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练习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1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2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3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1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2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西北师大附中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物质的存在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D. 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DNA存在染色质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较少的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
    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且无机盐含量较少,B正确;
    C、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糖原、淀粉、纤维素等,C错误;
    D、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DNA存在染色质上,因此染色体(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生物学重要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
    B. 萨姆纳利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蛋白质或RNA
    C. 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打破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是人工改造生命的重要里程碑
    D.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A正确;
    B、萨姆纳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了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从而证明酶除蛋白质外,还有 RNA,B错误;
    C、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被打破,是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里程碑,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D正确。
    故选B。
    3. 如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e为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一定离不开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C. 图中d是细胞的边界
    D. 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g和h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a为细胞质,包括e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为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
    【详解】A、图中e为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的参与,如高等植物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图中d为细胞壁,而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
    D、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并不是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②艾滋病病毒、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含有RNA和蛋白质
    ③内质网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快速进行
    ④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⑤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通过核孔完成的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普遍分布在真核细胞中,但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细胞类的生物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 RNA)。
    【详解】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但是属于真核细胞,①错误;
    ②艾滋病病毒、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含有RNA和蛋白质,②正确;
    ③内质网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快速进行,③正确;
    ④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不是动物细胞特有,④错误;
    ⑤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RNA自由进出,但是DNA不能,⑤错误。
    综上可知,两项正确。
    故选B。
    5. 马铃薯,俗称土豆。栽培马铃薯不但“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而且产量高,被列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第四大主粮食作物。下列有关马铃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B. 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马铃薯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 提取马铃薯的绿叶中色素采用纸层析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3、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形成乳酸或者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详解】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是淀粉,属于非还原性糖,所以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无CO2,故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CO2,B错误;
    C、碳原子能互相连接成链或环,构成细胞中的各种大分子,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C正确;
    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采用研磨过滤法,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采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D错误。
    故选C。
    6.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发育长大的美西螈全为黑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断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B. 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
    C. 该实验不能证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D. 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形成中不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由实验结果可知,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A正确;
    B、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增加对照实验将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形成重组细胞并进行培养,B正确;
    C、该实验能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未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结构完整性的观点,C正确;
    D、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也有DNA,但该实验使用的是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植入的是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结果是发育成为黑色美西螈,不能说明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 D错误。
    故选D。
    7.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 Ca2+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详解】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 CAX 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8. 经内质网加工进入高尔基体后的某些蛋白质,在S酶作用下,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酶只会在特定的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C. 若S酶失活,细胞无法形成M6P标志,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可能会在细胞内积累
