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在公园调查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B. 只记录自己喜欢的花草
C. 看到自己不认识的花摘下来回学校研究 D. 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进行调查
2.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阳光
②松树
③空气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珊瑚虫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 C. ②④⑤⑦ D. ②④⑤⑥
3.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老虎捕食羚羊——生物需要摄入营养物质
B.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C.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 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下列问题更适合用调查法来研究的是( )
A. 探究青蛙的取食行为
B. 了解我国各省人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
C. 验证绿色植物的向光性
D.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5.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深受人民喜爱。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野兔→狐狸 B. 阳光→嫩叶→蚜虫
C. 树汁←蝉→螳螂 D. 树叶→蚯蚓→细菌和真菌
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 ① | ② | ③ | ④ |
汞浓度(ppm) | 0.05 | 7 | 0.51 | 68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③→①
8.“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下列选项中,与上面诗句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致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增加土壤肥力 B. 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C. 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D.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9.对于池塘中的某一只青蛙来讲,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 )
A. 池塘里的各种动物
B. 池塘里的各种植物
C. 池塘里除青蛙外的其他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
D. 池塘里除这只青蛙外的其他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
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B.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 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 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南橘北枳”反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12.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成功着陆,刷新了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的纪录。航天员登上“神舟十五号”时,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是( )
A. 氧气 B. 水 C. 食物、水 D. 氧气、食物、水
13.央视《人与自然》栏目中曾记录过以下场景,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
B. 吉林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
C. 我国建立最早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
14.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应是( )
A. 不同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量 B. 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 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15.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若甲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也会增多
B. 图②中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 图③中的丙是分解者
D. 图④中乙和丙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16.关于谚语、俗语或诗句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谚语、俗语或诗句 | 生物学知识 |
A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B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 生物的捕食关系 |
C | 万物生长靠太阳 |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
A. A B. B C. C D. D
1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生态系统。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海洋,森林 B. 海洋,草原 C. 生物圈,森林 D. 生物圈,湿地
18.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标本,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看到如下几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现视野②时,应将玻片向左移
B. 与④相比,③的视野范围更大,光线更亮
C. 当出现视野①时,需调节粗准焦螺旋,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D. 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③④①
19.探索生命奥秘离不开显微镜,关于光学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定要用到目镜和物镜
B. 为了便于观察,观察时应一只眼睁开另一只眼闭上
C. 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p”,则载玻片上的字母实物也是“p”
D. 低倍镜观察物像,应仔细注视目镜的同时,上下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看清晰为止
20.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为( )
①装镜
②对光
③观察
④取镜和放镜
A. 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21.要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图中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22.若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实验材料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进行观察,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液体和用于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
A. 碘液、生理盐水 B. 生理盐水、碘液 C. 自来水、生理盐水 D. 清水、碘液
23.如图示意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24.某同学按照下列图甲所示的操作步骤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图乙)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⑤滴稀碘液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便于观察
B. 图甲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后应快速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乙中②粗准焦螺旋
D. 图乙中④是反光镜,外界光线较暗时,显微镜对光应选择凹面镜
2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
B. 不动其它部分,只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时,视野将会变亮
C. 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 用镊子尖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黑边圆形图像是细胞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6.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2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问题:
(1)图1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 ______ 。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 。
(2)若图2中的a、b、c代表图1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______ 。
(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______ 。
27.资料分析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微塑料容易吸附在单细胞藻类的表面,会吸附、富集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DDT等),大幅提高所在区域的有毒物质浓度。
资料二:如图1是部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微塑料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并通过食物网流动。在海洋的许多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1)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______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资料二的图1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______ 。其中展示的食物网由 ______ 条食物链构成,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 ______ 和 ______ 。
(3)微塑料体积小,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沿着食物链逐级 ______ ,若图2表示的是食物链(藻类→小鱼→海豹→虎鲸)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代表小鱼的应是 ______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______ 。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答一条即可) ______ 。
28.为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结合资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
(1)图四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④用清水的原因是 ______ 。
(2)若用图一所示显微镜观察,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______ 。
(3)某同学观察到了洋葱管状叶内表皮细胞,他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太暗看不清物像。要想让同桌看清物像,此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转动图一中的 ______ (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4)图二是某同学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图中存在一些错误,请你指正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5)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视野如图三所示,欲使观察图像B移到中间位置,则应向 ______ 移动玻片。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9.洋葱和番茄都是常见的蔬菜。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实验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进行以上两个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品有 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
