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展开2019级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学分认定考试
地理学科考试题
一、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 正南 B. 东北 C. 正北 D. 西南
2. 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 济南 B. 广州 C. 武汉 D. 拉萨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则图示窗户朝向正北,故选C。
【2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应相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点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即约东经90°,最有可能是拉萨。故选D。
【点睛】昼长夜短时日出方位为东偏北(北半球)、东偏南(南半球);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北半球)、西偏南(南半球)。日出时间南北半球均为6时以前,南北半球日落时间均为18时以后。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的喀拉乌成山主峰天格尔II峰(4486米)。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由东西两支小冰斗一山谷冰川汇流而成。下图示意1号冰川景观和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左图中的B点应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A、B两点的最大相对高差(单位:米)可能为( )
A. 199 B. 299 C. 399 D. 499
5. 乌鲁木齐河径流量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 有两个主汛期 B. 没有断流期 C. 年际变化量大 D. 日变化率大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由于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的喀拉乌成山,根据图中信息,B高于A,所以A为南部山峰,B为北部山峰,排除CD。又因为B点高度距离山峰最高处有一定差距,对应①。故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A点所在高度为3800-3900米,B点所在高度为4000-4100米,依据十字相减法,可得出A、B两点的相对高差在100-300米之间,因此最大高度差为299米,B正确。
【5题详解】
乌鲁木齐河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季节性冰雪融水,河流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因此只有一个主汛期在夏季,而冬季气温低,没有冰雪融水,因此存在断流期,排除AB。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因此流量年变化量小,日变化量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特别要注意的是气温的年际变化是很小的,一般都是在1—2℃范围变化,而气温的日变化可以较大,可以在10—20℃范围变化,因此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年变化量小,日变化量大。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究成下面小题。
6. 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7. 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 暖干 B. 暖湿 C. 冷干 D. 冷湿
8. 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6题详解】
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半山腰云的成因,并充分理解水汽的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0.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9. C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的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 水平挤压 B. 水平拉张 C. 垂向挤压 D. 垂向拉张
12. 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F1~F4疏导性能好 B. F1~F4延伸到地表
C. 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 F1~F4断至含油层
【答案】11. B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图中构造甲、乙、丙位于水平挤压形成的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受到拉张力,使得出现多个断层,乙地块出现了断裂陷落,因此形成这些构造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水平拉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BC错。故选D。
【点睛】第2小题注意抓住根本原因,石油组分之所以能大量散失,主要是断层断至含油层,内部石油受强大压力的作用,沿断层散失,即便断层没有延伸至地表,石油组分也可以沿断层散失至其他岩层裂隙。
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 )
A. 地面径流 B. 下渗 C. 地面蒸发 D. 地下径流
14.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 )
A. 先减后增 B. 先增后减 C. 持续减少 D. 持续增大
15. 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 )
A. 林木低矮 B. 郁闭度大 C. 树种丰富 D. 冠层更厚
【答案】13. A 14. C 15.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是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少了,对下渗、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会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4题详解】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注意题目问的是率不是量,根据两条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是变小的,降水量在增加,但截留量的增加速度不如降水量增加速度快,说明截留率在持续减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5题详解】
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 是因为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郁闭度大,但林木不一定低矮。而天然林树种丰富,高低错落,冠层更厚,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林冠截留是植物学用语,指在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霜、雾等各种降水过程)过程中,部分水分被地表植被(包括森林、灌木、野草等各种地表覆盖物)接收并直接蒸发,水分没有进入土壤的整个过程。与林冠截留相关的概念还有截留量、截留率等。截留量是指由于林冠截留作用而未进入土壤的那部分降水量。截留率则指截留量占同期降水量的百分比值。
二、综合题
16.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在下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剖面示意图(要求:标注冷暖气团的名称及其运动方向)。
(2)预测N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图中A天气系统形成的原因。
【答案】(1) (2)N地会先发生一次暖锋过境,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之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不久N地还会发生一次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之后受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低。
(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西伯利亚冷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气流顺时针辐散。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设置问题,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1)从图中可看出M地受到冷锋控制,N地受到暖锋控制,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均在锋面以上,冷气团在锋面以下,冷锋的锋面比暖锋的锋面陡,且暖锋处冷气团有回旋。锋面示意图如下: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N点即将受到暖锋的影响。暖锋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的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的位置,天气转晴,气温升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暖锋以西还有冷锋,从移动路径可看出,冷锋在不久后也会经过N地,故一段时间后,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小问3详解】
