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同步讲义第9课木兰诗(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同步讲义第9课木兰诗(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同步讲义第9课木兰诗(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选同步讲义第9课木兰诗(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人教部编版木兰诗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木兰诗课后练习题,共14页。
    目标导航
    知识点01 诗词诵读与文言常识。
    【即学即练1】(一)、说说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参考示例: 其一读准字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读。
    其二读出节奏:本诗歌句式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还有九言,有的互相夹杂,形式自由。要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
    如:“二一二”节奏:唧 唧/ 复 /唧 唧;昨 夜/ 见/ 军 帖。
    再如:“二三”节奏:不 闻/ 机 杼 声,唯 闻/ 女 叹 息。
    再如:“二二一”节奏:将 军/ 百 战/ 死,壮 士/ 十 年/ 归。
    【全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其三读出韵律:我国的诗歌讲求韵律,传统歌词大都押韵。押韵的诗歌诵起来顺口,唱起来流畅。用读音相近的字来做韵脚,使得诗歌音律和谐,更有韵味。《木兰诗》一共有七个韵,有“唧”“息”“思”“忆”押韵;有“声”“兵”“名”“征”押韵;有“鞯”“鞭”“边”“溅”押韵;有“头”“啾”押韵;有“飞”“归”押韵;有“堂”“郎”“乡”押韵;有“将”“妆”“羊”“床”“裳”“黄”“忙”“郎”押韵。每一段诗中都有押韵,只是韵脚不一样。押韵自由,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几句押韵。
    其四读对语气。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朗读不同段落时的语气强弱也应有所变化。第1、2段:平缓、忧愁、坚定;第3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第4段:悲壮、缓慢;第5、6段:欢快、热烈、亲切;第7段:自豪、俏皮。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与文体:《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背景介绍: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燕山。北魏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的战乱,北部重新统一。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袭扰者,胜利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知识点02 把握“文言文”之“言”。
    【即学即练2】归纳实词、句式,赏析字句。
    1.重点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策勋(xūn) 霍霍(huò) 阿姊(zǐ) 云鬓(bìn)
    2.重点字词及特殊用法:
    (1)赏赐百千强: 有余。 胡骑: 战马。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愿意。 愿驰千里足: 希望。
    出郭相扶将: 外城。 双兔傍地走: 跑。
    著我旧时裳: 穿。 朔气传金柝: 北方。
    军书十二卷: 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卷卷有爷名: 古义指父亲。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磨刀霍霍: 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古今异义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②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
    ③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3)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4)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5)词类活用
    ①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②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③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3.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2)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
    3.重点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翻译:(忽然间)织布机的声音听不见了,只听到木兰姑娘在叹息。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便代替父亲去出征。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多年后胜利归来。
    (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对着窗户梳理我像云那样的鬓发,照着镜子在我额头上贴上花黄。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4.赏析。
    (1)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参考答案:“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参考答案:“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
    ③诗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两句中的“愿”字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愿为市鞍马”中的“愿”字意思是愿意,写出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果敢坚毅,忠孝两全。②“愿驰千里足”中的“愿”字写出木兰在高官厚禄面前的选择,表现她眷念家乡、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2)赏析修辞手法或民歌手法。
    ①分析“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排比。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
    ②说说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比喻。以双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赏析“问女何所思……女亦无所忆……从此替爷征”一句的表达效果(从民歌的手法角度)。
    参考答案: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生动地刻画了木兰的心理,口语化的问答使语言质朴清新,体现了民歌特色。
    ④赏析“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的表达效果(从民歌的手法角度)。
    参考答案:运用复沓的手法,通过两个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的诗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语言生动,富于变化。
    ⑤赏析“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 一句的表达效果(从民歌的手法角度)。
    参考答案:运用铺排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家人和木兰重逢后的行为、情态,渲染了欢快的场景和欢乐气氛。语言质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知识点03 理解欣赏“文言文”之“文”。
    【即学即练3】(一)、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三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第三部分(5~7):辞官还乡。
    (二)、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参考答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总之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
    (四)、为什么说木兰还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女子?结合诗中情节回答。
    参考答案:木兰辞别家人奔赴战场的情节中,细致描写了她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心理,真实再现了一个初次离家、孤单思念亲人的女子形象。木兰辞官还家的情节中,她虽然立了大功,却辞官不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家庭的欢乐,体现出她不爱功名、热爱田园生活、至情至性的品质和特点。木兰归家时恢复女儿身的情节中,她急切地脱掉战袍、穿上红装来恢复女儿身,俨然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木兰形象的传奇性体现在她集矫健、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和娇美温柔、热爱亲人的女子形象于一身,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美女性形象。
    (五)、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出木兰传奇形象的?
    参考答案:(1)运用排比、夸张的手法,诗歌的第3、4段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奔赴战场的勇敢、军营的艰苦、战斗的激烈,生动表现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2)形象的人物描写,诗歌的第1、2、6段对木兰的心理、神态、行为、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刻画出木兰孝顺、勤劳、有担当而又温柔、娇羞的女儿形象。
    (六)、仔细揣摩原诗,你觉得作者更欣赏木兰女英雄的一面,还是普通女子的一面?为什么?
