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展开昆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的观念具有局限性,需在修正中前进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间接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誉为19世纪三大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
【详解】A、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A正确;
B、细胞学说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C、细胞学说的观念具有局限性,需在修正中前进,如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被魏尔肖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阐明了生物界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2. 下列有关不完全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完全归纳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B. 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需要注意例外
C.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可信的 D. 细胞学说的建立也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是对所有调查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完全归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实现性。而不完全归纳法是指只考察了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这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显然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前提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即使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其结论也未必一定是真的。
【详解】AD、不完全归纳法是一种科学方法,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得到的结论,如细胞学说的建立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D正确;
B、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需要抓住所归纳对象的本质特征,要考虑是否有特例的存在,B正确;
C、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不可信的,如:细胞学说中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动植物由细胞组成,C错误。
故选C。
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乙肝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B.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青蛙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草履虫的新陈代谢、繁殖等都在细胞参与下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化合物。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
B、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青蛙是多细胞动物,依赖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各项生命活动在细胞参与下完成,D正确。
故选B。
4.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最后①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使用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③②①,B正确。
故选B。
5.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它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可食用材料,用它来做汤味道鲜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但能合成蛋白质
B. 发菜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都没有线粒体
C. 发菜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等膜结构共同组成了生物膜系统
D. 发菜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和RNA都是发菜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A错误;
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正确;
C、发菜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不存在生物膜系统,C错误;
D、发菜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水绵、酵母菌、人 B. 果蝇、烟草、噬菌体
C. 豌豆、小麦、番茄 D. 好氧细菌、小球藻、马铃薯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有叶绿体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水绵是真核细胞,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人的细胞也属于真核细胞,但是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水绵和酵母菌的细胞有细胞壁,A错误;
B、果蝇是真核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烟草细胞真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T2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豌豆、小麦和番茄都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结构最相似,C正确;
D、好氧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小球藻、马铃薯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7.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生物的最基本元素是C
B. 新冠病毒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
C. 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O
D. 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占人体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氧,占人体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碳。
【详解】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因此碳是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A正确;
B、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桃树也含有蛋白质和RNA,二者共有的元素是C、H、O、N、P等,B正确;
C、占人体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氧,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碳,C错误;
D、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D正确。
故选C。
8.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按甲、乙、丙、丁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脂质、糖类、蛋白质 B. 蛋白质、脂质、糖类、水
C. 蛋白质、糖类、水、核酸 D.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脂质、糖类依次降低;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其次是C,然后H、N元素含量依次降低。
【详解】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为水,之后依次为蛋白质、脂质、糖类,对应排列顺序甲乙丙丁,为水、脂质、糖类、蛋白质,A正确。
故选A。
9.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 硝酸还原酶发挥作用需要被激活,Mn2+是该酶活化剂
C. Mn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Mn2+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
D.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对硝酸还原酶发挥功能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由信息可知,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激活剂,体现了无机盐是在维持细胞和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且Mn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B正确。
故选B。
10. 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中脂肪含量达70%,如图是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种子干重在萌发第1~8天增加,随后开始下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显示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而含量下降
B. 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蓖麻种子萌发时耗氧比小麦种子多
C. 萌发第8天种子干重开始下降可能是分解糖类用来供能
D. 种子的饱满程度和活性可能会影响该实验数据的测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为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见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详解】A、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蔗糖作为胚生长和呼吸消耗的原料,A错误;
B、蓖麻种子萌发时主要消耗脂肪,小麦种子萌发时主要消耗淀粉。然而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脂肪的C/H比例高,耗氧量相对较高,B正确;
C、萌发第8d种子干重开始下降可能是分解糖类用来供能,有机物消耗增加,干重减少,C正确;
D、种子的饱满程度和活性可能会通过影响有机物的含量和呼吸强度而影响该实验数据的测量,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B. 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贫血,需适量补铁