    D. 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并逐渐转化成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
    B、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
    C、若S酶失活,细胞无法形成M6P标志,不能正常合成溶酶体酶,不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导致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
    D、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并逐渐转化成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省去用清水制备装片并观察的步骤
    B. 若改用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应将显微镜视野的亮度调暗
    C.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
    D. 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该实验需要用显微镜分别在用清水制备的装片、装片滴加蔗糖溶液后、装片滴加清水后进行观察,以形成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的自身前后对照,该实验用清水制备装片并观察的第一步实验操作作为对照,不可以省去,A错误;
    B、若改用洋葱内表皮进行实验,由于液泡无色,所以应把视野调暗些观察,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者质壁分离的复原,也有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无法判断细胞液浓度和外界蔗糖浓度的大小关系,C错误;
    D、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液浓度应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B。
    10. ATP是细胞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d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苷组成
    B. d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时,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 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 培养的细胞中既有dATP的合成,也有dATP的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错误;
    B、d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脱离时,会释放出能量,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
    C、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碱基组成,故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才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错误;
    D、由题干“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d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可知,培养的细胞中既有dATP的合成(新合成的才带有放射性标记),也有dATP的分解(因为dATP含量不变,有合成就有分解),D正确。
    故选D。
    【点睛】
    11.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B. 组织细胞与组织液中CO2的浓度差越大,CO2运出细胞的速率就越快
    C. 乙酰胆碱、胰岛素运出细胞需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并会消耗ATP
    D. Na+进入神经细胞的速率和数量只取决于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比如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磷脂)都属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某物质自由扩散的速率取决于细胞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B正确;
    C、乙酰胆碱、胰岛素通过胞吐运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并消耗能量,C正确;
    D、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其运输速率和数量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及细胞膜上Na+的通道蛋白数量,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差速离心: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
    B. 模型构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 对比实验: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光合作用O2来源
    D. 同位素标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详解】A、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采用差速离心法,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A错误;
    B、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为数学模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的是物理模型,B正确;
    C、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的来源是对比实验,C正确;
    D、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D正确。
    故选A。
    13.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蛋白质组分
    +

    +

    +
    低浓度Mg2+
    +
    +
    +


    高浓度Mg2+



    +
    +
    产物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
    BD、 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故选C。

    14. 茶叶中有多酚氧化酶。制红茶时,将茶叶细胞揉破,在适宜温度下,通过多酚氧化酶把茶叶中的儿茶酚氧化成茶红素制得红茶:制绿茶时,把新采的茶叶焙火杀青,破坏了多酚氧化酶,使茶叶保持绿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多酚氧化酶与儿茶酚在细胞中分布可能不同
    C. 多酚氧化酶提供大量活化能加快了儿茶酚氧化
    D. 红茶与绿茶的制作方式都利用了酶的作用特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酶受到高温、强酸、强碱后会失去活性,细胞中不同的酶分布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详解】A、茶叶中多酚氧化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
    B、儿茶酚能使茶叶保持绿色,可能位于液泡中,而多酚氧化酶为蛋白质,可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不提供能量,C错误;
    D、在适宜温度下,多酚氧化酶能将茶叶中的儿茶酚氧化成茶红素,高温时,多酚氧化酶活性视失活,这体现了酶具有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D正确。
    故选C。
    15. 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如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已知乳酸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⑥过程中有ATP生成的是②过程,有[H]产生的过程是②④过程
    B. “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C. 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酶种类不同
    D. 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防止酸中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酒精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乳酸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详解】A、图示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来合成ATP,图中其他过程没有ATP生成,有[H]生成的是②④过程,A正确;
    B、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可知②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1份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所以图示中的物质X是丙酮酸,丙酮酸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其元素组成为C、H、O,B正确;
    C、在不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过程中酶种类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金鱼其它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着乳酸的积累,酸性不断增强,会破坏金鱼的内环境稳态,乳酸转化成酒精,酒精排出体外,减少乳酸的积累,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D正确。
    故选C。
    16. 当细胞损伤时,线粒体中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会被释放,进而引起细胞凋亡。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内膜上还有合成ATP的酶
