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一下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烟火五彩缤纷的颜色来自于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
B. 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C. 在元素周期表的副族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D. 在医学检查中,重晶石和芒硝均可以用作钡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金属元素的焰色多种多样,制作出五彩缤纷的的烟火,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常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故B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重晶石为硫酸钡,不溶于胃酸,可做钡餐,芒硝是十水合硫酸钠,不可用作钡餐,故D错误;
故选A。
2. 已知自然界存在两种铷原子——85Rb和87Rb,它们具有
A. 相同的质量数 B. 相同的质子数 C. 相同的中子数 D. 不同的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85Rb的原子序数相同、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7,质量数为85,中子数为85—37=48,87Rb的原子序数相同、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7,质量数为87,中子数为87—37=50。故选B。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S2-的结构示意图: B. NH4Cl的电子式:
C. CaO2的电子式: D. CO2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S2-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NH4Cl为离子化合物,故电子式为,故B正确;
C.Ca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CO2的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4. 关于下列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 SO2能使含有酚酞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
B.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可以用铁罐装,说明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和浓硝酸不反应
C. 久置的浓硝酸颜色略显黄色,那是由于浓硝酸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D. 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也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
B.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铁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B项错误;
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硝酸显黄色,C项正确;
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紫色石蕊溶液最终变无色,D项错误;
答案选C。
5. 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IO4< HBrO4< HClO4 B. 沸点:HF< HCl<HBr<HI
C.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D. 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I2<Br2<Cl2<F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因非金属性Cl>Br>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BrO4>HIO4,选项A正确;
B.HF中含有氢键,所以熔沸点最高, HCl<HBr<HI<HF,选项B不正确;
C.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是逐渐加深的,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选项C正确;
D.卤族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I2<Br2<Cl2<F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卤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侧重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非金属性比较的考查,注重规律性知识的应用,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以此比较单质的氧化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颜色加深、单质的沸点升高,而气态氢化物中HF中含氢键,沸点较高,以此来解答。
6.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 1molNaHSO4熔融态时含有2NA个离子
B. 标准状况下,1molSO3的体积为22.4L
C. 2克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D. 3molNO2与H2O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SO4熔融态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所以1molNaHSO4熔融态时含有2NA个离子,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无法求出1molSO3的体积,故B错误;
C.2克D216O的物质的量为,1个D216O分子中有10个质子、10个中子、10个电子,即2克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故C正确;
D.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关系式3NO2~2e-,即3molNO2与H2O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D正确;
故选B。
7. 下列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离子组 | 加入试剂 |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 | Fe2+,NO,K+ | 稀硫酸 | 3Fe2++NO+4H+=3Fe3++NO↑+2H2O |
B | Fe3+,I–,ClO- | 氢氧化钠溶液 | 3Fe3++3OH–=Fe(OH)3↓ |
C | Ba2+,HCO,Cl– | 氢氧化钠溶液 | HCO+OH–=CO+H2O |
D | S2–,SO,Na+ | 少量FeCl3溶液 | S2–+2Fe3+=2Fe2++S↓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Fe2+、NO、K+可以大量共存,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相当于存在稀硝酸,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NO,离子方程式符合书写原则,A正确;
B.Fe3+、ClO-与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Ba2+、HCO、Cl-可以大量共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OH-与Ba2+、HCO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C错误;
D.S2–、SO、Na+可以大量共存,加入少量FeCl3溶液,Fe3+与S2–、SO都能反应,D错误;
故选:A。
8.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验证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 制取并收集少量氨气 | 干燥 | 喷泉实验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和蔗糖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气体,可验证浓硫酸具有氧化性,A正确;
B.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能密封,应利用一团棉花堵住试管口,防止与空气发生对流,B错误;
C.干燥气体,导管应长进短出,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D错误;
故选A。
9. 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X的吸水性