C. 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时,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D. 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适当晒太阳、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呕吐、腹泻的病人,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较多,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A正确;
B、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则发生贫血,故需要适量补铁,B正确;
C、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所以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时,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C错误;
D、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适当晒太阳增加对钙离子的吸收,合理膳食也可以增加对钙离子的吸收,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果糖和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相同 B.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C. 几丁质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D.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A、果糖和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均是C、H、O,A正确;
B、根据糖类是否能水解和水解情况将其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B正确;
C、几丁质属于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昆虫的外骨骼和真菌的胞壁中中,起支撑身体和保护作用,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
D、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D正确。
故选C。
13.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糖类的饮食方式,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健康人选择生酮饮食风险大于益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是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因此需要提高其摄入比例
B. 生酮饮食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患动脉粥状硬化的风险
C.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D. 健康饮食,需合理搭配糖类、脂肪等营养的比例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储能物质,要适量摄入脂肪,不宜过量,A错误;
B、生酮饮食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虽然胆固醇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增加患动脉粥状硬化的风险,B正确;
C、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质,但脂质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正确;
D、健康饮食,需合理搭配糖类、脂肪等营养的比例,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避免过量摄入造成器官超负荷工作,D正确。
故选A。
14. 制作汉堡包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鸡胸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生菜的更高
B. 面包中含有的淀粉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C. 将鸡蛋的蛋清稀释可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
D. 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纤维素属于植物中的多糖,由于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鸡胸肉富含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比生菜的更高,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正确;
C、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量较多,将鸡蛋的蛋清稀释可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C正确;
D、由于人体消化道内不能分解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故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动植物细胞内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2.细胞中的脂质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固醇。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有葡萄糖、脱氧核糖、核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有纤维素、淀粉、麦芽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有糖原、乳糖,A正确;
B、蔗糖是二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蔗糖没有还原性,葡萄糖、果糖具有还原性,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常见的固醇类物质有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C错误;
D、图中固醇类不是糖类而是脂质,D错误。
故选A。
16. 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当色氨酸进入大脑时会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产生饱腹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最终会转化为褪黑素使人感觉困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中至少含四种大量元素,在人体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
B. 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则产生饱腹感时需摄入的食物更多
C. 人在吃饱之后容易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色氨酸含量上升
D. 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
【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色氨酸中一定含有C、H、O、N,这四种元素都是大量元素,但是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A错误;
B、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机体产生饱腹感,需摄入的食物减少,B错误;
C、人在吃饱之后容易产生困倦,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增加,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色氨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因此,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D正确。
故选D。
17. 1965年,中国科学家们通力合作,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含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含有3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晶牛胰岛素合成时相邻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不同
B.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时相对分量减少882
C. 天然胰岛素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消耗能量
D. 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肽键数量=总的氨基酸数-肽链数,故有活性的胰岛素肽键数=(21+30)-2=49个肽键。肽键的形成是经过脱水缩合,其中脱去的水中的氢来羧基和氨基。
【详解】A、相邻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经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肽键连接的,A错误;
B、胰岛素有两条链,共有氨基酸(21+30)=51个,则肽键数=51-2=49个,即脱去49个水分子,同时形成3个二硫键,需要脱去3*2=6个氢原子。故牛胰岛素时相对分量减少49*18+6=888,B错误;
C、天然胰岛素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过程,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错误;
D、牛胰岛素有两条链,每一条链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故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
A. 核糖、脂肪、磷脂 B. 淀粉、乳糖、人血红蛋白
C. 麦芽糖、葡萄糖、脂肪 D. 性激素、脱氧核糖、磷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等。
【详解】A、核糖、脂肪元素为C、H、O,磷脂元素为C、H、O、N、P,A错误;
B、淀粉、乳糖元素为C、H、O,人血红蛋白为C、H、O、N,B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脂肪元素为C、H、O,C正确;
D、性激素、脱氧核糖元素为C、H、O,磷脂元素为C、H、O、N、P,D错误。
故选C。
19.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图中1~3可分别表示( )
A. 核酸、多肽、糖原 B. DNA、RNA、淀粉
C. DNA、蛋白质、糖原 D. 多肽、RNA、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蛋白质或多肽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组成DNA与RNA的单体分别是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各为4种;组成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为1种。分析题图:1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8种不同的单体构成,2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4种不同的单体构成,图3所示的生物大分子由1种单体构成。
【详解】AC、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糖原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C错误;
B、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三个模式图都只有一条链,不可能表示DNA,B错误;
D、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1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D正确。
故选D。
