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0 实验专训45题-试卷.zip 试卷 7 次下载
-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1 作图专训45题-试卷.zip 试卷 5 次下载
-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2 计算推导专训45题-试卷.zip 试卷 6 次下载
-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3 综合专训45题-试卷.zip 试卷 6 次下载
-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4 期中测试模拟卷(基础)-试卷.zip 试卷 9 次下载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15 期中测试模拟卷(拔高)-试卷.zip
展开期中测试模拟卷(拔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min)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与一只铅笔的直径最接近的值是( )
A.0.5mm B.0.5dm C.0.5m D.0.5cm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初步的估测能力.
解:与一只铅笔的直径要小于1cm,与铅笔的直径最接近的值是0.5cm.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使测量结果等于真实值
C.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答案】C
【解析】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使测量结果等于真实值,故B错误;
C.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故C正确;
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差异是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3.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面是几个研究实例,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推理得出结论
②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③探究物体的粗细、长度、松紧与音调的关系
④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1)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推理得出结论采用的是推理法;
(2) 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
(3) 探究物体的粗细、长度、松紧与音调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 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表示温度的变化,采用了转换法.
综上所述,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2)和(4).故C选项正确.
4.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里传播 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不能在水里传播 D.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A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C错误;
B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5.下列属于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我们能看见蜡烛的火焰 B.我们能看到桌子上的书
C.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 D.太阳照射下我们的影子
【答案】B
【解析】A.我们看到蜡烛的火焰,是由于火焰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眼睛的缘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桌子上的书是因为光射到书上被反射后的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缘故,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鱼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照射下我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说(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矫正
C.望远镜是由两个平面镜组合而成的 D.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均为凸透镜
【答案】D
【解析】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A错误;
B.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故B错误;
C.普通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合而成的,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均为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MN表示物体,M'N'是MN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θ、θ'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θ'<θ,M'N'<MN B.θ'<θ,M'N'=MN
C.θ'=θ,M'N'<MN D.θ'=θ,M'N'=MN
【答案】C
【解析】把物体MN变为△MNA,△MNA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M'N'A',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θ'=θ。如下图:
物体MN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M'N'<MN。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B
【解析】A.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故B符合题意;
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父母爱护我们,十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物,爱是相互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父母身边的事物。小明观察爸爸的眼镜时发现,眼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则下列关于小明爸爸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近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B.是近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C.是远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D.是远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答案】C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远视眼看远处时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处时成像在视网膜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答案】C
【解析】A.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正确;B. 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正确.C.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故C错误;D. 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D正确.故选C.
【点睛】(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4)实验中,通过比较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来研究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11.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
A.铁 B.二氧化碳 C.水 D.干冰
【答案】B
【解析】AD.铁与干冰都是固体,通常情况下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AD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气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B符合题意;
C.水是液体,通常情况下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
故选A.
【点睛】注意理解,正常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即凸透镜的焦距可以使不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通常的凸透镜焦距是不会改变的.
13.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南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
C.在15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直线,表示两辆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0~5s,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南做直线运动,且v甲>v乙,乙车与甲车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乙两车在15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均为100m,故C正确;
D.甲车在20s内的路程为100m,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14.甲、乙两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5km/s
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在做加速运动
【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甲、乙两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向西运动,
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车4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
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5m/s.故B错误;
C、由A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甲、乙两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地向西运动,
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东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和乙路程和时间的图象都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所以甲乙均做匀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1)利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大小,比较甲乙两车的速度大小,然后得出结论;(2)从图示中读出4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3)已知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大小,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论,结合题意分析解答;(4)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射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5.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 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照片与实际大小比例为1:500,则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0km/h
B.55km/h
C.70km/h
D.90km/h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相机曝光了4次,总时间为
t=0.54=2s
照片与实际大小比例为1:500,轿车在照片上走了6cm,则轿车走的总路程
s=500cm6=3000cm=30m
轿车的平均速度
v===15m/s=55km/h
故ACD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兰州国际马拉松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去年6月李明同学参加了迷你马拉松(全程5km),他跑完全程用了41min4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km/h;比赛时,他感觉路边的路灯都在往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 2 7.2 自己
【解析】由可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比赛时,他感觉路边的路灯都在往后退,路灯是运动的,路灯相对于他位置在不断后退,所以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17.如图所示,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 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答案】压缩体积
【解析】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来使气体液化,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体积来使石油气体液化的,方便储存和运输。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人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若古代一人以稳定步频行走5min,积300“步”,则此人积 “跬”;如果以“跬/秒”为步频单位,则此人行走的步频为 “跬/秒”.
【答案】 600 2
【解析】[1]由题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则1“步”=2“跬”,所以,300“步”=300×2“跬”=600“跬”,即此人积600“跬”;
[2]以“跬/秒”为步频单位,以稳定步频行走的时间=5min,则此人行走的步频为.
19.在国庆72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大。
【答案】响度
【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即响度大。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空气和某种玻璃的分界面后在两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相互垂直的两根直线分别表示界面和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侧是玻璃.
【答案】 BO 30 右
【解析】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NN′是法线,MM′是界面,再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B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折射角为∠CON′=30°,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所以界面的右侧是玻璃.
