便可计算出列车通过隧道用的总路程,再减去车长即是隧道长;
利用速度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
听到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路程之差的一半。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天津到南阳的时间为:t1=13:45﹣8:45=7h,天津到南阳的距离为 s1=1200km﹣200km=1000km,
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为:
v1===200km/h;
已知车的速度为:v4=180km/h=50m/s,由 v=可得列车通过隧道的总路程:
s 总=v2t′=50m/s×2×60s=6000m,则隧道的长度:
s 隧道=s 总﹣s 车=6000m﹣400m=5600m;
由 v=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50m/s×8s=200m,声音传播的路程:
s 声=v 声t=340m/s×4s=1360m;听到回声时与高山的距离:
里程/km
0
200
1200
2050
s===580m。
答:(1)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为 200km/h;
(2)隧道长 560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距离高山 580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时刻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8 分)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 和小车 B 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 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 和小车B 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15s 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小车 A 的速度是多少 m/s?
如图乙所示,小车 A 和小车 B 在第 5s 末时相距多少 m?
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 6m 宽,一行人正开始以 2m/s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 25m,小车 C 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小车C 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小车 A 的速度;
由图乙可知B 车 15s 共运动的路程,根据s=vt 计算A 车 15s 共运动的路程,从开始计时到第 15s 两车正好相遇,进一步计算小车A 和小车B 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的路程;根据s=vt 计算第 5s 末A 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此时B 车通过的路程,进一步计算小车 A 和小车 B 在第 5s 末时相距的路程;
由图可求出小车通过后行人行走到车行走位置时路程和行人通过后小车行走到人行走位置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行人所用时间,进一步计算小车的速度,据此确定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 C 的行驶速度的范围。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车 A 的速度:小车 A 的速度:,
由图乙可知,B 车 15s 共运动的路程是,sB=50m,
由 v=可得 A 车 15s 共运动的路程是:sA′=vAt=5m/s×15s=75m,
小车 A 和小车 B 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的路程:s=sA′+sB=75m+50m=125m;
第 2s 末A 通过的路程为:sA″=vAt′=5m/s×5s=25m,由图可知此时 B 车通过的路程为 sB′=50m,
则小车 A 和小车 B 在第 7s 末时相距:Δs=s﹣sA″﹣sB′=125m﹣25m﹣50m=50m;
行人安全通过时到达小车有两种情况,由图丙可得行人到达小车的距离:s1=6m+
(6m﹣6m)=8m,
s2=4m+(4m﹣2m)+2m=10m,
小车通过后行人行走到车行走位置时所用时间:t6===4s,小车的速度:v===3.5m/s,
行人通过后小车行走到人行走位置时所用时间:t2===5s,小车的速度:v′===8m/s.
小车速度 v 的范围是小于 5m/s 或大于 7.3m/s。答:(1)小车 A 的速度是 5m/s;
如图乙所示,小车 A 和小车 B 在第 5s 末时相距 50m;
为了能够安全通过,小车 C 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小于 7m/s 或大于 7.5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人穿过马路的时间与汽车的行驶时间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492,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492,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
14,重庆市忠县花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14,重庆市忠县花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论述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