20. 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新型冠状病毒是由膜包被的单链RNA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仅由磷脂和RNA组成
B. 这两种病毒需要用营养齐全的液体培养基直接培养
C. 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D. 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相同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是由膜包被的单链RNA病毒,这说明其含有膜结构,故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和RNA以及磷脂组成,A错误;
B、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繁殖,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B错误;
C、由题意可知,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故其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分别是DNA和R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相同产物,分别是磷酸、A、G、C,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分子的N、P位于疏水“头部”
B. 胆固醇是构成细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人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D. 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磷脂分子由C、H、0、N、P元素组成,甘油和磷酸构成亲水性头部,脂肪酸构成疏水性尾部组成,故N、P元素位于亲水头部”,A错误;
B、原核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B错误;
C、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人和小鼠的细胞能够融合,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C错误;
D、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脂类物质分子的双层,形成了膜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D正确。
故选D。
22. 生物体的各个细胞保持功能的协调,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胰岛素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B. 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形成受精卵
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D.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使人患新冠肺炎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
【详解】A、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内的糖代谢,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形成受精卵,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C不符合题意;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使人患新冠肺炎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发现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亮-暗-亮三层结构
B. 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C. 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D. 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2、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认为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中间亮的是脂质分子,A错误;
B、细胞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膜面积不断增大,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B正确;
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膜上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C正确;
D、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D正确。
故选A。
24. 动物细胞膜的流动锥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 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通过③体现出来 D. 大多数的④都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是磷脂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是胆固醇;④是蛋白质,其种类和含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详解】A、①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A错误;
B、②磷脂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亲脂,由于细胞存在于水溶性的介质中,因此磷脂分子会自发形成双层结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B错误;
C、③胆固醇分布于细胞膜中,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错误;
D、大多数④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25. 红苋菜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原因是( )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方式破坏了叶肉细胞的细胞膜等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色素流入水中,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花青素能溶于水,A错误;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固然会加大,但是这不会导致色素流出细胞,B错误;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C错误;
D、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水颜色逐渐变成红色,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可以锚定并支撑细胞器
B. 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可沿细胞骨架移动到细胞膜
C. 变形虫摄取颗粒物时发生的形态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D. 小麦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其无细胞骨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可以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A正确;
B、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有关,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可沿细胞骨架移动到细胞膜,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变形虫等动物细胞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C正确;
D、小麦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中也具有细胞骨架,D错误。
故选D。
27.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呈半透明的胶质状态
B.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C. 细胞质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D. 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A、细胞质基质呈半透明的胶质状态,A正确;
B、细胞质基质含有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细胞质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中不是呈静止状态的,而是不断流动的,D错误。
故选D。
28.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液泡中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等,有利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液泡中含有蛋白质、无机盐等,有利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正确;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各种酶促反应互不干扰,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
C、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D正确。
故选C。
29.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B. 中心体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 不同生物,其蛋白质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D.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1、差速离心法是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的,贮存在溶酶体中,可以分解衰老的细胞器,A错误;
B、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倍增,在前期移向细胞的两极,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C错误;
D、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D正确。
故选D。
30. 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B.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不需要切片
C.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D. 显微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环流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方法步骤:(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A错误;
B、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B正确;
C、叶绿体中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错误;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B。
31.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曲线等表示
B.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 物理模型应尽量准确地、科学地体现认识对象的特征