    B. 控制合成细胞色素C的基因是凋亡细胞内特有的基因
    C. 细胞色素C可能与有氧呼吸中[H与氧气的结合有关
    D. 图中灰色区域是线粒体基质,此区域可把丙酮酸转变为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发生于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继续释放少量能量,发生于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H]与氧结合,形成水,放出大量能量,发生于线粒体内膜。2、分析题图: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溶胶(或“细胞质基质”)中,引起细胞凋亡。
    【详解】A、看图可知,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上还有合成ATP的酶,A正确;
    B、控制合成细胞色素C的基因在绝大多数细胞内都存在,B错误;
    C、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嵌入在线粒体内膜中,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细胞色素C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H】与氧气的结合有关,C正确;
    D、图中灰色区域是线粒体基质,此区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把丙酮酸转变为CO2,D正确。
    故选B。
    17. 《齐民要术》中指出“谷田必须岁易”,意思是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物,产量会下降,以下相关的生物学分析错误的是(  )
    A. 连续多年只种谷物,植物根系发达,呼吸作用旺盛,导致有机物积累减少
    B. 谷物会对土壤中的无机盐选择性吸收,长期种植同一种谷物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减少
    C. 不同年度种不同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繁殖
    D. 对大豆与玉米进行间作,可以增加光能利用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连续多年只种谷子一种植物,会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导致谷子减产。每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是不同的。若在一片土地中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则其所需的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会很快耗尽,植物长势不好。所以应提倡轮耕(轮翻种植不同植物)。
    【详解】A、连续多年只种谷子一种植物,会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导致植物细胞所需要吸收的物质减少,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导致谷子减产,A错误;
    B、谷子根系发达,吸收无机盐能力强,谷对土壤的无机盐选择性吸收,长期种植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某些必需元素,会造成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减少,B正确;
    C、谷田必须岁易,指的是轮作,可以避免长期种植谷物引起的土壤中某些必需元素的减少,利于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杂草的繁殖,C正确;
    D、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可以增大光合面积和延长光合时间,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A。
    18. 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 C5的含量上升。 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
    A. 促进叶绿体中C02的固定 B. 抑制叶绿体中C3的还原
    C. 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 D. 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C02的固定,则C0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A项错误;
    B、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C3的还原,则C3被还原生成的C5减少,消耗的C3减少,而C02被C5固定形成的C3的过程不变,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B项错误;
    C、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则被还原的C3增加,生成的C5增加,而C02被C5固定形成的C3的过程不变,故C5的含量将增加,C3的含量将减少,C项正确;
    D、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意味着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变慢,生成的C5减少,而C02被C5固定形成的C3的过程不变,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D项错误。
    故选C。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假设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并且其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考虑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要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应选择装置一和装置二,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 光照条件下,装置三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O2生成量
    C. 要测得真光合速率,可选择黑暗条件下的装置一和光照条件下的装置三
    D. 黑暗条件,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装置一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该装置中液滴的移动代表氧气的变化,装置二中的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根据液滴移动的情况来判断呼吸作用类型;装置三中由于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存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稳定的,其中液滴的移动可表示光下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详解】A、装置一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该装置中液滴的移动代表氧气的变化,装置二中的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的移动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根据液滴移动的情况来判断呼吸作用类型,且为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应提供黑暗条件,A正确;
    B、装置三中由于二氧化碳缓冲液的存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稳定的,其中液滴的移动可表示光下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即代表氧气的释放量,B错误;
    C、要测得真正光合速率,需要将装置一置于黑暗下,测得其呼吸速率,装置三置于光照下测得净光合速率,两者相加即为真正光合速率,C正确;
    D、黑暗条件,若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表明植物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则该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20. 如图为某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 a~d 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是[H],与 O2 在线粒体基质上反应生成 d,d 可参与过程③的反应
    B. 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a 可参与 C3的还原,c 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 b 为 ATP,过程①③④产生能量大部分都存储在 b 中,过程④产生的 b 最多
    D. 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的丙酮酸不能转化为酒精是因为肌细胞中无相关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其中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图中物质a为[H],b为ATP,c为二氧化碳,d为水。
    【详解】A、图中a代表[H],与O2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d(水),d可参与过程②的反应,A错误;
    B、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是还原性辅酶Ⅰ(NADH),不可参与C3的还原,参与C3还原过程的是NADPH;c是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B错误;
    C、b为ATP,过程①③④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b中,其中过程④,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b最多,C错误;
    D、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的丙酮酸能转化为乳酸但不能转化为酒精,这是因为肌细胞中无相关的酶,D正确。
    故选D。