(2)这两种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 ______ ] ______ 的保护和支持。
(3)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有不同的味道,使它们味道不同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 ______ ] ______ 里。
(4)洋葱和番茄的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都和[ ______ ] ______ 的遗传物质指挥和控制密不可分。
(5)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如果要使视野中的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其中目镜应选用图2中的哪个显微镜头 ______ 。
30.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A区(只) | 5 | 6 | 7 | 9 | 9 | 10 |
B区(只) | 5 | 4 | 3 | 1 | 1 | 0 |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 。
(3)有同学认为该结果不是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 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项目 | 鼠妇数量 | 盖板 | 土壤湿度 |
A区 | 10 | 玻璃板 | 湿润 |
B区 | 10 | 玻璃板 | 干燥 |
(4)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上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怎样改实验会更科学。 ______ 。
(5)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对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研究,A正确。
B.调查时需要全面记录,并且要完整,对所有观察的生物均要进行记录,不能只记录自已喜欢的花草,B错误。
C.调查注意事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故看到自己不认识的花也不能摘下来,C错误。
D.在进行调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故一个人最好不要到偏僻的地方观察记录、攀爬到大树上调查第一手资料和下水捕捞,这些都是比较危险的事情,D错误。
故选:A。
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关键是熟练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特点。
2.【答案】C
【解析】解:①阳光、③空气、⑥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②松树、④细菌、⑤金鱼、⑦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B
【解析】解:A、老虎捕食羚羊,体现了生物需要摄入营养物质,A正确。
B、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的特征,B错误。
C、生物的性状在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的差异现象,称为变异。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C正确。
D、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B。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答案】B
【解析】解:AC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青蛙的取食行为、验证绿色植物的向光性、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都适合用实验法来研究,ACD错误。
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了解我国各省人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适合用调查法来研究,B正确。
故选:B。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调查法的特点。
5.【答案】C
【解析】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豆和草在生长过程中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和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包含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猿声”包含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特征知识。
6.【答案】A
【解析】解:A.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了捕食者,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可构成一条食物链,A正确。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该选项中的箭头方向错误,C错误。
D.细菌和真菌、蚯蚓都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掌握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①0.05、③0.51、②7、④68,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①→③→②→④,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越高。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有毒物质有机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
8.【答案】D
【解析】解:“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BC、“蚯蚓的活动增加土壤肥力”、“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均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于池塘中的某一只青蛙来讲,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除了池塘里这只青蛙外的其它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
故选:D。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及对生物生活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影响生态因素的概念。
10.【答案】C
【解析】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A正确。
B.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B正确。
C.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D.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南橘北枳”表示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这主要反应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柑橘(生物)的影响,A正确。
B、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B正确。
C、白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容易垮塌溃堤。故“蚁穴溃堤”体现了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C正确。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D错误。
故选:D。
1、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环境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2.【答案】D
【解析】解: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即食物。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须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须携带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13.【答案】C
【解析】解:A.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非洲大草原上一群数以千计的野牛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从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活动中捞上来的所有种类的鱼,也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最早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C.高寒地带的蔬菜大棚内的所有生物,没有非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解: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所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科学探究实验中裸地没有植物、草地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实验的变量应为植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特点。
15.【答案】B
【解析】解: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累积越多。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若甲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会因天敌增加而减少,A错误。
B、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所以②中食物链为:丙→乙→甲→丁,B正确。
C、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箭头指向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无机环境。C错误。
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图,④中乙和丙都吃戊,构成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食物链的书写、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物富集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环境中水分对生物的影响,错误。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之间获取营养的捕食关系,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故选:A。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选:C。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8.【答案】A
【解析】解:A、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出现视野②(位于视野左方)时,应将玻片向左移,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所以,与④相比,③的视野范围较小,光线较暗,B错误。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当出现视野①(视野模糊)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C错误。
D、显微镜观察是先低倍镜再高倍镜,所以,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④①③,D错误。
故选:A。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
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及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大小与视野明暗的关系。
19.【答案】A
【解析】解:A、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定要用到目镜和物镜,A正确。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了便于观察,两眼都要同时睁开,通常是:左眼观察、右眼记录,B错误。
C、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p”,则载玻片上的字母实物是“d”,C错误。