D.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详解】A、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曲线等表示,A正确;
B、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是实物图片,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应尽量准确地、科学地体现认识对象的特征,C正确;
D、真细胞的三维结构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B。
32. 如图表示伞藻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
B. 本实验中缺少对照,不能得出结论
C. 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D. 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
【详解】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
B、此实验为相互对照,能得出结论,B错误;
C、“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C错误;
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正确。
故选D。
3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 细胞核核膜上的核孔能让所有物质通过
D. 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真核细胞内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A正确;
B、DNA主要存在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B正确;
C、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且具有选择性,如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但DNA不能通过,C错误;
D、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D正确。
故选C。
34. 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a过程只可发生在细胞膜处
B. 图b过程运输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C. 图a过程可能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 图b过程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过程可表示胞吞过程,b可表示胞吐过程。两个过程均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均需要ATP供能。
【详解】A、图a过程除了可发生在细胞膜处,也可能是内质网释放囊泡,A错误;
B、图b可表示胞吐,通过胞吐运输的一般为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及颗粒性结构,B正确;
C、图a过程可以是胞吞,此时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C正确;
D、图b过程发生囊泡与膜融合释放所运输物质,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35. 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 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的纯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 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 BC 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 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新鲜蔬菜放入纯水中之后由于细胞液浓度高于纯水,因此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下降,但由于细胞壁的束缚,吸水到一定程度之后保持稳定,之后随着残留农药的溶解,逐渐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
【详解】A、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
B、因为外界溶液是纯水,因此,B点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限制了植物细胞继续吸水,B错误;
C、BC段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可能是水溶性的有机农药被吸收,并未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C错误;
D、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
故选D。
36. 通道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组成水分子或离子的“孔道”可控制水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种离子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常呈现不均匀的分布
B. 水通道蛋白可将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泵入到低浓度溶液
C. 水分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水通道蛋白形成的“孔道”
D. 通道蛋白结构的变化也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水通道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使水分子水浓度运输。
【详解】A、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故某种离子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极性,常呈现不均匀的分布,A正确;
B、水通道蛋白可使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进入到高浓度溶液,B错误;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转运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
D、通道蛋白的种类数量及其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D正确。
故选B。
37. 如图表示细胞膜主动运输吸收某离子时,该离子运输速率与其物质浓度的关系,P点运输速率不在上升的原因是( )
①该离子数量有限 ②细胞提供的能量有限
③细胞膜上磷脂分子有限 ④细胞膜上该离子运输载体有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是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转运就会减弱。
【详解】①横轴表示物质浓度,P点之前,随物质浓度增大运输速率增大,物质浓度是限制因素,但P点之后随物质浓度增大,运输速率不变,因此该离子数量不是限制运输的因素,①错误;
②主动运输需要能量,P点随物质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不变,可能是细胞提供的能量有限,②正确;
③细胞膜上的磷脂与运输速率没有关系,③错误;
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P点时随物质浓度增大,运输速率不变,限制因素可能是运输载体有限,④正确。
故选D。
38. 对物质运输的正确理解是( )
A. 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B. 当渗透系统达到渗透平衡时,意味着水分子不会再穿过半透膜
C. 若人体吸收二肽不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 白细胞摄取病菌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A错误;
B、当渗透系统达到渗透平衡时,意味着水分子仍然会穿过半透膜,只是水分子的进出达到了平衡,B错误;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若人体吸收二肽不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则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
D、白细胞摄取病菌属于胞吞作用,依赖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39. 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也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如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
B. 若ATP水解受阻,该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
C. 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膜蛋白的特异性相关
D. 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的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能够进行主动运输的膜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如溶酶体膜、液泡膜等。
从图示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详解】A、该过程需要消耗ATP,故为主动运输,其特征之一为逆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若ATP水解受阻,该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B正确;
C、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即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的特异性相关,C正确;
D、载体可以重复利用,故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可逆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40. 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 )
A. x>y>z B. y>x>z C. z>y>x D. z>x>y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的扩散。
【详解】ABCD、根据渗透作用,水分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则红细胞的渗透压大于y浓度,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红细胞的渗透压小于z浓度,则z>x>y,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41.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材料所提及的生物中,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它们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
(2)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B过量繁殖会引起____________,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可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时,已知一组镜头如下图,且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视野中图像最暗的组合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BE ③. 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 ①. BE ②. 水华 ③. 藻蓝素和叶绿素
