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期末专题复习:1.3测量平均速度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期末专题复习:1.3测量平均速度,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小球在前0.5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2.下图是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7 cm/s B.8 cm/s
C.9 cm/s D.10 cm/s
【答案】C
4.如图所示,利用每0.1秒闪光一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A
5.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天平 B.量筒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写出一个你想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
【答案】刻度尺 停表 小车的平均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7.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了____________cm,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cm/s。
【答案】4.5 0.75
8.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_的。
【答案】3 000 1 静止
9.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答案】变速 1.6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5分)
1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tAB=1.6 s,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cm/s,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答案】(1) (2)停表 (3)32 vBC>vAC>vAB
11.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答案】(1)v=s/t (2)较小 时间 (3)停表 (4)变速直线运动 (5)v3>v1>v2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 m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________处(选填“起点”或“40 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 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 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s。
(4)小明跑40 m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答案】(1)卷尺 (2)停表 40 m (3)8 (4)5
13.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80 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小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2)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
(3)气泡在第4 s时离O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m。
【答案】(1)如图所示 (2)匀速直线 (3)0.32
14.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_____(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乙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刻度尺 停表 (2)乙 时间 高度 (3)A (4)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0
1.25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50
3.75
5.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课时 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5cm/s,故C更接近实际,4km/h,6km/h=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3节 运动的快慢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课时 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54km,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