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3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3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3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38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39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42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43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945354/0-169856909645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华备课】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整套课件PPT+教案
-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精华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二课时)-【精华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精华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1.2+植物细胞-【精华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 2.1.3+动物细胞-【精华备课】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备课ppt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枯叶落叶,排遗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举例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
研读教材P26,思考:地球上是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生物呢?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并不是地球的全部),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是它表面的一个薄层。
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组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组成:地球表层固体,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立足点”生物:大多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生物种类最丰富。
2、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阅读教材28-29页,尝试填写下列表格:
活动一:比较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①湖岸荻杨迎风舞,水滩鸥鹭啄鱼欢。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⑤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⑦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浮游藻、斑海豹B.羊草、伊犁马C.杂交稻、黑斑蛙D.毛白杨、人类E.落叶松、东北虎F.芦苇、丹顶鹤G.扬子鳄、白鳍豚
a.人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限b.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全球70%氧气量c.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地球之肾”d.“绿色水库”、“地球之肺”e.提供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源,调节气候f.降水少,水土保持,防风固沙g.消费者主要是人,易产生环境问题
活动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系的?
阅读教材P30的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20世纪50~70年代,许多国家,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做DDT的农药杀灭农林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和企鹅等动物体内竟然也含有DDT。
注: DDT是一种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可以杀虫,苍蝇、蚊子一碰到DDT就死亡。但是DDT在自然界中它很难分解。长期地、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许多国家广泛施用DDT,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科学家在南极阿德雷企鹅和食蟹海豹体内(Sladen,1966)和在南极雪样中(Peterle,1969)均检测到DDT,其含量比海水中高出了百万倍。
浮游植物→磷虾→南极深海鱼→企鹅
尝试写出顶级捕食者企鹅的食物链:
企鹅是南极地区顶级捕食者之一,既可以在无冰区繁殖,又可以到南大洋中捕食鱼为食。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并未直接携带DDT进入南极区,却在一种南极深海鱼、及其捕食的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由于DDT难以被分解,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便很难代谢排出,并会随食物链传递富集,对食物链上层的生物造成伤害。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
思考①:DDT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动物的体内?
思考②:为何动物体内的DDT含量远高于南极环境中的含量?
DDT具有半挥发性,挥发后的气体可通过大气循环传输,又容易冷凝沉积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最后通过降水等方式降落到南极地区。有研究认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的南极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沉降在冰川上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到环境中(Bgdal,2009)。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DOI: 10.3321/j.issn:1002-
尝试构建DDT进入南极方式的图解:
研究发现,使用DDT主要采取的是大面积直接喷洒,这样导致了只有10%左右的DDT 可以喷洒在植物的茎叶表面,而剩余90%的DDT残余都进入到了土壤与河流中。河流入海途中又经过湖泊、湿地,入海后随洋流流向全球各处。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Ⅱ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闭式人工生态系统。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和2个人工生物群落。圈内共有约4000个物种,其中动物、植物约3000种,微生物约1000种。
生物圈Ⅱ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为了与生物圈Ⅰ号(地球本身)区分而得此名。
首次进入——1991年9月26日,二次进入——1994年3月6日。 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由于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圈Ⅱ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Ⅱ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生物圈Ⅱ号因为物种多样性相对单一,缺少足够分解者作用,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
证明: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生物圈 人人有责!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试讲课备课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543真菌pptx、543多细胞真菌中的大型真菌mp4、543观察酵母菌mp4、543酵母菌mp4、543霉菌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植株的生长,不定根,根尖的结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茎叶的生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备课课件ppt,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发育,植株的繁殖,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种子萌发条件,适宜的温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