B. 若A为铁,则在图中的反应,X只起氧化的作用
C. 若A为碳单质,C在常温下为气体,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就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D. 由B转化为D的反应是工业制备X过程中的重要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X为浓硫酸。
【详解】A.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
B.若A为铁,铁室温下与浓硫酸钝化,不可完全反应,B错误;
C.浓硫酸与碳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水,SO2与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SO3,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则BSO2;C为二氧化碳,将CO2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钙,不一定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为生成硫酸的重要反应,D正确;
故选D。
10. 目前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均已排满共118种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到说法正确的是
W | X |
|
| Y | Z |
A. 原子半径:Z> Y>X> W
B. Y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
C. 在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与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 WZ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W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Y最外层电子数为a+1,Z最外层电子数为a+2,则a+a+1+a+1+a+2=20,a=4,则W为C,X为N,Y为P,Z为S,据此解答。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Y>Z> W >X,故A错误;
B.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沸点高于PH3,故B错误;
C.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1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应处于VIIA族,而Z为S,处于第VIA族,故C错误;
D.WZ2为CS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1. 部分含N与含Cl物质类别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c可由化合反应生成
B. 工业上制备HNO3的途径为a →b→c→d→e
C. 工业上可用a的浓溶液来检验b'是否泄漏
D. 一定条件下,向c'或d'中加入a'的浓溶液均能产生b'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e分别为NH3、N2、NO、NO2、HNO3及其硝酸盐;分别为HCl、Cl2、HClO及其次氯酸盐、HClO3及其氯酸盐、HClO4及其高氯酸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正确;
B.工业上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即NH3NONO2HNO3,B错误;
C.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有白烟生成,因此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向HClO及其次氯酸盐或HClO3及其氯酸盐中加入浓盐酸均能产生氯气,D正确;
故选B。
12. 向 BaCl2 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然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NaOH 溶液,另一支加稀HNO3,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 SO2是酸性氧化物,也具有还原性
B. 升高pH 时, SO2水溶液中 SO浓度增大
C. BaCl2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具有两性
D.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是同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则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故向 BaCl2溶液中通入 SO2 气体,溶液仍然澄清;将氯化钡与硝酸混合,通入二氧化硫,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为,遇钡离子产生沉淀BaSO4;将氯化钡与氢氧化钠混合,通入二氧化硫,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遇钡离子产生沉淀BaS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硫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也可以被酸性环境的硝酸根离子氧化,因此SO2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
B.升高pH,SO2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反应生成,故浓度增大,B项正确;
C.氯化钡是强酸强碱盐,不是两性物质,C项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是同种物质,分别是硫酸钡和亚硫酸钡,D项正确;
答案选C。
13.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 b | c |
A | |||
B | |||
C | S | ||
D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和氯气点燃生成FeCl3,FeCl3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e(OH)3,Fe(OH)3溶于盐酸生成FeCl3,但Fe(OH)3不能一步转化为Fe,A错误;
B.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生成NaHCO3,NaHCO3受热分解又生成了Na2CO3,也能生成CO2,B正确;
C.H2S受热分解可以生成S,S燃烧可以生成SO2,SO2与H2S发生归中反应可以生成S,但S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C错误;
D.NH3发生催化氧化可以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NO,但NO2不能一步转化为NH3,D错误;
故答案选B。
14. 将1.92g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X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等量该气体的容器倒入水中,欲使容器内气体恰好完全溶解于水,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A. 224mL B. 336mL C. 448mL D. 672mL
【答案】B
【解析】
【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又被氧气氧化为硝酸,最后等效于铜失电的数目等于氧气得电子数目,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92 gCu的物质的量为,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2×0.03mol=0.06mol,反应整个过程为HNO3NO2、NO;NO、NO2HNO3,反应前后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化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Cu失去电子数目等于O2得到电子的数目,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故B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
15. 现有7个化学符号:①18O;②2H;③32S8;④23Na;⑤14N;⑥16O;⑦1H2;⑧12C60;⑨32S2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2)写出NaOH的电子式 _______;NH3的结构式 _______。
(3)请用电子式表示NaCl 的形成过程: _______。
(4)现有以下物质:①H2;②Na2O2;③NaOH;④H2O2;⑤CaCl2;⑥NH4NO3;⑦H2S。其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⑥ ②. ③⑨
(2) ①. ②.