(3) ①. ②③ ②. ①④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生物。
2.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显微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而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或宽,不是物像的面积。
【小问1详解】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是是否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图中B、E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具有统一性。
【小问2详解】
图中是单细胞生物的是B蓝细菌、E细菌,其他都不是单细胞生物,不属于个体层次。B蓝细菌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
①②是目镜,③④具有螺纹是物镜,图像最暗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即目镜最短的和物镜最长的组合,即②③,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同理即①④。
【点睛】通过细胞结构图情境,考查细胞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显微镜的使用及放大倍数的选择。
42. 下图分别为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组成甲图中三种物质的单体均为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____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经__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纤维素
(2) ①. 核苷酸 ②. b ③. ②
(3) ①. 3 ②. 脱水缩合 ③. 肽键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分析乙图:乙图为核苷酸链,其中②是磷酸二酯键,a是核苷,b是核苷酸。
分析丙图:丙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都是R基团,③⑤⑦都是肽键;⑨是羧基。
小问1详解】
由题图知,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淀粉和糖原是能源物质,而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
【小问2详解】
乙图为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即图中字母b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小问3详解】
丙图所示多肽含有3个肽键,由4个氨基酸形成;由于R基④和⑧相同,所以该多肽是由4个3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脱水缩合后形成的肽键将氨基酸残基连接起来。
43. 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示例[⑧]中心体,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细胞器⑨和[ ] ____________,其中⑨是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和“能量转换站”。
(2)在图乙所示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编号),细胞器⑤有____________两种类型;无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编号)。
(3)若图乙所示的细胞为胰岛B细胞,可产生胰岛素。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该过程中膜面积减小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_。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囊泡在不同细胞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而[ ] ____________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答案】(1) ①. ⑩液泡 ②. 养料制造车间
(2) ①. ③④ ②. 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③. ⑦⑧
(3) ①. ⑦ → ⑤ → ② → ① ②. ⑤ 内质网 ③. ②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内质网、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核糖体、⑧是中心体、⑨是叶绿体、⑩是液泡。
【小问1详解】
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应该没有⑨叶绿体和⑩液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与有机物中,是植物细胞“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化站”。
【小问2详解】
图乙为植物细胞,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的场所有③细胞核、④线粒体和②叶绿体;细胞器⑤是内质网,根据其上是否附着由核糖体,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无膜细胞器由⑧中心体和⑦核糖体。
【小问3详解】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⑦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进入⑤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②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①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由于⑤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因此膜面积减小;在细胞内许多囊泡在不同细胞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的是②高尔基体。
44. 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三种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II:同时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右侧的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1)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液是____________,C液是____________。
(2)如果进行第三组实验,将等量的A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最终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那么除了清水以外还要选择以上三瓶溶液中的____________(填“A”、“B”或“C”),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具体浓度,需要补充设计相关实验,请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0.3 g/mL的蔗糖溶液 ②. 0.1 g/mL的葡萄糖溶液
(2)左侧液面高右侧液面低
(3) ①. A ②. 中央液泡的大小或中央液泡的颜色
(4)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利用系列溶液分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解析】
【分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0.3 g/mL的蔗糖溶液,后者质量浓度高,其摩尔浓度也高,即单位体积内蔗糖分子数多。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和0.1 g/mL的葡萄糖溶液,虽然质量浓度相同,但由于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小,所以葡萄糖的摩尔浓度高,即单位体积葡萄糖的分子数多。
【小问1详解】
实验Ⅰ中左侧液面升高,所以左侧浓度大,A液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右侧B液为0.1g/mL的蔗糖溶液。实验Ⅱ 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右侧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可知C为0.1 g/mL的葡萄糖溶液。原因是左侧是0.1 g/mL的蔗糖溶液,右侧是0.1 g/mL的葡萄糖溶液,虽然质量浓度相同,但葡萄糖溶液摩尔浓度高,所以水分子向右侧流,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葡萄糖分子会进入左侧,使左侧溶质分子增多,摩尔浓度增大,进而水分子向左侧流动的多,所以液面右侧先升高后降低。
【小问2详解】
将等量的A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C液(0.1 g/mL的葡萄糖溶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由于A液摩尔浓度高于B液,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最终变化情况是左侧液面高右侧液面低。
【小问3详解】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即A液,可观察指标如中央液泡大小、颜色深浅变化、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等。
【小问4详解】
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可大概判断细胞液的具体浓度,故可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利用系列溶液分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45. 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C
豆浆
?
组织样液颜色变化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进行A组实验时,使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着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__(物质),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____。
(2)B组实验需温度为____________°C的水浴加热,且使用斐林试剂时应注意NaOH与CuSO4溶液要____________使用,现用现配。
(3)C组实验的检测试剂是____________,呈现____________色。若将鸡蛋煮熟后加入该试剂____(填“会”或“不会”)有上述颜色变化。
【答案】(1) ①. 洗去浮色 ②. 脂肪 ③. 橘黄色
(2) ①. 50—65℃ ②. 等量混合均匀
(3)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紫 ③. 会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小问1详解】
检测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苏丹Ⅲ染液可以用来鉴定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溶液染成橘黄色小颗粒。
【小问2详解】
检测还原糖实验中,在50~65℃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将斐林试剂甲液与斐林试剂乙液等量混合后使用,且需要现用现配。
【小问3详解】
双缩脲试剂可用来鉴定蛋白质,其与蛋白质会产生紫色反应;鸡蛋煮熟只是破坏其空间结构,但肽键没有被破坏,双缩脲试剂仍可与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期中真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