    21.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株,假设叶肉细胞中线粒体释放CO2的速率为m1,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为m2,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为m3;线粒体吸收O2的速率为n1,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为n2,叶肉细胞释放O2的速率为n3,当环境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下列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m1 =m2、n1=n2 B. m3>0、n3>0
    C. m2=m1+m3,m1=n2 D. n2=n1+n3,n3<0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叶肉细胞中线粒体释放CO2的速率为m1,即代表的是呼吸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为m2,代表的是真光合速率;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为m3,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线粒体吸收O2的速率为n1,该值代表的是呼吸速率,即与m1相等,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为n2,代表真光合速率,即与m2含义相同;叶肉细胞释放O2的速率为n3,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若统计的是二氧化碳或氧气的分子数,则m1 =n1、m2=n2,A错误;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其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环境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即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所以m3>0,n3>0,B正确;
    C、由于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因此,m2=m1 +m3,m2=n2,C错误;
    D、由于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因此,n2=n1+n3,题中 显示当环境中光照强度达到补偿点时,此时对于叶肉细胞来讲,其净光合速率>0,即n3>0,D错误。
    故选B。
    22. 苔藓植物能适应并在弱光环境下生存。为研究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适应机制,某同学提取苔藓植物、菠菜叶的光合色素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新鲜苔藓植物晒干后,根据质量按比例加入无水乙醇并充分研磨
    B. 研磨苔藓、菠菜叶时加入适量的SiO2,以防止光合色素被酸破坏
    C. 观察发现,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呈橙黄色
    D. 通过比较两种材料纸层析后色素带的数量来分析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提取光合色素时,应用新鲜植物,A错误;
    B、研磨苔藓、菠菜叶时,加入适量的CaCO3可防止光合色素被酸破坏。加入少量SiO2可使研磨更充分,B错误;
    C、不同的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且呈橙黄色,C正确;
    D、通过比较两种材料纸层析后色素带的数量只能确定色素的种类,无法分析苔藓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D错误。
    故选C。
    23.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分为G1、S、G2期。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在处于G1期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使细胞的DNA被标记,标记后将细胞培养液更换为不含dTMP*的培养液。若细胞分裂过程中加入过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则S期的细胞分裂受抑制,其他时期的细胞分裂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加入dTMP*11.3 h后,染色体上每个DNA均具有放射性
    B. 加入dTMP*后,最快10.1 h可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C. 加入dTMP* 11.9 h后,被标记的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最小
    D. 不同时期的细胞加入过量的TdR,7.4 h后所有细胞同步至S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G1期:DNA合前期,合成RNA和核糖体。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M期:细胞裂期,暂离细胞周期,停止细胞裂执行定物功能,细胞所处期G0期。
    【详解】A、处于G1期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TMP*11.3(3.4+7.9)h后,所有细胞均完成DNA的复制,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均出现放射性,A正确;
    B、加入dTMP*后,最快10.1(7.9+2.2)h可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B正确;
    C、加入dTMP*11.9(7.9+2.2+1.8)h后,被标记的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最大,C错误;
    D、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加入过量的TdR,G2期的细胞最慢进入下一周期的S期需要2.2+1.8+3.4=7.4h,D正确。
    故选C。
    24. 某种青蛙的核型为2N=26,洋葱的核型为2N=16.观察青蛙受精卵的卵裂期细胞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分裂前期的蛙细胞含有13个四分体
    B. 分裂前期的根细胞含有16条染色单体
    C. 分裂后期的根细胞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
    D. 分裂后期的蛙细胞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不形成四分体,A错误;
    B、洋葱含有16条染色体,分裂前期的根分生区细胞含有32条染色单体,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出现细胞板,C错误;
    D、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蛙细胞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故选D。
    25. 图1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是c→b→a→c
    B. 图1中a时期与图2中②之后时期对应,此时期着丝点发生断裂
    C. 图2中O到①时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每条染色体的DNA是1的时候表示DNA分子复制之前或着丝点断裂之后,2表示DNA复制之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
    【详解】A、图1中a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4n,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根据图1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可知,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
    B、图1中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②时期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着丝点断裂所致,B正确;
    C、图2中O到①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此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图2中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这两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D错误。
    故选D。
    26.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体积变小,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 “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白发是由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
    C. 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长,使新陈代谢加快而导致细胞衰老
    D.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通过攻击磷脂直接导致核糖体损伤而使细胞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2、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哺乳动物衰老的红细胞无染色质,A错误;
    B、白发是由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B正确;
    C、端粒的实质是DNA—蛋白质复合物,其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使细胞活动趋于异常而衰老,C错误;
    D、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会攻击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但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B。
    27. Bel-2蛋白家族主要是通过控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等凋亡诱导因子向细胞质释放来调控细胞凋亡的内源途径。某些Bel-2家族蛋白如BH3-only促进线粒体蛋白(凋亡因子)的释放,而Bcl-2家族蛋白Bax的作用则相反。生存因子或其他因素通常会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通过调节Bel-2家族蛋白的数量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人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均存在细胞凋亡