    参考答案:诗歌虽以战争为背景,却极其详细地写了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思乡心理、回家后家人的欢乐以及恢复女儿装的欣喜,而略写了木兰征战沙场时的细节。作者不惜笔墨对木兰的生活场景和女儿情态进行描绘,就是重在突出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娇美温柔、热爱亲人的女儿形象。
    (七)、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八)、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参考答案:详写的内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略写的内容:出征前的准备及多年的征战内容。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九)、诗歌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诗歌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十)、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请你结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挖掘一下更深层的原因?
    参考答案: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能力拓展
    考点:关于互文
    1.定义: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理解。
    2.常见的互文一般有三类:
    (1)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正确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2)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词,对(下)句、出(上)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确理解: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将军”和“战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3)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共同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确理解: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考法:(一)、第③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参考示例:不繁琐。这是乐府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
    (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分层提分知识精讲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3)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参考答案:(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重点字:鞍、鞯、辔)(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重点字:柝)(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重点字:戎)(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重点字: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课本内出现的名句名篇应有针对性地识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ABC.解释正确;D解释有误,“十二卷”是形容军书很多,并非实际数量“十二本”。
    3.下列对《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胡骑鸣啾啾”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景物的变化,巧妙地暗示征程的变化。
    B.用景物烘托木兰思乡的心情。
    C.用景物表现女性细腻的感情。
    D.用景物揭示生活骤变对木兰性格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分析正确。D有误,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并没有消极影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B.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C.西市买鞍鞯 坐我西阁床
    D.唯闻女叹息 闻之于宋君
    参考答案:C。解析:A.文书,文告/同“贴”,粘贴。B.动词,买/名词,集市。C.二者均为“西边”的意思。D.听见/使知道。
    5.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参考答案:A。解析: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6.填空。(1)《木兰诗》选自 朝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的姐妹篇是 。
    (2)这首叙事诗以 为线索,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安排了“替爷征”(以下都用三个字概括)“ ”“赴戎机”和“ ”“ ”五个情节。
    参考答案:(1)宋;郭茂倩;南北朝;《孔雀东南飞》(2)时间;辞爷娘;见天子;还故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面对《木兰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B.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的缘由是:既体贴父老无力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C.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它对木兰从军的缘由、征前准备、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很详细。
    D.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结合内容可知,歌对“辞官和还家”写得很简略;分析不正确。
    2.下列对木兰形象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评价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诗歌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木兰诗》主要通过塑造木兰这一形象表现凝聚在她身上的忠、孝、智、勇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B、C、D三项都片面地理解了诗歌的主题。
    3.翻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参考答案: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哪些诗句体现了木兰可爱又可敬?


    参考答案:“阿爷无大儿……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解析:本题考查提炼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语句。结合诗歌内容,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等语句中体现了木兰的可敬;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语句中体现了木兰的可爱。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解析:赏析描写及作用。
    二、课外阅读: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欲闻所戚戚________ (2)有子复尚少________
    (3)朔风裂人肤________ (4)易却纨绮裳________
    参考答案:(1) 想要 (2) 年少,年纪小 (3) 北方 (4) 更换。解析:先要大致了解诗歌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易”:更换。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欲”在现代汉语中有“想要”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参考答案:(1)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解析: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一句中“喜”“悲”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喜”是因为木兰在沙场征战多年后,终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十分高兴;“悲”是喜极而悲,久别重逢,父母的喜将过去的思念、担忧之悲,全融化了。
    解析: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要准确答出对“喜”“悲”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全诗,扫清文字障碍,疏通诗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喜”的是木兰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十分高兴;“悲”的是喜极而悲,久别重逢的激动。
    4.与《木兰诗》相比,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比较阅读。两首诗歌结尾方式的不同之处。两首诗同样是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但一个委婉含蓄,一个直抒胸臆。方法不同,作用一致。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一)、对比分析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1.这两首诗都出自《乐府诗集》,都写了从军征战的时间长久,从表达方式看都属于____诗。
    参考答案:叙事诗。解析: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参考答案: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有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解析:手法+作用+语境义+情感含义。
    (二)、对比分析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选自《木兰诗》)
    【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选自《石壕吏》)
    1.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

    参考示例一:旦辞黄河去。 示例二:旦辞爷娘去。 示例三:暮宿黄河边。 示例四:暮至黑山头。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木兰诗》中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对人物塑造、主旨表达、情节等起一定作用。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参考答案: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老妇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解析:分析作者态度要从主旨入手。
    【乙文参考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军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 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 把握木兰的传奇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
    3. 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 诵读积累古代诗词,积累实词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二节熔化和凝固pptx、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swf、海波的熔化flv、蜂蜡的熔化fl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课时训练,共1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测试题,共1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