(3)
(4) ①. ② ②. ④⑦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18O和⑥16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③32S8和⑨32S2为硫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位素;
【小问2详解】
NaOH的电子式为:;NH3的结构式为:;
【小问3详解】
用电子式表示NaCl 的形成过程:;
【小问4详解】
②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④H2O2和⑦H2S为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16. 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 X | Y | Z | W |
结构或性质 |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可得到一种盐n | 焰色实验呈黄色 | 在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Z的离子半径最小 |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
(1)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n化学式为_______。
(2)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该物质含有上述元素中的_______(填名称)。向含有Z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W元素的某种氧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产物中含W元素的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可用来判断Z和Mg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A.测两种元素形成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
B.比较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比较两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
【答案】(1) ①. 第三周期第ⅥA族 ②.
(2) ①. 铝 ②.
(3) ①. S ②.
(4)B
【解析】
【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可得到一种盐,则X为N元素;Y焰色反应呈黄色,则Y为Na元素;Z、W的原子序数大于Na,Z和W处于第3周期,在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Z的离子半径最小,则Z为Al元素;W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W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6,故W为S元素。
【小问1详解】
W为S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可得到一种盐,其实质为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即n为;
【小问2详解】
N、Na、Al、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NO3、NaOH、Al(OH)3、H2SO4,其中Al(OH)3 既能跟强酸反应也能跟强碱反应,即可与其他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向含有Z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即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化铝沉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W元素的某种氧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即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单质,产品中含S元素的物质是S;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硫酸,浓硫酸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木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4详解】
A.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都属于物理性质,由晶体结构决定,与金属性强弱无关,故A错误;
B.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越剧烈,故B正确;
C.金属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故C错误;
故选B。
17. Ⅰ.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铵态氮 B. 硝化过程 C. 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铵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 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 检验铵态氮肥中NH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 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铵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 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Ⅱ.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含氮化合物相关的问题:
(5)写出氧化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6)实际上“吸收塔”尾部都会有含NO、NO₂等氨氧化物尾气排出,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
①纯碱溶液吸收法。纯碱溶液与NO₂的反应原理为:Na2CO3+2NO2═NaNO3+_______+CO2(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②氨转化法。已知8mol氨恰好能将含NO 和NO2共7mol 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 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答案】(1)a (2) ①. ②. 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
(3)氧化 (4)0.06
(5)
(6) ①. NaNO2 ②. 2:5
【解析】
【小问1详解】
a. N2转化为氨态氮,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
b. 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不是氮的固定;
c. 反硝化过程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不是氮的固定;
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是:;
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态氮肥中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
【小问3详解】
硝化过程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小问4详解】
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是,生成1mol N2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小问5详解】
氧化炉中,氨气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一氧化氮,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①纯碱溶液显碱性,与NO2反应生成NaNO3、NaNO2、C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NO2═NaNO3+ NaNO2+CO2;
②8mol氨转化为N2,失去24mol电子,即n(NO)+n(NO2)=7mol,2 n(NO)+4n(NO2)=24mol,解得n(NO)=2mol,n(NO2)=5mol,混合气体中NO 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8. 下图的实验装置可用于研究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完成下列填空:
(1)盛有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D、E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中选择,将所选装置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D:_______,E:_______。
(3)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
(4)用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A处反应结束时,再继续通入一段时间O2,最后测得E处装置增重bg,则此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5)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b在纯氧气中点燃可生成d
C. g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D. 酸雨久置可发生e到f的转化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Na2SO3+ H2SO4(浓)H2O + SO2↑ + Na2SO4
(2) ①. ③ ②. ④
(3)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
(4)×100% (5)B
【解析】
【分析】根据装置图,A处烧瓶中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 H2SO4(浓)H2O + SO2↑ + Na2SO4,B中浓硫酸干燥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在C中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根据题意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三氧化硫容易液化,D中可以放入冰水浴装置,未反应的二氧化硫被E中的碱石灰吸收,装置F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
【小问1详解】
盛有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上述分析,A处烧瓶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3+ H2SO4(浓)H2O + SO2↑ + Na2SO4;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三氧化硫容易液化,D中可以放入冰水浴装置选③;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可以用E的碱石灰吸收,故选④;
【小问3详解】
该实验需要准确测定装E质量的变化,故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E,装置F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
【小问4详解】
根据硫原子守恒,Na2SO3~SO2~SO3,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应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ag,测得装置E增重了bg,即为剩余二氧化硫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α=×100%;
【小问5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填空题时,必须使用0,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关于乙烯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