    B.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过量表达BH3-only有利于抑制感染前期病毒在体内的扩散
    C. 细胞在发生DNA损伤或产生大量自由基情况下,Bax蛋白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抑制
    D. 增强细胞内Bel-2家族蛋白基因的表达或激活Bel-2家族蛋白活性均可延缓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都存在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A正确;
    B、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过量表达BH3-only有利于细胞凋亡,使病毒被吞噬消化,从而抑制感染前期病毒在体内的扩散,B正确;
    C、细胞在发生DNA损伤或产生大量自由基的情况下将发生凋亡,Bax蛋白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抑制,C正确;
    D、促进某些Bcl-2家族蛋白基因(如Bax)的表达或其蛋白活性,有利于延缓细胞的凋亡,但激活Bel-2家族蛋白如BH3-only则促进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D。
    28.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心体先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物质准备先于细胞分裂
    C. 染色体数先于DNA分子数加倍 D. 赤道板先于细胞板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有丝分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④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
    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错误;
    B.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先进行物质准备,再进行细胞的分裂,B正确;
    C. DNA在间期复制,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C错误;
    D.赤道板不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结构,细胞板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D错误。
    故选B。
    29. 如图为果蝇体内的细胞(2N=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时期RNA含量会升高 B.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时期
    C. ef 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16条 D. 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cd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图中bc段的变化是由于DNA的复制,de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
    【详解】A、bc段的变化是由于DNA的复制,在DNA复制前,需要为DNA的复制做准备,需要合成DNA复制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合成RNA,所以ab时期RNA含量会升高,A正确;
    B、de段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由2变成1,此变化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B正确;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ef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为8条,若进行有丝分裂,则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为16条,C错误;
    D、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C。
    30. 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科研人员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来制备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原液,使卒中患者在短时间内修建组织细胞,进而促进神经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iPS细胞制备EPC的过程既进行有丝分裂也进行细胞分化
    B. iPS细胞制备EPC的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C. 卒中患者脑细胞缺氧,导致消耗的O2少于产生的CO2
    D. 卒中患者体内因缺血导致的神经元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具有进行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将多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来制备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该过程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细胞分化,A正确;
    B、运用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来制备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来进行神经修复,使患者的局部神经结构和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 ,但未体现iPS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的脑部血管供氧不足,所以脑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故消耗的O2仍等于产生的CO2,C错误;
    D、卒中患者的神经元由于缺血更容易受到损伤,受损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 果树修剪是通过各种措施,控制果树枝梢和根系的长势、方位、数量,以建造和维持合理的树形和树体结构,调节树冠内枝条间和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果树的生长与结果,维持合理的枝叶量和长势,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以达到早果、丰产、改善果实质量的目的。苹果树的主要树形有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等。某实验小组研究了 7 月份(日均温最高,9 月份以后气温降低)一天内国光苹果树树形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树形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疏散分层形
    0.01
    6.16
    10.03
    3.98
    4.19
    3.96
    0.13
    自然开心形
    0.12
    5.91
    8.98
    4.12
    4.86
    5.79
    0.17
    注:净光合速率 Pn/( mol·µm-2·s-1)
    (1)8:00 时疏散分层形国光苹果树叶肉细胞产生 NADH 的场所是 _____,N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
    (2)疏散分层形国光苹果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大于自然开心形,其原因(不考虑色素和酶的差异)可能是_____。
    (3)研究发现 7 月份两种树形净光合速率都低于 8 月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9 月份以后两种树形净光合速率都开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②. 由叶绿体基质向叶绿体类体薄膜
    (2)疏散分层形苹果树体结构分层明显,接受光的能力强,通气性好,因而光反应核暗反应速率均上升,因而其总光合速率比自然开心形强,而呼吸速率比后者弱,因此疏散分层形苹果树叶片光合速率最高峰大于自然开心形
    (3) ①. 7月份温度过高、蒸腾速率过盛,植物自我适应性调节,导致气孔部分关闭(或气孔开度减小),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 ②. 9月份以后气温降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
    8:00时疏散分层苹果叶肉细产生NADH的生理活动是细胞呼吸,且NADH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核第二阶段的产物,因此,其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而后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经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被消耗,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NADP+是暗反应产生的,要用于光反应过程产生NADPH,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N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类体薄膜。
    【小问2详解】
    疏散分层形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大于自然开心形,若不考虑色素和酶的因素,则从外因分析来看原因可能是疏散分层苹果树树体结构分明显,受光能力强,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同时疏散分层型有利于空气流通,因而有利于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而表现为总光合速率比自然开心形高,而前者由于空气流通较好,不会因为温度局部上升而引起的呼吸速率上升,因而呼吸速率比后者弱,因此硫散分层形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大于自然开心形。
    【小问3详解】