21.给你几种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选用合适的一种填在空白处。甲:厘米刻度尺;乙:毫米刻度尺;丙:卷尺(5 m);丁:卷尺(100m)。
(1)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
(2)测量大门和窗户的长和宽: ;
(3)测量学校开运动会的60 m跑道: 。
【答案】 乙 丙 丁
【解析】(1)[1]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应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
(2)[2]测量大门和窗户的长和宽应用卷尺(5 m)较为合适。
(3)[3]测量学校开运动会的60 m跑道,长度较大,需要大量程的测量工具,应用卷尺(100m)合适。
22.如图所示是河南省博物院的“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演奏者吹奏骨笛时,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按压不同的孔洞,可以改变笛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空气柱 音调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骨笛发出的声音,是骨笛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骨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已给出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答案】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在图中标出,经入射点O作反射光线,如下:
。
24.某同学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分别是4℃、-2℃,请你把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在图甲、乙中表示出来!
【答案】
【解析】甲图:观察两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4℃,说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超出0℃刻度线4个小格,如下图所示
乙图:示数为-2℃,说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距离0℃刻度线2个小格且在0℃刻度线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四、简答题(4分)
25.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各行各业开始了复工复产,学校也陆续开始了复课。学校每个班级门口都放置了免洗酒精洗手液,学生们每次用的时候手掌都有凉凉的感觉,老师和学生们必须佩戴口罩上课,佩戴眼镜的学生眼镜上有时会有“雾气”产生。
(1)用免洗酒精洗手液洗手为什么会有凉凉的感觉?
(2)佩戴眼镜的学生眼镜上有时会有“雾气”产生,此时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酒精洗手液洗手时,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手会有凉凉的感觉;
(2)佩戴眼镜的学生眼镜上有时会有“雾气”产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液化为小水珠。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6.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此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停表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5.0 0.5 大于 越来越快 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1)[1][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2)[3]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4][5]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A,B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0.0cm、45.0cm,AB段的路程
测得AB前半段用时0.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4)[6][7]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AC段的路程
则AC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由此可知车在下半段下滑速度比上半段快,所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5)[8]此实验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27.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45°
45°
60°
60°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 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 纸板射向O点;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 (光滑/粗糙)些,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的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实验装置周围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在水平面上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沿水平方向观察到 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纸板与平面镜的交线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答案】 竖直(或垂直) 紧贴 粗糙 入射角与反射角 相等 法线 反射光线 C
【解析】(1)[1]如图甲,为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竖直(或垂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
[2]为让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在光屏上显示,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3]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4]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描绘出光路,是为了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3)[5]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6]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法线的位置;如图所示,法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以显示法线的位置。
[7]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入射红光和反射绿光看起来重合时,即只能观察到一条光线时,可根据光的传播路径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8]由光的反射定律在图甲中得,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纸板与平面镜的交线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晓彤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在光具座的滑块上放好。
(1)晓彤点燃蜡烛后,接下来进行调整,使 、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此时的物距是 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在图中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则所成像的特点应是 的实像(填成像性质)。
(3)晓彤猜想,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她猜想的依据是 。
【答案】 烛焰 同一高度 30 倒立、放大 光路可逆
【解析】(1)[1][2]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点燃蜡烛后,应进行调整,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3]蜡烛在如图所示位置放置时,物距
u=50cm﹣20cm=30cm
[4]移动光屏,直到光屏至图中位置,恰好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
v=100cm﹣50cm=50cm
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5]由于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六、计算题(第29题7分,第30题6分,第31题10分,共24分)
29.G8544高铁从重庆沙坪坝开往成都东,下表列出了该次高铁的时刻表。
站次
东站
到站时间/min
停留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沙坪坝
始发站
09:00
0
2
大足南
09:19
2
09:21
76
3
荣昌北
09:31
2
09:33
86
4
资阳北
10:02
2
10:04
216
5
成都东
10:30
终点站
300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大足南开往荣昌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列车由沙坪坝开往成都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60;(2)200
【解析】解:(1)列车由大足南开往荣昌北的路程为
s=86km-76km=10km
所用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2)列车由沙坪坝开往成都东的路程s′=300km,所用时间为
t′=10:30-09:00=1h30min=1.5h
平均速度为
答:(1)列车由大足南开往荣昌北的平均速度是60km/h;
(2)列车由沙坪坝开往成都东的平均速度是200km/h。
30.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3060m;(2)不能;见解析
【解析】解:(1)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海水的深度为
(2)运用声波的反射,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
答:(1)海洋的深度是3060m;
(2)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31.小张同学站在高山对面大喊一声,在3s后听到了回声。(此时空气温度15℃)
(1)求小张同学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2)如果小张同学希望正好在2s后听到回声,他需要靠近高山还是远离高山?需要移动多少米?
(3)能不能在月球上用这个方法测量距离,为什么?
【答案】(1)510m;(2)靠近,170m;(3)见解析
【解析】解:(1)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即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小张到高山的距离为
s=vt=340m/s×1.5s=510m
(2)因为小张同学希望正好在2s后听到回声,说明人到高山的距离比较小,所以他需要靠近高山,根据可得,声音2s走的路程为
s′=vt′=340m/s×2s=680m
因为是在2s后听到回声,则声音走一趟的路程为
所以需要移动的距离为
s1=s﹣s″=510m﹣340m=170m
(3)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能在月球上用这个方法测量距离。
答:(1)小张同学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510m;
(2)如果小张同学希望正好在2s后听到回声,他需要靠近高山,需要移动170m;
(3)不能在月球上用这个方法测量距离,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作图题-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作图题-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作图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作图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3 内能-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3 内能-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3内能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3内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1 实验题-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1 实验题-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1实验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1实验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