D、使用显微镜观察需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具体操作为:先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以免用力过度压碎玻片和损伤物镜的镜头;再边用眼向目镜内观察边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D错误。
故选:A。
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阶段用来探究微观世界的重要实验仪器,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学习的要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20.【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为取景和安放、装镜、对光、观察。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④①②③,B正确。
故选:B。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C
【解析】解: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图像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②和长物镜③。
故选:C。
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物镜。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制作植物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在滴这个步骤中,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故选:D。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
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即可解答。
23.【答案】D
【解析】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④滴液→③撕取材料→②展平表皮→①盖片→染色,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一块洋葱叶内表皮→②用镊子展平→①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滴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使染色均匀。综上所述,图示意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中:①盖、②展、③撕、④滴。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标本的制作步骤。
24.【答案】D
【解析】解:A、图甲⑤滴稀碘液的目的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A错误。
B、图甲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盖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B错误。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乙中③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图乙中④是反光镜,外界光线较暗时,显微镜对光应选择凹面镜;外界光线较强时,显微镜对光应选择平面镜。D正确。
故选:D。
(1)图中的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反光镜。
(2)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及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
25.【答案】C
【解析】解: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A错误;
B、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5×的物镜,这时,由于高倍镜的视野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B错误;
C、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
D、视野中出现的黑边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图像是气泡,D错误。
故选:C。
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4 甲 草→鼠→猫头鹰 猫头鹰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解析】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4条,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中草是生产者,其他动物是消费者,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图2中,乙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生产者,丙是消费者,甲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是分解者。因此,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2中的甲分解者。在食物网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失就越多,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营养级越少的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就越多。图中的食物链中草→兔→猫头鹰含营养级最少,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2)a、b、c对应图1中具有食物关的三种消费者(动物),根据物质逐渐递减,图2中,营养级从低到高为:乙→c→a→b,对应的食物链为草→鼠→蛇→猫头鹰或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所以b为猫头鹰。
(3)一个生态系统相较于另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故答案为:(1)4;甲,草→鼠→猫头鹰;
(2)猫头鹰;
(3)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1、图1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
2、图2中甲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丙中三种生物,营养级从低到高为:c→a→b。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非生物 藻类 6 捕食 竞争 累积 乙 自动调节能力 限度的 少用塑料制品(合理即可)
【解析】解:(1)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所以资料二的图1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藻类。图中展示的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藻类→磷虾→小须鲸→虎鲸、藻类→浮游动物→大鱼→虎鲸、藻类→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藻类→小鱼→大鱼→虎鲸、藻类→小鱼→大鱼→海豹→虎鲸、藻类→小鱼→海豹→虎鲸。海豹捕食大鱼,二者存在捕食关系;大鱼和海豹都以小鱼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体内不断累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微塑料体积小,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沿着食物链逐级累积,若图2表示的是食物链(藻类→小鱼→海豹→虎鲸)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丁→乙→丙→甲,其中代表小鱼的是乙。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为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我们可以做的有:少用塑料制品,将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非生物;
(2)藻类;6;捕食;竞争;
(3)累积;乙;自动调节能力;限度的;
(4)少用塑料制品(合理即可)。
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书写、生物富集、自动调节能力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5×和10× ④反光镜 多画了叶绿体(或少画了细胞壁) 下
【解析】解:(1)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和清水相近,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四的④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让显微镜的倍数最小,因此,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5×和10×。
(3)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对光成功和在观察时找到物像后,一定不要移动显微镜,会导致光源位置发生变化,视野太暗看不清物像。从题干“某同学观察到了洋葱管状叶内表皮细胞,他非常激动地把显微镜推移到同桌面前看,结果视野太暗看不清物像。”可知,视野太暗是因为该同学移动了显微镜导致光源位置发生变化,要想让同桌看清物像,此时他应调整图一中的④反光镜,使反光镜重新对准光源即可。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但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等结构。因此,该图中存在的错误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壁。
(5)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物像B偏视野的下方,向下方移动玻片,物像B正好向上移动回到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5×和10×;
(3)④反光镜;
(4)多画了叶绿体(或少画了细胞壁)。
(5)下。
图一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载物台、④反光镜;图二中,⑤液泡、⑥细胞核。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②⑤ ③ 细胞壁 ① 液泡 ② 细胞核 3、4
【解析】解:(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都不能滴加生理盐水,否则会使细胞皱缩,影响观察,因此只能滴加清水;制作临时装片也不需要加热,故不用酒精灯,因此不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品有②⑤。
(2)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可以维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③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有不同的味道,使它们味道不同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①液泡里。
(4)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洋葱和番茄的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都和②细胞核的指挥和控制密不可分。
(5)图中1、2、3一端无螺纹为目镜,4、5、6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和目镜倍数的乘积。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因此,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3和长物镜4。
故答案为:(1)②⑤;
(2)③细胞壁;
(3)①液泡;
(4)②细胞核;
(5)3、4。
观图可知:图1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壁、④是细胞质。
掌握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重复实验 把玻璃板换成纸板 土壤湿度(水分)
【解析】解:(1)实验的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本探究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所以,该实验中A的作用是对照,A、B两区除了光(光照)不同,光是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有同学认为该结果不是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控制单一变量外,还需要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4)(5)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变量是土壤湿度(水分),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所以,将设计方案中的玻璃板改为纸板,能减少光对鼠妇的干扰,实验会更科学。
故答案为:
(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重复实验
(4)把玻璃板换成纸板
(5)土壤湿度(水分)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ACDCD 6-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