    研究发现7月两种树形净光合速率都低于8月份,其原因可能温度过高、蒸腾速率过盛,气孔部分关闭或者气孔开度减小,CO2供应不足。9月份以后两种树形光合速率都开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气温降低,叶片老化,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
    32. 玉米的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两个黄粒亲本玉米杂交得F1代全部为黄粒,F1代自交得F2代中黄粒:白粒=15: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细胞中显性基因数量越多(A与B效应相同),黄色越深。F2黄色按深浅依次有深黄、黄色、中黄和淡黄四种。F2中淡黄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
    (3)玉米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R/r与A/a、B/b的位置关系如何?某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三对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第二种是三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解决了这个问题。请用已知品种(甲 AABBRR、乙 AABBrr、丙AAbbRR,丁 aaBBRR,戊aabbrr)完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不区分玉米粒色中黄色的深浅程度,要写明表现型和具体比例)
    实验方案:
    选取________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F2中________,则三对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________,则三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1)AAbb×aaBB
    (2)中黄:淡黄:白色=1:2:1
    (3) ①. 甲戊 ②. 黄粒抗病:黄粒感病:白粒抗病:白粒感病=45:15:3:1 ③. 黄粒抗病:黄粒感病:白粒感病=12:3:1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中黄粒:白粒=15:1,说明控制玉米的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且的基因型为AaBb,基因型A_B_、A_bb,aaB_都表现为黄粒,aabb表现为白粒。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
    (2)通过信息可知,深黄基因型为AABB,黄色基因型为AaBB、AABb,中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淡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中淡黄(1/2aaBb和1/2Aabb)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中黄(aaBB1/2×1/4+AAbbl/2×1/4):淡黄(aaBbl/2×1/2+Aabbl/2×1/2):白色(aabbl/2×1/4+aabbl/2×1/4)=1:2:1。
    (3)玉米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证明R/r与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实验方案:
    选取甲AABBRR和戊aabbrr作为亲本杂交得到(AaBbRr),自交得到,统计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如果三对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Rr)自交得到,中黄粒抗病(3/4×3/4×3/4A_B_R_、3/4×1/4×3/4A_bbR_,1/4×3/4×3/4aaB_R_):黄粒感病(3/4×3/4×1/4A_B_rr,3/4×1/4×1/4A_bbrr、1/4×3/4×1/4aaB_rr):白粒抗病(1/4×1/4×3/4aabbR_):白粒感病(1/4×1/4×1/4aabbrr)=45:15:3:1。
    ②通过题干信息可知,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如果R和r位于A和a这对染色体上,则(AaBbRr)自交得到,中黄粒抗病(3/4×3/4A_B_R、3/4×1/4A_bbR_):黄粒感病(1/4×3/4aaB_rr):白粒感病(1/4×1/4aabbrr)=12:3:1,同理可推测R和r位于B和b这对染色体上的表现型及比例也是黄粒抗病:黄粒感病:白粒感病=12:3: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TNF-α,IL-4、IL-6,IL-10都属于与免疫炎症有关的淋巴因子,它们分为甲/乙两大类,这两类淋巴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淋巴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淋巴因子的平均含量相对值,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从免疫功能异常的角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_____________病。
    (2)TNF-α等淋巴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甲类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淋巴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淋巴因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除了淋巴因子外,在人体内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___(答出2类即可)。
    (3)研究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研究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请你补充后续的实验思路:把大鼠RA病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____________。
    【答案】(1)自身免疫
    (2) ①.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②. TNF-α和IL-6 ③. 激素、神经递质
    (3)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若干天之后分别检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四种)淋巴因子的平均含量
    【解析】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
    【小问1详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小问2详解】
    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柱形图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的TNF-α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10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和IL-6。在人体内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的物质有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
    【小问3详解】
    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分析: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34. 2020 年初巴基斯坦、印度出现蝗灾,蝗虫数量多达4000 亿,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醒中国注意蝗灾的可能威胁。
    (1)造成此次蝗灾的是沙漠飞蝗,它有散居型(Solitarious Phase)和群居型(Gregarious Phase)两种形态(如图),这里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的是种群的 _____________特征。

    (2)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便相互攻击,使彼此的后肢某部位受到强烈刺激,体内就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5-羟色胺,并引起基因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散居型蝗虫个体表现出聚集行为并转化为群居型。种群密度加大后,5-羟色胺释放更多,种群密度进一步加大,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
    (3)散居型与群居型蝗虫形态和习性差别很大,如只有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虽然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但蝗虫能够在独居与群居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来回“切换”。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请问蝗虫的这种变化能不能为蝗虫的进化提供新的原材料?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
    (4)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食量惊人,主要捕食_____型蝗虫。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 180 只(约含能量 2870KJ),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574KJ。(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在 10%-20%之间)
    【答案】(1)空间 (2)正反馈
    (3) ①. 不能 ②. 因为蝗虫在独居与群居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切换只是引起了蝗虫相关遗传物质表达的改变,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4) ①. 散居 ②. 大于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小问1详解】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该种群的空间特征,沙漠飞蝗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形态,这里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小问2详解】