读图分析,A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形成原因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从中心向四周辐散。
【点睛】
17. 左图为非洲某区域图,右图为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图,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纳马夸兰沙漠有着5000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
(1)简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2)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响,多雾
(2)变化:产量降低。原因:因为赤道逆流增强,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从纳马夸兰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纬度低,气温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由于昼夜温差大,产生的露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全年降水较少;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多形成雾,有利于多肉植物生长。
【小问2详解】
图示海域是由东南信风(离岸风)引起的上升流而形成的渔场。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说明东南信风减弱,沿岸的上升流减弱,由上升流从底层向表层输送的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的饵料减少,从而导致渔场减产。
【点睛】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一条国际性河流。雅马渡、卡普恰盖为伊犁河上、中、下游的分界。伊犁河上中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沼泽、湖泊较多的河谷中,下游水流清澈,河水最后汇入巴尔喀什湖。下图为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伊犁河谷主要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湖泊中部半岛把湖面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湖区盐度差异很大。随着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巴尔喀什湖面积萎缩明显。
(1)伊犁河谷地区是新疆降水最丰沛的地区,请分析原因。
(2)分析伊犁河在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主要原因。
(3)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三面环山,植被覆盖率高,夏季蒸发旺盛,上升水汽不易扩散,在谷地上空汇聚,多降水。
(2)中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在库区沉积;上游流经沼泽,沼泽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和降解。
(3)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东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少,西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半岛阻隔,东西部湖水交换不畅。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示意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盐度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结合图中山脉走向可以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当地受西风影响,地形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受地形抬升,利于降水;据山脉、河流分布可以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东北南三面环山,地形较封闭,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夏季蒸发旺盛,上升水汽不易扩散,在谷地上空汇聚,多降水。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例及伊犁河河道分析,伊犁河中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水库拦水拦沙,泥沙大量在库区沉积,到达下游的泥沙减少;上游流经沼泽,流速慢,沼泽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和降解,因此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
【小问3详解】
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主要从入湖河流差异和湖泊形状来分析。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的河流流程较短,入湖水量较少,西部地区的河流流程长,淡水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有半岛阻隔湖水交换,导致东西部湖水交换少,交换不畅,导致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干流总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天然落差784米。下游河道(图)迂回曲折,河道淤泥厚度为13-15米,淤泥含水量达70%,在流经莆田市区周边低地平原后注入海洋。
历史上木兰溪下游洪涝灾害频发,1999年福建省启动对水兰溪的全面治理,对河道裁弯取直,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并在废弃河道的基础上扩建玉湖新城。
裁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当地采取“软体排”技术(图)克服了世界级难题,“较体排”技术是先在大堤上铺设高强度的纤维布料,然后在布料上用绳索固定密集的小块混凝土石板。2011年防洪大堤顺利完工。随后,当地从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对木兰溪的水质进行全面优化,木兰溪畔成为“百里风光带”。
(1)分析历史上木兰溪下游水患威胁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述木兰溪”改道不改水”的治理方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分析“软体排”技术对该河流两侧大堤防护的优势。
【答案】(1)夏季受季风、台风等影响,多暴雨,上游流经山地丘陵,汇水速度快,河流水量较大,洪水规模大;夏季受季风、台风等影响,多暴雨,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距河流人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泄洪能力有限;水涝多发(易发),持续时间长。
(2)“改道”:河流改道后,降低水患风险,增加了城市建设空间;“不改水”:利用废弃河道,增加城区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城市蓄洪空间。
(3)优势:纤维布料强度高,混凝土石板质地坚硬,可降低河水对大堤的侵蚀程度;防洪大堤在淤泥地基上易发生形变,“软体排”可适应大堤的形变,保护大堤不因变形、开裂而坍塌。
【解析】
【分析】本题以对水兰溪的全面治理为材料,涉及流域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水患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夏季受季风、台风等影响,多暴雨,河流水量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河道淤泥厚度为13-15米,淤泥含水量达70%;在流经菁田市区周边低地平原后注入海洋,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泄洪能力有限;距河流入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洪水排泄受阻,水涝多发。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载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河流改道后,降低水患风险,在废弃河道的基础上扩建玉湖新城,增加了城市建设空间;“不改水”可以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利用废弃河道,增加城区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木兰溪畔成为“百里风光带”,是美化城市景观;同时湿地还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城市蓄洪空间。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软体排”技术是先在大堤上铺设高强度的纤维布料,然后在布料上用绳索固定密集的小块混凝土石板,混凝土石板可随布料适应大堤的形变。载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软体排技术主要减轻水流和淤泥对大坝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混凝土石板可降低河水对大堤的侵蚀,保护大堤;另外防洪大堤在淤泥地基上易发生形变,该技术中混凝土块是用绳索固定铺设,可适应大堤的形变,对大坝起到保护作用。
【点睛】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
微信关注组卷网,了解更多组卷技能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期中真题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