    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便相互攻击,使彼此的后肢某部位受到强烈刺激,体内就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5-羟色胺,并引起基因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散居型蝗虫个体表现出聚集行为并转化为群居型,说明二者可以转换。种群密度加大后,5-羟色胺释放更多,种群密度进一步加大,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进而加剧蝗灾的出现。
    【小问3详解】
    只有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但蝗虫能够在独居与群居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来回“切换”。这种变化只是引起了蝗虫相关遗传物质表达的改变,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不属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进化原材料),因而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即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测蝗虫的这种变化不能为蝗虫的进化提供新的原材料。
    【小问4详解】
    由于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据此可推测,粉红椋鸟应该主要捕食散居型蝗虫;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吸收)量,而粪便只占一小部分,因此,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大于574KJ。这里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不能用于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个体之间传递效率的计算。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5. 下列是对通过不同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分析,请回答有关问题:
    (1)豆腐发酵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_____,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种类_________。(答“增多”或“减少”),且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2)含水量为_____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若需要你对其他同学制作的腐乳进行评价,你会从________等方面评价腐乳的质量。(至少答 2 点)
    (3)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
    (4)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_____和_____等。
    【答案】(1) ①. 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酶 ②. 增多
    (2) ①. 70% ②. 色泽、口味、块形
    (3) ①. 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 ②.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会抑制其它杂菌的生长繁殖
    (4) ①. 食盐用量 ②. 腌制时间
    【解析】
    【分析】1、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3、泡菜的制作过程: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10:1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莱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小问1详解】
    豆腐发酵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种类增多,且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小问2详解】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若需要腐乳进行评价,可以从色泽、口味、块形等方面评价腐乳的质量。
    【小问3详解】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的原因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会抑制其它杂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使得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小问4详解】
    泡菜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故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等。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36. 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核废水一旦排放入海,将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某小组从耐辐射奇球菌中克隆出抗胁迫调节基因(pprⅠ基因),研究转pprⅠ基因油菜对放射性污染物133Cs(铯)的吸收能力,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33Cs浓度(mmoL·kg-1)
    非转基因
    转基因
    地上部分含量(mg·g-1)
    根系含量(mg·g-1)
    地上部分含量(mg·g-1)
    根系含量(mg·g-1)
    0.5
    1.39
    1.73
    1.24
    2.11
    1.0
    2.79
    4.42
    2.37
    4.59
    5.0
    6.30
    6.37
    4.58
    9.69
    10
    8.77
    10.02
    7.55
    12.54

    (1)与细胞中DNA复制不同的是,利用PCR技术扩增pprⅠ基因时无需添加解旋酶,而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使模板DNA解旋为单链。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酶)将pprⅠ基因与Ti质粒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技术,以________为探针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某些受体植物细胞中的pprⅠ基因无法转录,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可知,对133C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时,应优先选择转pprⅠ基因油菜,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在后续处理中,应加强对转基因油菜__________(填“地上部分”或“根系”)的处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到90-95℃(高温)
    (2) ①.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②. DNA分子杂交 ③.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目的基因 ④. pprⅠ基因在Ti质粒上的插入位点不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3) ①. 转基因油菜整株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133Cs吸收量大于非转基因油菜 ②. 根系 ③. 转基因油菜的根系中133Cs吸收量大于地上部分
    【解析】
    【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其是在PCR扩增仪中完成DNA大量复制,由变性—复性—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经加热到90~95℃,使DNA双链解旋为单链;②模板DNA与引物的结合(复性),温度降到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在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在72℃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小问1详解】
    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DNA的高温变性加热至90-95℃,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解链变为单链。
    【小问2详解】
    基因工程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通常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pprI基因与Ti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DNA分子杂交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目的基因为探针,进行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含有目的基因,若没有出现则说明目的基因未转入;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控制转录的起始和终止,某些受体植物细胞中的pprI基因无法转录,其原因可能是pprI基因在Ti质粒上的插入位点不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无法启动正常的转录过程。
    【小问3详解】
    由表可知,转基因油菜整株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133Cs吸收量大于非转基因油菜,有利于对133C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由于转基因油菜根系对133Cs的吸收量大于地上部分,在后续处理中,应加强对转基因油菜根系的处理。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